大家知道,使用社交工具進行溝通是我們現在溝通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的社交工具,比如微信以及它擁有的朋友圈,似乎是現代人最常用的,也是幾乎每個人都有的社交工具。由於快速的工作、生活節奏,你有沒有發現,雖然你和些朋友在同一個城市,但是一年都很少能見上一面。所以我們的社交工具承載的這種社交功能,甚至超過了見面的社交。
那麼如何做好社交工具上的社交,進行個人營銷呢?又如何利用社交工具來判斷某些人,是不是靠譜呢?下面我們就說說如何利用社交工具,進行自我營銷,並且識人、辨人,迅速擴大靠譜的人脈圈。
如何在微信朋友圈中樹立標籤,做自己的個人品牌營銷專家當下有個詞特別流行,叫作人設。在我們這樣一個快節奏且信息海量的時代,很多人覺得「個人人設」的建立很重要,它會讓你在人海中被別人一下子發現並認知。在馮叔叔看來,「個人人設」狹義地講就是你個人的特點、標籤,是別人一提起你的名字,從別人口中蹦出的第一個詞。
比如在我們主持人裡,一提起水均益老師,你們,甚至你們父母輩的人(水老師千萬別打我,您永遠18歲)會蹦出個詞——「專業、嚴謹」;體育迷一說起韓喬生老師,男女老少都會不約而同地蹦出這個詞——「大嘴」;撒貝寧小撒呢,
「幽默」「芳心縱火犯」;我大學同學小尼,尼格買提呢?「青春」「帥氣」「陽光」「英俊瀟灑」「機智過人」…我覺得就這些詞遠遠不夠,在我心裡,他就一個詞形容,「完美」,哈哈哈。這就是主持人的個人人設,換句話說,這是主持人的標籤。
你想想,主持人的標籤是在一期期節目的錄製中,積累形成的觀眾對你的人設認知。那我們普通人的個人人設又該如何建立呢?
1怎樣通過朋友圈樹立自己的品牌在《走紅:如何打造個人品牌》中,作者提出了非常鮮明的個人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牌,或者是自己的標籤,從
你腳上穿的鞋,到你攜帶的旅行咖啡杯,每樣東西都是你個人品牌的一部分。在當今的商業社會當中,你應該成為自已個人品牌的營銷專家,給自己打上一個標籤,管理好自己的外在呈現,以及融入圈子,成為某個群體的一員。
這本書上的這一段定義說得很有道理。那麼在現在這樣快節奏的生活、工作當中,我們如何為自己找好一個定位和標籤呢?
首先想一想,你的標籤是什麼呢?中產階級、網際網路人、碼農、廣告人,所謂光鮮的媒體人(其實媒體人是很苦的),或者是小資人士、文藝青年,等等等等,這些都可能是你的標籤。
那麼,這些標籤是怎麼形成的呢?除了內心真實的對自己
的了解和定位以外,出於某些商業上的因素或者工作上的因素,我們也會刻意地給自己打上一些標籤。
那麼除了面對面地和你有很多交流的朋友,或者是平時有深度接觸的朋友,是通過真實的接觸對你的這些個人標籤真實了解的。其他的朋友要了解你的這些標籤和定位,大部分都可能通過社交工具,比如說微信朋友圈來了解。那我們首先要講的是,如何利用微信朋友圈打造我們自身的品牌。
朋友圈其實就是個人品牌的一個最好呈現。如果你能打造好自己的朋友圈,就可以在每一次溝通中,傳播自己的品牌價值。比如一位從事美容美髮工作的髮型師,他感覺很苦惱,最近怎麼沒有太多客人呢?他應該怎樣通過朋友圈營銷自己呢?
2多發與自己從事專業相關的活動和資訊,打造你的專業度
(1)多發一些自己參加的相關的專業活動,尋找同路人如果你經常參加你所在行業的相關論壇及活動,你要大膽地分享。其實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分享。當你分享這些活動的時候,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這一活動,甚至感興趣的人還可能因為你的分享來參加活動,了解更多的信息。而對這個領域同樣感興趣的人,也會更多地關注你。
其實很多合作,或者有共同愛好、在相同領域工作的朋友,完全可以通過朋友圈的信息去發現。往往很多合作的開始都是通過朋友圈發現、了解、認知,進而產生合作的。
當然有一些朋友曬他參加的活動不是曬活動的內容,而是在曬類似名人合影之類的東西,這就多少會讓人覺得有點作秀的感覺。如果你想打造自己在某些領域「專業」的人設,純粹秀合影類的照片還是要有所控制。
(2)多轉發一些行業內相關的文章資訊第二點就是多轉發一些行業內相關的文章資訊,而且在轉發的過程當中,要適當地加上自己的一些評論和感悟,闡述自己對行業特殊的見解。
比如說你是一位金融行業從業者,你可以對當下的證券投資環境,宏觀經濟的走勢,經常做一些自己的分析,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相關內容的文章轉發到朋友圈中,並做出一些自己的判斷和分析。
如果你是美容美髮行業的從業者,你可以發一些行業當下的動態,國際流行哪些髮型發色,分享一些潮流圖片,並說出些自己的見解,也利於自己「人設」的樹立,這些做法都在某種程度上,加深了人們對你品牌和標籤的一個認知。
當然了,多發多評論只是一種方法,評論到不到點上,發的是不是到位,那就需要真才實學了。有的「半吊子」先生說得越多,反而越讓大家覺得不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