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上的時代,如何沉浸式體驗嚮往的生活?

2021-02-10 4A營銷門

每天的微博熱搜上總有與熱門綜藝相關的話題,青你、創3、浪姐等選秀類綜藝的陸續亮相,為節目組帶來了比電影電視劇更高的關注。

不管是小仙女集結的青春類選秀還是臉熟的女明星們鬥豔,選秀類綜藝總是將激烈的競爭、火爆的賽制,甚至通過剪輯手法將成員之間的矛盾進行「升級」從而引起熱議,讓自身關注度不斷升溫。

「綜藝」本身作為電視文化裡的快消品,講究的正是熱度、話題度和新鮮感,所以近年來各種或大牌出鏡或挑戰極限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觀眾的審美和口味也不斷被刷新。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這個節目逐漸成為了綜藝領域裡的「清流」。

與賽況激烈、話題度極高的選秀綜藝不同,目前已拍到第四季的《嚮往的生活》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慢節奏風格,把明星們的生活日常與自然生活之美展現給觀眾。

雖然熱搜話題都被選秀類綜藝收割,但慢節奏的生活化綜藝其實大有市場,真實生活魅力無窮,平淡的日常也有許多可以被挖掘的看點,這點從李子柒、小高姐等各種生活類vlogger不斷走紅就能看出來。習慣快節奏的繁忙都市人,還是非常嚮往閒適的親近自然的生活,這也是以《嚮往的生活》為代表的慢綜藝的獨特優勢。

《嚮往的生活》劇照

用溫柔打動人心,用真實的生活之美讓觀眾感覺眼前一亮,可以說,正是這種「真誠」的態度,才是以《嚮往的生活》為代表的慢綜藝擁有忠實觀眾群的根本原因。

提及綜藝,也不能漏了綜藝冠名的話題,綜藝營銷也是備受品牌青睞的方式之一。比如當年的加多寶×中國好聲音、近年大熱的農夫山泉×偶像練習生、雪花勇闖天涯×這就是街舞等,都是很成功的冠名案例。

復盤這些冠名案例,可以發現品牌自身特質與節目特性的結合與否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兩者契合,則會強強聯手釋放最強效應,讓觀眾通過觀賞節目就能感受冠名品牌的主張。

就像旗下擁有有機奶產品的特侖蘇,因為主打自然有機的產品概念,就對慢綜藝《嚮往的生活》青睞有加,連續兩年獨家冠名《嚮往的生活》第四季節目。

二者的合作契機正是由於雙方有不少共通之處:特侖蘇有機奶強調「自然有機」,其目標人群也是偏愛健康的有機產品、嚮往自然生活的群體,剛好與《嚮往的生活》的觀眾群相重疊。

而本季《嚮往的生活》節目主題是「每一天都要好好過」,特侖蘇傳播主題則是「嚮往的生活,從做更好的自己開始」,也說明了兩個品牌雖然主攻領域不同,卻都是為了展現生活和自我中最好的那一面,更為了更好的狀態不斷努力。

圍繞「好」和「更好」的概念,嚮往的生活與特侖蘇就像平行時空裡的兩個相同的人,都堅持對內容和品質的精挑細選,最終將真實的生活之美展現給了受眾。也正是由於兩個品牌相輔相成、互為支持,才讓節目最大化保留了原生的積極向上的氣質,帶來出乎意料的收視人氣。

由此可見,就像與另一個自己相遇一樣,品牌與冠名的綜藝也需要找到彼此的契合點,這才是一場成功的冠名案例的首要元素。

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綜藝類型,對品牌來說,下一步則是如何將品牌元素自然融入進節目內容裡,規避綜藝營銷的痛點。

從節目配置來看,《嚮往的生活》本身擁有強大的明星班底,節目常駐MC是王牌主持何炅、著名演員黃磊,以及乖乖牌新人張子楓和彭昱暢。這幾位常駐嘉賓的個人特質與節目本身「慢悠悠」的狀態相似,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他們在節目播出過程中與觀眾形成的陪伴感,也讓觀眾與這幾位明星無形中建立了情感紐帶。特侖蘇正是看到了這份情感聯繫,果斷籤約常駐嘉賓作為品牌代言人,「收割」了這份節目最重要的品牌資產之一。更邀請他們出鏡拍攝創意TVC,在節目外持續轉化綜藝價值。

除此以外,特侖蘇深諳慢綜藝裡觀眾極易對節目成員產生情感依賴的道理,藉助「724特侖蘇京東超級寵粉日」這一品牌節點適時推出了帶有代言人形象的定製款有機奶,將節目元素與產品緊密綁定,通過銷售場景不斷深化「特侖蘇+嚮往的生活」的合作概念,促使觀眾對MC的依賴轉化為對產品的信賴。

不過作為節目冠名,特侖蘇真正出彩的地方是將產品毫不違和地植入節目中。除了以中插廣告或是花字特效、明星口播臺詞等形式出現,更通過一系列與節目聯動的玩法為觀眾帶來深度沉浸式體驗。

比如正處於成長期的子楓妹妹在節目中隨時隨地都要喝牛奶,從而被大家暱稱為「奶孩子」;又比如特侖蘇在微博發起#特侖蘇牛奶美食#票選活動,再由擅長烹飪的黃小廚將網友們票選出來的第一名「炸牛奶」驚喜呈現,讓牛奶變成了美味的創意料理······這些生活化的場景都讓特侖蘇牛奶巧妙出鏡,並為觀眾留下了美味、健康等印象標籤。

除了在節目中「偶然」亮相,特侖蘇還精準把握了觀眾在節目播出過程中的心理波動——隨著節目的播出,奶牛「蘇蘇」人氣越來越高,特侖蘇腦洞大開地以奶牛「蘇蘇」為主線上線了小程序,為粉絲們提供了一個「雲養牛」的場所:粉絲只需要每天籤到,跟蘇蘇產生互動,就能不斷解鎖福利,贏得特侖蘇的牛奶獎勵。

小程序上線至今,用戶突破1300萬,訪問量破一億,這不只是為特侖蘇品牌做的一次成功引流,更讓粉絲對節目有了多維度的參與感,助力慢綜藝節目成功「破局」。

始終堅持為觀眾帶來更具創意和更多互動的思考,這讓特侖蘇×嚮往的生活區別於傳統品牌冠名。不但讓觀眾與節目本身有了「更好」的互動和情感聯繫,也讓觀眾「更好」地接收到了特侖蘇品牌信息。

由此可見,對冠名《嚮往的生活》這樣一檔慢綜藝來說,想要增加觀眾的品牌好感,首先要學會將產品信息自然融入進節目內容,將產品變成節目的一部分。還需要找到節目觀眾與品牌受眾的契合點,根據對目標人群的洞察,藉助節目本身的特質放大品牌的相似理念,從而精準鎖定觀眾群中的潛在消費者,更能借著節目的火熱成功出圈。

從單純嚮往節目中的生活到自己有機會過上這種嚮往的生活,特侖蘇通過一系列沉浸式營銷為觀眾「造夢」,讓他們感覺「嚮往的生活」原來觸手可及。從這個角度看來,特侖蘇與《嚮往的生活》已經不僅限於單純的冠名關係,而是巧妙藉助節目的原生氣質加深了自己的品牌定位,成為慢綜藝營銷的經典案例。

就像特侖蘇始終堅持「更好」理念一樣,本來已經是全程有機的特侖蘇有機奶也在節目播出期間實現了品質升級,由原來的3.6g/100ml蛋白質升級到3.8g/100ml蛋白質,帶來更好的營養支持,實力演繹「更好」的品牌主張。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也不是所有綜藝營銷都像特侖蘇×嚮往的生活一樣融合得相得益彰。在全民娛樂化的時代,品牌紛紛把橄欖枝拋給了話題熱度更高的選秀綜藝,連冠名合作模式也都千篇一律,綜藝營銷之路似乎越走越窄。

此次特侖蘇×嚮往的生活的合作,一定程度上為綜藝營銷尤其是慢綜藝營銷打開了新思路:節目負責構築觀眾心中的「嚮往的生活」場景,特侖蘇通過沉浸式體驗讓人們從觀眾變身為屋主,親身參與到這份美好生活中來。

未來的綜藝營銷或許已經不是用博眼球的節目話題來帶動品牌曝光,而是更加注重觀眾在觀看節目時的「參與感」,通過與用戶的互動來放大品牌價值。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品牌才能真正借力綜藝來提高自身的曝光和口碑,進而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觸發購買轉化。

相關焦點

  • 如何打造最極致的沉浸式娛樂體驗?
    這種影視IP結合沉浸戲劇、交互體驗等元素的實景娛樂方式在主題樂園已經趨於成熟,並逐步走進城市的商圈,影遊聯動、影娛聯動技術驅動的沉浸式娛樂體驗前景不容小覷。本文從多元化的玩法、豐富的環境設計以及多元化的情感體驗三個方面探討心流理論在景區的互動式遊樂、情景類主題樂園、情景化演藝三類互動體驗性旅遊產品中的創新應用。
  • 看這家公司如何打造線下沉浸式娛樂體驗
    又或者是否想要體驗另外一種人生?對於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來說,可能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幻想。2012年,在愛德曼中國擔任娛樂營銷總監的周簫,就從看電影這個充滿一定儀式感的行為獲得了靈感,開始策劃如何讓大眾能夠享受另類的娛樂體驗,進入遊戲、小說中的世界感受不一樣的人生。
  • 沉浸式娛樂產業報告(全面解讀沉浸式娛樂產業發展趨勢)
    提供新的見解及對沉浸式娛樂產業的發展趨勢判斷,我們也進行了研究調查,全球100多家沉浸式公司向我們提供了他們的考勤、定價和總收入數據,以及地理數據和其他有助於識別過去一年趨勢的有用信息。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時代,我認為這可能與遊戲有關,在這個時代,人們對舞臺的期待不再是舞臺,而是對沉浸其中的期待;希望故事確實圍繞著我。如果我轉過頭,我還在故事裡。
  • 沉浸式「實火」!沉浸式娛樂產品與案例分析
    整體來看沉浸式娛樂產品日趨多元化,產業邊界不斷拓展。在國內,2016年因《不眠之夜》在上海的開演和一炮走紅,而被喻為「中國沉浸式娛樂爆發元年」。此後,沉浸式娛樂輻射領域不斷延伸,從戲劇演出、大型商場的線下主題巡展,到沉浸式藝術展、沉浸式密室,再到VR主題樂園、沉浸式餐廳等,沉浸式娛樂開始滲透到各種消費場景中。
  • 聽覺+視覺「出圈」體驗 酷我暢聽開啟沉浸式體驗新時代
    有用戶發現,《鎮魂街》廣播劇第二季近日新更中增加了新功能沉浸式彈幕,原著作者許辰的原畫赫然於屏幕上,甚是驚喜。追更的用戶表示,通過長音頻加沉浸式彈幕的組合形式,更好地詮釋出了原著當中的氛圍以及名場面。用戶可以一邊看名場面畫面,一邊聽廣播劇的聲音演繹,感受視覺+聽覺的雙效疊加。酷我暢聽也持續探索出長音頻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也開啟了沉浸式體驗新時代。
  • 下一代沉浸式娛樂體驗中心長這樣
    」的新一代演出場地,通過一系列技術向藝術家與觀眾之間建立起變革的、沉浸式的聯繫。圖片來自 The Madison Square Garden Company這項具有革命性的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心有著極為強烈的沉浸感,從內至外均是如此。
  • 沉浸式娛樂是一種重體驗 參與性強的線下娛樂形式
    沉浸式娛樂的表現形式十分多樣,包含舞蹈、多媒體、裝置藝術等,通常為作品量身定做空間。在自主旅遊時代,遊客更加注重差異化的體驗和精神層面的滿足,充滿創新創意的沉浸式體驗融合了藝術、科技、VR、智慧等豐富體驗,符合遊客標榜個性、自主、深度互動參與的體驗式旅遊要求,甚至可以成為目的地、景區景點的新地標,吸引眾多遊客前往,給線下沉浸式娛樂帶來乘數的發展空間。
  • 沉浸式×文旅演藝 體驗經濟時代下的新命題
    在暢享饕餮美食的同時還能親身經歷一場別開生面的武林大會…盡情淘寶具有時代感的花布、刺繡與杯盤伴隨著中國旅遊產業縱深化方向的發展新時代、新需求、新業態、新特點層出不窮文旅4.0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大家對於「沉浸式」這個詞不再陌生無論是主題樂園水上樂園
  • 什麼是沉浸式藝術?狂歡時代已經到來
    沉浸式體驗是如何普遍的?「沉浸式體驗」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概念。作為新興的娛樂藝術,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勢不可擋。在《設計的法則》一書中,對沉浸的解釋使用的是心流理論,簡而言之就是利用人的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營造氛圍讓參與者享受某種狀態。
  • 沉浸式娛樂空間手冊(2020版)
    沉浸式娛樂是娛樂方式的一種升級,是在娛樂體驗內容、娛樂科技、網際網路遊戲下誕生的最新產物。 我國2017年4月,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知音號》在一艘遊輪上開演,這是湖北省推動「十三五」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重點創新文旅項目,由武漢旅遊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印象演藝系列導演之一樊躍共同打造。
  • 沉浸式旅遊項目研究
    現在是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近幾年,隨著大量娛樂方式的刺激,以往「扁平化、低互動」的媒體形式已經不足以激發大眾興趣,遊客也不滿足於在景區裡走馬觀花,而是想真正的感受當地風土人情、領略文化魅力。比起站在旁觀者的視角,無論是作為主動還是被動的參與者,沉浸式娛樂讓他們相信自己是這個作品或這個新創造出世界的一部分。
  • 從Hello Kitty看三麗鷗如何打造沉浸式IP娛樂王國
    尤其在沉浸式IP娛樂王國的締造上,三麗鷗更是交出了教科書般的答卷。去年,三麗鷗在上海開展了一場世茂Hello Kitty上海灘時光之旅,就像走進了三麗鷗的IP娛樂王國。三麗鷗在打造沉浸式IP娛樂主題時,更多的是在這個空間裡講故事做場景。除了呈現一個精緻的IP場景外,還有IP主題節目表演,以及相關原創商品展示和銷售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讓消費者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 酷我暢聽「沉浸式彈幕」功能上線,《成也蕭河》打板音頻新體驗
    作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長音頻領域的先鋒力量,酷我暢聽在不到3個月時間內迅速發展,不僅上線了各種經典作品和超級IP內容,還於7月7日推出了新的交互功能——「沉浸式彈幕」。沉浸式彈幕是一種全新的視聽體驗,旨在通過精美漫畫、場景動效等貼合場景的展示,配合廣播劇等音頻作品主播聲音,增強閱讀反饋、劇情參與、內容探索等方式,真正讓用戶感受到聲音的多樣性、立體感和空間感,讓不同時間和空間的用戶沉浸其中並實時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從而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的音頻娛樂體驗。這一行業首創的用戶體驗功能,其實早在4月29日酷我暢聽發布會上已經初現端倪。
  • 開放世界遊戲與沉浸式戲劇,聊聊科技時代帶來的沉浸感
    昨天看評論覺得累了,所以今天就不來和大家聊「線上戲劇」了,但我們繼續來聊科技,來聊聊科技發展的時代下,所帶來影響的開放世界遊戲和沉浸式戲劇。開放世界遊戲與沉浸式戲劇聊聊科技時代帶來的沉浸感楊小亂我是一個看了十年多戲的觀眾,同時也是一個玩了將近三十年電子遊戲的玩家,對於這兩個領域的發展一直都很關注。從娛樂和市場的角度來說,戲劇和電子遊戲都可以當成一種文化娛樂產品,最近這十來年中,這兩個行業都有一些新的熱門類型誕生。
  • 旅遊演藝體驗經濟新時代——沉浸式旅遊演藝的三大開發策略
    沉浸式旅遊演藝,又稱行進式演藝,恰好彌補了傳統大型劇場演藝某些方面的不足,如投資和規模相對可控,易於融合多業態實現多元創收,且動線組合靈活、互動更多元、體驗更豐富。因而沉浸式演藝近年來迅速發展,數量不斷增加。但沉浸式演藝的開發亦存在諸多難點,較之傳統大型劇場演藝項目,沉浸式演藝產品的遊客承載力相對較弱,邊走邊看的形式易帶來觀眾的疲憊感。
  • 傾影科技集團:沉浸式藝術體驗|零距離感受「時空穿梭」
    人類總對新鮮事物充滿嚮往,在有限的人生獲得豐富美妙的體驗。網際網路技術的興起,高科技的應用,將使人類進入「時空的穿梭」和「虛擬世界」時代,享受奇妙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沉浸式「吃」法沉浸式餐廳主要通過借鑑影視、藝術、科學、技術和設計領域的元素創造出戲劇性的感官體驗,從味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多方面帶給遊客全新的用餐體驗。
  • 【文化旅遊】旅遊演藝分化,沉浸式娛樂興起
    【廣振按】「沉浸式娛樂」是個舶來品,主打劇情的場景體驗,利用新媒體技術與觀者產生互動,形成極具想像力的浸入式觀展體驗。「沉浸式娛樂」展現著數位藝術最為極致的一面,模糊了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邊界。這種通過光聲電、VR/AR/MR等現代科技手段,並附加創意的虛幻、科幻、夢幻性沉浸式娛樂體驗方式,已普遍應用於旅遊區,作為吃住行遊購娛之「遊和娛」的一種方式,甚至於在吃、住、購、行中也有探索實踐。事實上,沉浸式娛樂只是旅遊沉浸化體驗的一個點。
  • 沉浸式娛樂,購物中心的下一個消費熱點!
    、參與性強的線下娛樂形式,觀眾調動所有感官全方位體驗,和產品或者服務互動,變成內容的一部分沉浸式娛樂的表現形式十分多樣,包含舞蹈、多媒體、裝置藝術等,通常為作品量身定做空間。在自主旅遊時代,遊客更加注重差異化的體驗和精神層面的滿足,充滿創新創意的沉浸式體驗融合了藝術、科技、VR、智慧等豐富體驗,符合遊客標榜個性、自主、深度互動參與的體驗式旅遊要求,甚至可以成為目的地、景區景點的新地標,吸引眾多遊客前往,給線下沉浸式娛樂帶來乘數的發展空間。
  • 沉浸式娛樂千億級市場正在崛起
    不知從何時起,從大型商場的線下主題巡展,到系列沉浸娛樂表演,再到各類需要消費者參與角色扮演的沉浸式戲劇,以及VR主題樂園,這些實景與VR、AR、光雕等技術結合的 「沉浸式娛樂」正洶湧而至。其中,更以通過多媒體、裝置藝術、算法影像、投影互動等技術,把實體空間塑造成異次元,讓觀眾走進場景中產生互動,從而獲得娛樂體驗的形式*——無需佩戴VR設備,僅靠肢體的動作便能與其產生互動。「沉浸式娛樂」其實是個舶來品——一類主打劇情的場景體驗,以沉浸式戲劇為代表。
  • HBO:《西部世界》沉浸式的娛樂體驗
    在HBO的《西部世界》中,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體驗「沒有限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