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 | 戰地記者拍的戰爭片有多猛?看完這部你就知道了

2021-02-18 李有一

李有一 / 文

「12 Strong 」/ 圖

最近院線市場十分萎靡,仿佛所有人都在為五月份的《復仇者聯盟3》清道讓路。淨是些些小情小愛的片子怎麼行,今天有一就來向大家安利一部全程高能,看的人熱血沸騰的戰爭片——《十二勇士》

(PS,主演還是咱喜聞樂見的「雷神」錘哥,可以說是為婦聯3熱身了)

大家都知道戰爭製造的恐懼、血淚和傷。但戰地有時也是奇蹟之地,是血肉之軀突破自我,散發神聖光芒的地方。例如《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也包括今天有一要講的這部《十二勇士》

片面也是相當直接了——《12 Strong》

也有很多不同的譯名,如:《12猛漢》、《12壯士》,豆瓣詞條是叫它《12勇士》,這些名字倒是都挺符合這部電影的格調。

但是有一更喜歡一些簡單粗暴一點的,所以就跟大部分影迷一樣叫它《12強》,畢竟這部片子不管是導演或演員,再來整個故事,都非常的「強」。

導演尼科萊·弗格西格說來其實算是電影的外行了,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攝影記者,曾經還獲得過坎城廣告節金獅獎以及荷賽獎等知名攝影大獎。

有一了解到,拍攝《12勇士》這部戰爭片是跟他科索沃戰爭戰地記者的經歷分不開的。

而主演就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傻大壯——錘哥,以及兩位實力演技派麥可·珊農和麥可·佩納。

只是演員中最「強」的呢並不是這12個壯漢,而是在該片中飾演錘哥上司的羅伯·裡格爾

他可是實打實的「美國陸軍中校」,並且參加過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有一仰慕臉!)

這次在影片中飾演的角色剛好是他在阿富汗戰爭服役期間的長官。

來看看他本人服役的照片:

導演和他都是親身經歷過戰爭的人,所以這次倆人「強強」聯手拍了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究竟會有多「生猛」呢?

關於真實事件,它是發生在911之後,由12名綠色貝雷帽隊員組成的一支特種兵小隊,他們潛入阿富汗山區執行的一次「報復打擊」任務。

電影的節奏推進得很快,絲毫不會拖泥帶水。

而電影的開場就是以911恐襲的報導作為背景,接著錘哥一行人就簡單跟家裡人道個別,之後再到長官那兒報個到,就直接被扔到荒無人煙的阿富汗山區了...

12強的對手——是有5萬多精良裝備的塔利班和蓋達組織恐怖分子。(這完全就是一艱巨兇險的硬仗啊~)

而錘哥他們就只是12個特種兵,外加扔個炸掉之類的空中支援。

12個人去打一支軍隊這怎麼可能?這時候就需要策略了,於是他們決定去拉攏阿富汗北方聯盟。

但是聯盟哪有那麼容易,北方聯盟的內部派系很混亂,軍閥割據也十分嚴重,要想取得他們的信任並不容易,更別說團結起來了。

那時候北方聯盟內部主要有3個的軍閥頭目,杜斯塔姆、阿塔和莫哈奇克,他們各自為營,相互搶佔地盤。

有一記得裡邊有個軍火販子說:「那三個軍閥如果在戰場上相碰,會完全把塔利班擱一邊去,自己先打起來。」

上級要求12強小分隊此次要拉攏的是杜斯塔姆將軍。但由錘哥飾演的尼爾森(隊長)初來乍到,完全摸不清杜斯塔姆是啥脾性。(記得裡面有場送見面禮的戲還挺好笑的)

但這個杜斯塔姆不愛玩這些虛的,他只在乎對方是否可靠。他多次質疑地問錘哥為什麼能當上12強的隊長,因為在他眼裡,錘哥就只是個菜鳥。

並且毫不遮掩地表示,自己完全可以把12強送給塔利班從而換取賞錢。

不過他並沒有那樣做,經常看戰爭片都懂的嘛,試探什麼的是戰爭片必備劇情之一啦。

不過他只給了小分隊6匹馬,而在山區只能依靠馬匹長距離行軍的話,12強就需要兵分兩路,由6人留守,剩下6人隨軍作戰。這也正是杜斯塔姆考驗錘哥的伎倆——這菜鳥真的可以跟我一起打仗嗎?

這也是錘哥可以證明自己取得杜斯塔姆的信任的最好機會。錘哥迅速地做出了分配,自己與5名隊友組成A隊出徵,而其他6位組成B隊留守在營地來聯繫美軍空投軍備物資。

所謂不怕神一般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吧,這些只經歷過高科技的美國大兵們,要在阿富汗騎馬打仗是有些困難的,還得錘哥手把手教他們騎馬。(有一也是醉了...)

終於到了要打戰的情節了,首先第一場戰鬥是跟塔利班的一次野戰陣地戰,是在一個村莊裡。杜斯塔姆那邊的人呢幾乎是守在山坡上不經常出動的,而錘哥只有離村莊近一點才有可能給空中的投彈手傳到正確的位置。

第一次正面交鋒可以說是很成功了,他們準確的呼叫了空中的力量投放了炸彈,直接了當地清除了敵方的陣地。

有一覺得這場戰鬥只是小試牛刀,不過錘哥因為這次大獲全勝,暫時取得了杜斯塔姆的信任。而在第二次艱險的陣地攻防戰中,才鞏固了這種信任。

這一次雙方互換角色,由錘哥據守在山坡上。

有一以為這次是想考驗錘哥會不會在他們遇到危險時出手支援,沒想到這樣的安排竟是為了「保護美國人」?

想必杜斯塔姆不但已經把12強當作盟友,而且還是客人。所以保護他們也算是職責所在了,另一方面考慮到了政策,有一了解到在聯合作戰當中,如果有美軍傷亡的話,就會涉及到很多政治方面的問題,在沒有美軍支持的情況下,就等於把國家拱手相讓於恐怖分子。

所以說有戰場經驗的導演就是不一樣,很多細節都是神還原的。

他們第一次紮營的晚上,因為錘哥安排人在夜裡放哨,惹得杜斯塔姆不高興。因為他覺得別人在自己的地方放哨是一種侮辱。

有一覺得這還是信任與否的問題啦。他在試探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底線透漏給這些美國人。

所以單錘哥看到坦克的那一瞬間,就明白了他的心意。

之後錘哥也通過自己的作戰策略,救了杜斯塔姆一命。

有一發現這次錘哥真的選對劇本了,擺脫他以往傻大壯的形象,這種硬漢我覺得更適合他!

在第一次重大損傷之後,錘哥雖然英勇,但當他看到地上的童子軍屍體,還是產生了恐懼心理。(一般戰爭片的男主角都渴望零傷亡...)

事後,他責怪杜斯塔姆對軍情有所隱瞞,沒有情報共享,才造成了嚴重的傷亡,要求杜斯塔姆將戰略情報如實相告。

事後他開始責怪杜斯塔姆,覺得都是他沒有如實的相告情報才會導致這次的慘重傷亡,但杜斯塔姆的回應,讓錘哥自愧不如。(有一嗅到了殘酷的味道...)

是啊,哪裡有不流血的戰爭?杜斯塔姆將軍告訴他最強的武器便是自己的內心

有一覺得沒有錯,如果沒有強力的武器,作為士兵,一定要有堅強的內心,就像當年咱們八路軍哪怕沒有子彈了也要用尖刀刺向侵華的日軍一樣。

杜斯塔姆將軍還說他的部下中沒有一個是兵,他們都是戰士,而錘哥他們只是依靠優越的活力裝備來保住性命的士兵。

其實在那次放哨的事情起爭執以後,他就明白了美軍為什麼會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上失敗了。

有一覺得美國無法真正動員阿富汗人民的力量是因為美國根本無法真正取得廣大人民的信任,畢竟兩國的戰鬥信念是不一樣的。就像杜斯塔姆對待他們說是盟友,其實更像是客人,畢竟他們打完仗就要離開了,即使尼爾森和杜斯塔姆之間已經有個很深厚的友誼,但是最根本的分歧還是存在的。

當影片快結束的時候,有一已經開始有點不舍地關注進度條了...

都說阿富汗是「帝國墳場」,在最後一場戰役中可以說是展現得十分淋漓盡致了。總之戰爭結束後,12強小隊是肯定會離開。

接下來杜斯塔姆說的話是有一在整部電影裡最喜歡的片段了吧。

「今天是朋友,明天是對手,離開會是懦夫,留下便是敵人」    

不過這句話是他站在國家角度上說的,從個人的立場他說:

(感動ing...)

有一覺得這部電影的視角是別具一格的,看上去像是美國的主旋律戰爭片,但卻從側面刻畫出了阿富汗那邊對這場戰爭秉持的態度。

所以戰爭片最大的意義,應該是對戰爭的思考與審視;而戰爭英雄或許只是特定視角中的一個符號罷了,而這個符號並不是大多數人所需要的。

喜歡的朋友們歡迎轉發點讚,如果有什麼自己喜歡的電影也可以在留言區裡安利給有一喲~白白~~

相關焦點

  • 戰地記者拍的戰爭片,果然猛
    《復聯3》還沒上映,但是雷神主演的戰爭片倒是能看了。
  • 前央視戰地記者拍的美食紀錄片,才是真硬核
    後來我才發現他竟然是一位擁有超多粉絲的up主,而且他出品的這部美食紀錄片雖然名氣不大,但看過的人好評度卻極高《小城夜食記》拍攝了10個城市,都是中國的二三四線小城,獨特的拍攝手法和講解,不僅讓人口水直咽,還看到了真正不加修飾的民間煙火氣。看完直接就被餅叔所圈粉,阿球把這個新發現的「寶藏」安利給你們,希望你們在艱難的生活中也能添增多些快樂。
  • 央視記者轉行拍「羞恥」紀錄片,所有人哭著看完
    它有多火呢?本來以為只是個普通的vlog,竟然在豆瓣上架了。不僅如此,嚴苛的豆瓣網友給它們的每部評分都高得驚人,最高的9.3分。要知道,在紀錄片裡,能達到這個評分的,通常只有BBC的神級製作。這些,都只是餅叔的《北極大寶薦》中的一個小片段。這部1月開播的紀錄片,一上線便獲贊無數,更有人直言「來學攝影」。這些高分視頻,與其說是旅行美食節目,不如說是紀實。用餅叔自己的話就是,透過咱中國人的視角,看這個世界。
  • 韓國戰爭片「長沙裡」預告梅根展強大氣場 飾演美國戰地記者 聚焦...
    由華納投資發行的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韓國戰爭片《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曝光一隻全新預告片。「772名學生兵」,「僅受訓兩周」,「平均年齡17歲「,為了配合仁川登陸作戰,這些「被遺忘的英雄們」的故事有了更清晰的展現。
  • 央視戰地記者、百萬粉絲美食博主,他在武漢
    之前他創作的《中東大寶薦》和《古巴大寶薦》口碑也很好,最近還出了一部《北極大寶薦》,講俄羅斯的美食。 他曾探訪過車諾比的普裡皮亞季城,還以駐烏克蘭戰地記者的身份,在斯拉維揚斯克與北京演播室連線報導烏軍和親俄武裝激戰。
  • 央視戰地記者拍美食紀錄片,才是真硬核!
    是央視前駐俄羅斯首席記者。曾探訪過車諾比的普裡皮亞季城,還曾以駐烏克蘭戰地記者的身份報導過烏軍和親俄武裝激戰。有了粉絲基礎,按餅叔自己的話說「或許可以承載更多的東西」。一行人便試著成系列做作品,比如「俄羅斯世界盃系列」,比如「古巴系列——《古巴大寶薦》」,比如「中東系列——《中東大寶薦》」。
  • 《私人戰爭》:戰地記者的職業意義是什麼
    瑪麗·凱薩琳·科爾文,1956年出生,美國人,自1985年起為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工作,著名的戰地記者、外交事務專欄作家。她的生平在其死後得到廣泛宣傳,中文世界裡也不乏高水平的編譯稿,在此就不贅述了。我看這部電影時,有一種身為同行的親切感。的確,身處在戰場的戰地記者,面臨的後方催稿壓力,有時會比前方的死亡威脅還要來得讓人身心俱疲。
  • 對談「餅叔」張竣,當戰地記者變身Vlogger的那點事兒
    但「餅叔」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一位出色的記者,從《東方時空》的調查記者、戰地記者,到央視駐俄羅斯首席記者,他的傳統媒體經驗也非常豐富。他曾探訪過車諾比的普裡皮亞季城,還以駐烏克蘭戰地記者的身份在斯拉維揚斯克與北京演播室連線報導烏軍和親俄武裝激戰。曾經在車諾比採訪的張竣或許是擁有其他Vlogger沒有的職業經歷,網友對他的作品有了更多好奇。
  • 《號角與戰鼓——晉察冀戰地記者》:為戰地記者紀言立行
    你抓住了勝利,就抓住了時代脈搏。」 群眾路線是晉察冀戰地記者身體力行的優良作風。《晉察冀日報》社長鄧拓,強調記者要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深入基層,不做新聞官,他自己首先以身作則。雖然是一社之長,但他仍時常親自出馬,採寫通訊報導,在全國抗戰一周年之際,他親赴前方採訪我軍對日寇發動強大攻勢的消息。他要求記者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反映群眾的鬥爭生活,在文風上來一個徹底的轉變。
  • 極力推薦丨北極/中東大寶薦
    本想一塊盤點,想了想,我好懶,算了,其他的阿婆主有緣再安利叭。 「北極大寶薦」系列  北極大寶薦目前還未更新完,我最喜歡的一期是流浪漢那一期,但這一期略沉重。從某種角度來看,生活在俄羅斯的流浪漢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悲壯」,「我可以不要你的餃子,你不要拍我」,在俄羅斯,一夜之間就有可能從豐衣足食淪為流浪漢,那個人或許之前也擁有屬於自己完整的家庭,這樣的落差催生出他內心中那份脆弱的堅強,進而演變為一種極強的自尊。
  • 戰地記者魏玉棟,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
    便捷的現代信息通訊,可以讓你即使蜷縮在溫暖的沙發,依然可以第一時間目睹動蕩不安的時局政治;即使身處和平的國度,依然可以同步看到世界另外一些地方瀰漫的硝煙和燃燒的戰火。在這些信息文字畫面的那一端,是無數身赴前線的記者們,在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切,展示給這個世界。今晚節目的主人公,魏玉棟,就是一位駐守伊拉克的戰地記者。
  • 經典的20部戰爭片,看過的二戰電影你就不用再看了!
    看完三小時版本的觀眾會情不自禁地代入水手們的情感去感受戰爭的冷酷無情。什麼都是假的,只有死亡是真實的。也不免心生感慨,潛艇是人類的一大殘忍發明,生活和戰鬥在這種移動棺材裡的官兵們,吃得多好都是應該的。這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也高達9.0分,可以說這是迄今為止德國人拍得最好的二戰電影了。10. 虎!虎!
  • 這些戰爭片一點都不好看,我就看了十幾遍!
    一部能打破國界,走向世界的優秀戰爭片,首當其衝的是要做到不修飾暴力,不醜化敵人,不美化戰爭,不宣揚仇恨。故此,很多人愛看國外電影!IMDb 8.2黑澤明75歲高齡時拍代這部巨作,也是美國最有代表性的「越戰片」之一!
  • 2600萬拍出上億效果的俄羅斯熱血電影,一部讓人腎上腺爆表的戰爭片!
    今天給大家分享推薦一部2600萬拍出上億效果的俄羅斯熱血電影,一部拳拳到肉、讓人腎上腺爆表的戰爭片,精彩刺激的槍戰戲碼和特效鏡頭布滿了全片。這部電影就是《巴爾幹邊界》,又叫《絕密突襲》。該片的真實背景是,1999年6月,科索沃戰爭停戰,南聯盟被迫妥協,同意從科索沃地區撤出南聯盟正規軍。
  • 對越自衛反擊到底有多殘酷,一起來看看這位戰地攝影師拍的照片
    鄭國慶在八十年代也曾經是一位著名的攝影記者,後來據說專心搞明清家具收藏,淡出了攝影圈。雖然如今已很難找到鄭國慶的音訊,但他當年採寫的這篇文章卻一直在網上流傳著。借著電影《芳華》的上映,那段塵封的歷史又被半遮半掩地掀開了。然而電影終究是電影,真實的歷史又有誰在紀錄?其實那時候就有這麼一批中國的戰地攝影記者,在他們的「芳華」年代,出生入死地拍攝了那場殘酷的邊境戰爭。
  • 看完這部劇才知道出軌的代價有多慘
    我發現大部分人在看討論婚姻關係的電視劇時,最在乎的一個是女主要智商在線,其次是面對錯誤的愛情時要足夠果斷。那在這個周五薦劇夜,我想帶大家一起看看滿足以上兩個條件,且剛出不久的韓劇《出軌的話就死定了》。《出軌的話就死定了》觀看渠道:韓劇TV app這部劇一共16集,現在更新到了第六集。光看劇名就知道,這講的不是什麼容忍丈夫出軌的故事,而是部帶著黑色幽默氛圍的愛情懸疑劇。
  • 中國前衛女導演拍完賭片拍戰爭片,全程子彈不要錢,坦克開進室內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內地觀眾的心目中,獻禮片往往指的就是戰爭片,建國最初的十幾年,以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內地都出品了大量戰爭獻禮片。這種用戰爭片獻禮的方式在祖國70周年華誕之時,悄悄發生了改變,比如今年國慶檔上映的三部重頭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
  • 不容錯過的十部戰爭片
    第七名:滑鐵盧戰役(Waterloo)    前蘇聯著名導演邦達爾丘克1970年拍攝的「大片」,動用了一萬多名蘇聯士兵,因此戰爭場面是實打實的氣勢恢宏,大氣磅礴。儘管由於各種原因,很多細節只能捨棄,但是這部電影仍然是擁有永恆地位的戰爭片。
  • 看完《金剛川》,我只想重刷這部13年前的戰爭片
    看了剛上映的戰爭片《金剛川》,說實話我有點失望。「不說人話」,不好好講故事,活脫脫「形式主義陷阱」下炮製出來的「自嗨片」。「我看的時候,旁邊那個男的說花倆小時看三遍。」「其實看到第二段我就覺得沒意思了,還以為過了橋有大戰呢!」
  • 《戰長沙》我看過最寫實的戰爭片
    不知你是否有沒看過戰長沙這部片子,一部抗日題材的戰爭片,以長沙會戰,衡陽會戰的背景線來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的悲歡離合說實話,我覺得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對戰爭片來說大多是不感冒的,大家都深陷在韓劇的愛恨情仇裡,而戰長沙是我繼亮劍和雪豹之後唯一一部重頭開始一集不落的刷完的劇,講真戰長沙沒有前兩部這麼轟動他是以普通老白姓的視角去看這場戰爭帶來的無盡傷痛,而胡家一家人就是這些普通老白姓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