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導演李安,鮮為人知的家族史,父親拋棄江西妻子,卻以李安為傲

2020-12-22 專一門

我喜歡細小的八卦,猶如吃魚愛吃魚雜,吃牛愛吃牛雜一樣。

我喜歡那混雜多變的滋味。

把八卦說得更詳細一些。

李安的祖父叫李飛鴻,是江西德安縣烏門村人,是個大商人。

他特別引以為榮的是兒子李升:「小兒子李升在崇仁鎮當鎮長,為李氏家族增光添彩,且以餘為識途老馬,堪綜持其事……」1948年冬,李飛鴻重修家譜作序時這樣寫。

李升也為這份重修的族譜撰寫了一篇感言,他回顧了自己從南昌到上海讀書的奮鬥經歷,他不負眾望,畢業後用自己的聰明頭腦在1946年就任崇仁縣長,成為李家頭一位當官的經歷,他將這些歸功於「自立自強,從未沒有以巧詐矯作欺人混世。」

1949年5月22日南昌被解放,旋即在德安、崇仁等周邊縣市展開土改,李安的祖父,李升的父親,大商人李飛鴻很快被「鎮壓」了。

回到德安的李鴻飛最欣賞的兒子李升。他決定當晚就走。

當時,他在江西南昌已經結婚有子,膝下有一子兩女,第三個女兒在妻子腹內。

當機立斷,李升作出決定,變得格外冷靜。按照媒體的報導,他當時找同村人借了一枚金戒指。帶走了家裡所有的金銀細軟當路費,告訴同村人自己去歐洲留學,完全沒有考慮帶走自己在南昌的糟糠之妻和四個孩子,而是找到年輕聰明、當時在省政府任科長的二弟,要他跟自己一起走。對自己對妻子兒女「什麼也沒有說就走了」。

之後,李升躲在南昌附近的高安不知多久,不知何時不知何路逕到了歐洲,1950年到香港,搭乘永安號,來到臺灣屏東的潮州鎮,開始他的教書生涯。

在臺灣結婚生子,李安得名便源於:一,老家德安;二,李升到臺灣時乘坐的是永安號。

被李升拋下身後的妻子如此形容他:「李升實在太冷漠無情,他從小在外求學,不牽掛妻子兒女。」

後經過媒體確認,當時沒走的李升的同事或族人,後來確實過的不如人意。

李升遺在身後的妻小依靠著同村人對救濟勉強度日。

長子李翰靈從醫校後來鐵路局醫校,一直沒有被分配工作,後來託人在鐵路局食堂,才找到一份做飯的工作。

三個女兒均被送養他人。

二女李翰敏成了智障,在家務農;

三女袁瑞兒(或袁熙兒,各媒體報導不一);

四女李亞蓮,轉送了5次,最後嫁給一個大她10歲的工人。

李升在後面二十年後年想起當年逃難時借同村人的金戒指,寄給200美元。但他到在給同村人寄過錢之後才想起來年才給南昌的妻子寄來些生活費,對其他人更談不上什麼補償。

「我猜他根本不關心我們到底經歷了什麼。」他被他留在南昌的侄兒說。

1989年,李升回南昌探親,見到了他所拋棄的家人們。

侄兒在後來接受採訪時說,對李升的印象是:不胖不瘦,蠻高的。長的很文雅,講話蠻有風度的不嚴肅和和氣氣的,但是感覺也恨平淡。」

女兒們在席間談論自己如何想念自己的父親李升都落聲淚俱下,但當事人李升沒有。

在他看來女兒們各種甜言蜜語,無非希望李升多給一點錢。

侄兒說:「聰明人哪有看不出來的。我覺得李崗(李安之弟)有點看不上眼,那次大伯也對這邊沒什麼好印象。」

自此,李升沒有再回過大陸。

後來兩個女兒又寫信去要錢,李升從不回信。

在李安接受採訪時表示,父親從小最疼愛的就是他,家裡盡最大能力把他送到最好的學校讀書,對他家教很嚴,能請最好的老師絕不請差的,補習班都好幾個。父親李升最常說「天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2004年,李升因心肌梗塞病故,時年88歲。當時已是知名導演的李安李崗兄弟為他舉辦了隆重的公祭儀式。據媒體報導,葬禮上李安專門使用了他《臥虎藏龍》和《喜宴》的配樂,還吩咐人從臺中運來400支竹子,和臺北運來的布料裝飾葬禮,李安在祭詞中回憶李升的愛情觀,說他曾說,「假如逃難討飯,我要兩碗飯,第一碗一定給太太。」

無人把喪事通知他在江西南昌的子女們,要多日後,他們才從媒體記者那裡知道這件事。

不愛就是不愛。

你覺得他虧欠了你,應該對你有所補償。

因為他不愛你,所以他覺得他一點兒也不虧欠你。

相關焦點

  • 李安妻子:我老公是個沒用的人
    李安與林惠嘉更多文章,請關注SME公眾號:SMELab「不管你捧了多少個小金人,你還是那個李安;家不是片場,你該做的家務還得做。」雖然李安早已是國際知名的大導演,但他的夫人,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生物學博士林惠嘉卻總是給浪漫的李安潑點冷水。李安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坦露:如果沒有我的妻子,就不會有今天的我。今天SME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李安妻子、生物學女博士林惠嘉的傳奇故事。情定紐約,博士下嫁「窮屌絲」
  • 李安: 父親將我活埋, 妻子把我拯救
    包括李安的父親。儘管李父是頗有民望的中學校長,但差點把兒子的天分親手埋葬。可是眼下,仍有大把孩子在重複李安童年的悲劇,天賦異稟,卻慘遭扼殺。李安的成長路,給人太多啟迪,又給人太多警醒。爺爺臨終遺囑,要爸爸在臺灣「另起爐灶」,所以李安這個長子讓父親充滿期盼。他給兒子取名「李安」,一來老家是在江西德安,二來是爸爸來臺灣時搭乘的輪船就叫「永安號」。然而,少年李安很讓人不安。
  • 李安:父親將我活埋,妻子把我拯救
    他給兒子取名「李安」,一來老家是在江西德安,二來是爸爸來臺灣時搭乘的輪船就叫「永安號」。然而,少年李安很讓人不安。他自小多病,如果兩個禮拜沒去掛號,連醫生都說:「怎麼沒來繳菜錢了!」到六年級,李安過著科科都挨藤條的日子,尤以數學課為最。
  • 李安和他的「中國父親」
    她們說,「日本從小津安二郎之後,就沒有一個東方演員能像父親那樣給人安定感,郎雄能給人安定感。」第一次看到這張臉時,導演李安正在為他的第一部電影《推手》選角,他立即敲定60歲的郎雄飾演父親,「就是他,他長了一張五族共和的臉」。
  • 尷尬的李安,「憤怒」的金馬獎
    後由張艾嘉、朱延平、李行、侯孝賢四位大導演聯名寫信,並在5月由張艾嘉設宴邀請李安和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最終成功說服了猶豫兩個月的他。金馬是李安電影之路開始的地方,也是他一直以來的福地:此後《喜宴》《飲食男女》《臥虎藏龍》《色,戒》等片幾乎都有金馬提名或斬獲。飲水思源,這個靦腆的大導演也一直不曾忘記家鄉。據張士達等多名臺灣記者回憶,李安在威尼斯電影節等國際電影節上都會專門留出給故鄉媒體的採訪時間。
  • 中國電影人物|李安及父親三部曲
    自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第一名畢業後,因未得拍片機會而在家當了6年「家庭主夫」,妻子工作賺錢,他負責帶小孩、並且擅長烹飪。直到1991年,臺灣的中央電影公司找他拍攝《推手》一片,方才一戰成名。李安和侯孝賢一為學院出身,一為電影學徒,敘事形式也因而各分好萊塢與寫實主義路線差異,但都是中央電影公司挖掘出的當代重要華人導演。
  • 李安:為電影而生
    即使現在已經功成名就,電影之外,李安仍覺得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電腦不會用,信用卡也不會用,一般生活上的事情都不太靈光。並不是現在做大導演才不管生活上的瑣事,從年輕時李安就迷迷糊糊。他調侃自己可能是活在另外一個空間的人,但到電影裡面就好像換了一個人。
  • 金馬獎涼涼: 被老實毀掉的蠢人李安
    相比鞏俐拒絕頒獎,坐在觀看席目露兇光,李安的表現就更令人心疼了。很多人高呼:鞏皇,霸氣!而我只想說一句:李安別哭。GIF中庸如李安其人,作為最容易背鍋挨過的主席,他面對事故,沒有憤怒,沒有指責,盡最大努力維持所有人的體面。記者問他,是否會為明年的金馬擔心。他只是有些無奈的說:「明年再想吧。」
  • 李安與林惠嘉是娛樂圈一股清流
    以至於李安後來在書裡訴苦:「她讓我一點參與感都沒有。」李安每天洗衣做飯,在家和孩子們等老婆下班,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六年。但是在小兒子出生後, 他寫的劇本《推手》和《喜宴》在臺灣比賽中包攬了前兩名,他也被選為新銳導演,就這樣,李安被突如其來的獎盃砸暈了,他每天都在家裡觀摩這些獎盃。
  • 他曾是李安的「御用中國父親」,有最經典的「中國式父親」形象
    他可以說是李安的御用父親,李安曾這樣評價過他:「郎叔的臉是五族共和,不論亞洲人、西方人都覺得他像中國父親無論我挖掘表現他哪一個面向,就是很中國。他也不要做什麼,但中國五千年來的壓力好象都扛在他身上,同時內在流露出一股幽默感,就是『形象』和『氣質』對味,這是他跟我的一種緣份,也是觀眾跟他的一種緣份。」
  • 李安:一個完全西化的華人導演
    父親李升都對他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1954年10月,李安出生在臺灣屏動潮州。李安的祖輩是江西的大戶人家,因為戰爭原因,父親李升不得不舉家遷往臺灣,李升爺爺臨終前的遺囑是要他們在臺灣「另起爐灶。」經歷了戰爭年代,又承載著父輩殷切希望和世家大族的命運,李父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李父原本也是長子,28歲時就當上了江西崇仁縣縣長,來到臺灣後,在多所中小學擔任校長,後來調到臺南,先後擔任臺南二中、臺南一中的校長。
  • 李安與妻子林惠嘉的愛情故事
    這位堪稱「近代以來最彪悍的女人」,就是李安的妻子林惠嘉。他們沒有緋聞,但他們三十年的相濡以沫、柴米油鹽的陪伴,便足以驚天動地。  這位堪稱「近代以來最彪悍的女人」,就是李安的妻子林惠嘉。他們沒有緋聞,但他們三十年的相濡以沫、柴米油鹽的陪伴,便足以驚天動地。
  • 李安的《雙子殺手》撲街了,但李安卻還是贏了
    李安的確是在妻子林惠嘉的一路支持下,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林惠嘉是美國某大學的博士,之後更是紐約醫學院研究部的教授。 李安賦閒在家最落魄的那6年,也曾想過委曲求全學計算機賺錢。
  • 華語影壇第一導演李安:不被父親認可,始終不快樂
    細膩又敏感的李安確實是個瘋狂又執著的人,他不顧父親的反對,終其一生,都在賭他的電影夢想。李安於1954年出生於臺灣,祖籍是江西,李安是李家長子,所以從出生就被賦予光宗耀祖的重任,李安被寄望長大後可以有著體面的事業,比如從政做官或與他父親一樣做校長。
  • 《十年一覺電影夢——李安傳》:讓我們一起走進李安
    李安的電影,只看過《推手》、《喜宴》、《飲食男女》,每一部都很喜歡,情節平淡,但回味無窮。《十年一覺電影夢——李安傳》是張靚蓓所著,對李安的訪談記錄,經過整理成書,讓我們了解到這位大導演許多不為人知的背後的故事。
  • 郎雄:李安的「御用爸爸」,華人心中「最完美父親」
    當李安還寂寂無名的時候,他遇到了郎雄,兩人合作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喜宴》、《推手》、《飲食男女》。自此,李安逐漸聲名鵲起,而郎雄成為「亞洲之父」。著名華人導演李安,最早出品的三部電影:《喜宴》、《推手》、《飲食男女》被稱為「父親三部曲」。
  • 宋家泰:李安的中場戰事
    ,李安把筷子一放,走回屋內,把自己反鎖在門內,這是李安第一次膽敢有此犯上的舉動,那年李安19歲。李安1954年10月23號在臺灣屏東潮州出生。爸爸李升給李安起這個名字,一來是老家在江西德安,二來是他來臺灣時搭乘的輪船,就叫永安號。
  • 談談李安的「父親三部曲」
    花了一個國慶的時間,斷斷續續看完了李安出道後便一鳴驚人的三部作品——《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統稱「父親三部曲」)。
  • 還偶遇了李安大導演!!!
    有幸見到大導演,自然要點「李安大大同款」。有對藝術精益求精的大導演加持,味道必須沒得挑!快跟著好吃君看看吧~~好吃不粉絲還有福利哦!李安導演也和老闆成了低調的好友。而直到有一天粉絲和導演的合影傳到網上,大家才知道,原來這間小店竟吸引了大導演十年。
  • 父親節前,說說李安的這部電影
    後天是父親節,巧合的是,這周剛好在課上給學生講起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尤其是《喜宴》。《喜宴》是「父親三部曲」的第二部。父親三部曲是李安揚名立萬、開宗建派、奠定自身影壇地位和未來思考重心的作品,也是他溫和思辨的哲學、哀而不傷的美學、舉重若輕的文化心理學一次集中而典型的體現。父親是這三部曲的題眼,是核心的關鍵詞。為什麼是父親而不是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