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今年日子不好過了?或遭主流車企大軍「打得找不著北」?

2021-01-18 新華財經客戶端

新華財經北京1月15日電 2020年,美國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基本完成了50萬輛的銷售目標,股價上漲超過700%。不過,有分析指出,特斯拉目前距離主流汽車製造商尚有不小的差距。在全球汽車市場數以千萬計的年銷量面前,特斯拉50萬的年銷量難以抵擋主流車企轉型的強大力量。目前,電動汽車的發展正在不斷加速,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特斯拉若不能快速「治癒」因狂飆突進帶來的「生長痛」,保持產品的競爭力,那麼在主流汽車製造商迎頭趕上之時將可能難以避免被「碾壓」的命運。

產銷量是「痛點」

特斯拉股價在2020年上漲超過700%,市值在上周首次突破7000億美元。這意味著特斯拉的市值比大型汽車廠商通用汽車、福特、豐田、菲亞特克萊斯勒和大眾汽車的市值之和還要高。

一些分析認為,特斯拉股價的上漲主要基於投資者對於其展現出的電動汽車以及其他技術發展趨勢的看好,但特斯拉的表現還不足以支持如此高的股價漲幅,其股價已經上漲至不現實的水平,明顯估值過高,今年將難以再次出現如此高的漲幅。

特斯拉股票於2020年12月被納入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美國《華爾街日報》當時曾評論,這意味著特斯拉向躋身主流汽車製造商再進一步。

不過,要想真正躋身主流汽車製造商,特斯拉仍有不小的差距。特斯拉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銷量增長36%至49.95萬輛,略遜於之前制定的50萬輛的年銷售目標。2020年前三季度,特斯拉銷量共計31.8萬輛,第三季度銷量創下13.93萬輛的紀錄,第四季度再創新高,超過18萬輛。

儘管距離2020年的銷售目標尚有一步之遙,特斯拉執行長(CEO)埃隆·馬斯克仍將其視為一個巨大的成功。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對特斯拉團隊實現這一裡程碑倍感自豪。馬斯克說,在特斯拉最初創立之時,他認為其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僅為10%。

即使基本實現了50萬輛的年度目標,特斯拉的銷量與傳統大型汽車廠商相比仍然相距甚遠。最新數據顯示,儘管2020年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超過10%,福特、通用和菲亞特克萊斯勒三大車企均仍位於200萬輛的水平。2020年,僅美國市場的汽車總銷量就達到1457萬輛。無論是在整個美國市場,還是與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相比,特斯拉目前的產銷量仍然很低。

為提高產量,特斯拉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中國上海的工廠均在擴大產能。特斯拉還計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和德國新建工廠。

不過,特斯拉德國工廠的建設速度因為環保等問題屢屢受挫。特斯拉去年宣布,將在柏林郊外的格林海德建成其首家歐洲工廠,並計劃在2021年7月1日前啟動生產。

據悉,德國一家法院上個月要求特斯拉暫停對其擬建工廠所在地的森林清理工程,因為當地環保組織擔心這會傷害正在冬眠中的爬行動物。2020年年初,特斯拉擬建工廠所在地附近發現了7枚二戰時候的炮彈,工程也曾被暫停,隨後,德國一家法院又以影響野生動物和妨礙飲用水供應為由再次叫停了施工。2020年10月,特斯拉計劃用三天時間收集當地居民對建廠的意見,結果持續8天,共收到400多份投訴和建議。

此外,特斯拉電動汽車目前在美國的起售價格接近於4萬美元,在價格方面尚不具備優勢,要想繼續擴大銷量還需繼續降低成本,而新一代電池技術將可能成為其繼續降低成本的關鍵。

據外媒報導,特斯拉希望通過在電池設計、原材料和生產等方面的創新,將每千瓦時的成本降低56%,同時幫助改善電池的性能,包括增加能量密度、延長電池使用壽命,以及提高充電速度等。馬斯克2020年9月份曾表示,這將意味著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價格在三年左右的時間裡可以降至2.5萬美元的水平。

不過,在電池研發之路上特斯拉依舊面臨不少障礙。外媒的報導稱,特斯拉目前主要的電池技術為NCA(鎳鈷鋁電池),下一代電池技術研發計劃中,新一代鐵鋰電池是重點方向,因為鐵鋰電池不需要依賴鈷元素。特斯拉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如何減少鈷元素在電池中的使用,但是尚未實現重大突破。

各路勁敵來勢洶洶

在特斯拉實現高增長並贏得投資者青睞的同時,其他汽車廠商也在不斷加速電動化步伐。除了傳統的轎車市場,一些汽車製造商正試圖通過SUV、皮卡和貨運等領域來加速獲取電動汽車領域的優勢,特斯拉麵臨的競爭日益加劇。

有數據顯示,2020年轎車在整個美國汽車市場中的佔比僅為28.3%,高達71.7%的份額都為卡車和SUV佔據。在美國,福特的F系列皮卡仍然是最受歡迎的車型,儘管全年銷量大幅下滑12.2%,仍然銷售了787422輛。據悉,目前福特正計劃在全球推出更多電動汽車產品,包括運貨車和F-150皮卡電動車型。

通用汽車也在加快向電動汽車轉型。通用汽車1月12日表示,將以全新的BrightDrop品牌生產電動貨車,旨在建設全新的貨物輸送生態系統,包括電動產品、軟體和服務。通用汽車CEO瑪麗·博拉表示,BrightDrop將為運送貨物和服務提供智能的方式。通用汽車還將與物流業巨頭Fedex合作,不斷積累在電動化和移動化應用方面的經驗,共同測試新的車輛,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更可持續的運送物品的方式。

通用汽車表示,BrightDrop EP1車型將在2021年初投入使用,將被用於短距離運輸貨物,比如將貨物從車輛中運送到消費者手中;首款電動貨車EV600將於2021年年底上路行駛。

通用汽車還展示了一種新的快速充電系統Ultium平臺。據悉,EV600預計將具備400公裡的續航裡程。通用汽車1月12日還對外展示了Cadillac電動車型和Bolt電動車型。

電動貨車業務將為貨物和服務搭建從倉庫到零售商的橋梁,也可以用作家庭運輸。通用汽車表示,在電子商務的促進之下,包括包裹和送餐等在內的物流業市場將高達8500億美元。除了通用汽車,美國零售業巨頭亞馬遜也看好電動貨運市場,準備與電動卡車初創企業Rivian一起合作推出電動貨車。

在電動化發展的同時,智能化發展趨勢正與之同步前進。目前,無論是汽車廠商還是科技企業,均在布局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而自動駕駛與電動化正緊密結合,特斯拉麵臨的競爭環境日益複雜。

據外媒報導,2020年年底,馬斯克為幫助衝刺實現年銷售目標,曾在推特上表示,凡是在當年最後三天提車的消費者,將免費獲得三個月「完全自動駕駛」功能服務,單獨購買這項服務的價格為1萬美元。據悉,特斯拉目前正挑選部分車主在公共道路上測試這一功能,但車主使用這一功能時仍需要對車輛進行操控。有批評人士表示,特斯拉尚缺乏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相關傳感器技術。

目前,幾乎所有主流汽車廠商和大型科技公司均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加速取得進展。通用汽車和亞馬遜均已經公布自動駕駛車型,並已經進入不需要配備駕駛員的測試階段。

上周,韓國現代汽車的股價因為一則消息大幅上漲近20%。有報導稱,現代汽車正在與美國科技公司蘋果磋商共同生產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的項目。這意味著大型科技企業的無人駕駛技術可能會加速迎來商業化。

據韓國媒體報導,蘋果正與現代汽車商討開發電動汽車和電池的項目。有現代汽車內部人士表示,磋商正處於初級階段。蘋果的Titan項目專注於無人駕駛技術,但目前尚未透露任何相關的商業計劃。

目前,韓國現代已經推出了數款純電動汽車,包括Ioniq和Kona電動款。現代汽車表示,將在2022年年底之前推出10款環保型車輛,包括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據法新社報導,韓國現代表示,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方面,現代汽車已經收到數家公司的合作諮詢。

有分析指出,特斯拉股價大幅飆升的原因是投資者看好電動化和智能化等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大趨勢。但是,如果特斯拉的產品在未來缺乏競爭力,不能佔據主流市場,那麼在大型汽車廠商迎頭趕上之時將很可能被迅速「碾壓」。

歐美市場潛力仍存

同樣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傳統燃油車銷量萎縮,電動汽車擴張的腳步卻仍在加速。無論是在歐洲還是美國市場,電動汽車的銷量在2020年都實現了不錯的漲幅。

在歐洲,2015年大眾汽車曝出尾氣排放檢測醜聞以來,電動汽車雖然市場份額不大,增長卻十分迅速。在政府鼓勵措施和汽車製造商新車型的雙重刺激之下,電動汽車的銷量持續增長。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的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歐洲銷售的車輛中已有9.9%是電動汽車,而2019年第三季度這一數據僅為3.0%。德國汽車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德國每4輛售出的汽車中就有1輛配有電動發動機。

大眾汽車1月12日表示,大眾品牌2020年共銷售13.4萬輛純電動汽車,與2019年的4.5萬輛相比大幅上漲。如果將混合動力汽車包括在內,大眾品牌共銷售21.2萬輛電動汽車,與2019年的8.2萬輛相比同樣漲幅巨大。

大眾的全新電動汽車車型ID.3於2020年上市。這款新車為全新電動車型,而以往大多數電動車型是由燃油車車型改造而來。專為電動汽車進行的設計意味著車內空間更大等賣點。據悉,這款車型目前尚未登陸美國市場,大眾正計劃在美國市場推出純電動SUV車型ID.4。

分析指出,儘管疫情的打擊下汽車市場整體萎縮,在歐洲市場,隨著政府繼續促進環保汽車的發展,2021年預計仍將是電動汽車市場份額持續增長的一年。

由於歐盟實行了更為嚴格的環保監管政策,歐洲汽車製造商目前必須加快銷售電動汽車的步伐。根據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新規,車輛每公裡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不得超過95克,若達不到這一要求將面臨高額的罰款。

在美國市場,由於汽油價格很低,且缺乏來自政府的激勵政策,電動汽車的發展稍顯落後,但美國汽車製造商的電動汽車戰略也在不斷加速推進,電動汽車在2020年仍然實現了不錯的上漲。根據市場研究公司Autodata的數據,2020年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上漲9.9%。

據法新社報導,美國電動汽車的推廣也可能加速。當選總統拜登已經承諾將建設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以作為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一部分。

#特斯拉#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蘋果與特斯拉競爭,是傳統車企的噩夢,或遭「智能駕駛」降維打擊
    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周二表示,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特斯拉Model 3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我曾接觸蘋果公司CEO庫克,並討論讓蘋果(以當前市值1/10的可能性)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但庫克拒絕參加會面。」
  • 傳統車企太難了,現在正被強大的特斯拉欺壓,未來得讓蘋果碾壓
    上周汽車圈最火的話題莫過於「蘋果要造車」,這不僅牽動了普通消費者的心,更是引起了一眾車企大佬的廣泛關注。睚眥必報的馬斯克首先發言:「在Model 3產能爬坡最艱難的階段,我曾經希望將特斯拉以當前僅十分之一的市值賣給蘋果公司。但結果是,庫克壓根沒見我。」
  • 特斯拉市值超越九大車企總合
    與此同時,以蔚來、理想和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在美股齊聚,市值也扶搖直上。  特斯拉市值「太瘋狂」 超越9家車企之和  2020年,特斯拉股價先抑後揚,從年初除權價84.9美元/每股下探到69美金/每股後一路飆升至695美金/每股,期間漲幅7.3倍,總市值突破6500億美金,成為矽谷「最靚的仔」。
  • 從特斯拉股價暴漲看車企估值變化 科技創新附加值不容忽視
    特斯拉在造車新勢力中走得最早也走得最遠,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個題材,旗幟性、標杆性非常強。「差異化+標杆性企業+豐富的故事」,導致了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的追捧。特斯拉股票飆漲之後,此前持續看空特斯拉的摩根史坦利分析師亞當·喬納斯(Adam Jonas)開始「翻多」。他在最新報告中表示,最樂觀情況下,特斯拉股價將升至1200美元。
  • 中國為什麼會支持美國車企特斯拉?知道真相後所有人都閉嘴了
    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時候,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宣布向歐洲出口7000輛國產特斯拉model 3,在前幾天,這批國產特斯拉已經已經到港,特斯拉在我國的成功讓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國內給一個美國車企這麼多的優惠政策,卻不支持國產品牌,比亞迪、蔚來和其他國產新能源車企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支持
  • 特斯拉從「狼」到「魚」 倒逼中國車企技術升級
    其中,放開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第一個受益者就是特斯拉,政策放開的第二個月,特斯拉就與上海臨港籤定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獨資建設上海超級工廠。  補貼退坡,倒逼車企技術升級,不思進取、騙補的車企自然被淘汰;打破壁壘,汽車行業才能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市場裡的雙方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狼」來了,是為了刺激「求生欲」,讓中國車企更加積極地參與競爭……嚴苛的環境裡,投機者有的跑了、有的破產了,堅守下來的都是實幹者,是中國汽車產業的脊梁。
  • 中國網際網路車企為何扎堆新能源車?忽悠別人還是忽悠自己?
    磷酸鐵鋰的優點是能量衰減少,幾乎沒有自放電,過充過放時性能穩定,循環壽命可達2000次以上,工作溫度和電熱峰值好於特斯拉的三元鋰,記憶效應也不明顯。當初魯冠球的萬向集團收購美國A123看重的就是磷酸鐵鋰技術,有意用它來支持旗下的另一家企業Fisker的Karma電動車。
  • 特斯拉市值破千億,成全球車企新霸主:疫情或成「神助攻」?
    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製造商,這個消息幾乎令人感到震驚,因為比起豐田、大眾這些擁有數百年雄厚歷史沉澱的傳統車企來說,特斯拉成立至今也不過17年,幾乎還是一個懵懂少年,而就是這家年輕懵懂的新車企,在實現盈利不足一年的情況下,股價在一年內翻了五倍,市值一路飆升,以至於超過豐田,成為全球汽車製造業的新的霸主。
  • 特斯拉再暴漲已超三個豐田 這賣的還是車嗎?
    不靠賣車賺錢的車企股價反映的是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預期,市值遠超其他車企的特斯拉,在投資者眼裡顯然不只是一家車企。作為一家車企,已成立17年的特斯拉,才有望在今年第一次實現全年盈利。截至今年三季度,特斯拉連續五個季度盈利。
  • 特斯拉的「電池日」就是其他車企的「毀滅日」?
    即將到來的特斯拉電池日,則會將這個事實描繪的更加清晰。特斯拉可能將會加深技術領先的鴻溝,並再一次與其他對手區分開來。特斯拉不只是Model 3、Model Y、Cybertruck的製造商,更是一家能源企業。電池是電動汽車裡面最昂貴的部件,對於特斯拉和其他電動汽車製造商來說都一樣。
  • 快嘴丨不平凡的2020年,車企都經歷了什麼?
    2020年,很多人心頭首先湧上來的可能就是辛酸和苦楚,這一年過得太不容易了,但是慶幸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國家。而且,全民眾志成城,不僅基本戰勝了疫情,還全面達成小康社會,硬是將這個史上最差開局之年過得紅紅火火,創造了一個個不可思議的勝利。
  • 一夜暴增1850億 特斯拉市值超大眾、豐田、通用等9大車企之和 但...
    原標題:一夜暴增1850億,特斯拉市值超大眾、豐田、通用等9大車企之和,但銷量卻不到全球1%……  特斯拉遭知名分析師看空,股價一度暴跌  對於特斯拉的未來,市場中不乏看空者。摩根大通分析師Ryan Brinkman此前對特斯拉給予賣出評級,給出了90美元的目標價,這意味著特斯拉較目前639.83美元的股價將暴跌超80%。據媒體統計,目前分析師對特斯拉的平均目標價為364美元。
  • 本土車企「一窩蜂」上馬高端電動車,誰在拼命誰又在裸跑?
    「高端」+「新能源」,將成為主流中國車企下一個競技場。在這些車企幹勁十足地朝這個相對嶄新的領域蜂擁而上時,我們不禁懷疑,高端電動車未來的市場規模有多大?能養活這麼多品牌嗎?在特斯拉、蔚來、理想等新造車品牌各自已經打下一片天地,而BBA等傳統豪華品牌以及合資品牌也在紛紛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情況下,這些傳統自主車企的高端電動車品牌,將成為攪局者,還是陪跑的炮灰?
  • 特斯拉晶片風波引爆洋車企「減配」話題
    2月28日,沈先生就此事詢問了特斯拉銷售人員,但銷售人員才隔天回復他稱「官方並沒有保證一定是HW3.0」。2月29日,沈先生拆開車機晶片發現,車機上的編碼跟電動車環保信息隨車清單上面的編碼不一致,車機上的編碼顯示為1483112(代表HW2.5),而電動車環保信息隨車清單上面的編碼為1462554(代表HW3.0)。
  • 價值回歸2020·第一集|跨十年全球車企市值TOP10
    這一年,我們關心汽車人:他們過得怎麼樣,有哪些境遇和變化?我們觀察業內公司:有在很差的年份也能過得風生水起的少數者,也有被浪潮推著走得並不容易的大多數。我們也記錄一些變化:被打破的市場格局、新的消費認知、產業鏈升級、核心技術的爭奪、財富流動與政策導向的影響等等。
  • 東風嵐圖等傳統車企新品牌:慘敗先例、照貓畫虎、重蹈覆轍
    今年北京車展期間,福特、豐田、日產、上汽通用、吉利、現代等諸多傳統車企都將新能源與智能化當作展示亮點,試圖吸引更多用戶。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推出「智能電動」相關產品的同時,傳統車企更是於近年來陸續成立新品牌,方向也基本一致,主打高端化、智能化與電動化。包括東風嵐圖、北汽ARCFOX、廣汽蔚來合創、吉利幾何等等。
  • 百度Apollo發布「四喜」「五仁」幫助車企造車,ANP如何正面硬剛...
    如果說,去年生態大會上Apollo從一裂變為三大平臺,體現的是「一生二,二生三」,那麼今年我們看到的是,百度Apollo已經開始在描摹「三生萬物」的雛形了。「樂高式汽車智能化方案」如何幫車企造好車?去年,百度Apollo明確了「攀登高峰,沿途下蛋」的目標。也就是說,短期內尋找可商業化落地方式,以此反哺長期自動駕駛的實現。
  • 國外車企在華業績「冰火兩重天」_汽車頻道_中國青年網
    業界人士指出,中國市場對於多數國外車企來說至關重要,儘管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很多車企仍舊躍躍欲試。  搶先機抓需求  在中國龐大的汽車市場上,國外品牌和中國品牌的銷量平分秋色。一些車企憑藉自身的雄厚實力和對中國市場的深入研究,在中國市場上表現出色。  德國大眾的兩大品牌大眾和奧迪已經在中國市場獲得很高知名度。
  • 特斯拉「過坎」
    在帖文中,麥可·巴裡附上了表格,將特斯拉與老牌車企的財務表現進行了對比,意在指出特斯拉雖然具有汽車行業最高的市值,但在收入和利潤上遠低於豐田、大眾等傳統車企。但如果特斯拉不能滿足投資者的期望,特斯拉的股價將可能「瞬間崩盤」。  不過從目前看,只要特斯拉跑得足夠快,危險就追不上它。
  • 關於特斯拉中國血汗工廠的控訴,一線打工人也來聊一聊
    我們不知道文章所述的供應商是哪一家,也不知道是處於什麼樣的前提將不合格的零部件交給特斯拉,或者下工序,比起特斯拉不大的規模體量,我們更加應該擔心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其它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