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車企「一窩蜂」上馬高端電動車,誰在拼命誰又在裸跑?

2020-12-28 汽車大事記V

日前,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長城汽車計劃推出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內部代號為「SL項目」,定位將高於現有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歐拉。

這已經是近幾個月內被曝要推出高端電動車品牌的第四家自主車企了。

其中,東風汽車的「嵐圖」、上汽集團的「智己」都已經正式發布,「嵐圖」還將於12月18日發布首款量產車「FREE」;長安攜手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也在醞釀成形中。

「高端」+「新能源」,將成為主流中國車企下一個競技場。

在這些車企幹勁十足地朝這個相對嶄新的領域蜂擁而上時,我們不禁懷疑,高端電動車未來的市場規模有多大?能養活這麼多品牌嗎?

在特斯拉、蔚來、理想等新造車品牌各自已經打下一片天地,而BBA等傳統豪華品牌以及合資品牌也在紛紛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情況下,這些傳統自主車企的高端電動車品牌,將成為攪局者,還是陪跑的炮灰?

高端電動車成未來新風口

傳統車企為何紛紛朝著高端電動車領域發力?

這是因為豪華車與電動車,是當前汽車行業的兩大熱點,各自盛極一時。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包括11月在內,國內乘用車市場已經連續5個月實現8%左右的近兩年最高增速,但與豪華車市場相比,這完全不值一提。

數據顯示,11月全國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27.0%,環比10月增長5.0%,保持強勢增長勢頭。這已經是自4月份以來,豪華車市場連續八個月實現雙位數高增長,其中,7月-10月的增幅均超過了30%。

目前,豪華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在全國乘用車銷量中佔比約為15%,以2000萬輛的交易規模計算,有300萬輛是豪華乘用車。

事實上,受益於消費升級和車市進入增/換購高峰期,豪華車已經在國內連續多年跑贏大市,甚至成為2018年、2019年車市寒冬下一枝獨秀的細分市場,也在2020年疫情後最快恢復元氣。

而新能源汽車方面,在經歷為期一年左右的回調期後,如今又迎來了新的輝煌。

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128.6%,環比10月增長24.8%。其中,插電混動銷量3.0萬輛,同比增長160.0%;純電動的批發銷量15.0萬輛,同比增長122.3%。不論是傳統自主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有出色的表現。

作為汽車行業當前的兩大熱門板塊,「高端」「新能源」一相逢,便勝卻市場無數。

今年前11個月,特斯拉憑藉一款Model 3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突破11萬輛,光11月份就賣出了21604輛(乘聯會數據)。

另兩個走高端路線的電動車品牌蔚來、理想也意氣風發。1-11月,蔚來的累計銷量達36721輛,同比增長111.1%;僅靠一款量產車打市場的理想,也交付了26498輛車。

特斯拉、蔚來、理想目前取得的成績,證明高端電動車細分市場在國內確實大有可為。

傳統自主車企蜂擁而至

敏銳捕捉市場風向,見到風口就上,是自主車企的一個普遍特質。

憑藉這個特質,在過往十年時間裡,很多自主車企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和SUV細分市場嘗到了甜頭。這一次,它們自然不會放過高端電動車這個新風口。

據路透社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長城汽車計劃推出全新智能電動汽車獨立品牌,內部命名為「SL項目」,這將是繼WEY品牌之後長城汽車打入高端市場的第二次嘗試。

這位知情人士還表示,長城汽車全新品牌的產品規劃將包括SUV和轎車,對標特斯拉和蔚來,動力選擇包括純電動或增程電動。當被問及該計劃時,長城發言人的回應是「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局」。

長城發言人的這句話,道出了所有自主車企的心聲。

這也是今年以來頻繁爆出自主車企即將或者已經推出高端電動車品牌的原因。

自今年7月東風汽車神秘「h事業部」徹底浮出水面——「嵐圖」高端電動車品牌發布以來,關於自主車企進軍高端電動車領域的消息一直不絕於耳。

10月24日,北汽集團成立四年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ARCFOX(極狐)旗下的首款量產車αT終於上市,補貼後售價24.19-31.99萬元,價格對標特斯拉Model 3。

11月14日,在長安汽車品牌日活動上,董事長朱華榮宣布長安汽車正與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和高科技的高端產品。

11月20日,廣汽集團宣布埃安品牌獨立,定位於「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

11月26日,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內部代號為「L」)正式落地。

12月18日,東風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嵐圖首款量產車型FREE將首發亮相。根據現有消息,該車定位為中大型智能電動SUV,車身軸距超過2900mm,採用增程式混合動力,NEDC續航裡程為860公裡。

如此緊鑼密鼓地扎堆高端電動車細分市場,充分展示出這些自主車企的熊熊野心。

至此,三大汽車央企一汽、東風、長安,三大汽車國企上汽、廣汽、北汽,都已經在高端電動車領域進行布局。

而在民營企業方面,龍頭三強除了長城外,吉利和比亞迪都已經在高端電動車領域有所動作,吉利與沃爾沃擁有全新豪華高性能電動車獨立品牌極星,比亞迪通過漢衝擊高端電動車市場,剩下的長城,勢必要加快步伐才能避免掉隊。

是攪局者還是炮灰?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呈現高低兩端強勢增長的趨勢,不光代表高端產品的特斯拉、蔚來、理想表現優秀,定位「國民代步車」的五菱宏光MINI EV也有驚人的表現,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匹黑馬。

但是,售價低於5萬元的低端代步電動車利潤低得可憐,要想實現盈利,必須以規模取勝。對於因轉型而承受巨大資金壓力的車企來說,利潤更高的高端電動車,顯然更有吸引力。

目前,無論是政策導向(各地紛紛推出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限購城市對電動車上牌亮綠燈),還是市場導向(消費持續升級+增換購汽車浪潮來臨),都充分顯示高端電動車細分市場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但是,比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更瘋狂的,是數量增長更快的入局者。

東風推「嵐圖」以及「嵐圖」首款量產車首發、上汽推「智己」、廣汽埃安獨立、北汽ARCFOX品牌首款車上市、長安宣布即將推出高端電動車品牌、長城被曝打造「SL項目」,都發生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如此集中而統一的動作,顯得十分狂熱。

高端電動車領域即使是個風口,也經不起如此多新入局者的過度熱情。

高端電動車細分市場的增長速度,遠比不上新品牌新面孔的增長速度,更何況,這個市場本就前有狼、後有虎。

前方,特斯拉、蔚來、理想等高端電動車品牌各自完成不同程度的布局。

領軍者特斯拉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比擬,幾乎被封神;蔚來和理想也通過強大的融資能力和偏C端的用戶運營思維,成功摸索出適合中國市場的打法,尤其是蔚來,形成了極高的品牌認知度和用戶粘度。

相比之下,傳統自主車企無論是智能技術、企業制度還是運營思維,都無法與這些新造車企業相比。

後方,BBA及其他傳統豪華品牌都在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從奧迪e-tron到奔馳EQC、寶馬iX3,再到捷豹I-PACE,雖然熱度不如其燃油車型,價格也比自主高端電動車貴出許多,但在其持續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的情況下,一旦玩市場下沉,自主品牌根本招架不住。與此同時,正在加速電動化轉型的合資品牌,也絕對是不可小覷的勢力。

在這些傳統勢力面前,自主車企也沒有多少優勢。

在前有狼、後有虎的情況下,自主高端電動車品牌大部分都將淪為炮灰,真正能活下來的很少,這個後果,在狂熱入局高端電動車細分市場的時候,自主車企們就應該有心理準備。

最後誰能活下來,就各憑本事吧。

相關焦點

  • 誰再說「傳統車企造電動車是分分鐘的事」,我都想抽他
    結果,有一個網友拿一個老調常談的觀點來反駁我,那就是:『』豐田寶馬奔馳都沒有全力發展電動車。如果他們造電動車,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嗚呼,「傳統車企造電動汽車是分分鐘的事「,這個謬論已經很久了,也著實迷惑了很多消費者甚至傳統車企的決策者,導致他們轉身遲緩,銷量慘澹。
  • 2019,車企大逃殺:海馬賣房保命、夏利只剩空殼、蔚來巨虧
    2019年——汽車動力從燃油轉向電力的關鍵之年,車企為了爭奪下一個十年,在新四化方面的角逐已經全面展開。曾經「躺贏」的傳統車企遭到淘汰,燃油車巨頭們忙著尋找出路,造車新勢力還在量產線上掙扎,房地產、網際網路的「大佬」們瞄準機會,攜重金參戰。汽車工業中的各方勢力,在2019年,出現百年一遇的勢均力敵的混戰局面。燃油車不願退出舞臺,電動車躍躍欲試。
  • 傳統車企集體推新品牌 新能源汽車吹響高端化"號角"
    今年以來,東風、長安、上汽均推出了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旨在徵戰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傳統車企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勝算幾何?目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否還需要一個全新品牌?傳統車企集體「推陳出新」,對新造車企業而言是否會構成壓力?能否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伴隨著長城汽車新品牌的逐步曝光,上述問題成為了行業熱議的焦點。
  • 牛皮吹破了,兩年前要在2020年停售燃油車的車企,Are you ok?
    距離2018年熱鬧的討論禁售燃油車很快就過去了兩年,現在再看當時得出的一些結論有一點尷尬,其中一些激進的車企在當年所做出的的戰略目標至今也幾乎難以達到,這包括:北汽計劃於2020年在北京地區全面禁售燃油車、吉利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售佔比達到
  • 謀定而動 長城將推全新高端電動車品牌
    近日有消息稱,長城汽車計劃成立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內部代號為「SL項目」,該品牌定位或高於長城現有車型。對此,長城汽車方面有高層回應稱:「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局!」默認了這一項目正在推進中。
  • 蘋果宣布造車,馬斯克迎來勁敵,華為任正非卻「換道超車」
    風水輪流轉,誰能想到,如今的特斯拉竟成為新能源汽車(電動車)的龍頭,上海「超級工廠」正式運作,中國製造的特斯拉電動車銷往全球;自今年8月份起,國內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月月過萬,唯有國產合資「神車」五菱能夠與之媲美
  • 來自中國的智能電動車新參者,對歐洲本土汽車製造商構成威脅
    近日,造車新勢力愛馳汽車正向法國科西嘉島出口首批歐版愛馳U5,隨著愛馳今年獲得的科西嘉島500輛大訂單陸續完成運輸,愛馳汽車一躍成為第一家大規模出口歐盟國家智能電動汽車的中國新創車企。中國新造車企業的來勢洶洶,疊加疫情影響,讓歐洲本土汽車製造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 東風嵐圖等傳統車企新品牌:慘敗先例、照貓畫虎、重蹈覆轍
    今年北京車展期間,福特、豐田、日產、上汽通用、吉利、現代等諸多傳統車企都將新能源與智能化當作展示亮點,試圖吸引更多用戶。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推出「智能電動」相關產品的同時,傳統車企更是於近年來陸續成立新品牌,方向也基本一致,主打高端化、智能化與電動化。包括東風嵐圖、北汽ARCFOX、廣汽蔚來合創、吉利幾何等等。
  • Model Y大降16萬,特斯拉極限施壓,中國電動車遭遇滅頂之災?
    此番降價,無疑將成為特斯拉加快佔領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轉折點,吸引更多潛在電動車客戶群體,可以預見,Model Y未來銷量將應聲而漲,從而快速提升特斯拉在華保有量。本土新能源車被逼進死胡同?特斯拉笑了,本土不少電動車品牌卻要哭了。
  • ...Tesla、ARCFOX Benz、Tesla、ARCFOX三駕馬車助推高端智能新...
    在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以特斯拉、奔馳以及ARCFOX為代表的「BAT」發展格局正在浮出水面,並引領著高端智能汽車闊步前行。高端智能下的進化之路隨著智能化、網聯化和新能源化的加速發展,傳統豪華車企與造車新勢力在新能源市場開始直面交鋒。是傳統車企幹掉造車新勢力,還是造車新勢力幹掉傳統車企?
  • 全球最大車企豐田為何在電動化大潮中徘徊不前?
    電動汽車被過度炒作,這無疑會直接導致車企的衰亡。另外,「禁售燃油車」政策,並沒有充分考慮到發電過程中的碳排放問題以及傳統車企向電動車企轉型的成本問題。目前豐田汽車的本土國度日本正在計劃在本世紀30年代中葉禁售燃油車,並且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基於此,豐田章男發表了以上看法。不得不說,面對全球市場鋪天蓋地的電動化大潮,豐田並沒有隨波逐流。
  • 新京報:新能源車補貼延長 政策庇蔭車企能否躺贏?
    這次國常會出臺的延期政策,對亟待拉升銷售的新能源車企,特別是造車新勢力們無異於「雪中送炭」式的重大利好。以至於新能源龍頭車企特斯拉的中國區對外事務副總陶琳在其微博歡呼:喜大普奔。新能源車再次被政策市的補貼利好所籠罩,購車補貼在終端市場消費者選擇時佔有先天價格優勢。但目前從同級車型的產品力以及車型的豐富性上說,純電動車和燃油車還有很大區別或級差。加上目前純電動車殘值大幅低於同期燃油車,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在使用環節以及售後環節顧慮仍多。
  • 衝擊高端電動車市場 嵐圖有什麼底氣
    從7月17日嵐圖品牌發布到嵐圖首款量產車型下線再到首發不過5個月的時間,在中國品牌實現高端化的訴求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嵐圖品牌為衝擊高端電動車市場,正在卯足了勁。備受質疑的嵐圖從嵐圖品牌發布至今,即便是四大汽車集團之一且具有軍工背景的東風,在高端化的進程上,仍然未免遭到各界質疑。
  • 中國網際網路車企為何扎堆新能源車?忽悠別人還是忽悠自己?
    超跑式設計在網際網路車企很常見三電系統方面常見的是國產比克電池+精進電機(高端方案是松下電池+西門子電機)的經典組合,電池Pack再找成熟的供應商封裝,當然BMS還是要自己動手。一個人可能是環保份子,也可能是嘗鮮主義者,但形成購買行為只會基於成本和便利性,有條件安裝充電樁的用戶才會享受到電動車低維護成本下的便利性,而當成本和便利性互斥時,用戶只會傾向傳統的汽油車。其次,用戶很難相信網際網路汽車品牌擁有超越特斯拉和傳統車企的技術水準,汽車也不是快消和數碼產品,沒有衝動消費。
  • 豐田章男嘴上說電動車不好,實際布局比誰都快
    來自日本媒體的報導稱,日本計劃2035年禁售燃油車,同時爭取在2050年實現日本「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純電汽車甚至會帶來更多汙染,而過早終結燃油車會導致汽車行業動蕩,大量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受到嚴重影響,波及經濟發展。 有意思的是,雖然豐田章男嘴上這麼說,心裡卻未必會這麼想。因為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實豐田一直都是一家積極投身電動車研發和推廣的企業。
  • 微型電動車為啥又火了?
    為何車企會扎堆推出微型電動汽車?是市場需求還是無奈之舉?這輪推出的微型電動汽車會否遭遇「知豆們」的滑鐵盧命運?在業內人士看來,從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微型電動汽車的確具有很廣闊的市場,也是不少車企的新希望所在,但同樣,這一領域也存在巨大的競爭壓力,需要企業審慎以對。
  • 電動車企股價大漲 造車新勢力搶駐零售店面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巨大需求推動了在美股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車企股價的大幅飆升。2021年美股開盤首日,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家公司收盤股價分別大漲10%、13%和3%。當天特斯拉股價上漲超過3%,估值升至6800億美元,再創新高。
  • 控制資金外流 印度官方要求本土車企向外國車企少掏專利費
    而對於車企來說,則更是如此。不過為了本土企業的發展,印度官方要出手了。據外媒報導,印度商務部長已於近日給本土汽車製造商們提出要求,讓這些企業設法減少向外國的母公司支付技術或品牌使用費,以促進當地投資,減少資金外流。在印度國內的汽車市場中,日韓系車企佔據著絕對的市場份額。
  • 易車研究院:車企如何跟上用戶演變節奏?
    受制於就業空間狹小,收入來源單一,越來越多的60後將步入低速電動車市場。不過對比50後,60後不僅人口數量高出一大截,而且消費能力也高出一大截,將助推低速電動車市場轉型升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低速電動車年銷量突破300萬輛,用戶主要來自老年群體,未來幾年60後有可能助其銷量突破500萬輛,急需主流車企來「轉正」
  • 無錫愛德森電動車廠房拍賣3720萬成交,買家身份是誰?
    目前現有的信息尚不能證明是誰拍走了愛德森的廠房和土地使用權。據小編推斷,在當前行業發展的態勢之下 ,能夠如此出手闊綽的人,必然是一家實力企業。那麼,究竟誰是這個實力買家呢?一,摩託車企業收購,進軍電動車市場。如今市場,摩託車銷量減弱,同時電動車新國標出爐,摩企可以憑藉著自身摩託車生產資質的優勢,搶佔電摩市場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