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庫布裡克的作品囊括了從過去到現在甚至未來的各個階段,橫跨諸多題材,無論哪個類型他都是佼佼者。他的作品受到的讚揚和招致的咒罵一樣多,他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家。影史上極少有這樣全類型的天才導演:大部分導演一輩子只局限在一種類型片裡。
斯坦利·庫布裡克 (Stanley Kubrick) ,美國著名電影導演,1928年7月2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區,父親是內科醫師。13歲生日時,父親送給他一架照相機做禮物,他從此對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7歲就開始職業攝影師的庫布裡克,當時在《LOOK》雜誌中是最年輕也最高產的,5年間,他參與了 300 多篇報導,拍攝了將近 3 萬張照片,期間的幾年他環遊了世界。
1953年,庫布裡克擔任導演拍攝了30分鐘的紀錄短片《海員們》(The Seafarers),同年,庫布裡克和霍華德·塞克勒聯合編劇的影片《恐懼與欲望》(Fear and Desire),該片獲得2013年第39屆土星獎最佳DVD/藍光特別版提名。1957年拍攝了戰爭片《光榮之路》,影片獲得了評論的一致讚揚,進一步鞏固了庫布裡克的地位。
《海員們》(The Seafarers)
恐懼與欲望 Fear and Desire (1953)
六七十年代是庫布裡克創作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美國社會和文化經歷了重大的變革,這給了庫布裡克無限的靈感。
1960年,執導《斯巴達克斯》,影片大獲成功,贏得金球獎最佳影片。1961年和1964年分別拍攝了《洛麗塔》和《奇愛博士》,《奇愛博士》是一部有關未來戰爭的夢魘般的黑色幽默劇,敘述了核恐懼籠罩下未來世界的毀滅。《羅麗塔》改編自著名作家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到1997年它已經被三次搬上銀幕,庫布裡克的這部被大多數人公認為最好的一部。
《斯巴達克斯》
《洛麗塔》
1965年庫布裡克開始製作後來被認為是他的顛峰之作的《2001太空漫遊》,影片迅速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座裡程碑,被公認為最發人深思的偉大影片之一。這部作品以一種冷峻、客觀的風格和高度的莊嚴感與使命感探討了人類未來的存在前途。
《2001太空漫遊》
1971年,擔任科幻片《發條橙》的導演、編劇,影片獲得紐約影評協會年度最佳影片獎 。《發條橙》是部有強烈的六十年代「嬉皮士」文化色彩的影片,它也是庫布裡克最成功的代表作。
《發條橙》
1976年,憑藉劇情片《巴裡·林登》獲得第29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導演獎。1980年,他執導了恐怖片《閃靈》,1987執導越戰片《全金屬外殼》,1996年年底開始著手拍攝《大開眼界》。1999年3月7日,他在完成最後一部作品《大開眼界》四天後去世。
《大開眼界》
他很反感模仿,更不願意重複。一成不變千篇一律的電影,他寧可掐死在襁褓中。在他的電影裡,壓根就沒有商業片和藝術片的分野,更多的是對於思想性和觀賞性的探索,對於拍攝手法的大膽創新,對於敏感題材的挑戰,他不僅涉及,更是擴寬了電影的緯度,增加了電影的厚度。說他是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也不為過。
庫布裡克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從來不直接的表現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荒誕」表現是大師們經常用到的手法,黑色幽默有的時候比批判和煽情更能引人思考。
比如《發條橙》,最經典的場景莫過於男主角一邊施展極端的暴力,一邊欣賞著古典音樂《雨中曲》,罪惡與藝術放在一起更能突出殘忍的真實感。當然也有人會認為這種表現方式有美化暴力的嫌疑,這也是庫布裡克受到爭議的原因之一。
《發條橙》劇照
同樣的手法在表現戰爭殘酷的《全金屬外殼》中也有體現,這部電影從摧毀人性的角度探討戰爭的意義。
被冷酷和羞辱逼成殺人機器的青年
出入軍隊時青澀的青年們,在經歷了冷酷和殺戮之後逐漸變成麻木的殺人機器,聽上去似乎很沉重?但庫布裡克絕不用悲涼去渲染,他用一種近似於輕鬆的基調去詮釋,反而讓人更能感受到戰爭的荒唐,以及對人性的摧殘。
這部電影充斥著令人作嘔的髒話和羞辱,在這裡放了一張最溫柔的。教官的冷酷和對生命的不尊重讓人絕望。在這樣的環境下,真善美仿佛是個笑話。戰爭的存在到底是為了體驗幸福,還是為發洩人性之惡?這可能是導演想讓我們思考的問題。
「蒙太奇手法」是影評人們經常提到的,它原是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蒙太奇手法分很多種,庫布裡克經常用到的應該屬於利用拼貼剪輯,達成一種意境,從而激發觀眾的聯想。最為典型的例子應該是《2001:太空漫步》和《閃靈》。
《2001:太空漫步》是一部非典型科幻類型的電影,它在具有空前的想像力的同時,又與一般意義上的科幻片劃清界限。這部電影也是科學漏洞最少的一部科幻片,就連太空船廁所門上的使用守則小牌子都是庫布裡克親自寫的,他要求一切都要同真實的太空環境一樣。
而這部電影,也成為後世科幻片美術設計的母本——《星球大戰》《異形》等片都承認受他影響。
這段看上去像美少女戰士變身的色彩斑斕,是電影中長達十幾分鐘的穿越時空隧道的片段,這在影史上史無前例,庫布裡克用了非常意象化的手法展現了時間與空間的不可知。
這部電影的結局更是給影迷們留下了無數遐想,電影的原著作者甚至說:「如果你覺得自己看懂了,那一定是個錯覺。」庫布裡克用視覺特效和近似於詩意的畫面設計讓觀眾在擁有探索未知的渴望的同時,也深感人類的渺小。未知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也可能是恐懼的源泉。
另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恐怖題材電影《閃靈》也運用了蒙太奇表現氣氛的神秘和詭異,甚至給後來恐怖片的拍攝樹立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這部電影從心理入手,講述了一位作家在極度安靜的環境下精神崩潰的故事,因為男主角和庫布裡克長得太像,也有人開玩笑說這就是導演自己的體驗。
電影中有不少對男主角大量面部表情的特寫,暗示著人物精神上的變化,也同時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空間和裝飾的設計會影響到人的情緒。比如在洛可可風靡的路易十五時期,因為裝飾的極盡奢華,反而更容易導致貴族們內心空虛、抑鬱。這部電影也在某種程度上借用了這一說法。諾大而空曠的酒店,長時間的獨自相處,以及駭人的傳說,讓男主角的逐漸崩潰有跡可循。
除了利用空間與裝飾以外,在鏡頭的切換也加深了恐怖色彩。比如影史上電梯湧出大量血水的鏡頭,還有小男孩看到的走廊上雙胞胎姐妹和幻想她們死亡的鏡頭之間的切換,這種的虛與實的交替更能讓人產生背後一涼的感覺。
片場內的偏執狂
他是片場內的偏執狂,他是邋裡邋遢的藝術家,他又是一位創作欲爆棚的健忘者,在作品中展現了科技的冰冷,卻又在現實中溫情地令人驚訝。因為他難以被歸類,所以他才偉大。
如果你還不是完全懂得「完美」一詞的含義,斯坦利·庫布裡克會用實際行動讓你銘記終生,為了尋找到散發死亡氣息的崩潰感覺,他完全不顧及君子風度,把女演員雪莉·杜瓦爾折磨得死去活來,《大開眼戒》的馬拉松拍攝過程中,湯姆·克魯斯曾經被勒令無數次地穿過同一道門,原因是他覺得哪裡不對勁,使湯姆·克魯斯對自我,產生了懷疑和不信任,甚至嚴重到崩潰。
斯坦利·庫布裡克曾笑談,在剪輯房的時間,比待在家裡的時間還要長,他嚴苛後期製作的每個環節,其中最關鍵的是剪輯,那些被認為是無用的膠片,他從不憐惜半分,這種揮霍會讓很多演員的戲份「突然死亡」,會使無數的銀子投入打了水漂兒。
《閃靈》劇照
最極端的就是《閃靈》中的小男孩和黑人的對手戲拍了148次。片場的工作人員甚至抱怨說「他(指庫布裡克)與柯達公司達成了交易,要把他們的所有的庫存膠片都用完吧!」
熱愛動物到偏執
庫布裡克的宅邸圈養了數不清的狗和貓。有金毛,有獵犬,有流浪狗還有大量的其他人贈與庫布裡克的動物。庫布裡克曾要把一隻不小心撞到玻璃上的蜜蜂送去看獸醫,甚至放生被捕鼠夾夾住的老鼠。
高橋盾的 UNDERCOVER 運用 Stanley Kubrick 的經典電影,通過一場近乎舞臺劇般的、充滿朋克味兒的秀,以及每一件融合著他怪誕奇幻、複雜而非傳統精神的設計,展現著他帶有些許扭曲的英雄主義。
有目共睹的是, Stanley Kubrick 已幾乎連續三季在 UNDERCOVER 中「客串」,將其在影史上不容忽視的美學體系,恰如其分地糅合其中。
早在 UNDERCOVER SS 19 的 LOOKBOOK 的靈感來源於科幻電影史上第一部關於人類精神領域的懸疑片《發條橙》。大量暴力、裸露、性暗示的內容直接把矛頭指向了病態的社會,也因此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馬戲團的巨大幕布、混沌繚繞的煙霧,模特宛如從小說中直接走出來的羅賓漢、佐羅,衣服上的印花不斷出現《發條橙》中那個無惡不作、邪惡又迷人的暴徒。
在 2018 女裝高級成衣春夏系列中,高橋盾把巴黎洲際大酒店改造成了影片中的 Overlook Hotel,更讓《閃靈》創作的配樂直接在會場中迴響。
《閃靈》中的雙胞胎再度重現,並以兩種不同的狀態營造出詭誕的氛圍,給觀眾帶來視覺與精神上的雙重震撼。
lofficiel.cn 我 們 期 待 與 你 相 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