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暴雪遊戲公司《安度因·諸葛亮》
社科院臺研所助理研究員任冬梅老師,長期研究臺灣新媒體,是該領域的傑出青年學者。過去星星摘編過一些她的作品,今天獻上《「挺韓」直播主基本情況》,發表於《臺灣周刊》2020年第17期。故本文數據截止去年4月。
昨天推送 臺灣網紅政治,得出結論:近年來臺灣「網紅政治」成為熱點,政治人物宣傳政策、博熱度、拉選票,都借重網紅的力量。
掀起「韓流」的韓國瑜,一度在「網紅政治」方面獨領風騷。2019年,一批網紅直播主順「韓流」之勢而起,短短幾個月訂閱數就衝破10萬。
這批被稱為「韓家軍」的另類軍團,都是政治素人。韓國瑜造勢、被爆料、被攻擊,都成為他們的影片素材。「韓粉」通過聊天室凝聚士氣。
YouTube是最受臺灣年輕人歡迎的影視頻道,過去多以生活娛樂為主,但2019年起有特定政治立場的YouTuber大幅成長,且支持韓國瑜的「政治微網紅」數量遠多過支持蔡英文的。不同於蔡英文在「空戰」經營上講究質感和文青風格,「挺韓」直播主最大風格就是直白,走樸實無華的庶民路線。
他們幾乎都開設「鬥內」(打賞)功能,開放在線小額捐款,一方面的確沒有金援需要網友支持,另一方面排名靠前的「挺韓」直播主靠這些資助也能維持運營、繼續生存。
介紹三位「挺韓」主播:寒國人、鈞鈞、高雄歷史哥。
30歲、染著金髮的「寒國人」是爵士鼓老師,2019年6月創立頻道,迅速積累24萬訂閱戶。他自稱「追求真相的影片創造者」,經常圍繞熱門時事議題評論,最多有52萬人次觀看。
「寒國人」曾經是「Wackyboys反骨男孩」組合成員之一,該組合是臺灣十大直播主之一,擁有百萬訂閱。2017「寒國人」退出組合。因此,他擁有一定的網絡經營經驗,了解新媒體生態。
「寒國人」自稱自己熱愛政治,現在更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挺韓義勇軍」。即便如此,關於他「蹭韓國瑜熱度」的批評一直存在,綠營也說他是韓國瑜女兒韓冰指示的「網軍」。
此外,星星瀏覽相關評論發現,有網友認為「寒國人」主要吸引「挺陸貶臺」的流量,直播時附上大陸通用的支付寶和微信二維碼,是在「恰爛錢」(網絡流行詞,指「賺黑心錢」)。
身高173公分、擁有姣好身材的辣妹高鈞鈞(頻道「鈞鈞」)原本是一名模特,畢業於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獲教育心理學碩士學位,也是中英雙語主持人。她經常出席各大「挺韓」場合,為民眾帶來即時現況和時政評論,成為韓粉追捧的「女神級」人物。
「鈞鈞」曾經一度是「韓黑」,但在看完韓的相關論述影片後,轉變態度「被圈粉」成為一名「韓粉」。2019年6月,鈞鈞創立YouTube頻道,正式成為一名直播主。
「鈞鈞」被「韓粉」們譽為天使臉孔、魔鬼身材,在網絡上有著「小謝金燕」、「小林佩瑤」之稱。因為經常在韓國瑜造勢場合上直播,她逐漸在韓粉圈內累積超高人氣,後來常擔當「韓粉」自發造勢活動「庶民列車」主持人。
因外型亮眼,個性開朗直率,加上表達清晰流利,「鈞鈞」深受韓粉喜愛。每次她開播至少有3千人同時在線觀看,不少「韓粉」都自願打賞支持,為她加油打氣。YouTube頻道有13.8萬人訂閱,臉書有超過13.5萬粉絲。
「挺韓」直播主裡,還有一名同樣活躍的年輕人——「高雄歷史哥」。他真名叫李易修,1988年生,高雄人,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2019年以「高雄歷史哥」在YouTube經營直播節目,討論政治時事等新聞話題。
「歷史哥」說自己2016年選舉投給了蔡英文、政黨票還投給了「時代力量」,非常的「政治正確」。但是,2020年的選舉之所以出來反對蔡英文,是「因為她說的都沒有做到。」
蔡英文曾經說,你不用為你的認同而道歉。現在這種風向下,我經常被『英粉』攻擊,只是在文章下面留言就被刪好友.我曾經弱勢過,有過這樣的經歷,因此希望另一種聲音可以發出來。從只有幾百人觀看開始,到能專訪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吳斯懷、葉毓蘭,也訪問過與韓國瑜搭檔參選的副手張善政,甚至每周一次與高雄市政府直播談論市政,「歷史哥」強調自己沒拿過高雄市政府一分錢,去替國民黨候選人造勢現場直播也只是互相幫忙。過去他靠這些造勢場合累積自己的知名度,現在是能幫忙的地方儘量幫。
「政治網紅」韓國瑜「過氣」了麼?
為了和更多的聽眾互動,「歷史哥」也在YouTube平臺上複製廣播電臺的作法,開放網友Call-in(打入熱線電話),陪伴和他一樣不滿執政黨、不滿主流價值觀、卻又無處可傾訴的聽眾。
2018年「九合一」選舉時,「歷史哥」也是心裡想換個人試試看,才開始關注韓國瑜。「他講的話一般人都聽得懂,其他政治人物的政治語言還需要我幫我媽翻譯,而韓國瑜的不用。」
「歷史哥」直播時,還「打假」了蔡英文。蔡英文在自傳裡寫,她姐姐去倫敦陪她參加博士論文口試,照片上她姐姐穿短袖,但是蔡英文PO在臉書上的口試通知函是1984年2月,「歷史哥」去查了倫敦的氣象資料,當時倫敦最低溫度零下三度,根本不可能穿短袖。
蔡英文(右)學歷造假風波也算是連續劇了
從「大選」失利到被罷免,韓國瑜作為政治人物,似乎曇花一現。最近,隨著國民黨氣勢上揚,韓國瑜復出的聲音又開始出現。
「挺韓」直播主因為韓國瑜的蟄伏,難過低落了一段時間,但他們很快重新出發,每天發布時政評論視頻、定期做直播,粉絲數量也穩步增長。
韓國瑜被罷免後,直播主不能以「挺韓」、「講韓」為主要內容,很多轉而進行時政評論、澄清綠媒假新聞、抨擊執政黨的政策等,依然受到網民的喜愛與支持。
尤其是在近期「反美豬開放」「罷免王定宇」等議題上,掀起民意風潮,成為被民進黨控制的主流媒體之外,能夠持續發聲、揭露真相的少數自媒體。
藍營向來在新媒體上處於弱勢地位,這批崛起中的「藍色」直播主或將成為藍營未來宣傳戰的生力軍。可惜的是,江啟臣主導的國民黨「數位化改革」雷聲大、雨點小,與韓國瑜潛在的競爭關係,也導致他與這些主播若即若離。
直播主崛起反映出臺灣新的社會生態。不像臉書多在鞏固同溫層,YouTube可以面對更多的中間選民,YouTube影片被分享到Line群組後,不用通過綁定臉書帳號,任何人都可以點開看。
2018年「九合一」選前已經有一波新起的YouTuber,2019年6月左右又有一批新的YouTube頻道大量出現,未來信息戰的重要戰場將會轉移到YouTube上。就像任冬梅老師在文章最後說得那樣:雖然這次臺灣「大選」最終獲勝的是蔡英文,但臺灣不同溫層的民眾之間,已經產生難以橫跨的裂痕,意識形態相近的人越來越習慣通過密閉式的臉書社團、YouTube頻道互相取暖。打個比方,肖戰和王一博曾是親密拍檔,但各自粉絲群壁壘鮮明,過激者甚至在網上互撕互踩。
如何增加與不同溫層對話的能力,恐怕是臺灣民眾需要共同面對的新社會問題。星星同時認為,即便在大陸,我們也要對此認真思考。
網際網路是為了讓我們看見更大的世界,而不是成為井底之蛙。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