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馬修·海涅曼指導由裴淳華主演的影片《私人戰爭》大放異彩,不僅獲得了第76屆金球獎電影類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71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最佳新人導演獎(提名) 、第23屆金衛星獎電影部門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等多項大獎,更向普通觀眾展現了戰場的真實、悲情和殘酷。
該片是在《名利場》撰寫的戰地女記者瑪麗·科爾文生平事跡文章基礎之上進行創作的,帶我們窺探了科爾文每篇報導背後的狀況,其或許只是報紙上的一欄,只是一些文字和幾張照片,但電影還原了現場的衝擊真相,也為普通大眾揭開了戰地記者這個離上帝最近職業的神秘面紗。
戰地記者又稱「隨軍記者」,是新聞工作者中的一種職業分工。他們根據親身經歷和見聞所採寫的戰地現場新聞或目擊新聞就是戰地報導。19世紀初誕生於歐洲,其貫穿了整個近現代新聞史,也貫穿了200年來的戰爭史。
2014年8月19日,極端組織公開了一段震驚全世界的血腥視頻,視頻的主角是失蹤長達21個月的美國戰地記者詹姆斯·福萊,他在念出生命中的最後聲明之後被極端分子殘忍地斬首殺害。僅僅在兩個星期之後,「伊斯蘭國」又在視頻中公開殺害了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戰地記者史蒂芬·索特洛夫。兩位戰地記者的連續遇害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戰地記者這一高危職業的關注和討論。
根據國際新聞協會和保護記者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從1987年至今,已有超過700名的戰地記者在報導戰爭和武裝衝突的過程中喪生,僅2014年就有16名戰地記者在敘利亞、伊拉克、巴以衝突和烏克蘭危機中殉職。戰地記者的死亡率遠遠超過了交戰士兵的死亡率!正如美國一檔電視節目所列舉的那樣,戰地記者是世界上繼阿拉斯加捕蟹人、煤礦工人、伐木工之後第四種最危險的職業,其危險程度大於排雷工兵、航空母艦甲板工作人員、戰鬥機試飛員等軍人職業。為此,很多保險公司都將戰地記者列入高危人群,甚至拒絕承保。
這些像個士兵卻沒有槍的踐行者,為我們帶來了許多離炮火足夠近的第一手資料,讓人肅然起敬。帶著無比的敬意也讓我們來盤點戰地記者中的那些「第一」。
第一個職業戰地記者:威廉·拉塞爾
威廉·拉塞爾(1821-1907)是世界第一位到前線去專門報導戰爭的職業戰地記者,在此之前戰爭消息是靠軍隊來傳遞的。《泰晤士報》上發表了他那篇不朽的戰地通訊名篇:《輕騎兵旅衝鋒》,首次把戰爭和士兵待遇等情況公諸與眾。拉塞爾爵士獲得了眾多的榮譽:鐵十字勳章、奧地利弗朗茨·約瑟夫騎士勳章、皇家維多利亞勳章、土耳其戰爭獎章、印度戰爭獎章、南非戰爭獎章等。自此之後哪裡又戰爭哪裡就有戰地通訊記者的身影。
採訪朝鮮戰場第一人:李莊
19506月25日,韓戰爆發,受《人民日報》組織委派,李莊同志擔任中英法三國記者組成的朝鮮戰地國際記者團領隊,深入朝鮮戰場第一線。多次出入漢城和朝鮮半島南部採訪,是中國新聞工作者抗美援朝戰地採訪第一人。先後發表了《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被人們歡呼「萬歲」的部隊》、《復仇的火焰》等大量新聞和通訊作品,為光大讀者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戰場信息。
中國最早的戰地記者:黎秀石
一九四五年一月,正當世界反法西斯盟軍與德意日法西斯軍隊大決戰的時刻,三十一歲黎秀石吻別愛妻和未滿周歲的兒子,遠離祖國,赴緬甸、印度洋、太平洋等戰區採訪盟軍反擊日軍的戰況。黎秀石與一些英美記者冒著被日本人殺害的危險,於八月二十七日乘盟軍艦隊的小摩託艇在日本東京登陸,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戰勝者的姿態踏上日本國土的第一位中國人。九月二日,黎秀石與世界其他二十年個國家二百八十名記者一起,在東京變「密蘇裡號」軍艦上採訪日本投降籤字儀式。
最美獨眼鬥士:瑪麗·科爾文
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1956年1月12日—2012年2月22日),生前供職於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是該報資深戰地記者。1986到2012年的26年間,她的身影幾乎出現在地球上所有戰區,從東帝汶、利比亞、科索沃、伊朗、車臣到伊拉克,從菲律賓到斯裡蘭卡,從埃及到敘利亞,在亞歐大陸南端的廣大地區,她為英美主流媒體提供了無數條戰爭報導,也因此與諸多政治人物成為朋友。記錄了包括艾哈邁迪內賈德的選舉、塔利班的興起、阿拉伯之春、卡扎菲被抓以及敘利亞衝突等政治事件。2001年,在斯裡蘭卡榴彈爆炸中,失去左眼,她的獨眼形象成為新聞界的一面招牌。2012年2月22日,瑪麗·科爾文在敘利亞對敘反對派採訪報導時遭炮擊身亡。遇襲前一天科爾文在Facebook的個人主頁上說「我感到很無助。天氣也很冷!但我會繼續跟蹤報導(敘利亞動亂)」。
離上帝最近的女記者:周軼君
周軼君,1998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隨後進入新華社工作。2002年6月,出任新華社駐巴以地區記者,成為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記錄她在中東的所見所聞。2006年進入香港鳳凰衛視任職。曾多次採訪過阿拉法特,阿巴斯,亞辛等中東關鍵人物。第二屆 CCTV「中國記者風雲榜」得主。她的《在埃及數駱駝》一文被編進了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第二學期課本。代表作《離上帝最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
最具生命的勇氣:羅伯特·卡帕
羅伯特·卡帕是匈牙利人,看卡帕的照片,不會讓人覺得技巧的重要性,而是顯露出一股用生命才能換取的勇氣。他是用生命在拍照,而不是用機器。「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炮火不夠近。」這是他最著名的一句話。他所拍攝的「共和國戰士之死」,捕捉到一個戰士中槍倒下的瞬間狀態,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具戲劇性的戰爭照片,一副不朽之作。1954年,卡帕來到越南戰場。他用照相機反映了《越南的悲劇》(卡帕的最後一幅作品題名),不幸誤踏地雷身亡,時年四十一歲。
「抬起一隻腳,邁出去,每一步都有可能踩到地雷。很多人可能會問,到底值不值得付出這麼大代價?我們能不能帶來變化?在我眼睛受傷的時候,我也被問過這樣的問題,我那時候的回答是『值得』,我現在也會這麼回答。我們的任務就是說出真相。」——科爾文
相信這也是每一位戰地記者的人生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