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大賽》讓狀態舒緩過來,重新有了一些表達欲,最初看到那個說著一口東北話,有些土氣的李雪琴,樂此不疲地和「男版自己」王建國炒CP時,並不覺得多麼有趣,甚至覺得帶壞了節目的風氣,但幾分鐘的表演過後,就能看到她身上閃閃發光的一面。
李雪琴熱衷於自嘲,在對手選人PK時,她說「選我,你贏定了」,然後就出現了「從來沒被這麼多男人競爭過」的熱鬧場面,然而,她非但沒被淘汰,還成為年度黑馬,衝進前十,又晉級了總決賽。
她並非專業選手,創作素材也都是身邊平淡無奇的小事,卻總能用三言兩語讓整個場子活躍起來,將快樂傳遞下去,李誕讚譽她天賦異稟,大張偉稱她有真正喜劇人的樣子。
早在一年前,李雪琴路過清華校園,拍了個視頻,隔空喊話吳亦凡,「你看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得到吳亦凡的視頻回應,「別管我在哪,你看這燈,多亮」,自此,李雪琴被稱為「追星錦鯉」,成為百萬級的網紅,持續分享著自己的日常,但也遭到「內容低級,沒什麼文化」的質疑,當得知她畢業北大,還曾跑到紐約大學讀研時,又有人說她浪費教育資源,辜負學校的栽培。
就像她脫口秀說得那樣,「你在北京,他們就說北京不好,你回老家,他們就說老家落後,他們的存在好像在提醒你,生而為人,你很遺憾。」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一味迎合他人的想法,不可能獲得幸福,何必走入枷鎖之中呢?
李雪琴的爆紅並非巧合,她緊緊抓住爆笑背後的痛點,以自嘲的方式引起廣泛的共鳴,既能向上攀登,又能向下兼容。那些藏在深處的不安與自卑,很多人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但很少有人能雲淡風輕地說出來,這無異於將刺刀拔出胸膛,讓大家看到破碎的內心,需要莫大的勇氣。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只有嘗過生活無數的苦,才能創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25歲的李雪琴或許未曾歷經滄桑,但她從小就生活在漩渦裡,為了不讓離異的母親崩潰,不敢考第二名,要時刻照顧母親的情緒,也漸漸形成了討好型人格,等到母親再婚時,也不曾得到更多關愛,一個人搬出去住,變得更加獨立。
大學時她談了一場戀愛,以為抓住了僅有的一點甜,卻遭到男友的無情背叛,不配愛的想法充斥著她的內心,大四那年,深陷抑鬱的泥淖,畢業後她去紐約讀研,病情時好時壞,又休學回國,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李雪琴的內容裡,有種荒誕的喜感,看似沒有什麼價值輸出,卻讓人笑過後有想哭的衝動,誰不是在負重前行中找尋一點慰藉,那句「宇宙有盡頭,北京地鐵沒有」,短短幾個字,道盡了多少漂泊者的苦楚與心酸」。
有人說,她靠和王建國炒CP來博取關注,有點太過低級,其實看過她講脫口秀的人都能感受到,即使沒有王建國,表演效果也不會有太大改變,文案才是核心,厚積而薄發,可以說,王建國就是一個符號化的工具人,只是他們有很多共通之處,再加上長相身材相似,組CP也恰到好處。
李雪琴的討喜,是因為她真實、自然、直接,既擁有名校身份,又容納土味氣質,沒有任何優越感,自己深陷抑鬱,卻為別人帶來快樂,用瑣碎平淡的內容,引發強烈的共情,沒什麼特別,但就是打動人心,有文化懂情趣,智商情商雙高,懂的人自會欣賞,不喜歡也再正常不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