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吳曉亞
編輯 | 謝維平
「其實我覺得說復興真的不敢當。有可能是因為我們讓內地觀眾失望了一陣子,突然有一些新火花,大家覺得『哇,臺劇好像起來了』,可其實我覺得倒不至於說是復興。」
在《想見你》製片人麻怡婷和導演黃天仁看來,他們完全沒想到這部劇能在兩岸引起如此高的討論度。
但事實是,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不能是朋友》和《想見你》相繼以豆瓣高分和高討論度的熱劇姿態在內地播出。題材多樣又現實、製作精緻,臺劇似乎擺脫了10年前偶像劇霸屏的態勢,走入另一個階段。
麻怡婷反倒覺得這是種巧合,「因為這幾部戲都是不同公司的。但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幾部戲剛好在題材上是內地不會過的。」
小娛整理了2015-2019年部分在豆瓣上廣受好評的臺劇。這張表格裡的大部分作品在服化道、特效上著實不算特別精緻,但勝在題材和立意十分值得推敲。
題材廣泛、元素大膽確實是如今臺劇的一大優勢。根據白先勇小說改編的豆瓣9.2高分歷史劇《一把青》講述了內戰時期國民黨退守臺灣的過程,原國民黨飛行大隊副隊長的妻子淪為妓女換取前往臺灣的船票;《我們與惡的距離》則是探討新聞、律師和人權的職業劇。如果說內地的《精英律師》在披著職場劇的外衣談戀愛,《我們與惡的距離》則更接近職場劇的本質。而臺劇的職業劇類型又囊括律師、殯葬、醫療,不一而足。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圖源豆瓣
在元素上,臺劇不忌憚靈異、穿越、恐怖、BL,甚至很多內地製作的BL劇一開始預設的市場就是臺灣地區。其中的差別一方面源自創作者的自我取捨,另一方面則在於政策導向。
題材上的寬容歸結於臺灣早就實行的電視劇分級制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分級制度早已有之,但這些高分類型劇都是2015年左右出現,直到2019年在內地爆發。這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既包括臺灣的扶持和相關政策導向,也得益於臺灣影視人絕境下的自救。
有一種說法是,2016年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鄭麗君上任後,大力扶持當地影視文化。可惜的是,其去年力挺第55屆金馬獎上的臺獨言論給臺灣電影帶來重創。而在經歷過長期的資金短缺、人才逃離無以為繼之後,一波臺灣影視人於2014年發起Q Place計劃培養青年演員,又於2015年推出名導演、名編劇、名演員加持的「植劇場」,誓言開創臺灣戲劇新紀元。
60人、35萬截至目前,《想見你》在豆瓣的評分人數超過20萬,評分穩定在9.1。每逢播出日,微博上總能看到該劇的身影。男主角的扮演者臺灣小生許光漢人氣飆升,日前宣布籤約內地經紀公司合力極光。劇中洗腦的伍佰1996年發行的歌曲《last dance》在朋友圈刷屏,熱度在音樂平臺直線上升。
在臺灣,這部劇的收視率也從開播時的0.54%攀升至1.83%。這個數字對偶像劇來說是十足的意外之喜。
「是真的沒有想到過,包括在臺灣目前這種火爆程度也沒有想到過。」《想見你》目前的成績完全超出黃天仁的預期。因為在這之前,不論製片人還是導演都在按照他們以往的步驟和製作理念操作這部劇。
2016年麻怡婷與編劇林欣慧、簡奇峰合作完愛情喜劇《必娶女人》後,想做個讓現代女性療傷的故事。愛情劇是這支團隊的長處,也是臺劇擅長的東西。但同時麻怡婷對做愛情喜劇已經疲乏,想做些新嘗試。直到編劇做夢夢到現在《想見你》的故事開頭,麻怡婷聽到這個故事瞬間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但這個大膽的想法一誕生就遭遇瓶頸,「男主角一開始就死掉了,我們要怎麼把這個故事說完?」
中間編劇一度放下這個劇本,在完成了其他作品後又撿起來。據麻怡婷回憶,從2016年初到2019年開拍,劇本前後經歷了三年多時間。期間,編劇林欣慧建議加入穿越元素、兩位編劇又共同討論出雙穿越的設定。最終,《想見你》形成兩個時空、四個人物、靈魂穿越,外加懸疑元素的另類劇集,觀眾甚至畫了劇情解析的時間線來輔助觀看。
而這個複雜的劇本對導演黃天仁來說同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臺劇千人一面,這樣的劇本並不多見。於是在看了三集劇本後,黃天仁便決定一定要執導《想見你》。但困難與劇本複雜程度成比例。「那時候只是很喜歡倒沒覺得會很難,但真的開始執行才覺得可怕。整個故事時間軸是錯亂的,你必須在錯亂裡梳理出每個人的正確情緒。」
2018年8月,黃天仁正式進組,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和編劇梳理時間線、豐富角色性格,為故事潤色、增添細節。不管是莫比烏斯環,還是意有所指的語句,都成為後來觀眾津津樂道的細節。
當然,本劇最出圈的是演員許光漢,他應該是臺劇沒落近10年來第一位在內地走紅的臺灣男演員。但實際上,啟用許光漢確實花了麻怡婷一些力氣去說服投資方和老闆。
《想見你》許光漢
在鎖定許光漢的同時,製作團隊先敲定了在臺灣知名度較高、演技也備受認可的柯佳嬿,「如果以許光漢這麼一個新演員來說,其實要搭一個在臺灣相對知名度比較高的女一號才算配盤成功。」當然,對內地觀眾來說,柯佳嬿可能至多是《艋舺》裡趙又廷喜歡的妓女小凝。
《艋舺》裡的柯佳嬿
許光漢在兩岸的存在感更薄弱。此前麻怡婷和許光漢合作過另一部劇,覺得他可塑性極強、特質很好,但《想見你》籌備時許光漢參演的《罪夢者》和口碑電影《陽光普照》還未面世,知名度成為資方的考量。儘管如此,麻怡婷最後還是本著演員與角色匹配的想法力排眾議選擇了他。
如此配置之下,《想見你》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放棄了內地市場,卻無心插柳柳成蔭。
近幾年不少臺劇被引入內地在視頻網站上線,但售賣價格往往不高。而一部劇的海外發行是否能賣出好價錢,多半取決於演員卡司。以麻怡婷過去的經驗判斷,平臺購劇更多是看卡司,「以前一些瞄準內地的臺劇往往會找一些在內地比較有知名度的演員、歌手,這樣賣出的價格會比較高。這次我們完全沒有這麼做,包括柯佳嬿在內地的知名度都不高,許光漢更不用說。他們其實都不是平臺會吃的卡司。」但如今對劇情和演員的高討論度說明,合適和實力比知名度更重要。
之後劇組開始正式拍攝,又花掉接近5個月時間。直到2019年6月底後期完成,整個項目才告一段落。值得注意的是,《想見你》在臺灣的播出集數為13集,每集時長75分鐘左右,但該劇的拍攝時長接近5個月。這種舒緩的節奏為製作留下更多精雕細琢的空間。
而最令小娛難以置信的是,《想見你》的製作團隊總共只有60人左右。這其中,人數最多的是美術組。這是因為《想見你》要還原很多90年代的場景,同時,穿越的設定也要求本劇對細節的把握更精準,所以美術上需要投入更多精力。黃天仁告訴我們,60人的團隊在臺劇中已經算是中上配置。這自然與內地動輒200人的製作班底大不相同。
據麻怡婷透露,《想見你》的製作成本是普通臺灣偶像劇的1.5倍,但總體還是略低於另一部在內地走紅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長期從事臺灣娛樂研究的資深媒體人落山風向娛樂資本論透露,據他了解,《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費約為800萬人民幣。但時光網提到,該劇耗資4300萬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為936萬,也就是說集均成本不到100萬。由此可知,《想見你》的製作費要更少,最多35萬人民幣一集。(《想見你》在內地被分為26集,每集成本約為35萬)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
「現在臺劇的製作費已經比很多年前翻一倍了,但我覺得這已經是極致了。電視臺是傳統產業,收入沒有以前那麼好,勢必預算只能給到這樣,頂到天了。」麻怡婷預測道。
這種投資規模對內地來說難以想像,對臺灣來說卻是必須遵循的紅線。市場小、回報低、人才流失導致臺灣娛樂產業逐漸萎縮,臺灣影視人必須在經濟桎梏中創作。
臺灣影視人的自救:Q Place與植劇場《想見你》幾乎是如今優質臺劇的縮影和代表。接二連三的優質爆款出現似乎印證著臺劇的復興,但臺劇也沉寂過很長時間。
黃天仁坦言有一段時間臺劇確實陷入了疲倦期,「因為有陣子類型相似的戲不斷在重複。同樣的橋段和人設,大家應該也相當疲勞了。」
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播出,那是臺劇在大陸最後的餘溫。此後因臺劇劇情簡單重複、資金缺乏導致品質粗糙,同時內地電視迎來黃金時期,大製作精良劇層出不窮,內地觀眾慢慢放棄臺劇。
《我可能不會愛你》
實際上這些年臺劇仍在不斷產出。麻怡婷雖然感到這幾年臺劇沒有以前的輝煌,從業者確實比較辛苦、賣片價格上不去,但身邊開拍的戲並沒有減少。只是臺劇資金短缺的弊病還是導致全產業鏈急速萎靡,大部分作品不再能入內地觀眾的眼。黃天仁感到那段時間各方都不敢嘗試新東西,「可能平臺方也不敢做多元嘗試,比如懸疑、恐怖、寫實的戲劇,這樣一來,編劇也沒有這條路可以走,只能做談情說愛的劇本。」
這種惡性循環直到2014年末才迎來緩解的曙光。2014年臺視作為臺灣老三臺(臺視、中視、華視)之一,找到臺灣知名導演王小棣,雙方一起創造了包含演員培養和完整作品拍攝的一系列訓練計劃,稱為Q Place計劃和植劇場系列。因為臺灣電視頻道在三百個左右,老三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很早就退出臺灣總收視率前列,此次算是一次自救行動。
黃天仁是植劇場的參與者,「我覺得他(王小棣)一定是看到一些狀況吧,比如新生代演員缺乏系統訓練、劇種一成不變,他也想做一些突破。它是一套很完整的計劃,包括新生代演員培訓、植劇場後來推出的幾部戲,一開始都是規劃好的。」
2014年12月9日,Q Place表演教室正式成立,張艾嘉、張孝全等人前來站臺。黃天仁回憶道,當時通過層層選拔徵選了24名有潛力的新人,或是模特,或是戲劇表演出身的新人。然後對他們進行表演、發聲、劇本解讀的全方位培養。
許光漢就是這批培訓班裡的一員。2015年許光漢和唱片公司解約,參加了Q Place訓練班。《想見你》中的另一位演員顏毓麟、《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李大芝的扮演者陳妤都是這場訓練班的成員。
《戀愛沙塵暴》陳妤、許光漢
培訓完成後8位導演根據喜好和特長挑選心儀的演員進行成品拍攝。同時,植劇場的劇本也找到金牌編劇做孵化,包括一些獲得金鐘獎的編劇。最終植劇場確定了「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四個主題,更邀請吳慷仁、楊丞琳、謝盈萱等高知名度演員為新人「抬轎」。
2016年植劇場陸續在臺視推出8部作品,市場反響熱烈,更橫掃金鐘獎。許光漢參演的《戀愛沙塵暴》是其成名作、黃天仁和王小棣合拍的《荼蘼》豆瓣評分也不俗。
麻怡婷告訴小娛,在植劇場之前,可能只有公共電視臺願意給特殊題材的戲劇機會。但這之後,一些商業電視臺看到了類型劇的價值,願意拋出橄欖枝。
作為導演的黃天仁也深刻感受到植劇場帶來的改變,「那時候發現其實觀眾可以接受多元化劇種,而不是只看霸道總裁或純談情說愛的戲。創作者甚至平臺也比較願意、敢接受這樣的東西。以前雖然有,但量不大。」從那以後,臺劇進入多元類型化階段。老三臺也重新煥發生機,比如《想見你》在中視播出,助力中視罕見地打敗八點檔劇集,躋身前三。而臺視和華視分別在去年播出了《我們不能是朋友》和《俗女養成記》。
「植劇場」同時把一批有才華的導演、編劇推到臺前,他們後來成為近幾年精品臺劇的中堅力量。在落山風看來,這些人才的培養和傳承是臺劇再次爆發的基礎。「雖然我們這幾年已經沒有關注臺劇了,但其實他的人才是非常好的,這一波浪潮裡電影行業過來的人蠻多的。」
《想見你》女主角柯佳嬿在內地被熟知的作品是電影作品《艋舺》,但在那之後柯佳嬿拍攝了很多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導演林君陽則是電影導演,會將電影的拍攝手法應用到電視劇裡,而該劇的編劇呂蒔媛同時是去年口碑電影《誰先愛上他的》的編劇;金馬影后謝盈萱也會出演「植劇場」的劇。
在黃天仁看來,以前臺灣電影和電視劇的壁壘比較厚,但近幾年在逐漸打破,「數位化讓電影的門檻變低了,同時電視劇質感不斷提升,所以分野沒那麼明顯。」另一個原因則是,臺灣市場小、從業者少,只能橫跨影視兩界。
不過,在落山風看來,這背後的原因還在於,電影人如果只做電影很難養活自己,「當然只拍臺劇也活不了」。因此互幫互助成為臺灣影視界的一大現象。不論是為植劇場站臺,還是參與單個項目製作,都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臺灣影視從業者絕境下的報團取暖精神。「一個例子是《俗女養成記》的編劇嚴藝文當時很窮,乾脆自己上陣做導演,找自己的朋友來演。」這部劇最後邀請到謝盈萱做女主角,而嚴藝文就是《想見你》裡陳韻如媽媽的扮演者。「其實劇的製作水準沒有太高,因為太缺錢了,但是劇本好,效果就真的非常好。」
《俗女養成記》謝盈萱
2018年,植劇場作品之一《天黑請閉眼》的編劇在社交平臺上聲稱,自己至今沒有拿到原創編劇費。王小棣回應道,「請不要傷害植劇場」,並提到「今天在臺灣要做一點事不容易,我們八個導演只想為這個環境做一點點事」,且所有資金進出、帳目都有記錄。
這只是一起小糾紛,可能涉及金額不如內地一個新編劇的薪酬零頭,但缺錢導致臺灣影視業墜落卻是不爭事實。臺灣電視行業這些年因為惡性循環製作費用變得非常低。「其實很多很天馬行空的想法都相當好,可是真的需要足夠的資金來做」,這也是黃天仁感受到的臺灣電視行業最現實的困頓。很多情況下,整體精緻程度與內地有不小差距,但優勢在於臺灣相關部分對題材的把控寬鬆,劇本審查幾乎沒有。
政策加持、引外資,兩大優勢推動臺劇復興和內地的影視劇審查規則相比,臺劇要簡單得多,「臺灣拍戲不用立項。」麻怡婷告訴我們,在臺灣,劇本也不需要政府相關機構的審查,「劇本的審查主要依靠製片人跟電視臺,但都是對於內容的審查,不是政府的審查,劇本通過就直接拍。但電視臺要有文化局頒給的許可證,然後就可以去拍戲。」這在一定程上促進了多類型劇的產出。劇播出之後雖然也會有類似廣電總局的機構介入,但主要審查的方向是該劇是否過度植入。
不過臺劇也要根據播出時段把握尺度。與歐美、日韓相似,臺灣早就實行了嚴格的分級制度。「臺灣電視分為限制級、輔導級、保護級、普遍級四類。假設你是八點檔的劇,很多鏡頭都不許有。」《想見你》在臺灣的播出時間是周日晚上十點,屬於保護級,限制會松一些,但還是處理了一些行兇、血腥的鏡頭。
除在內容、題材上不多做幹涉,臺灣也在積極解決影視劇製作資金匱乏的現狀,出臺相應的補助政策。「比如我們去臺南拍攝,可以去申請一些住宿補助,當地會幫忙協調一些拍攝場景,價格會比較低或者免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連續劇補助,當你的劇本交給對方審核,他們覺得這個項目值得投資的話,就會有一些補助獎金進來,這樣可以增加我們整個預算,在各項分配上也做得比較充足。」麻怡婷告訴我們,這些補助由縣市或文化管理部門發放。
事實上,這些政策補助由來已久,每幾年會進行調整。雖然補助金額大同小異,但以前政府會把錢平均分配給很多劇組,但最近幾年會集中補助優質戲劇,讓這類劇獲得的補助更高一些。而上述提到的植劇場拍攝的52集成品的製作費也都得到了輔導金的資助。
植劇場作品之一《荼蘼》
另一方面,麻怡婷也提到,近幾年臺灣影視行業的薪水在不斷上漲,對比多年前,可以有兩到三倍的增長。不過,麻怡婷感覺現在已經是高點了,會在這裡停滯多久自己也無法確定。落山風也注意到,這幾年臺灣著手解決了一些影視行業從業人員的福利待遇問題。這或許與在任的文化部負責人有關。直到現在,臺灣電視劇拍攝依然堅持嚴格的休假制度,否則會被相關人員舉報。《想見你》在四五個月的拍攝時長內,每7天休一天。
但依靠政府資助和一些福利顯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阻礙臺劇發展的問題。此時,HBO、FOX、Netfliex相繼進入臺灣市場。對海外娛樂巨頭來說,內地顯然是更有市場和潛力的合作方,但由於內地政策嚴格,鑑於僅允許海外資本購買成片等規定,海外資本退而求其次與相對寬鬆的臺灣電視劇市場合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與Netflix合作的《彼岸之嫁》
儘管臺劇與每個平臺的合作方式不同,但外資進入最大的好處是拉高了臺劇的製作成本,在某種程度上緩解臺劇捉襟見肘的問題。在黃天仁看來,國際大公司進入可以讓臺劇市場從亞洲範圍擴大到全世界。而從製片人的角度來看,麻怡婷覺得這些外部資金在某種程度上足夠臺灣電視人發揮一些創意,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這些平臺買不買單這個問題上。
雙方合作之後,《罪夢者》、《彼岸之嫁》等一系列合作劇相繼在全球推出,賈靜雯、張孝全、吳慷仁等臺灣地區的一線演員參演,陣容不可謂不強大。但上線後反響平平,在華語地區並沒有引起太多討論。這場浩浩蕩蕩的聯姻能結出怎樣的果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如今煥發生機的臺劇多以現代劇為主。很顯然,目前臺劇單個項目的資金很難允許大體量項目的製作,比如歷史、古裝、科幻,都是臺劇力有不逮的題材。
所以我們與其說一系列優質劇集的出現是臺劇復興的標誌,不如稱其為低谷中的一個小高潮。
不過,《想見你》等劇播出之後,來跟臺灣導演、編劇及製作公司洽談的內地製作方多了起來。但介於兩岸政策,雙方很難實現資本層面的互通,至多為臺灣創作者提供了接觸內地項目的機會。只是,進入內地的臺灣創作者還能在不同環境中舞出同樣精彩的舞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