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有靈,盡其物性
人與本草相互依存
博大精深的中華醫藥源遠流長
中藥
綿延千年時光
閃爍永恆光芒
中藥
品類繁雜
數目眾多
本草皆有藥性
天地設精華
人類憑執著
千般變化,萬種奇蹟
藥性
藥性四氣
溫熱寒涼
寒者溫之、熱者寒之
(當歸性溫)
(地黃性寒)
(薄荷性涼)
藥有五味
酸苦甘辛鹹
功效不同,扶正祛邪
(五味子味酸)
(黃連味苦)
(黨參味甘)
每一味中藥對相應的腑臟經絡
具有特殊的親和作用
五臟六腑
衛氣營血
三焦辨證
六經用藥
歸經指明藥物治病的適用範圍
指導著中藥的臨床應用
(白芍歸肝)
(三七歸心、肺、脾)
配伍
本草有靈,相遇七情
辨證論治,君臣佐使
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
(古方獨參湯,單用一味人參,治療大失血所引起元氣虛脫的危重病證)
(枸杞子與菊花向使,可增強枸杞子補虛明目作用)
為確保療效、安全用藥、避免毒副作用產生
中藥還十分強調用藥禁忌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諸參辛芍叛藜蘆」十八反中明確提到,芍藥反藜蘆,所以芍藥千萬不可與藜蘆同用。)
證候禁忌
妊娠用藥禁忌
服藥飲食禁忌
(妊娠慎用藥物:大黃)
採收
中藥的來源
主要以植物、動物、礦物為主
採收時節各有其時
採收方法各有其法
(凌霄花,以花入藥,行血去瘀,涼血祛風)
(麥冬,以根入藥,養陰生津,潤肺止咳)
依據每一味藥不同的屬
性採取相對應的採集方法
既是對自然的保護與尊重
也是對不同本草的一絲不苟
炮製
漂、洗、悶、潤、浸、泡、噴、灑
炒、炙、燙、煅、煨、炮、燎、烘
蒸、煮、燉、燀(chan)、發、焠
或增強藥用、或取其精華
經炮製而實現治病救人的新生
調劑
本草的升華還需最後一步:煎煮調劑
勁牌持正堂模擬傳統煎煮方法
採用中藥數字提取技術實現提取科學管理
確保有效成分的同時,標準化提取
中藥配方顆粒作為新型中藥劑型
以更方便、更便捷的方式將中藥帶給更多人
華夏大地疆域遼闊
不同地區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
塑造了特徵鮮明的道地藥材
醫學高峰的不斷攀登與突破
中醫藥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一代代人的奮鬥與擔當
迸發出傳承創新中醫藥文化的磅礴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