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馬格利是傳統酒中最具代表的一種。因為韓國是一個以大米為主食的國家,米酒馬格利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酒。馬格利的外號是「平民酒」。在幹農活時被稱為「農酒」,不清澈的叫做「濁酒」,白色的則是「白酒」。此外,還因為是在梨花盛開的時候用酒麴做酒,它還有一個「梨花酒」的名字。
一直以來,馬格利都被看作是農民們喝的很土的酒,是在最近才又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很多現代人都很喜歡馬格利特有的柔柔的甜味。並且,由於馬格利的酒精度數(6~7度)介於啤酒和燒酒之間,在飲用後也不會覺得身體不舒服。
馬格利中含有有利於養顏的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同時還含有能夠促進大腸運動、幫助排洩的乳酸菌。現在,連外國人都開始關注馬格利,海外出口也正在激增。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純天然馬格利的製作過程。
在製作馬格利之前,熱情的主人先為我們準備了暖暖的韓國傳統茶和糕點,還讓我們參觀了一下處處充滿了著韓國傳統氣息的庭院。
下面就開始正式製作馬格利了。首先是將浸泡了一夜的粘糯米洗乾淨,煮開一桶水,準備蒸飯。為了保持溫度,並且防止蒸汽把米香帶走,鍋的四周專門用和好的麵團封上,擋住蒸汽,保持這種狀態蒸上大約25分鐘。
蒸飯期間,我們還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取300g酒麴,放到2.3L的水裡浸泡。糯米蒸到25分鐘基本熟了,這時再用手灑一些水使其熟得更透。這樣再蒸上10分鐘之後,香噴噴的糯米飯就出鍋了。
這時要讓米飯冷卻,降到20度以下,據說20度以下能保證米酒的味道更醇更香。我們開始用勺子翻動,用扇子扇風使其降溫,很快用溫度計測量已經變為十幾度了。這時,我們將米飯放入泡有酒麴的水中攪拌,並且像和面一樣去揉米。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手要用力擠壓米粒,使其漲開,並在酒麴的作用下,促進其快速發酵。
經過15分鐘左右的手工活,會發現整體的米粒變得膨脹,開始結團,而且開始冒出氣泡,這就意味著發酵過程已經悄然開始了。(這時製作米酒的老師說這種狀態的液體米漿對皮膚特別好,還專門為我們裝了兩小瓶米漿,讓我們試著當面膜用。)接下來就要把這些米糰和漿液用漏鬥裝入壇中,並在上面再撒上一層酒麴,使其進一步發酵。
韓屋都是採用地熱的,所以我們的酒罈子也被安置在這裡發酵。密封貼上標籤後,就用被子一層層的包好放在暖暖的地上,溫度要維持在30度以上,這樣2天之後熱發酵過程就結束了,然後使其冷卻,在50天之後,味道香醇的馬格利就完成了。
因為需要發酵,所以我們當然喝不到自己做的酒,但是可以品嘗到兩個月前別的客人做的馬格利,就像我們今天做的酒也會迎接兩個月之後來的客人一樣。釀好的馬格利十分細膩,但是要用篩子過濾掉固體成分。因為不捨得漏掉一點精華成分,所以要用手再去擠壓篩子上的固體,沒想到被發酵之後的糯米竟然像豆腐一樣,摸上去特別柔軟,質地特別細膩。
在韓國人眼中,馬格利既是酒也是保健食品。源遠流長的馬格利不僅是民族特有的產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目前隨著人們越來越關心健康,馬格利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青睞。想想品嘗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馬格利,真的是一種既痛快又愜意的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