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就是我"——自己對於自己的積極肯定的態度,被稱為自我認同感。
自我認同感高的孩子,一般都兼備自信、樂於挑戰、大方開朗的性格,在待人接物上也更加寬容,許多育兒心經或者育兒寶典上無一不在強調"自我認同感"的重要性。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卻在無意中摧毀著孩子的自我認同,因為當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越大時,就越想要孩子朝著自己朝自己希望的方向走,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喜歡。
在不斷地滿足他人要求和討好他人的過程中,孩子很容易迷失自己。
今天我就想通過《奧莉薇不想當公主》這本繪本,和家長們談一談學齡前兒童"自我意識"的重要性。
一、《奧莉薇不想當公主》:讓孩子成為甜甜的公主,也能成為獨立的女王
"寶貝兒,"爸爸說,"你永遠都是我的公主啊!"
"問題就在這,"奧莉薇說,"所有的女生都想當公主,可是所有女生都想當仙女,大家都一樣,這樣一點也不好!奧莉薇才不要當公主呢!"
正是這兩句對白吸引了我,捧起了這本《奧莉薇不想當公主》,一下子從頭看到尾,覺得每一句對白都可愛有趣。
在2000年,作者伊恩福爾克納就出版了這部名作的第一部《奧莉薇》,一下子,這個特立獨行的主角奧莉薇就收穫了各方的讚美。
在動畫界有一隻特別有名的粉紅小豬,叫做佩奇,在繪本界,同樣有一隻特別的豬小妹,她就是今天的主角——奧莉薇。
在奧莉薇世界裡,她不接受社會刻板印象裡給予男孩和女孩的審美和愛好,她不會按照父母買的衣服穿上"女孩的衣服",她自己挑選喜歡的衣服,把校服變得很特別。
她嚮往能成為芭蕾舞演員,看到美術館的名畫想著"我也可以!",講述自己拯救馬戲團的"豐功偉績",這個穿著紅衣服,想著快快長高,腦子裡有無數稀奇古怪的想法……這就是奧莉薇。
在現在社會仍存在的刻板印象和審美裡,男孩的女孩的審美和愛好都被不斷地限制和影響著:女孩應該喜歡粉色,男生喜歡粉色就是"娘";送女孩子禮物會送洋娃娃,男孩子則送小汽車;看到小女孩就會誇"哇,你真漂亮!"男孩子則是"你真帥!"……這些審美裡,其實都藏著某種期待吧。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卻忽略了孩子的想法。
而奧莉薇這隻與眾不同的豬小妹,她之所以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被作者寫了出來(原型是他6歲的侄女),就是因為她並不是因為想要表現或者引人注意而做這做那,而是一直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探索、塑造和認同。
奧莉薇不想當公主,她究竟想當什麼?做護士?做醫生?做慈善家?不管是什麼,我相信她一直在追求活出真我的特別生活。
二、學齡前兒童自我概念的發展
很多人會以為孩子小的時候還不會發起對"我是誰"的追問,但其實,學齡前兒童的自我意識就已經開始發展了。
1、3-6歲兒童的自我概念逐漸形成,且日益豐富
3歲左右的寶寶,他們從將自己的稱呼從名字變成了"我"時,就是自我概念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標誌。
之後,幼兒在各種與人交往的活動中逐漸對"你"、"我"、"他/她"作出區分,並逐步加深對自己特徵的了解,其中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徵。
一般來說,5-6歲的兒童已經能夠形成比較完整的自我概念了。
具體來說,3歲的兒童能夠知道"我是誰"、"我叫什麼名字"、"我是哪裡人"等等一些簡單的信息;4歲之後,兒童對自己的認知會更進一步,比如"我是好孩子"、"我成績不錯"、"我很懂事"、"我是漂亮的"等等;到了學齡前晚期,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更全面,比如"我喜歡聽音樂"、"我討厭運動"。
2、學齡前兒童對"自我"的概念呈現出具體性的特徵
比如讓一個5歲的小孩介紹自己,我們會發現他的描述非常具體,並且相互之間沒有太大的邏輯關係,比如自己的姓名性別、年齡、喜歡做什麼事等等,但基本沒有比較概括性、抽象性的結論,比如:"我比較內向"、"我很樂觀"。
3、學齡前兒童自我認知的維度比較簡單
哈特認為學前兒童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非常簡單,主要涉及認知、身體、同伴和行為四個方面。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自我認知的成分概念才會不斷增加、不斷深化。
三、助力孩子提高自我認同感,比考高分更重要
在繪本中,我們會發現奧莉薇的自我認同存在一個不斷變化上升的趨勢,一開始她想的確實是"我要做誰"或者"怎樣才能更特別、更酷",但慢慢的,我們會發現她的想法變化了,她真正考慮的是"我想做什麼"、"什麼才是我願意做的"。
在身份認同背後,隱藏的其實是智慧,一個有著高自我認同感的孩子,他們更容易在人云亦云的社會中堅持自我,保持理智和積極的心態看待世界,這樣的孩子更容易適應時代的浪潮,不容易被外界的看法和觀念裹挾。
那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自我認同感呢?
1、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適當放權
對於那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自己來。
甚至我們還可以"請求"孩子的幫忙:幫媽媽疊一下衣服、幫媽媽掃一下地、幫媽媽擦下桌子等等。
讓孩子自己穿衣、吃飯、洗澡,體會對身體的掌控感,通過幫助他人,體會對生活的掌控感,這些都有助於孩子在過程中收穫滿滿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對自我的評價,對自我價值的認同。
2、讓孩子學會自我接納
孩子越長大,就越會關注自己的不足。
我是不是長大不夠好看,我不會跳舞畫畫,我成績沒有別人好,我不夠聰明等等,孩子也有自我接納的煩惱。
這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指責和訓斥孩子,或者要求孩子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而是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接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小小的奧莉薇一樣,她一定不是長得最美,或者能力最強的豬小妹,但她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並且她不在乎旁人的眼光,活出了自我,因此才能讓人注意到她的與眾不同。
3、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
或許有些女孩子仍舊抱有一個公主夢,但是我們更多的是期望,能夠勇敢表達出自己所思所想的孩子。
而不是"你真沒用!"、"還不如隔壁家的XXX"、"你怎麼這麼不懂事!"這些否定孩子的話。
就算孩子犯了錯誤要批評,也不應該批評孩子的性格,而要關注孩子的行為。
多和表達表達"我愛你"、"我會支持你"這些愛意滿滿的話吧,讓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這也是促進孩子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表達自我的過程哦!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小的奧莉薇,千萬要小心呵護!
我是美美的娜,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