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職業,可以轉型自由職業嗎?

2020-12-23 騰訊網

在這裡

Get 100 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醫生、教師、律師、稅務師等這些傳統職業,是很難成為自由職業者的。但是這幾年接觸的自由職業者中,有越來越多傳統職業的人,開始走出體制內和職場,轉型成為自由職業者。

在成都的「自由會客廳」上,我接觸了2位傳統崗位出身的自由職業者,他們自由前的身份分別是「英語老師」和「醫生」。

體制內和傳統偏線下的工作崗位,有沒有機會轉型自由職業呢?以下是兩位參與者的經歷,希望對你們有參考價值:)

Ricepanda

英語自媒體

我在自由職業之前是一名英語老師,在一家當地機構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對於在培訓機構工作的老師這類工作,一般來說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

如果需要掙更多的錢,則需要上更多的課程,如果上了更多的課程,可能意味著只有更少時間學習提升,如果長期以來技能得到沒有提升的話,那最後的工作就變成不斷掙課時費。

剛好在2015-2016年的時候,線上培訓教育迅猛發展,這不斷地擠壓著線下機構,不少機構出現停業,課時和課時費減少,以及其他各類問題。

也正因為自媒體的蓬勃發展,以及線上對線下的一些擠壓,我提前做了一些準備:

把一份時間賣得更多:通過考雅思,從教成人英語變成做雅思培訓

把一份時間賣更多份:通過自媒體,為後續更多變現的可能做準備

2017年初機構繼續降課時費,感覺這樣下去就是溫水煮青蛙,於是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我辭職在家做自媒體帳號,那時候沒有存款,也沒有其他收入。

當時也只是衝動辭職,心想著覺得別人都可以,為什麼我就不行?如果自媒體最後沒有做成,大不了回去當老師,這似乎也沒啥損失,但一定要試一試。

之後幾個月時間每天在家,在家時候也和人溝通較少,主要通過看書寫字做自媒體,並且因為沒有持續的收入,加上對自媒體有一定期望,導致個人的心態和狀態非常不好。

後來終於出去接了兼職工作,保證了個人一定現金流運行,這樣生活狀態就好了一些,於是就持續地處於兼職和做自媒體的狀態中。

剛開始做自由職業的幾個月我比較浮躁,一門心思都在做自媒體上,後來發現這樣的狀態不好,於是去線下做了雅思培訓,收入瞬間比之前好了很多,接著利用空閒時間繼續做自媒體。

在持續地做自媒體半年之後,陸續有了一些課程變現機會,再後來也有了廣告變現機會,於是工作和生活的狀態更加平衡,我不敢說摸索出什麼商業模式,只是通過一些事情達到了多元收入狀態。

線下課程:

人是社交性動物,一定不能悶在家裡,通過線下課程有了收入,而且跟學生更多接觸後,對自媒體也有了靈感啟發,所以就持續地在做線下課程。

線上課程:

在網上有少量的課程,後來的課程效果不錯,掙到了一些還不錯的收入,於是在2018年開始了環球旅行,在路途中暫時擱淺了網上課程。

廣告變現:

自媒體持續發展之後,不斷有人聯繫做推廣業務,於是每個月會有一定廣告推廣,在環球旅行中沒有線下和線上課的支持,於是主要收入就是流量廣告。

但是如何讓這種生活方式可持續下去?這是我一直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很多自由職業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我個人的情況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在摸索到一些收入來源後,2018年突然開啟了環球之旅,想著通過轉型做旅行視頻博主,不過後來旅行中也沒有做成,於是自由職業狀態和之前有改變。

如果稍微了解自由職業狀態,都會知道一些共同的問題,比如個人精神狀態抑鬱消沉,每天的作息飲食開始不規律,身體健康也會出現一定問題。

在一定的自由職業經歷後,會出現不安的舒適圈狀態,比如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第一:突然發現只需工作很少時間,就會有還算過得去的收入。

第二:意識到收入可能是時代紅利,未來如何才有更持續收入?

第三:開始去構思一些擴展新計劃,但會有千百個念頭勸自己放棄,最後計劃做了幾天就放棄了,想著目前不怎麼工作,也還有算過得去的收入,於是在大量的居家獨處之後,終於陷入了一種舒適怪圈。

第四:上述各種不良狀態,反反覆覆出現。

目前我已經經歷過了這些,並在積極地思考如何改變,並且出現有一點的進步,下面的是一些一直在做,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幫助實現良好的持續性自由職業生活狀態。

個人狀態:

調整個人作息時間

注重運動鍛鍊社交

換環境工作和學習

……

工作狀態:

線上課程:通過課程掙的錢更多,而且可以提升個人能力,加強學員的聯繫增加復購率

線下課程:更好地利用時間,增加收入,獲取即時反饋,修改課程

社交網絡:

關注多個媒體:熟悉常見媒體的運營,學習內容創業的知識

開發視頻頻道:視頻是趨勢,個平臺也給流量,嘗試視頻類內容輸出

理財投資:

學習理財投資的基礎知識

持續現金流的情況下,進行一定投資理財

唐教清

皮膚科醫生/科普作者

我今年才從四川大學博士畢業,畢業後就開始了自由職業,沒有上過一天班。

我讀碩士的時候就可以靠兼職養活自己了,大五開始沒找家裡要過生活費。

一開始我會寫一些醫學文獻類的稿子,發布在一些醫學app和公眾號上,也參與了一些外國文獻的編譯工作,既可以學習、分享知識,同時還有收入,就一直堅持在做。

例如在其中一個平臺,2014年起至今,我翻譯了近300篇文章,2016年我開了一個自己的公眾號分享皮膚科相關的知識。

最開始每周都會寫文章,主要內容是討論一些醫學問題,也有一些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想學習。

文章寫多了後,有皮膚科的同行知道了我,於是從2016年開始,就有比較好的醫學機構邀請我做線上諮詢,從2016年一直做到了現在,積累了口碑和一定的用戶認可,也能帶來不錯的收入,月均收入從幾千到1萬多不等。

唐醫生撰寫的文章

中途我也有做其他兼職,比如翻譯權威的醫學期刊,發到一些平臺上。我還在一些皮膚科軟體的在線學習平臺開了專欄,從2017年年初做到現在。

這個對提高自己在皮膚科醫生內的影響力很有幫助,我目前是平臺上影響力排名第二的皮膚科醫生。

再後來我還參加了百度和騰訊科普的撰寫工作,長期為丁香園等平臺撰稿,同時還在丁香醫生上做在線諮詢和專業審核工作。

正是博士畢業前做的這些兼職,讓我相信即使不待在體制內,靠這些兼職我也可以生活下去。而且現在做的這些事情,都是我內心認可和熱愛的工作,在家工作也比待在醫院開心很多。

唐醫生參與國際學術會議的大會發言

開始自由職業前,我之前做的皮膚科公眾號賣給了一家醫學界的公司,賣了6位數的價格。公眾號賣給他們以後,我在做他們公司新公眾號的主編,每個月也會給我發工資。

我現在的所有收入加起來,比同類醫生要高一些,在成都生活是完全足夠了,所以目前收入上沒有不穩定的壓力。

現階段我唯一焦慮的事情是:我有點理想主義,選擇離開醫院、放棄穩定的工作是想做更有價值的事情,比如寫一本皮膚科專業方面的書,分享好的知識和觀點給同行。

唐醫生為丁香園《健康日曆》審核醫生

目前中文皮膚科的書比較少,還需要更多優質的知識,但是我時間精力不夠,現在只開了一個頭。

現在大部分時間在家工作,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很規律。

我一般上午做線上問診,下午和晚上寫稿子,投稿給一些醫學平臺,比如丁香醫生。一般我每天會寫1-2篇稿子,寫稿數量在自己的掌控內。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文獻編譯的工作,業餘時間我喜歡旅遊和攝影。

唐醫生的攝影作品

其實現在有一些醫療機構邀請我去做全職醫生,但我現階段還是更喜歡自己支配生活和工作。如果做全職醫生,工作內容會受到限制,能做的就只是看病,分配不了更多時間在寫書和撰稿上。

我之所以選擇現在這種生活方式,是因為過去幾年我在專業領域上有所積累,也更看重自由,特別討厭被束縛。

以前讀碩士和博士期間,我都因為將來要進入醫院工作而焦慮抑鬱過,現在找到了不用去醫院上班也能養活自己的方法,我覺得我可以做得更好,做出更有價值的事情。

林安有話說:

這兩位從傳統職業順利轉型自由職業的小夥伴,本身都是專業技能型選手。

他們能成功轉型,得益於他們在專業領域有著豐富的知識技能儲備,這個技能是無論身邊環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它都始終存在,別人拿不走的。

而且即使自由職業養不活他們,他們也都有後路可退——回到英語機構當線下老師和去醫療機構當全職醫生。

而他們能成功轉型自由職業,與線上平臺經濟的發展又脫不開關係。

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很多傳統線下職業,都可以往線上發展,轉型最快的方式是:做垂直領域的自媒體開線上課程或諮詢服務

這些都是無需坐班,只要有一臺電腦、有網絡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如果你也是一個嚮往靈活辦公方式的傳統職業者,趁還在職場的這段時間,多積累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業餘時間學習運營自己的自媒體,塑造個人品牌,再嘗試開發專業知識內的課程,不失為一個好的過渡方式。

希望今天的文章對各位有用~

「自由會客廳」

自由職業者/斜槓青年/輕資產創業者的城市會客廳,希望通過定期舉辦的定製化線下主題沙龍、分享會和工作坊,連接100+位自由人,共同探索自由不設限的理想生活。

我是林安,一名靠內容創作為生的自由職業者。主職自由撰稿/自媒體運營,兼職b站up主/播客主播/人像攝影師。

目前正在採訪「100個不上班的人」,已出版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

在這裡分享自由職業的成長探索,不定期挖掘有趣又有料的美好人類。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自由職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不想買什麼就不買什麼,不會被衝動左右,是自由嗎?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是自由嗎?不想說的時候,就可以不說,是自由嗎?不想和誰在一起,就可以離開誰,是自由嗎?好像都是,又好像不是。自由職業,是把職業變成自由狀態嗎?那麼,是怎樣的自由狀態?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職業?2什麼是職業?
  • 那些選擇自由職業的人,真的自由了嗎?
    大家都覺得你去上班,是不是因為無法承受自由職業的壓力?而且作為影視創作者,你去公司坐班,其實就跟一線的創作沒有什麼關係了。所以後來不管是做編劇、監製還是製片人,包括現在轉型做職業作家,我相當於一直都是自由職業。
  •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搞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的核心是職業,而不是自由。如果自由職業本身做為一種職業。這種職業最大的特徵是:你一個人走通了專業能力出售的全產品鏈——專業能力封裝、定價、宣傳、銷售、升級、財務保障……自由職業是一個人的創業。
  • 自由職業,奉勸你三思而後行
    再加上一些毒雞湯的洗腦和慫恿,所以,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從事自由職業。在很多年輕人眼中,自由職業不用每天早上急匆匆的擠公交、擠地鐵趕到單位去打卡,也不需要看領導,看老闆的臉色,想幹活就幹,不想幹活就歇著。自由職業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可是,大家卻忽略了自由職業中的職業兩個字,既然是職業,就有職業的要求,如果達不到職業的要求,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那麼自由職業有哪些不好之處呢?
  • 獨立思考:從籌措30萬元的耳蝸移植費用與自由職業轉型中獲得的啟發
    麥子在從事自由職業之前,是一個很普通的小鎮青年,在上海當財務。工作了一段時間後,29歲的麥子身體出了一些問題,她發現自己聽不見了,最開始是左耳,她戴了助聽器生活幾個月後,右耳也聽不見了,因為突發性耳聾,她失聰了!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我把對話內容整理成了8個小標題,分別是: 1.什麼是「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 2.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的分類 3.什麼人適合自由職業? 4.自由職業讓我更自由了嗎? 5.自由職業,如何利用平臺經濟生存?
  • 自由職業人員西西子
    如果她是在我精神跳脫時可以收留我的那個人,那我對她來說為什麼會是朋友呢,我也不太清楚。  上周我找她聊了聊自由職業這個話題。大學畢業後她也沒想著找份固定工作,也沒考慮繼續讀書。離開家自己租了間房子住,一邊在酒吧兼職,一邊學紋身,看了很多很多場演出,收入不太穩定。上周和她聊到這個階段時我問她,當時你家人有反對你這樣做嗎?
  • 這三種最適合自由職業(不上班)的人,其中有你嗎?
    但是不上班適合所有人嗎?那些人不上班的人都是靠什麼養活自己?不想上班的他們毫無頭緒,於是他們問我:「有什麼不上班也可以賺錢的辦法嗎?」 每次聽到這樣的問題,我都能感受到提問者內心的浮躁和迷茫。事實證明,他最後也很享受自由職業的身份,因為他終於可以自己把控所有事情了。
  • 失業了沒工作不要怕,除了送外賣,這幾份自由職業也可以考慮做
    當時他說自由職業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如果說你急需用錢的話,自由職業的話,你還是要慎選。 如果說你想立竿見影,馬上就能掙到錢的這種自由職業,我倒是有幾個可以推薦給你。
  • 自由職業包括什麼【原】那些選擇了自由職業的年輕人,都自由了嗎?
    在實習期間,我注意到 那個職業v?不一樣 比我想像的畢業了嗎?我再也不想當導遊了。我不能依靠想像 計劃生活。這是第一課 我在Besch的哪個?已經學會練習。但是,我顯然不明白這一課。不久我迷迷糊糊。因為我不想去上班我問我的家人和朋友 借錢我打算 和某人一起去照相館?打開。我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合作夥伴身上因為您的攝影「非常好」,而且我還沒有碰過相機。
  • 自由職業或成疫後熱詞
    在企業普遍蕭條的時期,自由職業發生了根本改變。如果說過去經濟高速發展時,更多的自由職業者當作一種對傳統勞資關係的悖逆,主動權掌握在勞動者手裡,那麼,今天恐怕企業擁有主動權。更多選擇自由職業的人是處於被迫,不管喜不喜愛。當然,並不是說經濟下行和疫情帶來全都是壞消息。
  • 善世分享:放棄穩定工作,為何越來越多人選擇了「自由職業」?
    善世了解到,在一些諸如攝影師、設計師等職業群體中,他們已經開始嘗試擺脫對傳統商業組織的依賴,尋找更多樣化的未來。越來越受歡迎的自由職業自由職業越來越受到歡迎,在善世看來主要在於以下幾點:1、個體崛起,發揮最大價值在信息閉塞的時代,我們需要通過公司的平臺去展示自己的才能。
  • 最適合自由職業的星座 你是其中之一嗎?
    你是個到哪裡都是上班的人嗎?什麼星座的個性超級適合自由職業呢?白羊座白羊座的人個性活潑,煙霧旺盛又有膽識,做起事來就是「衝衝衝!」他們不適合太死板又細瑣繁雜的內勤工作,也不太能聽命行事,因為如果和其他人一言不合,很容易就發生爭執。他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權與預期性,才能不受限制,發揮特長。
  • 自由職業千千萬萬種,為什麼說年輕人千萬不要跑滴滴?
    作為一個打工人,而且是經常出差的打工人,會時常打車遇到滴滴司機,總覺得他們好自由,想接單就多跑幾趟,不想接單就可以早點收工回家休息,不用打卡,還能跟乘客吹吹牛,好像是份很不錯的自由職業。但是當我開始真正留意觀察這一群體時候,發現好多人並不建議跑滴滴,特別是作為年輕人的自由職業來謀生,更是連連勸退,說年輕人千萬不要跑滴滴。我曾經問過好幾個跑滴滴的老師傅,他們總結了滴滴行業中的一些問題,如下:1.
  • 自由職業,開啟我的第二人生
    但是不上班又可以做什麼呢?那個時候的我心中沒有答案,在眾多可能性中,我唯一抓得住的稻草叫「自由職業」。 很久以前,我就對自由職業充滿了嚮往。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一篇職業影評人的文章,講述自己辭去穩定的工作,做自己喜歡之事的經歷。 「原來世界上還有人可以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活自己。」我在心裡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三年後,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
  • 從電視臺主播轉型自由職業真的那麼好嗎?
    以轉型人士中薪資最高的全炫茂為例,早期他在KBS工作的時候出演過各種信息節目和廣播、綜藝節目。但因為KBS在所屬播音員出演本公司節目時,片酬壓得很低,所以當時他每期節目的出演費只有9000韓元(約合人民幣52元)到20000韓元(約合人民幣115元)不等。
  • 人人羨慕的自由職業其實是個「坑」,李雪琴的委屈誰能懂?
    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 結果老闆說:當然配了,幹完手裡的活,就可以去生活啊~(劃重點!還是得先幹完活兒~) 李雪琴輕蔑的說了句:那您這意思,就是不配唄。
  • 自由職業再好與你又有何關係?不具備這幾點,還是好好上班
    前兩天見了朋友小樂,小樂最近很苦惱,她看著身邊很多人都做了自由職業,心裡很羨慕,也想要做一個自由職業者。在她看來,做自由職業者可以不用看老闆臉色,時間可以自由安排,每天可以睡覺睡到自然醒,這種生活狀態簡直爽翻。
  • 相親男得知女生是「自由職業」後拒絕:沒穩定工作的女生,心太野
    文|張平插圖|來自網絡男生在找對象時,會介意女生的工作嗎?真實的答案是:會的。幾個月前,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相親了一個女生,雖然對方各方面都很優秀,但由於她從事的是自由職業,所以朋友考慮了兩天後最終拒絕了。我很疑惑,自由職業不是挺好的嗎,女生可以在家裡工作,這就代表了工作和家庭都能兼顧。
  • 自由職業難過「996」為什麼選擇的人還是那麼多?
    但王鳴對自由職業的選擇包括兩個:自由和熱愛,而熱愛才是第一位。今年是王鳴作為自由職業者的第三年。除了開店,王鳴還將兼職做平面設計和蛋糕製作。她說:「開店後,可以將其視為生活中的理想選擇,但要從現實出發。如果要成為自由職業者,先決條件是要有儲蓄,其次,你必須足夠愛自己的選擇並能夠堅持下去,否則,你將擁有自由,但生活會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