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述
本書中的原則對我幫助很大,讓我從一個普通的美國長島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變成了一個依據常規標準衡量很成功的人,例如:從兩居室的公寓起家創建一家企業,使其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的第五位(《財富》雜誌);成為全球最富裕的100個人之一(《福布斯》雜誌);被視為10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時代周刊》)。這些原則讓我達到了一定高度,在這個高度上,我可以以從未想到過的方式重新看待成功與生活。這些原則還給予了我有意義的工作和人際關係,與我常規意義上的成功比起來,這是我更加珍視的。這些原則給予了我和橋水很多我從未夢想過的東西。
直到最近,我都沒有想過在橋水之外分享這些原則,因為我不想引起公眾的注意,而且我認為告訴別人他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原則,是自以為是。但在橋水成功預測到了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之後,我個人、我的原則,以及橋水獨特的運營方式,得到了很多媒體的關注。這些報導大多數是扭曲的、譁眾取寵的。於是在2010年,我在橋水的網站上貼出了我們的原則,以便讓人們自己判斷。讓我意外的是,這些原則被下載了超過300萬次,我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感謝信。
我將在兩本書中為你們講解這些原則,一本關於生活與工作原則,另一本關於經濟與投資原則。
這兩本書的組織結構
因為我成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思考經濟和投資問題上,所以我曾考慮先寫有關經濟與投資原則的書。但我最後決定先寫生活與工作原則,因為這些原則更為宏觀,而且我已經看到了它們會對人產生多大幫助——不管人們的職業如何。因為生活與工作這兩部分搭配得很好,所以我把它們併入本書,並以一篇簡短的自傳「我的歷程」作為先導。
第一部分:我的歷程
在這一部分,我將分享我的一些經歷(其中最重要的是我的失敗經歷),正是這些經歷引導我發現了那些指導我進行決策的原則。說真的,對於講述我的私人故事,我至今依然有一種錯綜複雜的感覺,因為這可能會分散你的注意力,導致你忽視原則本身,以及構成這些原則精髓的永恆的、普適性的因果關係。因此,假如你決定跳過這一部分,我不會介意。假如你確實打算閱讀這一部分,請試著通過我和我的真實故事,看到我所描述的原則的邏輯與價值。想想這些原則,權衡它們,並判斷它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適用於你和你自己的生活環境,以及它們能否幫助你實現目標,不論這些目標是什麼。
第二部分:生活原則
在「生活原則」這部分,我將說明那些在一切事情上引導我的首要原則。我將在這部分更深入地闡述我的原則,並說明如何將其應用於自然世界、我們的私人生活與人際關係、企業經營與決策,當然還有橋水。我將分享我探索出來的實現個人目標、做出有效決策的「五步流程」;我還將分享我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獲得的一些深刻見解,並說明我如何將這些見解應用於私人生活和企業經營。這部分是本書的真正核心,因為它將說明為什麼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將這些原則應用於幾乎所有事情。
第三部分:工作原則
在「工作原則」這部分,你將看到對橋水非同一般的運營方式的特寫式介紹。我將解釋我們如何將我們的原則凝聚為一個理念——創意擇優,力求通過極度的求真和極度的透明實現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我將向你展示,這在極微觀的層面上是如何實踐的,以及如何將這一做法應用到幾乎任何組織之中,從而提高它的效率。你將看到,我們只不過是一群追求卓越的人,而且我們承認,相對於我們需要知道的東西而言,我們真正所知的並不多。我們相信,在獨立思考者之間出現的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摻雜情緒因素的分歧,可以轉化為更明智、更有效、能夠起到「1 + 1>2」的效果的可信度加權決策。這些工作原則以生活原則為基礎,但由於組織的力量遠遠大於個人的力量,所以我相信,這些原則比生活原則更重要。
作者簡介
瑞·達利歐(Ray Dalio):他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2年的發展,橋水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