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奧莉薇不想當公主》:探究學齡前兒童「自我意識」的養成

2021-01-20 美美的娜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就是我"——自己對於自己的積極肯定的態度,被稱為自我認同感。

自我認同感高的孩子,一般都兼備自信、樂於挑戰、大方開朗的性格,在待人接物上也更加寬容,許多育兒心經或者育兒寶典上無一不在強調"自我認同感"的重要性。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卻在無意中摧毀著孩子的自我認同,因為當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越大時,就越想要孩子朝著自己朝自己希望的方向走,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喜歡。

在不斷地滿足他人要求和討好他人的過程中,孩子很容易迷失自己。

今天我就想通過《奧莉薇不想當公主》這本繪本,和家長們談一談學齡前兒童"自我意識"的重要性。

一、《奧莉薇不想當公主》:讓孩子成為甜甜的公主,也能成為獨立的女王

"寶貝兒,"爸爸說,"你永遠都是我的公主啊!"

"問題就在這,"奧莉薇說,"所有的女生都想當公主,可是所有女生都想當仙女,大家都一樣,這樣一點也不好!奧莉薇才不要當公主呢!"

正是這兩句對白吸引了我,捧起了這本《奧莉薇不想當公主》,一下子從頭看到尾,覺得每一句對白都可愛有趣。

在2000年,作者伊恩福爾克納就出版了這部名作的第一部《奧莉薇》,一下子,這個特立獨行的主角奧莉薇就收穫了各方的讚美。

在動畫界有一隻特別有名的粉紅小豬,叫做佩奇,在繪本界,同樣有一隻特別的豬小妹,她就是今天的主角——奧莉薇。

在奧莉薇世界裡,她不接受社會刻板印象裡給予男孩和女孩的審美和愛好,她不會按照父母買的衣服穿上"女孩的衣服",她自己挑選喜歡的衣服,把校服變得很特別。

她嚮往能成為芭蕾舞演員,看到美術館的名畫想著"我也可以!",講述自己拯救馬戲團的"豐功偉績",這個穿著紅衣服,想著快快長高,腦子裡有無數稀奇古怪的想法……這就是奧莉薇。

在現在社會仍存在的刻板印象和審美裡,男孩的女孩的審美和愛好都被不斷地限制和影響著:女孩應該喜歡粉色,男生喜歡粉色就是"娘";送女孩子禮物會送洋娃娃,男孩子則送小汽車;看到小女孩就會誇"哇,你真漂亮!"男孩子則是"你真帥!"……這些審美裡,其實都藏著某種期待吧。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卻忽略了孩子的想法。

而奧莉薇這隻與眾不同的豬小妹,她之所以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被作者寫了出來(原型是他6歲的侄女),就是因為她並不是因為想要表現或者引人注意而做這做那,而是一直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探索、塑造和認同。

奧莉薇不想當公主,她究竟想當什麼?做護士?做醫生?做慈善家?不管是什麼,我相信她一直在追求活出真我的特別生活。

二、學齡前兒童自我概念的發展

很多人會以為孩子小的時候還不會發起對"我是誰"的追問,但其實,學齡前兒童的自我意識就已經開始發展了。

1、3-6歲兒童的自我概念逐漸形成,且日益豐富

3歲左右的寶寶,他們從將自己的稱呼從名字變成了"我"時,就是自我概念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標誌。

之後,幼兒在各種與人交往的活動中逐漸對"你"、"我"、"他/她"作出區分,並逐步加深對自己特徵的了解,其中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徵。

一般來說,5-6歲的兒童已經能夠形成比較完整的自我概念了。

具體來說,3歲的兒童能夠知道"我是誰"、"我叫什麼名字"、"我是哪裡人"等等一些簡單的信息;4歲之後,兒童對自己的認知會更進一步,比如"我是好孩子"、"我成績不錯"、"我很懂事"、"我是漂亮的"等等;到了學齡前晚期,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更全面,比如"我喜歡聽音樂"、"我討厭運動"。

2、學齡前兒童對"自我"的概念呈現出具體性的特徵

比如讓一個5歲的小孩介紹自己,我們會發現他的描述非常具體,並且相互之間沒有太大的邏輯關係,比如自己的姓名性別、年齡、喜歡做什麼事等等,但基本沒有比較概括性、抽象性的結論,比如:"我比較內向"、"我很樂觀"。

3、學齡前兒童自我認知的維度比較簡單

哈特認為學前兒童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非常簡單,主要涉及認知、身體、同伴和行為四個方面。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自我認知的成分概念才會不斷增加、不斷深化。

三、助力孩子提高自我認同感,比考高分更重要

在繪本中,我們會發現奧莉薇的自我認同存在一個不斷變化上升的趨勢,一開始她想的確實是"我要做誰"或者"怎樣才能更特別、更酷",但慢慢的,我們會發現她的想法變化了,她真正考慮的是"我想做什麼"、"什麼才是我願意做的"。

在身份認同背後,隱藏的其實是智慧,一個有著高自我認同感的孩子,他們更容易在人云亦云的社會中堅持自我,保持理智和積極的心態看待世界,這樣的孩子更容易適應時代的浪潮,不容易被外界的看法和觀念裹挾。

那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自我認同感呢?

1、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適當放權

對於那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自己來。

甚至我們還可以"請求"孩子的幫忙:幫媽媽疊一下衣服、幫媽媽掃一下地、幫媽媽擦下桌子等等。

讓孩子自己穿衣、吃飯、洗澡,體會對身體的掌控感,通過幫助他人,體會對生活的掌控感,這些都有助於孩子在過程中收穫滿滿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對自我的評價,對自我價值的認同。

2、讓孩子學會自我接納

孩子越長大,就越會關注自己的不足。

我是不是長大不夠好看,我不會跳舞畫畫,我成績沒有別人好,我不夠聰明等等,孩子也有自我接納的煩惱。

這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指責和訓斥孩子,或者要求孩子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而是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接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小小的奧莉薇一樣,她一定不是長得最美,或者能力最強的豬小妹,但她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並且她不在乎旁人的眼光,活出了自我,因此才能讓人注意到她的與眾不同。

3、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

或許有些女孩子仍舊抱有一個公主夢,但是我們更多的是期望,能夠勇敢表達出自己所思所想的孩子。

而不是"你真沒用!"、"還不如隔壁家的XXX"、"你怎麼這麼不懂事!"這些否定孩子的話。

就算孩子犯了錯誤要批評,也不應該批評孩子的性格,而要關注孩子的行為。

多和表達表達"我愛你"、"我會支持你"這些愛意滿滿的話吧,讓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這也是促進孩子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表達自我的過程哦!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小的奧莉薇,千萬要小心呵護!

我是美美的娜,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故事|奧莉薇不想當公主(成為一個有個性的女孩)
    全球最紅的小豬奧莉薇又來了!不過呢,這次奧莉薇遇到了大麻煩:「我不知道我要當誰!」所有的女生都想當粉嘟嘟的仙女公主,可是大家都一樣,一點也不好!奧莉薇才不要當公主呢!她要讓自己更摩登,更特別,更酷炫!奧莉薇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啊!我知道了……」 想知道結果究竟如何嘛?奧莉薇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模樣?她可真是一個很有想法和自己個性的女孩啊!
  • 苗苗老師講故事——《奧莉薇》
    奧莉薇出門前,一定會把每件衣服都拿出來穿穿看。奧莉薇當然一點兒也不想睡覺。不過有一張畫老是讓奧莉薇搞不懂,她跟媽媽說:「我只要五分鐘就可以換畫一張一模一樣的。」當然奧莉薇一點兒都不想睡覺。「今天講這五本故事書就好了,媽咪!」她跟媽媽說。「不行,只能講一本。」「四本啦!」「兩本。」「三本好不好?」
  • 10個適合學齡前兒童觀看的外國節目
    Bubble Guppies這部學齡前兒童系列劇向小朋友們傳遞了友情、責任還有解決問題的概念。Guppies家族的小朋友們對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他們興奮的組團出去探索。The Busy World of Richard Scarry這部動畫系列片是由Richard Scarry著名的學齡前兒童書籍改變的,主要團隊合作、有槍、勇氣還有責任等主題。
  • 說說那些為女兒挑選的,適合學齡前兒童英語啟蒙的兒歌及動畫片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齡前兒童註定會有不短的時間要坐在電視前或者投影儀前看各種動畫片,莫不如也看些英文動畫片。這樣既能娛樂其中,還能順便學點語言知識,對、這叫寓教於樂,起碼是如此希望的。說不定這樣幾年下來的效果,比一年花一萬好幾報什麼英語輔導班要效果好得多。
  • 奧莉薇
    奧莉薇出門前,一定會把每件衣服都拿出來穿穿看。         奧莉薇當然一點兒也不想睡覺。        奧莉薇總是在這張畫前一站就是很長時間。你猜她在想什麼呢?        當然,奧莉薇一點兒都不想睡覺。       「今天講這五本故事書就好了,媽咪!」她跟媽媽說。
  • 3-8歲學齡前兒童的「哲學課」?
    Hey~伐木累~~~你沒有看錯~今天Ben老師分享的動畫確實是適合3-8歲學齡前寶貝們觀看的來自於BBC與法國著名哲學大師奧斯卡·伯尼菲博士合作的影片--What’s The Big Idea~~Ben老師可不是標題黨哈哈哈~話不多說,先來介紹一下這部動畫:What’s The Big Idea《雨果帶你看世界》是BBC兒童頻道第一部關於學齡前哲學的動畫節目
  • 繪本《奧莉薇》:她是對「純真」最美的詮釋
    內含:經折裝繪本6冊,筆記本4冊,禮盒裝繪本大師蔡皋新作:
  • 學齡前兒童教育重點,看到就是賺到
    文/琪琪說教育(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教育工作者是需要燃燒自我的,不能腐朽,樂意燃燒起來照亮學生學齡前教育一直是人們討論的重點,關於學齡前教育的探索也從未停止,所有的家長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讀繪本《奧莉薇》,學習更好的養育女孩
    今天帶孩子一起閱讀了繪本《奧莉薇》,想著這個小豬的故事不就是我家女兒的所想所為嘛。有人說好餓的毛毛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毛毛蟲,那奧莉薇就是孩子心中美麗的小豬。奧莉薇是個自信的小豬,家長也希望能有個自信、自尊的女兒。
  •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沒有優質學習資源如何進行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沒有優質學習資源如何進行 2020年12月23日 11: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沒有優質學習資源如何進行?
  • 端午水稻國家公園洗溫泉「龍水」 學齡前兒童1元享採摘趣
    端午水稻國家公園洗溫泉「龍水」 學齡前兒童1元享採摘趣 王身專攝  中新網海南新聞6月25日電(王身專 王曉斌) 端午節當天,三亞水稻國家公園推出洗溫泉「龍水」活動,吸引許多市民遊客前來感受這種「洗龍水」新體驗。景區還在端午假期施行1元兒童採摘趣遊等優惠,吸引親子家庭前往休閒玩樂。
  • 學齡前兒童繪本推薦之四
    這本書沒有文字,就是一個用來互動的繪本,睡覺前跟孩子讀非常的有意思,還有其他真好吃,這個是動物的主體和吃的食物的配對,在這個有趣的過程中,孩子也增長了知識,貓吃魚,老鼠吃奶酪。這是一套非常有意思的書。#學齡前兒童繪本推薦
  • 奧莉薇和她的兒女們(1)
    奧莉薇和她的兒女們 做媽媽前一天少俠給奧莉薇的寫生
  • 《奧莉薇》的抽象畫 啟發時間
    啟發童書館ID:qifatongshu 以尊重兒童的心,做最好的童書 如果你有搞不懂的東西,而別人卻認為你應該怎麼怎麼樣的時候,你敢大聲地說出來自己的真實想法麼?其實這決不是一種偶然性的動作,波洛克的作品中含有均衡的美感,而且帶有著流動、和諧、自然和激情的藝術魅力。能做到這一點,必然不會是胡亂所為,而是帶有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下《奧莉薇》中出現的波洛克的《秋天的韻律30號》吧。
  • 育兒丨這麼多學齡前兒童竟然都有「假想夥伴」!
    最新研究發現:42.7%的學齡前兒童有過假想夥伴。假想夥伴是隱形的人物,由兒童命名並會在與他人的談話中被提及。兒童在一段時間(至少幾個月)與之玩耍,雖然客觀上他們並不存在,但兒童覺得他們是真實的。而且,某些擬人化的動物也可以被歸入假想夥伴的範疇。
  • 兒童關鍵期教育創始人殷紅博:如何陪伴兒童居家學習
    中國兒童關鍵期教育創始人殷紅博表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裡,就包含了對孩子學習習慣、品德培養、人文精神引領的諸多領域內容,疫情期間,孩子與家長的長時間段交流,恰恰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期。   中國兒童關鍵期教育創始人殷紅博系列圖書  第一、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硬核能力
  • 華納將推學齡前兒童DC動畫 蝙蝠車等交通工具是主角
    據外媒報導,華納兄弟宣布推出一部學齡前兒童新劇《蝙蝠交通工具!》(Batwheels!),不同於以往的超級英雄題材,本劇主角將會是DCComics宇宙中知名的交通工具,包括蝙蝠俠的汽車Bam、蝙蝠少女的車Bibi、紅鳥機車Red、蝙蝠飛機Jett和蝙蝠貨車Buff等。
  • 學齡前兒童數學啟蒙動畫片——《佩格和小貓 Peg+Cat》
    《佩格和小貓 Peg+Cat》由美國公共電視網絡PBS Kids出品的學齡前兒童動畫片,根據2012年出版的兒童圖書
  • 《大力水手》中奧莉薇的聲音
    吃晚飯的時候突然想起小時候超級愛看《大力水手》,罐頭菠菜畫得很好吃的樣子,尤其覺得「香餑餑」奧莉薇畫得很逗
  • 未成年人學齡前觸網比例顯著提升——管理要狠,效果才穩
    就連學齡前的未成年人也有大部分開始使用網際網路,未成年人學齡前觸網比例顯著提升。不得不承認,網際網路對未成年具備一定的積極作用,比如:認識世界的窗口、日常學習的助手、娛樂放鬆的途徑、便利生活的工具、認識朋友的渠道、自我表達的空間等等。那麼,未成年人一般是通過手機、電視、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來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