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各國經濟都有不同幅度的衰退或者停滯,但是中國經濟卻異軍突起,成了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在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再度發力,以爆發式的增長呈現在各國面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讓德國媒體嗅到了非同尋常的信號,德媒表示在這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風潮中,中國成了大贏家。不過很多德國企業很清楚,正是中國經濟的強力復甦給了他們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的希望。
德媒憂心忡忡
中國海關總署前不久發布了2020年11月份的貿易報告,報告顯示當月中國的外貿貿易順差同比增幅超過了100%。這意味著中國在今年沒有在貿易上做出根本性改變,但是卻獲得了更多的訂單。
部分德國媒體在報導中雖然肯定了中國對全球經濟恢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它們卻將主要精力用來渲染中國經濟發展會帶來的威脅。德媒宣稱中國正在利用其他各國自顧不暇的機會,大肆向其他國家出口商品,藉此提高其他國家對自己的依賴。
甚至還有媒體警告稱,西方各國用來挽救本國經濟的經濟刺激資金可能會大量流進中國的口袋,讓中國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德企認清現實
西方的一些媒體緊張兮兮的提防中國,但是卻將中國在當前局勢下的重要性撇在一邊不當做重點來談。要知道,隨著冬季帶來,歐洲疫情迎來第二波高峰,美國疫情形勢仍舊沒有緩和的預兆。現在能夠大量輸出各種物資,特別是醫療防護裝備的國家只有中國。
其他國家向中國進口更多的商品是出於現實的必然選擇,而不是中國在蓄意增大出口,西方部分媒體是在顛倒是非,試圖利用中國威脅論攻擊中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最能認清自己的困境的還是各國的企業,一些國家的企業在瀕臨倒閉時反倒遭到政府的威脅,而政府發下來的救援資金卻買不到需要的商品,到最後還是只能向中國購買。
在今年,德國的汽車對華出口量不減反增,因此許多德國企業都清楚認識到是中國市場讓自己避免走到破產的邊緣。
西方媒體試圖將中國妖魔化已經不是一兩天了,但是在現實面前,沒有任何企業會選擇聽信「謠言」,拒絕成為中國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