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成名作《一剪梅》,被無數人追捧,到底好在哪裡呢?

2020-12-23 塵世曉書僮

最近費玉清的歌曲《一剪梅》在國外爆紅,這首上個世紀的歌曲,為什麼會在當下爆紅?其實最重要的是作品本身好,優美的旋律,還有唯美的歌詞,再加歌手獨特的嗓音,於是讓這首歌一夜之間在國外走紅。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小的時候對於費玉清這首歌沒有多少影響,只是長大了之後,再稍稍聽到了首歌,可是並不太喜歡這種歌曲,相反更喜歡那種更為流行的口水歌。

《一剪梅》這首詩歌是好,可是也還要歸功於過去的詞人,譬如李清照她的作品對於當下的流行歌曲,那也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而這首歌也是受到了她詞作的影響,我們都知道李清照也寫過一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這是她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首詞意境悽美,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是宋朝最著名的才女,她的詞清新脫俗,同時又充滿了憂愁之感,在這首詞中她也是道盡了相思之苦,寫盡了一生的委屈。這首詞寫於早期,當時他正好與丈夫趙明誠剛剛結婚沒有多久,新婚燕爾,趙明誠卻是沒有陪伴在自己身邊,去到外面謀生,新婚離別,年輕人總是會傷感,李清照於是寫下了這麼一首詞。

那麼我們用今天的話來說,李清照在這首詞中,其實是在撒嬌,用一句很簡練的話來概括,那意思是就是說:親愛的我想你了。李清照是才女,自然不會寫得如此直白,畢竟古人的情感是比較含蓄,其實是愛得再深沉,愛得再轟轟烈烈,那也不可能像今天一樣,把親愛的掛在嘴邊,而是通過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表達出來。

李清照這首詞好在哪裡?我個認為是抓住了心理的變化,那種細微的部分,李清照寫得很傳神,這在宋詞裡是頭一份,沒有人能夠做到,所以這首詞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每一句都是經典。熱戀中的男女往往都是如此,只要一刻見不到心上人,自然而然就要生出許多的憂愁。

整首詞的上片是寫了當時的感受,還有對於心上人的牽掛,一個人在家中過著極為孤獨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遠方的心上人,池塘裡粉紅色的荷花早已是凋謝了,香味也已經散去了,躺在冰涼的竹蓆上讓人更加的孤獨。換下舊衣服,穿上便裝,一個人去到湖中遊玩。風輕雲淡,此時誰會寄信來呢?大雁歸來時,天已經全部黑了,月色灑滿了西樓。

下片寫得最傳神,也最為令人傷感,在這幾句中,正是整首詞中最核心的部分,李清照把那種相思之苦描寫得淋漓盡致,落花掉落到水中,隨著水流飄向了遠方,我們彼此都在思念著對方,可是無法訴說相思之苦,只好是各自在內心默默地思念著對方。這相思之苦實在是難以排解,才剛從眉頭消失,可是又上心頭。後面幾句寫得最絕,才剛剛從眉頭消失,可是又來到了心間,這種情感的變化,李清照把握得很到位,也就使得這首詞在宋詞無人能及。

李清照對於愛情的理解,還有對於心上人的思念之苦,在這麼一首看似不起眼的詞作中,卻是展現得淋漓盡致,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也讓這首詞充滿了憂愁。才女並不是無病呻吟,而是一種真實的情感流露,正是這種真實,才能夠打動後世無數的讀者。

相關焦點

  • 李清照《一剪梅》,讓她一舉成名,被無數人追捧,有何過人之處?
    此時,李清照,方年少。李清照靠《一剪梅》一舉成名,無數人追捧,有何過人之處?少年時的李清照,是幸運的。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她的父親,一代大學者李格非,不但自己學問好,同時能夠超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觀念,使女兒受到最好的教育。優雅的生活環境,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年少時就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
  • 李清照的一首《一剪梅》,寫盡相思之苦,引得無數人的追捧
    相思最折磨人,特別是一個深情的人,只要在愛情裡面感動過,即使是分手了之後,那也是依舊還會思念對方,這也正是愛情最偉大的一個地方。無論彼此由於什麼原因分手了,可是事後一定會相思對方。而這樣的一種相思之苦,也最是令人傷感,畢竟彼此愛過,那種情感可謂是根深蒂固。回想起來的時候,內心自然會有一絲溫暖,同時還有無窮無盡的悲痛。
  • 一剪梅.1(李清照)
    [詩詞古文]一剪梅.1(李清照)(本文約440個字)一剪梅.1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dian,4聲)秋。輕解羅裳(chang,2聲),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紅色的荷花,已經敗謝。白色的竹蓆,已難貼身。在這秋風襲來的夜裡,月光灑滿西樓。
  • 每日記歌詞|李清照《一剪梅》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清照的《一剪梅》,共賞千古第一才女的作品。#一、說文解字在記憶《一剪梅》時,第一步是理解《一剪梅》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清照的基本情況、特殊文字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一剪梅》就無從談起了。1.作者介紹李清照(公元1084年—公元1155年),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丈夫趙明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 不能公開的《一剪梅》,因為《一剪梅》是李清照寫給她丈夫的情書
    一剪梅宋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作詞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後不久,因李清照父親蒙冤,被迫還鄉。無奈李清照與趙明誠時有分離。必然,獨居少婦寂寞難耐,思念丈夫的迫切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這段時間李清照給丈夫趙明誠寫了多首相思之詞,此《一剪梅》是其中之一。
  • 李清照的《一剪梅》許多人倒背如流,但「剪」字何意,卻少有人知
    其實相對於這句歌詞,來源於宋詞詞牌名的歌曲名稱《一剪梅》,才是真正地令人難以理解。提起《一剪梅》,許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出來的就是李清照的這首相思絕唱。「一剪梅」究竟是什麼意思?梅花的量詞為什麼會用「剪」,而不是用「枝」呢?其實,這與詞牌的來源有關,許多詞牌都是來源於一些經典詩詞中的句子。比如後唐莊宗寫的《憶仙姿》中有一句「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此後《憶仙姿》便改為了《如夢令》。
  • 行書書法作品:才女李清照《一剪梅》、《如夢令》、《武陵春》詞
    她在疊句和偶句運用上的美感效果己達到了極點,讓人高不可攀,雖前朝也有詞人運用之法,但根本與她無法比肩,就連大家辛棄疾寫詞都自稱仿李清照之法,同時她又善於移性於物,更多的釆用比擬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善於熔鑄典故和前人詩詞。如《一剪梅》、《如夢令》等。
  • 周筆暢改編李清照的《一剪梅》
    周筆暢改編李清照的《一剪梅》 周筆暢《思愁》 詞:(宋)李清照,邱筠在 曲:錢雷 編曲:錢雷 演唱:周筆暢 歌曲歌詞
  •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玉簟秋賞析,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寫這篇文,背景音樂是本文的作者通過某個音頻錄音軟體錄製的安雯版本的《月滿西樓》,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本文要講的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作者個人也喜歡這首詞的韻律和這首歌的旋律,同時也想把一篇文章做得更飽滿一點,即通過圖文和音頻的整體創作來表現,所以就自己進行了錄製
  • 霹靂人物·步香塵演繹的李清照《一剪梅》詞
    這是李清照的著名詞句《一剪梅》,被用來形容步香塵,真的是別有一番意趣,口白大師黃文擇用成熟女性的聲音,以閩南語朗誦了整首李清照的《一剪梅》,閩南語獨特的發音保和動人的古韻, 為這首詞平添了別樣的風情。
  • 李清照這首《一剪梅》,初識這首詞,源自聽到的一首歌
    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初識這首詞,源自我聽到的一首歌,用李清照的這首詞譜上了曲,曲調幽怨低緩,歌者嗓音空靈清透,哀怨中帶著痴情,將獨守空閨的深情女子對愛人那種思慕之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 李清照的一剪梅,暗喻開頭,深情結尾,驚豔了後世919年
    詩人們登高望月、佇立良久,不僅情思綿延,而且還由己及人,懸想對方也有同樣的情感。比如杜甫的《月夜》中「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詩聖想像自己與妻子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也激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再如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是突破了時間的局限和空間的阻隔,雖然天各一方,卻精神相通。
  • 華晨宇到底好在哪裡?值得多人追捧!
    愛聽歌的小夥伴們應該刁華晨宇這個名字,近幾年在樂壇頗受歡迎的一位歌手,他的歌曲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最近他在《歌手2020》的競演中,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也成了大家喜愛的男歌手,那麼,他到底為什麼,這麼受人追捧呢?
  • 吟誦|視頻: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這首詩的結拍三句,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這三句從範仲淹《御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脫胎而來。
  • 才女李清照,那短暫的愛情,真的讓人不禁感嘆!
    紹興二年(1132),李清照來到杭州。書籍和文物的流失所帶來的巨大痛苦,以及流浪生活所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了痛苦的絕望境地。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李清照校勘了趙明誠的最後一部作品《金石錄》,並將其贈送給朝鮮。十多年來,大約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李清照在極度的孤獨和悽涼中悄然而逝,享年至少73歲。
  • 一剪梅/詞短情長
    一剪梅,詞牌名,又名「一枝花」「臘前梅」「臘梅香」「臘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一剪梅花萬樣嬌》為正體,雙調六十字,前後段各六句、三平韻。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古代時候,相隔兩地的人往往通過贈送對方一枝梅花來表達相思。如《荊州記》記載陸凱和範曄的故事:「陸凱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長安與範曄,贈以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 李清照這首千古名作,堪稱經典
    譬如,兩情相悅的歡愉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苦無知音的寂寞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經歷坎坷後的釋然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諸如此類的詩詞有很多很多,我相信總有一首能觸摸到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如何用詩詞表達對一個人的思念?我想對於這個問題,在詩詞中應該能找到不少答案。但李清照的經典詞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或許最為合適。
  • 歌曲《一剪梅》歐洲爆火,殊不知詩詞中的《一剪梅》更惹人心醉
    《一剪梅》榜上有名,位居前列為什麼會這樣呢?據悉,一開始是有人視頻挑戰中英文讀出指定的句子,當華裔人讀到《一剪梅》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唱出來,雖然歐美網民不懂這兩句中文的含義,但也能從歌聲中感受到歌曲旋律悽婉和演唱者「小哥」孤寂清冷的心情,因此這兩句詞就成了深受宅家無聊的歐洲網民「喪文化」的流行語。
  • 《聲聲慢》李清照 || 悲夫,李易安;偉哉,李清照!
    是平韻體,也就是押平聲韻,而李清照的這首《聲聲慢》則是仄韻體,也就是險之又險的押的仄聲韻。除非詞律技巧臻於化境,這種險之又險的仄聲韻很難寫到通透婉轉。所以一首《聲聲慢》可以見出易安居士的詞律、技巧和創作藝術幾近於道。    開篇便是無數人稱頌的十四疊字連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 李清照這首愛情宋詞,說盡了異地戀的甜蜜煩惱,最後一句無人不知
    但愛情並非男性獨有,詩詞也並非為男人獨佔,總有一些才女,她們也在詩壇上留下過驚鴻一瞥,比如李清照,在和丈夫趙明誠的愛情中,寫下了無數驚豔歷史的佳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diàn)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