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世間萬物,始於心,終於心

2020-12-23 墨默天地

從根本而言,無論是人類整體還是個體,其生存狀態都由兩大因素決定。其一是存在於外部的客觀環境,其二是存在於其內部的主觀意識。也可以說是內心狀態或思維方式,用稻盛先生的語言來說,就是我們秉持的是怎樣的一顆「心」。

稻盛和夫

被譽為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1932年出生於日本,1955年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

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歷任社長、會長,1997年起擔任名譽會長;52歲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

1984年個人出資設立稻盛財團,擔任理事長,同時創設國際獎項「京都獎」,於每年11月對那些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士進行表彰。同年創立盛和塾,幫助中小企業家提高心性,拓展經營。著有《活法》、《京瓷哲學》、《幹法》、《心法》等著作。

他篤定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氣第二,能力第三。他堅信無論什麼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產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會產生向下一個目標挑戰的積極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於所做之事的人並有一顆利他之心。

心之力帶來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

人生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內心吸引而來的。猶如電影放映機將影像投映到屏幕上一樣,內心描繪的景象,會在人生中如實再現。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感覺有些人的運氣特別好,而有些人的運氣就有點兒差強人意,而所有的種種人類又總結出了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則來證實這些現象。

墨菲定律,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這種能量引導著宇宙中的每一樣事物,也引導著我們的生活,這種能量就是——吸引力。

在《心》這本書裡,稻盛先生就列舉了自己許多親歷的體驗來證實「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靈塑造現實,心靈驅動現實的可實現性。

稻盛先生很小的時候,在鹿兒島的老家有二個叔父和一個叔母都死於肺結核,整個家族都籠罩在結核病的陰影中,他自己很害怕被傳染,所以每次經過患病臥床的叔父房間時,都捏著鼻子飛快地跑過去;但他的父親和哥哥則毫不懼,根本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認為沒有那麼容易感染病毒,所以捨身忘我地照顧病人。而結果卻是,父親和哥哥都安然無事,只有稻盛先生被病毒擊中,而也是從這件事中他才在書中看到這樣的內容:「所有的災難都是由我們的內心吸引來的,自己的內心不予呼喚的東西,絕不會來到我們身邊。」

「人只會遇見和自己性格相符的事情」,只要人格發生變化,內心所抱的願望就會變化。由這種願望所產生的現實,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我們在《心》這本書的後半部分看到稻盛先生提及一些會讓周圍人感到驚訝的許多事情,但他卻認為理所當然,一起來看看這位「背著太陽行走」的人遇到的「奇蹟」:

因工作需要去到日本各地或是海外時,在到達之前那一刻還是風雨交加,但當他到達後卻轉而為晴空萬裡,連一絲雲彩也沒有。在他逗留的幾天都是陽光燦爛的好天氣,但等他到了機場上了飛機,飛機一升空,天空就暗雲籠罩,很快就下起大雨或大雪,這樣的情景多次發生。(這個「魔法」僅在工作時才應驗,如果是旅遊或其他私人外出的時候就完全無效。)

還有,就是乘坐汽車時,不管道路多麼擁堵,總能不可思議地避開堵車,順利到達目的地。有一次為了趕40分鐘後起飛的飛機,由於高速公路堵車,所以普通道路也都堵了起來,計程車司機師傅根據以往的經驗說,平日裡需要30分鐘的路程,40分鐘是不可能到達的,但稻盛先生說了平時不說的話:「先不要那麼說,請開車吧,當我乘車時,道路就會通暢起來。」結果,只用了20分鐘就趕到了機場。

我們不難看到既有諸事順利度過人生的人,也有凡事都不如意的人。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心中描繪什麼,抱有怎樣的思想,以何種態度對待人生,這些都是決定人生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改變思維方式,改變自己的心態,周圍的境況也就煥然一新了。

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擁有純潔美好的心靈,就能開拓與之相應的豐富、精彩人生。

人所能擁有的最為崇高、最美麗的心就是關愛他人的善良之心,就是有時候犧牲自己也要為他人盡力之心。這樣的心,用佛教的語言,就叫「利他之心」。

如果只要自己好就行,心胸狹隘,甚至為了自己得利,不惜踹落別人,持有這類邪心的人,他們哪怕獲得了一時的成功,最終必將沒落。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感嘆,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付出了這麼多,人生卻總無轉好的跡象,稻盛先生說,他應該將目光轉向自己的內心,叩問自己是否還有一顆正直的心。以利他為動機發起的行動,比起利己的私心行為,成功的概率更高,有時甚至會產生遠超預期的驚人成果。

我們在做決策時,要思考一下這個決策是不是對世人有利?是不是利他的行為?凡是能夠確信是基於利他,發自「善意的動機」的事業,最後都會獲得成功或是好的結果。

《心》中述說關於稻盛先生重建即將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JAL,日航)時,就是出於善意的動機才做的決定。當時政府和企業再生支援機構提出他出山伸援手相助的時候,他以年事已高,又是航空業的門外漢等理由多次婉拒,但在再三請求之下,他不得不思考:這項工作包含的社會意義是什麼,參與這項工作是否出於「善意的動機」,最終意識到這項工作為了日本經濟的重建、為了三萬二千名員工的工作、為了日本國民的便利,決定接受請求就任日航會長。

在稻盛先生的領導下,他們乾淨利落地顛覆了日航二次破產的悲觀社會輿論,在著手改革的第一年,日航的業績就迅速恢復,甚至還多次創造最高的盈利紀錄。在破產的兩年半之後,日航成功實現了股票的再次上市。

稻盛先生說,「見義不為,無勇也。」 而所有善意的動機都將會引導事業走向成功。

只要以利他精神為根基,不忘謙虛,不忘和諧,努力成長,那麼宇宙就一定會給予援助,成功和發展就能持續。

稻盛心學,提高心性

500多年前,中國有「陽明心學」;400多年前,日本有「石門心學」。稻盛先生是科學家出身的企業家,但他終生追究的問題也是心的問題。

稻盛先生年輕時在科學技術方面有許多發明創造,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經營企業,更是需要高度的現實主義或叫唯物主義精神,但是,從年輕時他就意識到,比起科學技術 ,比起經營戰略,人心才是最根本的問題,提出並貫徹「以心為本」的方針,時時審視自己的心態,淨化自己的心靈,同時洞察他人的心境,千方百計、殫精竭慮,努力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人生的目的,歸根結底,就是提高心性,除此之外,人生再無別的目的。

人心中有本能的欲望,有感性的衝動,有理性的算計,還有靈魂的汙垢。如何淨化,如何抑制?需要日常的修行。如何修行?

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從中獲得樂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同時,聚精會神,專注於工作,私心雜念就會自然消退,這是最有效的修行。

2、要謙虛,不要驕傲

努力工作獲得了成就,特別是掌握權力以後,人就會傲慢起來,這簡直是歷史規律,連偉人也難免俗,因此,抑制傲慢心、保持謙虛就是一項很重要的修行。

3、要每天反省

即使很勤奮,但人有時還是會偷懶,即使告誡自己要謙虛,也會有人奉承,人還是禁不住傲慢,有時還會發脾氣。堅持每天反省,就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壞。這條修行必不可缺。

4、活著,就要感謝

人若認真反省,意識到自己的成就和進步得益於周圍人的支持與幫助,就會生出感謝之心。另外,如果把挫折和災難看成磨鍊心志、增益能耐的機會,由衷地說一聲「謝謝」並更加努力的話,就是非常卓越的修行。

5、積善行,思利他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大善似無情,小善是大惡」。分清大善和小善,真正為他人好,真正得他,才是有效的修行。

6、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人畢竟是煩惱的動物,特別是遭遇失敗、打擊和委屈時,難免痛苦煩惱,這個時候,以理性抑制煩惱,把精力投向新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修行。

只要堅持修行,心性就能提升,事業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把心安頓好了,一切都會好的。

以強大心靈成就未來

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釐之差。關鍵在於,當遭遇前所未見、如同絕壁一般的巨大障礙時,在那一瞬間,能不能對自己說「一定能跨越」,並走出第一步,敢不敢想「是我的話,一定能攀登」。

只要有那麼一點點的躊躇和猶豫導致無法攀登,即使過後拼命給自己打氣,也只能是馬後炮。就這一步之差,命運就迥然不同。所以,堅定地相信自己能行,相信光明的未來必定到來,同時迎頭碰擊困難這一壁障,不氣餒,不放棄,正面對抗。

帶著這樣強大的心靈不斷前進時,逐漸就能看到以前完全無法看到的前進道路,理清走向成功所需要的種種線索,曾經看起來遠在天邊的成功,不知不覺就變得垂手可得。

大自然教給我們知足的生存方式,為了生存,動物需要做出最低限度的努力,但是讓欲望過度增加,動物中絕對沒有這樣的行為,它們都具備知足的本能,它們不會肆意捕殺獵物,因為如果導致獵物的減少就會危及自己的生存。

愛己之心、私心、利己這些對於自我的執著才是人類欲望的真實面目,經濟是以欲望和利己為槓桿發展的,環境汙染、貧富差距、能源問題等等,隨著人類欲望的增長會導致惡化,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文明是以「還要更多」這種欲望為原動力,是時候再次學習並掌握「知足」這一思維方式了。

上天賜予的財富和才能要回饋社會。基於得他之心生活,就是祈願他人好,就是為社會、為世人盡心盡力,這才是做人最崇高的行為。

認真磨鍊靈魂,心靈變得清澈美好,那麼,我們周圍的人心靈也同樣會變得美好。遠離那些心術不正的人,不與他發生連接,對那些惡意的聲音,一概不要去聽,不把它們當回事。因為如果有反駁那些誹謗中傷者、要戰勝他們的想法時,我們自己的心靈也就被玷汙了,只要不去對抗他們,他們不久就會靜靜地離去。

擁有強大的內心就可以成就美好的未來。

寫在後面

心從裡到外,由真我、靈魂、本能、感性、理性這五層組成。核心是真我,就是真善美 ,具體來說,就是坦誠心、上進心、謙虛心、反省心、感恩心、知足心、利他心、樂觀心、勇猛心等等。

《心》,世間萬物,始於心,終於心。

相關焦點

  • 始於心,終於心:歷經半世風雨,聽一位睿智長者的殷殷囑託
    一,無私的「利他」之心,是構築人生基礎的堅固磐石稻盛和夫先生在他的這本新書中,特別強調了「利他」之心,這也是稻盛和夫先生「心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在本書的前言部分,稻盛和夫先生直接指出「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 古琴梵唱《藏傳大悲咒》以慈悲心,看世間萬物!
    妙印法師撰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佛是因果,離苦海斷諸惡,所以世無求佛,只有學佛。福報皆是因果,求不來。大慈悲,大智慧,降服一切天魔外道,而成大悲咒。
  • 世間情動,始於金方,終於平淡
    「世間情動,不過盛夏白瓷玉金方,冰糖碰壁噹啷響。」大概從那時起,玉金方就帶上了情意的味道。略微苦澀的滋味,混合著時間的醞釀,就這樣成為了養生抗衰老的見證。那些因種種原因情緒低落的人,在冬季這段特殊的時期,或許更願意費心經營一點藥補。他們將那些細碎的顆粒攥在手裡,飲入喉中,暫時忘卻煩惱和焦慮,重新拾起對生活的熱愛和勇氣,生命自此得到延長。藥物之間本無所謂交集,但有時候它們的碰撞往往能成就彼此。這就好像兩個原本陌生的人,因緣際會中相遇相知,磨平了各自的稜角,多生出一份共同的閒情逸緻。
  • 萬物心選官網,媽媽的貼心管家
    當下,萬物心選作為一款備受關 注的母嬰APP,不斷受到新手寶媽們的青睞。與線下購物相比,它所具備的高顏值、高品質、便捷、有保障等特點是其受眾不斷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自從當媽媽以來,給寶寶挑選吃穿用度成了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相信這是每個媽媽的心願。
  • 情,始於心動,止於心痛;心,熱於感動,冷於悲慟
    「始於心動,止於心痛!」只有真正經歷過「從心動到心痛」的人,才能深刻的理解這句話的精髓!04:02來自戀上天天有晴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痴於肉體,迷於聲音,醉於深情。一段情,始於心動,止於心痛。一顆心,熱於感動,冷於悲慟。不要輕易試探一段情,不要隨意傷害一顆心。不要輕易地讓一個人成為你的一切;也不要把自己當成別人的一切。痴情用錯地方,就成了固執;深情給錯了人,得到的只能是遺憾。最難過的不是不曾遇見,而是遇見了也得到了,又匆忙的失去了。然後在心底留了一道疤,它讓你什麼時候疼,就什麼時候疼,你連反抗的權力都沒有。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所謂可信不可迷,雖然這佛家語錄多少有點迷信的成分,但其教育性是如此高深,所謂見仁見智,我想應該有不少功臣民就的智者曾受益於這些前人的智慧吧。
  • 原創|楓葉 心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則萬物皆通; 心大了,大事就小了,心小則萬物皆病。 看淡世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心寬則載福; 收集快樂瞬間,回擊糟糕日子,心靜則享福。 天地闊,皆由心定,心境心靜心淨; 心態好,活得健康,最是一種富有。
  • 張舒雅:一片蓮心映日月
    世間萬物,始於心,終於心。一片蓮心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此文有感於相交多年友人的鼓舞與其自拍荷花美照相贈,也祝願我一位患病的友人樂觀頑強,蓮心映月,早日康復!
  •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不可得,那我們的「心」該放哪?
    有世界的動力造就了萬有世界的種種,如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等,這個動力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形成了眾生的共業,這一面其實就是我們的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針對這三心,《金剛經》裡曾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經裡要我們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金剛經裡這句話所蘊含的真實意義。
  • 歐陽菲菲《感恩的心》,常一個感恩的心,感受世間冷暖
    《感恩的心》是由陳樂融填詞,陳志遠作曲,歐陽菲菲演唱的一首歌曲——百度百科第一次聽這首是在同一首歌的節目上,陳紅的翻唱,作為90後,開頭的旋律當時真的沒有吸引我。但是當時為了在同一首歌上看到別的喜愛的明星,不得不把這首歌聽完。
  • 心若不悲,人就不寒;心若不恨,世間有暖;
    心若不悲,人就不寒;心若不離,愛就不遠;心若不恨,世間有暖;心若無瀾,碧海晴天。眼,不見為淨,心,不冷為美。把該放下的放下,讓心輕鬆。世間的一切都早有安排,只是,在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自己的內心。而內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 《六祖壇經》:世間萬象,其實都是你自己的心在起作用
    相傳六祖惠能大師有一次給弟子們講經時,忽然一陣風吹來,旁邊的旗幡也隨之飄動,這時引起了其中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這是風在動,另一個說是旗幡在動,惠能聽言,隨後就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而是你們自己的心在動。」
  • 懷有一顆謙卑的心
    因此,讓我們的孩子都要有一顆勇於向別人學習謙卑的心。謙虛地,不拘成見地傾聽別人的意見。一個人的才智才有可能充分展現出來。巨人不需仰頭,還是很高;獅子何須證明,它依然是獅子;大地不說話,萬物都匍匐於它的懷抱;成熟的果實都低著頭,因綴滿了收穫;很小的聲音,一樣可以如雷貫耳;很少的文字,一樣能讓人刻骨銘心。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管擁有的是什麼,擁有了多少,能夠擁有多久。
  •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修上善之心,行上善之事
    修道之人的心性就應該像水一樣柔順,水滋生萬物而不爭。修上善之心,平平常常,無好無惡,浩浩蕩蕩,善柔不剛。道德經第八章提到的上善若水,老子還對「上善若水」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列舉了水的七種善性與處世原則:「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老子用水性來比喻上德的人格,他認為水是天地間最有善性最有道德的事物,他所追求的處世之道也是與水之德相契合的。
  • 心的三修:心寬,心靜,心正!
    文/飛魚《肖申克的救贖》裡說:「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於內心。」人生中所有的痛苦,都是由心而生。所謂「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心生。」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心寬,心靜,心正,那麼執念太深,就會讓自己過得很痛苦。
  •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
    GOODNIGHT 心如止水鑑常寧 見盡人間萬物情 收集每一個快樂的瞬間,用它們回擊每一個糟糕的日子
  • 春日遲遲,我心戚戚
    回到北方時,樹木寂寂,萬物還在昏睡,即使驚蟄那日,亦是寡淡,維繫著整個冬日的冰凍和瑟縮,也許不那麼冷了。但想看到綠意,卻也並不容易。我急不可耐了許久,決定去尋春。我的院子在真正的春日裡,是歡喜熱鬧的,盛著這世間最靚麗的美景。桃花梨花杏花相繼盛開,蜂圍蝶繞,春風和煦,那是我一年間最美的心情——因物而喜。
  • 給世間一顆溫柔女人心
    給世間一顆溫柔女人心,用如花的夢幻編織靜美的生活,用柔軟的情愫吐納歲月的芬芳。朱自清在《女人》一文中,對女性的溫柔做了絕妙的描述:「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溫柔的空氣,使人如聽著簫管的悠揚,如嗅著玫瑰花的芬芳,如躺在天鵝絨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煙的輕,籠罩著我們。我們怎能不歡喜讚嘆呢?
  • 遺落在人間的超溫柔仙句:萬物想你不及我心念你,萬物喜你不及我...
    7.萬物想你不及我心念你,萬物喜你不及我心悅你。 8.你是最好的,如果真有人比你好,我就裝作沒看見。 9.想和你一起去看春夏秋冬,駐足在長滿青苔的石階,和剛剛下過雨的小路,看盡了世間有無 就養一隻貓,貓是你的,我也是你的。
  • 雲中吟系列·感恩心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我來自偶然 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 我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呼喚我天地雖寬 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我還有多少愛 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 我不認輸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