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一年多,閨蜜才說,我終於理解你當初為什麼要辭職了

2021-02-19 Penny貝妮

記得【置頂】or 【星標☆】貝妮的公眾號哦~

這樣就不會錯過精彩內容啦~


去年,在我快要告別職場的時候,在辦公室,我哭了一次。

彼時,我的內心已經經歷了2年的掙扎和折磨,究竟是繼續在職場做下去,還是努力轉行寫作做自由職業。

之所以折磨和掙扎,最關鍵的原因在於寫作努力了快2年還沒出成績,而職場已然是雞肋。

這2年,我每天都在希望和失望中輾轉徘徊,這種痛苦,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如噩夢一般。

所以,有一次,當我領導又突然想立威挑我刺的時候,我就哭了。當時我是她的助理,她一方面對我挺滿意,一方面又因種種原因忌憚我,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下,她時而把我當孩子般疼愛(她的年齡也確實和我母親相仿),時而又要對我敲敲打打。

那次挑我刺,源於我在她煮茶時跟她說事,因為聲音太小,她就藉故說我沒有帶著職位稱呼她、沒有禮貌。我就被她當著同事的面教訓了一頓(也可能是殺雞給猴看的意思)。

照理說,十年職場,什麼風雨沒見過,我怎麼可能因為這麼小一點事兒流淚呢?更何況,這位女領導殺伐果斷,對待別人更不客氣,辭退別人毫不手軟,我應當見怪不怪才對。

可我還是不爭氣地流淚了。這淚與其說是為當前的這點屈辱流的,不如說是為告別職場而流的。

因為當時我幾乎已下定決心離開職場,而我心裡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這一去應該再無回頭的可能。

後來,我做自由職業的時候,對收入不穩定感到焦慮時,總有人安慰我,實在不行就再回去工作,不怕。

但其實,我心裡清楚,多半是回不去了。

為什麼回不去呢?因為人一旦活到30多歲,就會面臨很多尷尬。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小城市,像我這樣還存有一絲夢想和希冀的人們。

在我們這樣的小城市,在我們日企圈子裡,很多崗位、收入,基本都是擺在明面上的。

30多歲,在一家普通日企中,職位能升也升得差不多了,再往上也幾乎沒什麼上升空間,因為日企求穩,發展極其緩慢,公司小的話,幾乎一兩個人負責一個部門的事情,再上面就是日本領導,作為一家傳統小日企,他們根本不會把公司交給中國人。公司若不擴大規模,根本就沒有發展的餘地。

在那種小型機械製造業的工廠裡,唯一更有發展空間的兩個崗位,是銷售和車間工程師。然而,作為一位新晉媽媽,天天都掛念著家裡的寶寶,是斷然捨不得經常出差遠離家庭的。再說工程師,對一個日語系畢業的文科女生來講,也很不現實。

因此,如果在這樣一家單位繼續幹下去的話,就只有今後幾十年如一日重複當前的事情。當然,運氣好,也許十年後還能遇上公司擴大規模,撈個什麼更高的職位噹噹。

如果不想幾十年如一日地重複當前工作,那麼只有跳槽了。可是,跳槽也不現實,我們這裡的日企喜歡內部提拔,很少從外部招聘幹部,於是,好職位人家捂著不放,跳槽就得從頭做起,很難遇到上遷的好機會。那如果是從頭做起,對於30多歲這個年紀來說就很被動了。

首先,一般公司更願意招年輕有活力,學習能力更強、薪資要求卻不高的小年輕。畢竟成本低。

其次,就算確實有能力,薪資要求也不過分,但是面對做到過一定職位卻來應聘基礎崗位的人,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說,在考慮崗位匹配度時對此人的長久性會存在懷疑:30多歲經驗豐富,從高處往低處走,會否失落?能幹得長久嗎?因而索性在一開始就拒絕之,反正年輕人總多的是。

所以,這個時候跳槽,基本只有等更好的機會,那麼更好的機會在哪裡呢?就只有看運氣了。或者看背景了。

當我在一開始萌發轉行的心思時,我就把這些問題給想透徹了。我發現自己一沒運氣,二沒背景,三還沒有一顆安分的、願意就這樣做到退休的心

那個時候,我還在另一家公司,已經在裡面待了快5年,同事間相處融洽,上司也沒這麼刁鑽,待遇也還算令人滿意。

所以,當我提出要辭職時,所有人都反對。直到前不久,我還有閨蜜跟我講,之前真的不理解你為什麼要辭職。

但她又說,現在理解了。因為現在我們已經35歲,她同樣感受到了我在幾年前感受到的職場危機。

如果沒有一項核心技能,職場之路只會越走越窄,人生只會越來越沒有選擇。

有人可能會說,可你會日語啊,那不就是核心技能嗎?不,那不是。在日企幹活的人多半知道,會日語的人很少只做翻譯,往往是辦公事務一起做,辦公事務做得再優秀,那也只是普通事務,而不是技能。而我管理技能也不具備,因為公司太小,管一兩個人都不算什麼。至於日語,也有更多的路要走,雖然算是技能,但要單獨靠它生活則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最可怕的就是,既不想安於現狀,又沒辦法更進一步。

除非,我願意打破這一切,換一條路嘗試。

一方面,這樣可以挖掘自身真正的能力和興趣所在,探討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另一方面,換條賽道從頭做起,反而倒像是用另一種方式維護尊嚴。

而且趁年輕,趁沉沒成本不是足夠大——等到年歲更大,沉沒成本會大到讓人更難以放棄當前的生活——才要趕緊去嘗試啊。

於是,就有了我後來的那些故事。

之前跟閨蜜的聊天遠不止此,她說,好像到了35歲上下,職場的路越來越難走,每月領著一兩萬月薪的人,也在擔心前途渺茫。

在小城市裡,能夠給得起員工一兩萬月薪的企業,說不行就會不行,一旦不行,這樣的員工該往哪裡走呢?當然不甘心往低處走,可是能有更好的企業嗎?能給出更高的薪水嗎?

這就是無奈的現實。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從這個年紀開始創業,因為他們很多也是就這樣被形勢所逼而走上了這條路。

雖然是形勢所逼,但這條路有另一層希望在裡頭。

它儘管很有可能走向失敗,但它如果成功,一定會比在職場更成功,也比職場的成功更加令人榮耀。

它就算失敗,也有其意義所在:它讓人更加明確而清晰地認識自己,能在嘗試之後接受平庸的自己,而不是永遠在沒有嘗試才導致自己平庸的誤解中懊悔。

就像我現在,即便有時候會因為不穩定的收入而陷入焦慮,但也從來沒有後悔過走上這條路。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於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致於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

所以,如果是出於自己的選擇,那麼仍然堅守職場的人也同樣值得尊敬。有時候我真的佩服他們,也羨慕他們——如果我能那麼安分也就沒那麼多麻煩了。這世上,其實沒有哪條路是一定正確的,每條路只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沒有對錯,只有適合與否

認真權衡,謹慎選擇,定論則不悔。這一生便可知足了。


貝妮

閱讀推廣人/日語翻譯/繪畫發燒友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本人


每一個點讚

每一句留言

每一次轉發

都是對我最大的關懷

>>>>>更多讀書感悟,

    點擊公眾號菜單欄

    左側「精華內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搞自由職業?
    ▼ 自由職業怎麼才能自由? 其實當你越深入研究自由職業者,越讓你困惑的是其實是基礎概念——到底什麼叫做自由職業?大部分人深入思考深度的盡頭就是個新名詞——比如你對一個人說,這把菜刀特別鋒利特別好!他會問為什麼啊?
  • 自由職業,開啟我的第二人生
    以前,很多朋友聽說我在採訪「100個不上班的人」後,不約而同地問我:「你是不是第101個不上班的人啊」?  問的人多了,我也想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故事。  如果每個人的一生都會被寫成自傳,那麼我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應該叫「自由職業」。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 這三種最適合自由職業(不上班)的人,其中有你嗎?
    大多數出身平凡的普通人,想要靠不上班養活自己,往往需要付出比上班時更多的努力才行。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選擇了不上班的自由職業,並且生活得很好。為什麼呢?我從目前採訪過的人身上總結了一些共性後發現:原來,有些人天生就不是上班的料,所以他們一旦離開了那個束縛他們的格子間,反而活得更加愜意自在。
  • 什麼是自由職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我對你好,這是我想輸出的價值,你需要我的好,這是對方願意接受的價值,你,我,價值,三者產生連接,而我能收到價值的回饋,比如錢和情感,或者其他回饋。這樣,才成為職業。做父母是職業嗎?如果不能,父母可以選擇辭職嗎?有人可能會說,那職業世界,提供價值的人,和接受價值的人,是可以有選擇的自由的啊,可以辭職,也可以解僱,這和做父母是很大不同的。沒錯,你說的很對,那麼,新的問題來了,自由職業又是什麼?
  • 傳統職業,可以轉型自由職業嗎?
    但是這幾年接觸的自由職業者中,有越來越多傳統職業的人,開始走出體制內和職場,轉型成為自由職業者。 在成都的「自由會客廳」上,我接觸了2位傳統崗位出身的自由職業者,他們自由前的身份分別是「英語老師」和「醫生」。 體制內和傳統偏線下的工作崗位,有沒有機會轉型自由職業呢?
  • 那些選擇自由職業的人,真的自由了嗎?
    在他們身上,自由是外在的光鮮亮麗,風險和壓力才是真實的人生負荷。為什麼選擇做自由職業?王食慾  25歲 青年作家 北京差不多上高中的時候,我就很堅定地覺得,上班是不能去上班的哈哈。後來我太想寫東西了,他們又不讓我寫小說,我就先去了一家媒體當編輯。但幹了幾個月就沒心思了,還是辭職回家寫小說。要問我為什麼選擇自由職業,那第一大驅動力肯定是我想做這個事情,我就是想寫小說。第二就是覺得時間相對會比較自由,想出去玩出去玩,想多睡會兒就多睡會兒。相對而言可能也會更加輕鬆一點。
  • 自由職業難過「996」為什麼選擇的人還是那麼多?
    但王鳴對自由職業的選擇包括兩個:自由和熱愛,而熱愛才是第一位。今年是王鳴作為自由職業者的第三年。除了開店,王鳴還將兼職做平面設計和蛋糕製作。她說:「開店後,可以將其視為生活中的理想選擇,但要從現實出發。如果要成為自由職業者,先決條件是要有儲蓄,其次,你必須足夠愛自己的選擇並能夠堅持下去,否則,你將擁有自由,但生活會很困難。」
  • 看完《小歡喜》我終於知道人為什麼要結婚
    有多真實呢?我們儘管隔著屏幕,卻好像自己就是那個被懟的兒子,感受著被媽媽碾壓的恐懼。還不算完,被碾壓的尾聲,往往還有一段類似這樣的感嘆:「你為什麼一點不隨媽媽?」「我隨我爸唄。」「你也沒隨你爸啊,你爸也是學霸呀……」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同一類中國式家長也在「分享」同一種焦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在問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結婚?「明明一個人可以自由自在,為什麼要把自己扔到枷鎖之中?」「明明一個人過得舒舒服服,為什麼要找一個人來徒增煩惱?」
  • 自由職業千千萬萬種,為什麼說年輕人千萬不要跑滴滴?
    但是當我開始真正留意觀察這一群體時候,發現好多人並不建議跑滴滴,特別是作為年輕人的自由職業來謀生,更是連連勸退,說年輕人千萬不要跑滴滴。我曾經問過好幾個跑滴滴的老師傅,他們總結了滴滴行業中的一些問題,如下:1.
  • 與其他女星同居一年多,轉身卻娶了女友的閨蜜
    但自從汪小菲與徐熙媛相識後,兩人才相見5次,之後汪小菲直接對大 S說:「我們結婚吧。」讓徐熙媛不知所措,終於緩過神來同意汪小菲的突然求婚。許多人不明白,作為花花公子的身邊從來沒有缺過美女,這次和張雨綺分手,為什麼要繞過安以軒,轉而娶了大 S?也許和他的成長經歷有關係吧,汪小菲也曾說過原因。
  • 自由職業包括什麼【原】那些選擇了自由職業的年輕人,都自由了嗎?
    圖/電視劇《愛上男主播》劇照辭去電視臺主持人工作後的那段時間,我的收入很不穩定,說朝不保夕毫不誇張。但做網絡主播一個多月,賺的錢就超過了了我辭職一年來的個人接商演演和節目的全部所得。賺了多少多少呢?直播第28天,打賞破了百萬(轉換成人民幣7萬多)。四十號 現場直播日5小時內賺了1.4萬元。在h?
  • 白舉綱,為什麼要把我閨蜜老公掰彎?
    就算跪地我絕不退讓。 from 白舉綱《蠢夢》某天晚上,我正在寫稿,突然收到加了好友以後基本沒有聯繫過的閨蜜老公Q的微信。不要誤會,不是什麼奇怪勾當。而是Q堂堂一個直男,居然跪求我寫花痴文。「女王,我要推薦《我是唱作人》的白舉綱,太帥了!
  • 為什麼他們不能理解我呢?「完全被理解「往往是一種幻想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經常有來訪者跟我抱怨,如何的不被父母理解,如何的感到憤怒、失望,然後圍繞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討論很多次,卻很難過得去。有多糾結這個問題,它就有多重要。可為什麼這麼好的東西,很多家庭就是沒有或者稀缺呢?父母為什麼不去好好學習這一部分呢?因為這種理解的發生,很難。它需要耐心聽到表達者的準確信息,需要感受信息下各種負面的情緒,甚至需要接納這些情緒的存在,尤其是這個接納,極其艱難。舉個例子,有一天,你跟父母說:最近工作太累了,不想上班了。 他們一聽,急了:「什麼,不上班你吃什麼?」
  • 最適合自由職業的星座 你是其中之一嗎?
    每個上班族,工作的時候總是期盼周末的到來,好不容易熬到假日休息,渡過自由自在的兩天,每個星期一又要回到工作崗位按部就班,就這麼這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的腦海是否曾經冒出:「如果有一天我能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開開心心的做些自己想做的事,那該有多好?」你是個到哪裡都是上班的人嗎?什麼星座的個性超級適合自由職業呢?
  • 自由職業,奉勸你三思而後行
    1、自由職業不等於財務自由自由職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固定的工作地點,既然沒有固定的工作地點就意味著沒有固定的收入。自由職業和財務自由有著很大的區別,財務自由可以不用考慮如何去掙錢,或著可以躺著掙錢。而自由職業則需要自己辛辛苦苦、想盡辦法去掙錢。
  • 笑話:班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這節課耽誤你睡覺了
    開心一笑: 1、閨蜜才剛上班一個月就辭職了,我問她:「怎麼啦,你還在實習期呢,怎麼就辭職了?」閨蜜沉頓了一下,臉色羞紅地說道:「老總勸我辭職的,他說我來了之後,好多同事都開始點外賣了,老總了解情況後得知不是工作餐不好吃,而是我來了之後大家都不夠吃,我自己覺得不好意思,就辭職了!」 2、嫂子剛考了駕照就買了車,天天開車去上班,讓我很是羨慕,她還給我炫耀,門衛大叔對她特別尊重,她每次回家,大老遠就抬起擋車杆,敬禮通過。昨天,和大叔閒聊。
  • 閨蜜說「我月薪2萬多,可買件500元以上的衣服都要猶豫很久」
    閨蜜苦笑著說:「別人看著你挺光鮮,可日子過得怎麼樣只有自己知道。每天要忙工作,還要帶孩子,照顧家庭,要處理婆媳矛盾,當年一個柔弱的小姑娘,現在愣是給逼成了女漢子。以前買買買不手軟,現在呢,買件超過500元的衣服我都要猶豫很久,捨不得啊。
  • 人人羨慕的自由職業其實是個「坑」,李雪琴的委屈誰能懂?
    李雪琴卻信手拈來:我尋思半天,我老闆什麼意思?半夜給我發微信,後來我終於想通了,老闆這是對我有意思。哎呀媽呀!完了,這不就是兩情相悅了? 李雪琴發現了老闆愛上她的秘密之後,上班都帶著笑,女同事就問她:「雪琴,你笑啥?」李雪琴有點不屑的在心裡說:還雪琴呢,珍惜這段時光吧!過幾天你就得問我叫老闆娘了……
  • 已經想了352天的辭職,你準備好了嗎——No.23《離職的最佳時機》
    真正成為自由職業者之後,南熙發現自己幾乎每天都要通宵畫圖,辭職後的生活似乎比工作時更加勞累。我想說,就好像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就不要再拐彎抹角地做遊戲了,大方展示你的傷口吧,又或者緊緊藏起自己的底牌。
  • 寶媽沒工作被嫌棄:「讓我辭職帶娃的是你,嫌我拖累的也是你?」
    而自打孩子被送去幼兒園後,婆婆一直就在旁敲側擊,不是跟丈夫說自己的閒話,就是在她面前一直黑著臉,文文心裡清楚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自己沒去上班。可當初推脫帶娃,讓文文辭職一個人帶娃的,正是婆婆自己啊。看見兒媳婦整天在家裡待著,婆婆終於忍不住了:「娃都上幼兒園了你還不去上班?想讓我兒子養你一輩子?你那文憑算是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