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池上//秋收音樂會,和稻穗一起隨風搖擺

2021-03-05 要走四年腳很痛

這個特別的舞臺搭建在伯朗大道旁的稻田中央,天地為幕布,隨風湧動沉甸甸的稻穀為伴舞,靈性與才氣兼備的藝術家在這裡高歌,慶祝池上又一年豐收。

從2009年起,臺東池上每年秋天都會舉辦秋收稻穗藝術節。不僅音樂會一票難求,就連當地人當活動志願者也要用搶的,演出的所有經費收入都將用於臺東縣的在地建設和創生。

隨著觀眾席人數越來越滿,

風呼嘯得愈發厲害,稻浪不絕,

用最歡騰的方式迎接秋收。

2020庚子年演出的主題是「敬天謝地」,主持人曾寶儀在開場時這樣說:「風越大,老天爺越高興,最大的鄉親,最好的嘉賓,就是老天爺。」

白色t恤在風中飄揚,原住民族歌者桑布伊第一個上場,演出開始,「來自臺東山與海的交界處,卑南族的古謠傳唱者。」,桑布伊的母語,在場沒有幾個人能懂,這樣的安排很好,他是音符能超越言語的最好證明。

桑布伊把小時候在部落的經歷寫進了歌裡,「打漁的地方,放陷阱的地方,玩樂的地方,採果子的地方,所有的地名寫成一首歌,《一天的生活》。」

桑布伊的兩個伴唱,為了融入池上,在雨很大的昨天沿著伯朗大道騎騎騎騎騎...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從自然中獲得能量,只是今天變成了鐵腿。

下雨了,我們的雨衣莎莎聲和稻浪莎莎聲,一唱一和。桑布伊聲音高遠,伴唱的低音卻堅實地在底下鋪墊,所有的飛躍都是以大地為基礎,是有根的、厚德載物的飛翔,

從中,你能聽到部落的聲音,植物破土而出的聲音,秋收的聲音,雨打山林的聲音,追趕獵物的聲音,風划過葉尖的聲音,數不盡、說不完。

蔣勳老師說過,桑布伊很會吹口哨,既然主持人提起,桑布伊便在現場吹了一段口哨。

「卑南族需要風的時候,會吹口哨,比如用風的力量把稻穗的殼吹掉。大太陽的時候,會吹口哨,等風來,讓自己避暑乘涼,在樹下休息,也會吹起口哨,等風來。」

口哨聲響起,風真的變大了,隨著口哨聲起起伏伏。二者渾然天成,我們都屏住呼吸,不敢相信這樣夢幻的場景竟然是真的,至誠心能感通天地萬物。

-桑布伊吹口哨-

第二位上場的帶著吉他的盧廣仲,臺灣的金孫,聽說很多阿嬤看完《花甲男孩》在路上遇到他都會忍不住誇:甲乖,真古錐。

盧廣仲來自雲嘉南平原:「雲林是全臺灣最大的蔬菜供應基地,和這裡很像,所以我到這,就像回到了家。」

回想在臺灣這幾年,遇到的每一個臺灣朋友都會很自豪地介紹自己的家鄉,哪怕家鄉只是不起眼的無名小鎮。我想這也是敬天謝地的一種吧。

「大家好,我是阿嶽,山的那一邊,就是我的娘家,我常騎摩託車過來這裡,再騎海線回去,我常和李宗盛大哥在伯朗大道騎腳踏車。」張震嶽是今天最後一位歌手,他不緊不慢地說起此刻的心情。

我個人只喜歡聽歌,常覺得演唱會中歌手說話的環節是「硬要講」,硬要煽情,但是今天幾位歌手的分享都讓我覺得很真誠很感動,和臺下觀眾的互動就像老同學說起過去的故事。

「小時候父母帶我們上山也是一樣,她們去抓他們的,我們小朋友就吃自己的,只有阿美族的醃肉、鹽巴,一碗白米飯就已經夠幸福了!」

阿嶽講述部落童年生活,娓娓道來,我山後雲霧不斷湧出來,神仙也逍遙,坐我前面的是兩個阿嶽鐵粉,他們的雙手像雨刷器從頭搖到尾,在雨中顯得格外浪漫。

因為雨實在太大,天色漸暗,為了安全起見大家只好提前退場。人雖然多,但大家井然有序,不爭不搶,連撐傘也格外小心,注意旁邊的行人。

雖是陰雨天,現場的志工小朋友燃燒的熱情,讓所有人看到他們的臉就像看到一顆顆小太陽,而全場只有志工的身上沒有雨衣,估計是全部讓給我們了。

引導客人、歡迎客人、打掃廁所、檢票等等的工作,都是由這群小天使擔當起來的,稚氣未脫的年紀,卻能用實際行動為家鄉做貢獻,真是了得。

-只有小志工沒有雨衣-

我們離場時,小志工們坐在原位上,聽領隊講明後天的活動事項,淋著雨也不忘向我們大力揮手。

回顧今天的整場演出,從隊伍很靠後的地方就開始有志工指引;場外架設的醫護站裡有專人值班照看、一整排的行動廁所卻能維持清爽乾淨;紀念品販售攤位的阿姨們開朗活潑,諧音梗不斷:「池上紀念衣服,池上很時尚!」;

入場時給每一位觀眾發放雨衣、回答觀眾問題至喉嚨沙啞,凡此種種,實在是池上人待客最淳樸、最周到的誠意。

    #  你好、再見      

同行的老師回憶起19年的那一場音樂會,齊豫和alin都來了,我真不敢想像,天青地闊,稻浪連綿,齊豫一身長裙,在這樣的稻田中唱橄欖樹,會是怎樣空靈。

老師笑著說,那天Alin唱到一半,竟忍不住轉身,背對人群,撒開雙手唱給稻穗聽。

不知為何,這場音樂會讓我想要靠近身邊的人,哪怕身邊是陌生人,就是想要在這樣的雨中,這樣的風中,這樣的歌聲中彼此依偎相擁。

這是最簡單的舞臺,沒有奼紫嫣紅的煙火、沒有絢爛繽紛的燈光,可是它卻是我見過的最美的舞臺。四野是垂眸聆聽的稻穗,黃燦燦的稻田,青釉釉的山間一抹潔白的雲,

舞臺後方騎行的腳踏車來來回回地,從這頭到那頭,竟是天然背景,為畫面增添盎然的童趣。

-舞臺後方的腳踏車,來來回回的-

那一天,每一個在池上的人,你、我、他、牠,無論有沒有坐在觀眾席,都成了這場音樂盛宴美麗風景的一部分。

離開伯朗大道,走在能看見一望無垠稻田的馬路上,我的腦中不斷響起「娜魯灣啊咿呀那呀喲,娜魯灣啊咿呀那呀喲」,小時候知道的很多臺灣歌曲裡都有娜魯灣三個字,不懂為什麼,今天終於找到了答案。

娜魯灣是臺灣原住民族表示歡迎的問候語,是「你好」,更是「再見」,是相遇,更是重逢,娜魯灣啊,我們約定,來年秋收,稻子低頭,願能攜伴,再訪臺東。

相關焦點

  • 池上秋收開唱,好歌聽不完,張震嶽壓軸一連嗨唱11首
    連續2天的《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由張震嶽、盧廣仲、A-Lin及艾怡良等歌手輪番登場,張清芳邀了張小燕、卜學亮、屈中恆、李明依等星友一起共襄盛舉。壓軸獻唱11首歌曲的張震嶽,演出時遇到暴雨,體諒臺下年長觀眾不好意思離開,只唱了一半。
  • 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
    遵循節氣務農的臺東池上農民,如今多了個新時令--秋收藝術節。「舞臺位置的稻子要節前割,其餘節後割。」池上鄉民梁正賢指著照片對中新社記者說。圖上,金黃稻田中央的舞臺上,舞者在稻田、遠山、天光之間表演。此圖曾被《紐約時報》刊登,如今放大立在街頭,成為池上名片。
  • 臺東池上:和蔣勳一起發現自然秩序
    原標題:臺東池上:和蔣勳一起發現自然秩序   「池上把我重新變成學生。」在臺東池上鄉駐村一年半,作家蔣勳多了一位老師:池上的自然和農民。這位年近70歲的作家,最近帶著新書《池上日記》,在臺東、臺北、新北等地分享他的「池上經驗」。   在他看來,池上不只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還造就了上千公頃沒有汙染的成片良田。
  • 張惠妹臺東梯田上高歌 無酬回饋家鄉(圖)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9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張惠妹回饋家鄉,11月1、2日將在臺東的梯田上高歌,開出最低350元(新臺幣,下同)的票價,吸引外鄉人到池上欣賞稻穗天堂。她還另外加一場免費的「鄉親場」,3場無酬,等於是將1500萬元往外推。
  • 蔣勳 | 池上日記:自然秩序與土地倫理
    蔣勳在池上稻田邊池上,以出產優質稻米而聞名,地處臺東縱谷最北端。由於最早的聚落位於大坡池上方,因而得名「池上」。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一年半來,他用手機拍攝了近5000張照片,記錄下這片土地上的立春、春分、立夏、小滿、秋分等各個節氣的景象。在這裡,除了繪畫和寫作,感受節氣、分辨五穀、看雲觀嵐……都成了他的「功課」。
  • 臺灣寫真: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
    中新社臺東3月10日電 題: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中新社記者 孔任遠 陳小願遵循節氣務農的臺東池上農民,如今多了個新時令--秋收藝術節。「舞臺位置的稻子要節前割,其餘節後割。」池上鄉民梁正賢指著照片對中新社記者說。圖上,金黃稻田中央的舞臺上,舞者在稻田、遠山、天光之間表演。此圖曾被《紐約時報》刊登,如今放大立在街頭,成為池上名片。
  • A-Lin出道十年豐收回家唱歌 繼天后張惠妹之後池上開唱!
    天生歌姬A-Lin今年出道10周年,適逢這別具意義的一年,她29日受臺灣好基金會之邀,參與「2016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演出,她穿著火紅民族風圖騰的服裝,秀出110公分的A級美腿,一出場大喊A-Lin在池上的雲霧山嶺簇擁下,用溫暖醇厚的嗓音一連演唱18首歌,「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連續舉辦8年以來,去年首度邀請天后張惠妹演出,臺灣好基金會今年以「頌。豐收──A-Lin回家唱歌」為活動主軸,A-Lin是繼阿妹之後第二位歌手登臺演出,對A-Lin出道的第十周年來說意義深遠,也令她備感驕傲、滿懷感念之情。
  • 10月,與蔣勳老師共赴池上,見證雲門舞集10年故事
    走進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於天地之間感受林懷民老師特選以書法美學入舞的舞蹈《松煙》聽一段關於臺灣的歷史把你的疑問交給作家楊照接受一場來自美學的洗禮聽蔣勳分享池上日記跟電影人>魏德聖探討螢屏前後的社會人生跟隨這些人文美學的師者遇見最美的臺灣 👇如果你是對美敏感而又孜孜以求的菁英設計師有使命感的文創行業的推動者
  • 看臺灣:池上,一場流動的文化盛宴
    雲門舞集最初在臺東劇院內演出《稻禾》時,林懷民曾邀盧美錡一家觀賞。投影中稻田的四時生長,讓她首次發現自家田地竟如此之美。盧美錡的丈夫葉雲忠也說,「是雲門幫我們張開眼睛」,「平時巡田都只看眼前的稻子,現在日巡三趟,眼界會往遠看,欣賞池上的美。」稻禾的美不僅如此。「不是說把演出做好,而是透過這個,得到不同的東西。」
  • 臺東池上大坡池,被遺忘的臺東十景,池上垂綸
    導語:臺東池上大坡池,被遺忘的臺東十景,池上垂綸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池上的悠閒從大坡池開始,夏季時間,池中的荷花又滿開,點綴了這片充滿綠意草澤地,她是池上的心。
  • 遊學招募|群星閃耀秋收時——臺灣本土文化新力量感知之旅
    於秋收時節的池上賞稻穗藝術節探尋細節裡的臺灣美好文化之旅
  • 池上稻花香
    臺東池上有塊稻田,由於明星金城武曾在那裡拍過一個廣告片而成為旅遊熱點。
  • 臺東池上伯朗大道花海將保留至春節後
    原標題:臺東池上伯朗大道花海將保留至春節後(圖)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東縱谷美麗的油菜花和波斯花海,將陸續翻耕,為過去1年辛苦的農忙劃下句點;不過,池上伯朗大道兩旁50公頃花海將保留至春節後。 從臺東市進入臺東縱谷,鹿野鄉省道旁,2、3公頃的波斯花海,經過一夜細雨洗滌,繽紛的色彩更加亮麗,連綿至山邊,吸引遊客駐足拍照。 過了鹿野鄉,進入關山鎮和池上鄉,一朵朵黃色的油菜花,編織成一幅幅美麗的田園風光,油菜花迎風搖曳,遠看就像波動的花海,近看則有蝴蝶、蜜蜂忙碌地穿梭花叢中。
  • 臥雲 · 藝旅丨你的人間四月天 ——臺灣文創考察,為什麼這次不去臺北去臺東?
    、清玨雅集創辦人王景義先生一起,在音樂聚落臺東鐵花村、藏品豐富的奇美博物館、臺灣首座叢林寺院洛本天津工作室等地,找尋臺灣文創火爆流行的精神源頭。 多年來,他眼見臺灣的文創力量將老的社區、煙廠和廢棄工廠變成全世界詩人、藝術家和年輕人嚮往的聖地。也曾現場看到林懷民經典舞蹈作品《松煙》在臺東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與萬頃金色稻浪一起舞蹈的感人畫面。
  • 臺灣有個鄉,匯集金城武大道、池上便當、伯朗咖啡(附美食民宿推薦)
    池上優美的田園風光吸引了許多騎行的遊客後來,張志中去臺東池上,看到了大面積的休耕旱地,不禁感到惋惜,於是他萌生了在池上、花東一帶復耕大豆的想法。張志中演示如何製作豆腐張志中告訴我,他初到池上時,在與當地老人家的閒談中得知大豆曾經是池上農閒期間重要的經濟作物,但後來少有人耕種了,老人家期望張志中能通過豆腐店和豆製品料理傳達復耕臺灣大豆的理念,並積極在臺東地區復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