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考夫曼
查理·考夫曼在1999年憑藉《傀儡人生》這個腦洞大開的原創劇本而一舉成名,進入到千禧年後,努力不懈地創作出好幾個天馬行空的劇本:《人性》、《改編劇本》、《美好心靈的永恆陽光》,令斯派克·瓊斯和米歇爾·貢德裡這兩位小圈子裡受追捧的MV導演迅速為廣大觀眾所認識。考夫曼的劇本構思奇特,充滿了無拘無束的幻想和荒誕不羈的人物,情節發展也是令人捉摸不透,自然獲得了鬼才編劇的美譽。考夫曼在2008年執導處女作《紐約提喻法》之後,沒有再推出任何新作,直到2015年才和另一位導演合作導演了一部定格動畫《失常》,由此可見,他似乎對於導演並不熱衷,更喜歡為他人編寫天馬行空的劇本。
這部《失常》同樣出自他的手筆,依然有意想不到的想像力。最大的亮點無非是採用定格動畫來呈現,人物動作較為遲鈍,流露出一種怪異和超現實的觀感。不知這是否成本限制所致,這種動畫手法並沒給主題帶來太多突破。影片講述作家麥可·斯通來到辛辛那提,推銷自己的成功學暢銷書,並準備在一場大會上發表勵志演說。然而,這個已婚男人卻在酒店邂逅了一位不善言辭的女子麗莎,兩人碰出了火花,由此展開了一段婚外情。
劇中人物都是戴著面具的木偶,細看之下除男女主角外,各人的臉部表情木訥雷同,而其中有一幕是男主角在噩夢裡把自己整張臉掉在地上,令男主角的心聲呼之欲出。另外,導演用同一位男演員給(除男女主角外的)所有角色配音,故意給人造成一種困惑感。其實,這種千人一面、同一個聲音的設計不太驚豔,因為早在1999年考夫曼自己的成名作《傀儡人生》裡已出現過類似的表達。
這部《失常》算是考夫曼眾多晦澀難解的作品裡最通俗易懂的一個例外。這個劇本過於淺顯,描述一場由中年危機而引發出的存在主義困境,主人公是患有「厭世」症或某種疾病的中年男人,他把焦慮感投射到周圍的人身上,卻從不反思自己問題的根源。從最後變聲的女主角麗莎可看出,主人公很可能只是為擺脫中年危機而找藉口。什麼孤獨感和存在主義困境只是掩飾的門面,實質內裡卻是孤傲自大的心理作祟。這種過於自戀的心態在影片進展到一半時已藏不住,實在令人倍感不適。
經典回顧
《我心狂野》:一部備受忽視的金棕櫚電影
《火星任務》20周年:亟需平反的一部科幻經典
《盜夢空間》10周年:諾蘭席捲整個2010年代影壇的序幕
《閃靈》40周年:我們能真正理解這部恐怖經典嗎?
《驚魂記》上映60周年:這部六〇年代的作品如何成為影史經典?
《全面回憶》30周年:回顧保羅·范霍文最好的時光
《剃刀邊緣》40周年:布萊恩·德·帕爾瑪備受爭議的驚悚懸疑片
觀點與訪談
為何說湯姆·哈迪接演下一任007是一則完美得難以置信的新聞?
捷克青春夢幻物語——奧爾默·歐默祖作品
大衛·林奇御用女演員無條件支持的美國獨立電影導演——阿利斯泰爾·班克斯·格裡芬
沃納·赫爾佐格:我對垃圾電視著迷。
類型撕裂與和諧感並存:低成本恐怖片裡異軍突起的獨立導演二人組
從「混剪拼貼」到作者化敘事:三部拾得影像作品賞析
醉心於碎片拼貼美學的匈牙利導演——喬治·巴勒菲
「他給我機會去做一些在其他電影中無法嘗試的事情」:威廉·達福談費拉拉
沉醉在電光幻影中,用觸覺品嘗電影,分享電影的愉悅。
長按上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