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一個完全西化的華人導演

2020-09-03 迷霧小森林

如今回顧小學歲月才發現,從小我就身處文化衝擊及調試的夾縫中,在雙方的拉扯下試圖尋求平衡。

——張靚蓓《十年一覺電影夢 李安傳》

一直以來,李安都是一個在國內極受好評的導演,甚至在許多文藝電影愛好者心中穩坐華人第一導演。編劇出身的李安溫柔細膩、敘事能力一流,細節把握精準,而個人的成長經歷,又讓他能夠洞察人性。無論是兩座奧斯卡小金人,還是他的諸多作品,都足以讓他在華人影壇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一個事實就是,那個曾經拍出《臥虎藏龍》的大俠李安早已遠離了我們,他的電影中再難看見中國文化的影子。

前段時間剛剛上映的高幀3D電影雙子殺手,如果僅看電影內容的話,你很難想到這是一位華人大導拍攝的電影,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電影中的弒父情結,這部電影被打上的烙印,是美國好萊塢類型片,而不是華人導演李安。

就像李安自己所說,他的整個成長經歷都是「處於文化衝擊及調試的夾縫中,在雙方的拉扯下試圖尋求平衡」,在導演之路上,李安也是一直處於中西方文化衝擊及調試的夾縫中,從一開始試圖需求平衡,到最終李安選擇了向西方工業電影妥協,迎合好萊塢類型片套路,取得好萊塢式的成功。

而文化的拉扯,跟他的成長路徑有很大的關係。

少年李安:父親眼裡不合格的長子

在李安的少年時代,甚至終其一生,父親李升都對他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1954年10月,李安出生在臺灣屏動潮州。李安的祖輩是江西的大戶人家,因為戰爭原因,父親李升不得不舉家遷往臺灣,李升爺爺臨終前的遺囑是要他們在臺灣「另起爐灶。」

經歷了戰爭年代,又承載著父輩殷切希望和世家大族的命運,李父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李父原本也是長子,28歲時就當上了江西崇仁縣縣長,來到臺灣後,在多所中小學擔任校長,後來調到臺南,先後擔任臺南二中、臺南一中的校長。面對剛剛出生的長子李安,李父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愛之深,望之深。李安的父親是一位傳統士大夫的家長,在對長子李安的教育上,有多愛就有多嚴厲。

李安從小就按照傳統家族長子的形式養育,逢年過節必須行跪拜禮,犯錯誤被打更是家常便飯。

可遺憾的是,李安沒能成為讓父親驕傲的兒子。

先是從小體弱,去看醫生成為家常便飯;後來上學時候數學成績不理想,以至於在考大學時候,兩度落榜,與學術之路無緣,只得被迫選擇藝專的影劇科。

在父親的高壓下,少年時李安就極度自卑和內向,高中時因為數學成績差,偏科嚴重,導致高考兩度落榜,沒能考上大學,而被迫選擇戲劇專業。

戲劇行業在李父心裡是下九流的行業,李安的成長路徑已經完全背離了他對長子的期許。李父每每看見四處公演的李安回來,就在飯桌上呵斥他。

而對於李安來說,他原本也是希望按照李父的「安排」考上大學,兩度高考落榜也在他的意料之外,選擇考取藝專也是無奈之舉。

「是戲劇選擇了我,我對它無法抗拒。」人生就像是戲劇一樣,柳岸後總歸是會有花明,意外選擇戲劇反而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個出口。

戲劇化的導演之路

無論是三年藝專還是國外求學,跟戲劇相關的日子,都讓李安慢慢擺脫了父親的陰影,有了一段充實而快樂的日子,尤其是在紐約大學求學期間,他拍了五部電影,多次獲得獎學金和影展大獎,這堅定了他的導演之路。

李安以優異的成績從紐約大學畢業,被美國著名經紀人籤約,前途一片光明。

可萬沒想到,剛畢業的李安職業生涯就跌入了谷底。

之所以陷入這種困境,一是因為初生牛犢的李安就撞上了美國的企劃煉獄,隔三岔五會有人因為他的學生作品找上門來,但是項目來來去去,劇本反覆修改,纏鬥好幾年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二是因為當時一眼相中他的經紀公司一心讓他拍「大製作」,將許多小製作都拒之門外,但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又有什麼大製作會找上門來呢?

就這樣耗了6年,人到中年的李安的銳氣漸漸被磨平,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還要偶爾接受家裡的救濟,本來就傳統的李父,有多失望,可想而知。

直到1990年11月,李安打磨的劇本《推手》、《喜宴》在臺灣獲獎,否極泰來,才正式走上了導演之路。


李父式教育對李安創作生涯的影響

李父的傳統士大夫式教育貫穿了李安的整個創作生涯,自從走上導演之路後,李安的電影總是帶著父子關係的影子。

從小被李父以傳統父子關係嚴厲教導的李安,在美國求學期間,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文化衝擊,對西方戲劇和文化的學習,讓他有了將自己從中國文化剝離出去的能力,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審視中國文化,審視傳統的父子關係。

在電影《推手》中,李安嘗試將一個傳統的父子關係重新放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重新定位和權衡,電影看似溫和恬靜,但是實際上波濤暗湧,究竟父子在他國文化下,誰能取得主導權。

電影的最後,李安也給出了他心中的答案,重新被接回家的父親選擇了向兒子妥協。「只要你們過的好,我這把年紀,又算得上什麼呢?」

電影中的父親向兒子妥協了,但電影外的李父卻是出乎意料的固執。

1993年,《喜宴》獲得金熊獎時,父親建議他可以改行了。

拍完《理智與情感》後,父親還堅持讓他改行。

「小安,等你拍到50歲,應該可以得到奧斯卡,到時候就退休去教書吧!」

幾十年過去了,李父依然堅持讓他當戲劇系教授,走學術之路,功成名就的李安依然難以成為令他驕傲的長子。

一直到《臥虎藏龍》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李安才榮歸故裡,給母校臺南一中捐獻一百萬獎金,並發表了演講。而李父之間多年的心結,也終於慢慢打開了。

李安是一個柔軟的中國文人,但他骨子裡卻有一種堅定的不妥協的態度,與父親的抗爭,讓李安有了以西方式的技術外殼包裝中國式的情感表達的能力,這種能力在《臥虎藏龍》中達到一個高點。

《臥虎藏龍》為中國電影開山立碑,也為李安奪得了第一個奧斯卡,讓他在好萊塢成為了知名華人大導,但好萊塢有好萊塢的規則,要在好萊塢混,李安就要適應這種規則,做出一些妥協。

西化之路:向好萊塢類型片妥協

被好萊塢接納為自己人的李安,近年來,電影越來越好萊塢派了。

好萊塢派的電影,主張面向觀眾,而要想讓觀眾叫好又叫座,是有規律可循的,這種規律可以從票房結果進行推導,然後大量去複製這種規律,迎合觀眾,取得穩定的商業化成功,這也就是所謂的「好萊塢工業化。」在好萊塢,能夠揚名立萬的大導演,諸如大衛芬奇、卡梅隆或是史匹柏,在他們的電影中,我們都能看見好萊塢工業化電影的影子。

而李安,在成熟的好萊塢電影工業化下,他的身上也越來越打上了好萊塢的烙印,追求更高的技術,更西化的文化,更被觀眾所接受的電影......但這對於華語電影來說,卻是越來越遠了。

許多觀眾都給予了李安極大的好評,國內的一眾導演似乎都成了他的反面。上世紀90年代初,李安拍攝了《飲食男女》,同時期,姜文拍攝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陳凱歌拍攝了《霸王別姬》、王家衛拍攝了《東邪西毒》,同時期,國內導演的作品質量有目共睹,可以說是全面壓制了李安,近幾年,雖然這些導演被人吐槽的爛片不少,但換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在探索中國電影市場化的未來。

中國電影市場的未來,是包含中國文化、中國價值觀和中國市場規則的,無論是導演還是觀眾個人,都需要朝著這個方向進步,然而在中國電影史上,越來越西化的李安註定要成為編外人員。

近幾年來,李安更是將精力放在了技術層面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將它的重點放在了120幀4K上;三年後,《雙子殺手》再次將電影的重點放在了高幀3D上。這些電影越來越好萊塢派的電影,讓李安這個名字也在遠離中國觀眾。

當一個導演越來越關注技術層面而非人文情懷,那麼這個導演肯定是垂垂老矣。距離《臥虎藏龍》過去已經快20年了,我們懷念江湖,也懷念那個有文人氣節的大俠李安,希望仍在電影路上探索的李安能夠在下一部電影上找到中西方文化的平衡,在中國電影史上再立新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好萊塢取得最高成就的華人是李安!!
    ,祖籍江西德安,編劇、導演憑藉《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樣的非華人題材影片兩奪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享有了其他所有華人電影人無法企及的榮譽光環。在幾位從臺灣出身的著名華人導演中,相比起蠻猛無所畏懼又作者化的侯孝賢,理性冷峻桀驁不馴的楊德昌,以及曲高和寡內在執拗的蔡明亮,他的電影作品也最為多元化。
  • 樊登對談李安:一個導演的自我修養
    李安,一位享譽世界影壇的著名華人導演,2013年憑藉「神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2012年,被美國《娛樂周刊》評為全球25位仍在堅持拍電影的「最偉大導演」之一,是唯一上榜的華人導演;1995年憑藉《理智與情感》轟動國際影壇,獲得奧斯卡七項提名。
  • 為什麼在好萊塢取得最高成就的華人,剛好是李安?
    文 | 開寅筆名「九隻蒼蠅撞牆」,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索邦)電影理論博士,現居加拿大憑藉《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樣的非華人題材影片兩奪奧斯卡最佳導演
  • 李安:最優秀華人導演曾經的那6年
    作為享譽國際的華人導演,李安的成就無人能及,他兩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兩獲金球獎最佳導演,兩獲威尼斯金獅獎,兩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這樣的成績,恐怕未來幾十年都很難有人突破,但在功成名就的背後,李安也曾迷茫,也曾懷疑自己的人生,甚至一度6年賦閒在家靠老婆養。
  • 華人導演的驕傲 李安
    但是,總是有天才的,李安就是,他用一己之力為中國人在全球電影界爭得了一席之地,雖然國人不怎麼會欣賞,也許李安就是為了迎合西方口味去隨意拍了這幾部片子,你們不是要這種破電影麼?那我拍,奧斯卡!很簡單!只要我想拿就能拿。不過說回來,奧斯卡片子也不是一無是處,只是不完全能夠指點到中國人的藝術追求,就像什麼馬蒂斯、梵谷、畢卡索之流,要是在中國,他們的畫和傳單何異。
  • 最強華裔女導演集結,誰是下一個李安?
    華語影史中,捧走這座金獅獎盃的,有張藝謀、侯孝賢、李安、蔡明亮、賈樟柯。趙婷是第六個。於個人而言,她也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女導演。82年出生,第三部作品,即拿獎揚名,刷新歷史。趙婷的電影之路,順得如同「天選之女」。而和她一樣,混跡好萊塢的華裔女導演,另外還有兩位——閻羽茜和王子逸。
  • 世界第一華人導演李安,21年導演生涯每一部作品都是經典
    【世界第一華人導演李安,21年導演生涯經典作品回顧】【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臺灣屏東縣潮州鎮,祖籍江西德安。1995年,李安憑藉英文電影《理智與情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進入好萊塢A級導演行列。1999年,執導《臥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 李安攜《雙子殺手》回歸,為什麼他可以超越張藝謀成華人導演NO.1
    華人世界最成功的導演當屬李安。無論從電影票房、藝術成就、全球電影市場認可度上,李安毫無疑問是華人電影導演NO.1。李安聯手威爾·史密斯的新片《雙子殺手》於上周末在北美正式上映,可惜的是,《雙子殺手》並沒有頂住威尼斯電影節大獎DC《小丑》第二周依舊強力的競爭,在票房上不敵後者。儘管如此,《雙子殺手》還是成為了李安導演在全球25個地區的最佳作品首秀。
  • 李安 | 一個努力讓你走進電影中的導演
    ,一個努力讓你走進電影中的導演。《喜宴》這個故事李安起初是不抱希望的,因為當時在海內外都籌不到資金,這個題材對那時的臺灣來說比較敏感,對海外來說又太中國。但後來上映之後好評紛沓而來,也許這就是好的時機。1994年,《飲食男女》獲得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這個時候,李安已經在華人導演裡走在很前面了。1995年執導的《理智與情感》獲得了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同樣闖蕩好萊塢,李安大獲成功陳凱歌卻灰頭土臉,高曉松道出真相
    90年代好萊塢電影迅速擴張,大賣全球,不少華人導演都積極闖蕩好萊塢,李安陳凱歌也在其列。李安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一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在華人中獨一無二。陳凱歌就慘了,去好萊塢只拍了一部《溫柔的殺我》,票房口碑雪崩灰頭土臉回國了。都是華人頂級導演,為什麼闖蕩好萊塢差距這麼大呢?其實高曉松半年前就說出了真相。
  • 同為華語大師,張藝謀和李安之間差了一個「百年好萊塢」
    很多人奇怪,作為國內電影導演的翹楚張藝謀為何衝擊奧斯卡總是失敗,而同為華語電影大師的李安卻三獲奧斯卡,並且其中兩次還獲得了最佳導演獎。縱觀整個職業生涯,李安比大四歲的張藝謀成名略晚,當1988年張藝謀憑藉著導演處女作《紅高粱》蜚聲國際影壇的時候,李安還在吃老婆的「軟飯」。而李安之所以能夠在衝擊奧斯卡之路上後來居上,很大程度上和他所處的電影平臺有關。
  • 趙婷:金獅獎首位華人女導演
    這種不同,反射出兩代華人移民的不同。在剛閉幕的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華人導演趙婷執導的電影《無依之地》獲主競賽金獅獎最佳影片。導演趙婷,成為繼張藝謀、李安、侯孝賢、蔡明亮、賈樟柯之後,又一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華人得主。哦!對了,還是唯一的女性。趙婷在北京長大,後留學美國,成為當代美國電影界「華人三劍客」之一。
  • 李安狠批大陸導演是業障,所指究竟是誰?
    近期,一向風度溫文儒雅,講話和風細雨的李安衝口而出的一句話,震驚華人世界。李安一改溫婉之風,直言不諱地回答:「當導演拍電影,不是想表達我們自己多重要。並不是說我有一個什麼東西(你必須要看),你把自己放那麼重要,就是自我,就是業障,而不是藝術。在我的價值觀裡是這樣的:藝術是渾然天成的東西,是有人回應的東西,不是孤芳自賞的東西,或是火氣那麼大的東西」。
  • 李安:電影之道
    有趣的是,至今一提起《冰風暴》,人們多眼前一亮,不僅李安,連工作人員都有相同的經驗,就因為《冰風暴》捕捉到的七○年代美國氣氛準確到嚇人。拍《與魔鬼共騎》時,他又切入關鍵轉折,和主流說法擰著來,因為他看到前人所未見的新視界:「原來美國內戰期間南方人抗拒北佬的心態,和我們在西化過程中產生的抗拒感是很相似的。」
  • 如何評價導演李安?
    李安正是其中的一個。(臺灣中央電影公司製片廠)如同李安「家庭三部曲」裡對於東西方文化碰撞描述的那樣,他本人的導演開端同樣是東西方碰撞形成的產物。一年之後,李安憑藉他的第二部個人長片《喜宴》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這也是李安執導以來收穫的第一項電影類大獎。
  • 尷尬的李安,「憤怒」的金馬獎
    新導演文牧野迎來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華彩時刻,當了40年導演的大導張藝謀首度喜提金馬,逝去導演胡波的母親在臺上沉默哽咽。而在那個尷尬的轉折點來臨之後,一切都變成了憤怒和噓聲。 三座奧斯卡金像獎,五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四座金球獎,兩座金獅獎,兩座金熊獎,2018年新獲美國導演工會終身成就獎,小行星64291以他的名字命名,曾獲評《時代周刊》「影響世界的100人」,入選《娛樂周刊》評選的「當代最偉大的50位導演」。被稱為「華人之光」的李安,幾乎是每個電影從業者的崇拜對象。文牧野說自己有三個奉若神明的導演偶像,第一個就是李安。
  • 吃6年軟飯,卻拿下3座奧斯卡,他是李安,不會讓人失望的華人導演
    1、華人導演裡,最喜歡李安。連李安自己都意識到母親不過一句搪塞小朋友的玩笑話,直到無酬勞地拍完「父親三部曲」,獲獎眾多,也從未讓他確定自己的導演身份。後來《理智與情感》的大獲成功,他終於籤下第一張巨額的報稅單,才意識到自己正式跨入拍電影這個行當了。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李安,可李安心裡卻只有不安
    曾執導過《飲食男女》《臥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華人導演李安最近接受了魯豫採訪。本以為這位三次捧回奧斯卡小金人的導演必是自帶光環的大師畫風。一個憑《臥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三次奪得奧斯卡的世界級導演,用一部小成本文藝片就能撩哭全世界多愁善感的觀眾,非要去蹚一條燒錢燒腦不討好的技術暗流?「我想用更清新、更清晰的方法去做夢。」他一字一頓地對魯豫說。這夢幻的雞湯,也只有從李安嘴裡說出來不覺得矯情。這位率領華語片叱吒世界影壇的導演,說話音量小到讓人聽不清,脾氣溫吞得像大學文學教授。
  • 華人的驕傲!宋丹丹女兒成首位獲金獅獎女導演,比肩李安張藝謀
    李安了,曾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已經是中國導演取得的最高成就。接下來一批就是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等導演,他們在國內導演界的地位也是非常高了,也是國內非常有名的導演,其中張藝謀更偏向國際化,還拍攝了《長城》這樣的好萊塢大片,雖然口碑和票房不怎麼盡人意,但也是一個新的突破。
  • 論導演的自我修養 李安:我永遠謙卑的把自己當作新導演
    李安作為一個華人導演,獲獎無數,蜚聲海外,但他依然把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把自己當作新導演,不斷放下過去成績挑戰新的事物。正因如此,他的新作《雙子殺手》在法國才斬獲了不俗的口碑,被媒體人大呼「驚豔」「震撼」。和習慣了快消文化的北美不同,法國人更能理解浪漫、溫和、謙卑的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