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嫻靜自得的生活狀態總是持以特別的嚮往和期待。 5 月 8 日,《嚮往的生活》第四季正式上線,這個號召大家回歸自然,放慢生活節奏的綜藝節目自上線起即倡導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激起廣大用戶關注。作為此季的首席合作夥伴,小米 10 期望與「蘑菇屋」一起記錄各種美好過往,更希望在拍攝場景中傳遞產品本身的優勢功能。
為了將IP效應最大化,小米聯合巨量引擎,藉助抖音和今日頭條強大的內容傳播影響力,延續《嚮往的生活》IP能量,在規模化內容生態下,以內容為傳播載體,通過多元的營銷方式,收攏目標用戶群體關注,實現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升級。截止目前,小米 10 相關信息流廣告CTR達1.13%,@小米手機 抖音品牌號新增粉絲超過 1 萬,抖音話題挑戰賽#小米 10 記錄嚮往的生活 播放量超過 800 萬,完成了口碑、聲量的雙豐收。
「臺網效」跨界聯動
用「內容」打通粉絲營銷鏈路
一部電影、綜藝、年度大劇,都會因為其獨特的內容屬性衍生出不同的粉絲族群,這些粉絲基於相同的喜好聚集在一起,對內容進行解讀、討論和分享,衍生出不同的消費生態。品牌可以根據這些族群的特徵和喜好,通過恰當的營銷手段,傾聽他們的內心需求,從而塑造以內容為核心的增長新模式。
在衛視端,《嚮往的生活》已經收穫了一大批忠誠的粉絲,他們會積極在社交和短視頻平臺進行內容分享。此外,巨量引擎聚集了大量對娛樂內容感興趣的用戶,數據顯示,截至 2020 年 2 月,抖音平臺綜藝作者數已經達到 1200 萬,綜藝觀看用戶數超過 4 億,超高用戶流量帶動全平臺娛樂內容發展猛增。對小米 10 來說,優質綜藝的天然流量背後代表的是大量可待發掘的用戶群體。
通過將綜藝相關的精彩片段進行碎切,滿足用戶群體碎片化時間對精彩內容的回顧需求,可以進一步擴大IP效應。比如小米 10 在《嚮往的生活》中記錄美好瞬間的片段,不僅在內容上將「一億像素更清晰」的功能直接傳遞給用戶群體,每次拍照場景尤其是每一期蘑菇屋的合照更是觸發了用戶的情感需求,提升小米 10 的品牌好感度,為銷售轉化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
多元化推廣方式
最大化傳播場景化內容
對品牌來說,巨量引擎提供了各種碎片和及時的場景積木,便於品牌搭建屬於自己的內容王國。為幫助小米延續綜藝IP合作的長尾價值,精準覆蓋更多目標人群,引發關注和互動,巨量引擎通過信息流內容服務、搜索品牌專區、綜藝內容二次創作發酵,以及抖音話題等多元化的營銷方式,最大化傳播小米10 產品特點及適用場景。
信息流精準推送,擴大內容聲量。自《嚮往的生活》定檔起,通過抖音和今日頭條信息流廣告,針對目標人群進行授權素材熱點推送,吸引用戶群體關注節目,並針對小米的首席合作夥伴身份進行解讀傳播,提前傳遞小米在營銷端的積極拓新。
搜索品牌專區,承接興趣人群。隨著內容的多樣化,更多用戶選擇通過主動搜索實現內容獲取,巨量引擎升級搜索樣式,為小米10 《嚮往的生活》打造搜索明星品牌專區,藉助綜藝熱度,承接主動搜索興趣人群,在搜索結果頁面直接呈現品牌關鍵信息,樹立品牌形象,快速抓住粉絲流量。在搜索明星品牌專區新樣式功能中,品牌視頻將置頂於用戶卡之上,直抓用戶群體第一眼球,提升點擊和轉化。
原生內容發布,助力口碑發酵。節目上線後,基於原生內容,小米 10 在抖音通過片段剪輯和達人邀請,在今日頭條通過娛樂/科技垂類KOL圖文內容創作,助力品牌口碑進一步發酵。其中@小米手機 抖音品牌號與《嚮往的生活》相關的短視頻點讚量均保持在 20 萬左右,大量用戶的點讚和自發傳播助力小米手機快速聚攏了一批優質粉絲。
此外,本次合作還在抖音推出話題挑戰賽#小米 10 記錄嚮往的生活,帶話題並模仿《嚮往的生活》中任意嘉賓的任意一段言談舉止即可參與挑戰,根據綜合數據排名,前四名用戶可獲得小米 10 青春版手機一部,在滿足用戶群體參與互動的欲望的同時實現了優質內容沉澱。
用戶還可點擊話題H5 直接購買嚮往的智能生活明星同款好物,包括節目中出鏡的 4 款小米智能產品(小米電視、照片印表機、自動洗手機、體脂秤)以及其他爆品,刺激購買決策,提升小米引領未來智能生活的品牌認知。
從「嚮往的生活」到「嚮往的小米生活」,巨量引擎以內容經營為手段,為小米 10 與熱門綜藝《嚮往的生活》的合作推廣塑造了一個新型的消費生態景觀,也為我們呈現了巨量引擎內容營銷的智能化、全能化、生態化。
強勢曝光,矩陣式覆蓋,從「單點觸達」到「多觸點影響」,重磅宣推引爆品牌熱度,智能化精準覆蓋目標用戶;
搜索承接,基於興趣人群主動搜索,不浪費每一次精準搜索的有效轉化,提升品牌廣告轉化率;
內容發酵,抖音和今日頭條雙端發力,各種原生內容助力二次傳播發酵熱度,幫助品牌打造私域流量陣地,實現長效增長。
品牌應該以用戶群體需求為核心去打造內容生態,截至目前巨量引擎與近 500 個優質影視綜內容合作,打造具有行業影響力、規模化的營銷模式,以內容為主的長期品牌資產經營,讓IP效應不再曇花一現。在這裡,產品即品牌,品牌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