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聊起庫布裡克,我們常常會用「導演的導演」來膜拜他,就像文學圈裡也常常以「作家的作家」來膜拜博爾赫斯一樣。無論在影迷群體中,還是在其他電影人心目中,庫布裡克都是神一樣的存在。
而我們今天要推薦的這本電影書,書名為《離上帝最近的電影人:斯坦利·庫布裡克生命最後的30年》。獨特的是,這本書的作者之一是庫布裡克30年貼身助手,他以娓娓道來的回憶方式,為我們真實地還原了庫布裡克的日常生活。(購書戳閱讀原文)
我們先來聽一則流傳多年的笑話:
「有一天,史匹柏來到了天堂,當他走到天國之門時,被聖彼得攔了下來。聖彼得說,你的電影深得上帝喜愛,他希望你過得舒服,如果你有什麼要求就跟我說,我會幫你實現。史匹柏聽完後說,我的願望就是想見見庫布裡克,能否實現呢?
聖彼得看了看他說,史蒂芬,我說了什麼都可以幫你實現,可你怎麼會有這樣的要求?你也知道,庫布裡克是不輕易見人的。史匹柏非常沮喪,突然,他看到一個滿臉大鬍子穿著軍裝的人騎著一輛自行車,史匹柏喊道,看到了嗎?那就是庫布裡克,我能跟他打招呼嗎?聖彼得說,史蒂芬,那不是庫布裡克,那是上帝,只不過他一直把自己當作庫布裡克。」
這是電影《全金屬外殼》裡「小丑」扮演者馬修·莫迪恩講給庫布裡克的小笑話,老庫非常喜歡。雖然只是玩笑,但仍能看出庫神在影迷心中,甚至在許多大導演心中的地位。
斯坦利·庫布裡克,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被譽為「擁有上帝視角」的偉大導演,其身後有眾多好萊塢一線導演是他的追隨者,著名導演伍迪·艾倫曾說過這樣的話:「在導演的萬神殿中,最高的兩個位子屬於奧遜·威爾斯和斯坦利·庫布裡克。」
庫布裡克不算是高產的導演,五十多年的從影生涯,只拍過十幾部電影,但涉獵題材之廣、內核立意之深,無不讓人嘆為觀止,並且幾乎每一部電影都能成為所在領域中的典範。
庫布裡克是個出了名的工作狂,曾笑稱自己在剪輯室的時間比待在家裡的時間都多。無論是拍攝前大量的準備工作,前期的拍攝和後期製作剪輯,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嚴苛的把控。就是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極致的完美主義,才能讓我們領略到教科書般精準的影像。
「凡是能用文字和思想來呈現的,必定也能用電影的方式展現出來」。1953年,庫布裡克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恐懼與欲望》,到1957年拍攝的《光榮之路》讓他一舉成名,而後的《洛麗塔》《發條橙》在當時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也讓我們看到了庫神獨具匠心的驚人的影像魅力。
直到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被譽為庫神的巔峰之作,後來多次被評為「史上最佳科幻電影」,沒有之一。而1999年的《大開眼戒》則是庫神的最後一部電影,在拍攝完沒有多久,便與世長辭。這部遺作懸念重重,頗具解讀性。
關於庫神的電影,相信影迷朋友們一定都如數家珍,但我今天更多的想分享給大家關於庫神電影背後的那些故事。夥伴們一定要瞪大雙眼,聽我「娓娓道來」。
以下幾則庫神的小故事,都節選自圖書《離上帝最近的電影人:斯坦利·庫布裡克生命最後的30年》。
一、《發條橙》公映背後的死亡威脅
1972年初,也就是《發條橙》在倫敦成功上映幾個月後,各大報紙對這部電影褒貶不一。有人指著它會煽動年輕人的暴力傾向,《發條橙》上映一年多時間裡,只要英國發生暴力事件,這部電影就會受到牽連。斯坦利無法理解,新聞媒體竟然會認為,看這部電影的人,會不由自主的模仿主角的做法。
直到有一天再取郵件的時候,發現了一封含義死亡威脅的信件。後來,收到的恐嚇信越來越多,甚至不能確認裡面是否安裝了定時炸彈。直到收回了《發條橙》在英國的發行權,時態才逐漸恢復正常。
二、以假亂真的策劃
「你對恐怖片了解多少」?斯坦利問道。
1977年《閃靈》正式開拍。在拍攝《巴裡·林登》時的困難,恐怕是拍攝時的物流問題和過程充滿的不確定性。而《閃靈》拍攝時的困難在於,斯坦利希望一切嚴格按照他構想的樣子,這意味著同一場景可能要拍成百上千次,成本不可估量。
「昨天做過的事情,為什麼今天還要再來一遍,這純屬浪費時間?」每個人都在問。而且嘲諷也隨之而來,「哦,我懂了。他與柯達公司達成了交易,要把他們所有庫存的膠捲都用完吧!」
三、興趣不會說謊
斯坦利對機械和電子產品十分痴迷。他很想弄清每件產品背後的奧秘,以及它們的生產過程。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對技術設備的好奇心成倍增長。什麼新玩意兒他都喜歡,特別是那些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秩序的新產品。
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他就在所有車上都裝了無線電話,以便利用路上時間打電話給律師、作家和技術人員。等下車後,他直奔工作室,完全專注於電影製作。
斯坦利很少在電視上看電視劇和電影,反而對廣告更感興趣,不過當他知道自己電影開始在電視臺播放時,也會調臺過去瞧瞧。至於其他人拍的電影,他一般只在大銀幕上觀看:在黑暗中單獨看或與朋友一起鑑賞。斯坦利不拍電影期間,每個周末都會去租六部電影。這樣他即使在空檔期,也能趕上最新的電影潮流。
20世紀80年代初,斯坦利收集的電子產品中又增添了個人電腦。他第一次用電腦是在剛拍完《閃靈》後。電腦發出的聲音與他心愛的打字機非常不同,這一點使他頗為驚愕。直到讓·哈倫把他用電腦輸入的通訊簿列印出來,他才容光煥發,欣喜若狂。
「這玩意兒真好使!」斯坦利說。他立即向讓·哈倫詢問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哪些任務電腦能夠執行,怎樣能學會使用。接著,他開始推薦身邊所有朋友購買電腦。與他人熱情分享是斯坦利為人處世的根本。
四、擱淺的《拿破崙》
斯坦利有一個擱置已久的項目,是關於法蘭西第一帝國締造者拿破崙的電影。自20世紀70年代初,他就一直在籌備開拍,且從未停止過嘗試。每當他完成一部電影,就會抽身回到這項目。他借了比往常更多的書,而且和許多歷史學家、大學教師聊天討論,試圖為他多年來一直投身的這部電影增加真實、可信的素材。
歐洲現代史上最偉大皇帝的故事也吸引了其他導演,每隔兩三年,都會有關於拿破崙的電影上映。這進一步導致斯坦利推遲其項目,因為他總希望自己的電影在這個領域裡是最出色、最權威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文獻資料被逐漸送到更小、更偏僻的房間,這意味著拍攝這部電影的難度越來越大,開拍時間也越來越無法確定。
五、解構「離群」偏見,與史匹柏、費裡尼等大師相知
華納兄弟公司負責發布斯坦利·庫布裡克的電影。儘管與華納籤訂了獨家合同,但斯坦利仍與其他電影公司保持著聯繫。這是斯坦利提前了解其他導演的影片、宣傳材料,以及與藝術家和技術人員之間取得聯繫的唯一途徑;也是得到其他導演電話號碼最簡單的方式。他要是喜歡哪部電影,就可以直接打給那部電影的導演,向對方表示祝賀。
斯坦利最常聯繫的導演是喬治·盧卡斯。斯坦利對喬治十分欽佩,尤其是對方在應用特效方面的高超技藝。詹姆斯·卡梅隆也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史蒂文·斯皮爾伯發也是斯坦利技術顧問顧問團的一員。
費裡尼是斯坦利最喜歡的導演之一。每當費裡尼有新電影上映,它就會成為斯坦利周末電影首選。斯坦利不太會說義大利語,所以無法像與其他同行交談時那樣,跟費裡尼交流。這讓他很受挫。
六、《大開眼界》:最完美的謝幕
1996年11月初,《大開眼界》在盧頓胡一棟18世紀的古宅開拍,狂歡場景的第二部分是在漢普郡最大的城堡海科利爾拍攝完成的。戲中,湯姆·克魯斯在這棟偉大莊園的各個房間四處走動,看著許多人集體性交。
隨著這場戲結束,《大開眼戒》的拍攝也就此落幕,歷時整整15個月,這是一個新的紀錄。斯坦利把自己逼到極限——經過兩年不停歇的拍攝後,他繼續進行後期製作,以遵守之前與華納兄弟公司約定的截止日期。
/ THE END /
他是絕對的偏執狂,卻能聽從他人意見;
他是完美主義者,卻時而邋遢如流浪漢;
他是嚴厲而嚴謹的藝術家,
卻不失溫柔與細膩;
他是動物奴,是慷慨的朋友……
埃米利奧和菲利普以全新的視角
解讀庫布裡克,
更多情感的流動,更多細節的追憶,
本書將帶你鉤沉斯坦利·庫布裡克背後的秘辛。
作者:埃米利奧·達利桑德羅、菲利普·烏利維耶裡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離上帝最近的電影人:
斯坦利·庫布裡克生命最後的30年》
揭秘斯坦利·庫布裡克真實生活的回憶錄
收錄100餘幅私藏珍貴照片和高清片場圖
本書以絕佳視角,講述了斯坦利·庫布裡克幕後的真實故事。作者不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了庫布裡克攝製電影的過程,更顛覆了外界長期以來對庫布裡克的歪曲理解,展現了他真實的血性與溫度。
通過本書,你將看到庫布裡克的工作細節,與親友交往的態度,與競爭對手史匹柏、科波拉、卡梅倫、約翰·保曼、費裡尼等大師相知的往事……
這是一本幽默、感人的書,是庫布裡克的粉絲及各類電影愛好者必不可少的輕鬆讀物。它講述了一位傑出電影人的人情味,回憶了充滿溫暖、動人心扉的往事。
購書請戳「閱讀原文」或掃描二維碼
限時有八折哦!
原文轉載微信公眾號
「看電影看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