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安、陳龍、陳春花、宋志平,本年度企業家最應該聽的4堂大課

2020-12-22 中國企業家雜誌

疫情衝擊之下,危與機並存,企業怎麼辦?我們精選了本年度企業家最應該聽的4堂大課。12月5日至7日,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北京等你。

文|劉慧姣

編輯|周劍鋒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2020年是水與火併存的一年。

一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企業陷入困境;數位化加速帶來的機遇,又讓一些企業絕地反擊、破繭重生。

新發展格局下,一批植根行業的千億公司快速崛起,展現了實體經濟的根基作用;消費升級和產業數位化並行,帶來了新賽道新機遇。而危機面前,對組織和管理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危中尋機,企業如何打造有戰鬥力的組織?

消費升級遇上產業數位化,會爆發什麼樣的機遇?

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協同管理者?

那些千億公司有什麼創新密碼?

我們為你精選了本年度最應該聽的4堂大課。

楊國安:打造有戰鬥力的組織

楊國安教授是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權威,基於自己多年的思考與豐富的管理實踐,提出了他著名的「楊三角」理論。作為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總辦成員,楊國安教授被稱為「騰訊教練」,是騰訊所有重要組織架構調整的幕後功臣,策劃並推動了騰訊2018年的那場重要組織架構升級。

當企業面臨危機時,能否打造有戰鬥力的組織,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楊國安教授將告訴你如何打造有戰鬥力的組織。

陳龍:當消費升級遇上產業數位化

消費升級和產業數位化作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驅動國內大循環的兩個根本性力量,是當前企業兩大發展主線。當兩大力量融合,兩大主線交匯,將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給經濟和商業帶來怎樣的變化?阿里巴巴羅漢堂秘書長陳龍,將告訴我們他關於正在發生的變革最前沿的思考。

陳春花:成為有效的協同管理者

數位化加速了優勝劣汰的過程,在激烈競爭中湧現出來的優秀企業,都展現出了相似特點:強個體、強連結、共生態。共生型組織的核心優勢是什麼?一個擁有共生效用的組織,如何激活員工的持久創造力?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將告訴管理者打造一個1+1>2的高效組織,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宋志平:解碼千億公司

新發展格局下,實體經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一批千億公司快速崛起。「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些千億公司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治理模式創新上自有其獨到之處。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曾經帶領兩家央企衝進世界500強,被稱為雙料董事長,「中國的稻盛和夫」,他將集結半生的管理智慧,為你解讀千億公司成為資本優等生的獨門秘籍。

相關焦點

  • 讀《企業迷思》,宋志平幫你解決經營管理困惑
    讓企業家和管理者睡不著覺的難題是什麼?如何在兩難或多難中做出抉擇?如何撥雲見日發現企業真諦?2020新年伊始,宋志平新著《企業迷思》以寬闊的視角、深邃的洞見,帶領讀者穿越迷思,觸碰靈感,超越自我,奉上一份珍貴的思想盛宴。
  • 宋志平:披堅執銳的企業改革者
    宋志平對記者說。 2006年中國建材股份香港上市,那個時候同行業企業為求生存競相降價,拼得你死我活,倒逼出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重組。而這一切發生在2007年4月的那次杭州西子湖畔的「汪莊會談」。宋志平邀請佔據南方水泥市場半壁江山的4家水泥企業負責人一起喝茶,並提出重組4家企業,最終贏得了這場改變中國水泥及世界水泥發展格局的戰役。
  • 宋志平:披堅執銳的企業改革者|宋志平|中國建材集團|中國上市公司...
    而這一切發生在2007年4月的那次杭州西子湖畔的「汪莊會談」。宋志平邀請佔據南方水泥市場半壁江山的4家水泥企業負責人一起喝茶,並提出重組4家企業,最終贏得了這場改變中國水泥及世界水泥發展格局的戰役。此後,宋志平繼續率領中國建材風捲殘雲般重組了900多家水泥企業。在宋志平掌舵的10年間,中國建材從資不抵債的無名企業,一躍成為建材行業唯一的世界500強企業。
  • 年度商業思想家|楊國安:騰訊總辦裡的局外人
    這套理論極為實用,還曾幫助一家世界前三的計算機企業完成「世紀變革」,一下擊中了企業家的心。 在中歐時,楊國安是 CEO 班最受歡迎的教授,往往學生聽完課,轉頭就請他當了顧問。是不是所有人都往一個大目標奮鬥?不得而知。每個人都知道存在問題,但究竟問題是什麼,各說各話。直到楊國安講了幾堂課,VIPKID 才統一共識——他提供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思維框架,所有人都用上了楊國安的「語言」,很快找出了真正的問題所在。米雯娟說,有了共識就成功了一半。 「化繁為簡,」施振榮說,這就是溝通的要義,「否則很難說服那麼多人。」
  • 年度商業思想家楊國安:騰訊總辦裡的局外人
    許多年來,氣氛平穩,最嚴重的無非是哪個部門又與哪個部門工作重疊、相互競賽。然而到了2018年,楊國安觀測到了令人不安的異象——敬滿度曲線上,員工的信心指數刷地跌了下去。報告最終呈現在了總辦會上,有人說,「總辦應該跟員工多溝通戰略方向」。「不是溝通問題,」楊國安打斷說,「是總辦欠缺對戰略方向的共識。」
  • ...楊國安:首次復盤騰訊變革全過程-騰訊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
    那時中國剛剛加入WTO 不久,企業家都希望能夠學習一些最先進的管理方法,而企業家可以影響很多的員工、供應商、客戶,成千上萬的人。問:你當時提出」楊三角」跟你想要研究中國管理有什麼關係嗎?楊國安:這是通用的。當時我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書,應該是1997年9月份提出的,不久後我就去了香港的亞洲分部任教。
  • 對話騰訊總辦局外人楊國安:首次復盤騰訊變革全過程(萬字長文首發)
    但是戰略要大改變的時候,會自上而下重新梳理。因為進化是在一個特定的框架裡面進化,從下而上很難動大框架。大框架的變革一定是自上而下。問:你也輔導很多外部企業家,新一代企業往往看起來成長更快,機會周期也變得更短,給他們帶來的衝擊是什麼?楊國安:首先會帶來管理問題。
  • 宋志平:混合所有制的艱難探索
    很多企業家和讀者希望學習有「中國稻盛和夫」之稱的宋志平帶領企業走出困境的成功經驗和發展密碼。為此,宋志平寫了這篇回顧性文章,親自講述了中國的企業家故事,講述了他人生和做企業的三個基點——學習、創新、責任。全文共約35000字,將分十次予以連載。敬請關注。
  • 楊國安對話猿輔導李鑫:創業9年,猿輔導核心高管無一人離職
    我覺得線上教育一定是未來的主流形態,因為它帶來的效率提升太大了。所以從第一天開始,我們覺得未來就是這個樣子,雖然我們不知道是10年還是20年後發生,但是我們認為它一定會發生。剛開始進來的時候,我們選擇了做題庫,因為我們最開始做教育的時候,發現大量的人都在做題目練習,我覺得這樣做效率太低了。我們覺得這個題目的練習不能以多取勝,而是以最適合你的題目取勝。
  • 「中國的稻盛和夫」宋志平 A股有望誕生新一批時代巨頭
    對於資本市場的未來,宋志平信心滿滿:「註冊制設立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支持更多優質企業上市,讓資本市場充分培育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支持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發展壯大。我相信A股下一批具有時代意義的產業巨頭,應該會在這些企業裡產生。」  對於國企和民企的關係,在宋志平看來,國企和民企是孿生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 專訪騰訊公司高級管理顧問楊國安:數位化並不神秘,核心是為業務插...
    在研究8家企業數位化轉型後,楊國安將未來組織模式定義為市場化生態組織,中臺進行平臺共享、資源共享,前方業務團隊變成小而精的閉環。數位化轉型的5個環節數字經濟是當下的熱門話題,很多企業都試圖進行數位化轉型,但如何數位化,很多企業家並沒有明確的思路。
  • 陳春花: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院長陳春花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支招佛山製造如何應對疫情影響。這些建議具有普適性,同樣適用於各行各業。另外,為幫助企業家尋找應對危機的生存之道,陳春花用最快的時間寫了一本新書,將於3月上旬面世。她在書中強調,危機會導致一些長久性的、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重構價值與格局。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 楊國安:從企業數位化轉型的「Why、What、How」到「五環框架」
    楊國安在研究了三一重工、永輝雲創、美的、長安汽車四個早期案例提煉框架之後,又通過對百麗國際、美年大健康、貝殼找房、便利蜂、天虹、猿輔導、新瑞鵬、美的8家數位化「最佳樣本」企業的研究和訪談,紀錄下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典型案例,試圖尋找轉型的最佳答案。
  • 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
    現在,他又帶來了《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幫助你成為高情商者。這篇文字,是《蔡康永201堂情商課》的發刊詞,你可以聽,也可以看,聽完了看完了,你再決定要不要聽接下來的201堂課。你好,我是蔡康永,很高興你能來聽我的情商課。
  • 統戰「兩堂課」:一堂課教我文化自信 一堂課教我奉獻愛心
    統戰「兩堂課」:一堂課教我文化自信 一堂課教我奉獻愛心 2020-12-27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出戲2個人14堂課|《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再次襲來
    包文婧、蘇青、張歆藝、塗凌、印小天、範明、李感、施詩等眾多明星傾力推薦《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明星推薦視頻而這部由金士傑、卜學亮主演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自2011年2月首演以來,將近九年的時間裡累積演出已近300場,在僅有兩名演員的舞臺上展開了一場既幽默又觸動人心的生命對談,也贏得了無數觀眾的淚水和掌聲。卜學亮曾問過金士傑:「希望一起合作多久?
  • 行動教育:宋志平-為什麼很多企業很難做強做大?
    本文中,宋志平老師(在國企工作40年,成功帶出了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他被稱為「國企改革的鋪路石」「中國的稻盛和夫」),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與大家分享,企業不能做大做強一大核心原因——資源整合。1、資源整合-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這些年,因為主持了很多整合事宜,我被冠上了「整合者」的名號。
  • 每月「四堂課」:一個場站的教育「加減法」
    現在,我們最應該探索的,就是如何努力實現減量增效,確保教育走心入腦。場站黨委常委會上,政治工作處將部隊教育說理性感染力不夠、多亂繁雜、抄筆記代替搞教育等問題擺了出來。黨委一班人認識到,必須下大力徹底解決這個矛盾。
  • 宋志平:做企業就是要堅守 做到極致沒三四十年不行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12月8日-9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建材集團原董事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領袖宋志平出席並發表演講。宋志平在演講中談到,做企業就是要堅守,一個企業要想做好,沒有十年、二十年不行,你要想做到極致,沒有三四十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