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再發力,德媒嗅到不尋常的信號:中國才是大贏家

2021-01-13 烽火崛起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各國經濟都有不同幅度的衰退或者停滯,但是中國經濟卻異軍突起,成了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在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再度發力,以爆發式的增長呈現在各國面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讓德國媒體嗅到了非同尋常的信號,德媒表示在這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風潮中,中國成了大贏家。不過很多德國企業很清楚,正是中國經濟的強力復甦給了他們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的希望。

德媒憂心忡忡

中國海關總署前不久發布了2020年11月份的貿易報告,報告顯示當月中國的外貿貿易順差同比增幅超過了100%。這意味著中國在今年沒有在貿易上做出根本性改變,但是卻獲得了更多的訂單。

部分德國媒體在報導中雖然肯定了中國對全球經濟恢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它們卻將主要精力用來渲染中國經濟發展會帶來的威脅。德媒宣稱中國正在利用其他各國自顧不暇的機會,大肆向其他國家出口商品,藉此提高其他國家對自己的依賴。

甚至還有媒體警告稱,西方各國用來挽救本國經濟的經濟刺激資金可能會大量流進中國的口袋,讓中國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德企認清現實

西方的一些媒體緊張兮兮的提防中國,但是卻將中國在當前局勢下的重要性撇在一邊不當做重點來談。要知道,隨著冬季帶來,歐洲疫情迎來第二波高峰,美國疫情形勢仍舊沒有緩和的預兆。現在能夠大量輸出各種物資,特別是醫療防護裝備的國家只有中國。

其他國家向中國進口更多的商品是出於現實的必然選擇,而不是中國在蓄意增大出口,西方部分媒體是在顛倒是非,試圖利用中國威脅論攻擊中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最能認清自己的困境的還是各國的企業,一些國家的企業在瀕臨倒閉時反倒遭到政府的威脅,而政府發下來的救援資金卻買不到需要的商品,到最後還是只能向中國購買。

在今年,德國的汽車對華出口量不減反增,因此許多德國企業都清楚認識到是中國市場讓自己避免走到破產的邊緣。

西方媒體試圖將中國妖魔化已經不是一兩天了,但是在現實面前,沒有任何企業會選擇聽信「謠言」,拒絕成為中國的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事關中印邊境,印媒透露印度三軍有重要行動,世界嗅到不尋常信號
    對於這一行動,印度國防參謀總長拉瓦特14日在加爾各答參加印度軍艦下水儀式時將「黑鍋」甩給了中國,他詆毀中國稱,因為「中國試圖改變兩國北部邊界實控線的現狀」,印度海、陸、空三軍「正在進行高水平的準備工作」,有足夠力量應對來自邊境的任何「威脅或挑戰」。
  • 17日,普京親自出面,同時對中美兩國有話說,世界嗅到不尋常信號
    在4小時29分鐘內,普京就政治、經濟、醫療、外交、軍事等諸多話題回答了68個問題。在此次記者會上,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成了重點話題。就拜登擊敗川普當選為下屆美國總統一事,普京表示,希望拜登政府上臺後能與俄方合作解決俄美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他強調,「我們的出發點是拜登將會了解到目前發生的情況。他在內政和外交上都很有經驗。
  • 蔡英文闖大禍,解放軍罕見動作,臺媒已嗅到不尋常信號
    近日,解放軍一個罕見動作,臺媒就已經嗅到了不尋常的信號,看「臺獨」勢力還如何囂張?據海峽導報12月9日報導,有臺媒消息指出,解放軍軍機9日上午11時12分、下午4時兩次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高度分別為7000及6600公尺。臺灣空軍按例「在空警戒」、並「廣播驅離」。
  • 日本防衛預算又創新高,俄羅斯嗅到危險信號,日媒:應慎入「五眼聯盟」
    據環球時報援引《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近日,日本政府通過了總額為106.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7萬億元)的2021年度預算案。報導稱,這是日本年度預算連續9年創新高,也是連續第三年超過100萬億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年度預算中,日本還大幅度提高了防衛預算。
  • 德媒:美國無法「戰勝」中國的四大原因
    隨著美感染人數激增,川普政府甩鍋世衛組織與中國,指責我們"隱瞞疫情",其實美國政府才是美疫情大肆蔓延的罪魁禍首。製造"新冷戰",挑起對華貿易摩擦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全盤否定中美關係,惡意攻擊中國。白宮政客無端指責中國內外政策,制裁中國高新技術產業,挑動拼湊國家"反華聯盟",企圖遏制中方的發展。美國對華偏見根深蒂固,陳舊過時的冷戰思維,單方面挑起對華貿易摩擦。
  • 德媒:誰還敢質疑中國,中國城市在世界排名中能一年暴升30名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的經濟得到提升,我國許多城市都已經步入了一線城市的行列,甚至不少地方已經朝著小康社會發展前進了。短短幾十年時間裡,中國已然成為了超一線國家,令許多外國友人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 這回全世界接連嗅到信號,不同以往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中國在航天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國際上早已名列前茅,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傳出好消息。中國火箭發射中心工作人員近日再次舉行"吃包子"儀式,寓意為"包你成功"這種美好的期待,也意味著近日一個值得所有中國人振奮的時刻來臨。
  • 德媒說了句大實話,西方此前揚言要脫離中國市場,如今卻身不由己
    剛看到德媒發出感慨,稱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德國車企的「救命稻草」。不僅如此,今年1至8月份,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超過600億歐元,中國也因此超過法國,成為德國出口最大的市場。德國電信網還在10月20日發表過一篇題為《中國如何成為世界的救世主》的文章,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 臺媒嗅到不尋常的信號
    再加上世衛組織對他們的疫苗捐贈他們的疫苗總量已經達到1500萬劑。他還特別指出由於談判的需要,他們不得不對疫苗採購的進度進行保密。因為雙方還要對合同事項進行最後確認。因此,他們只有在交納定金後才對外宣布這條消息。當有臺灣媒體質問陳時中,臺灣民眾多會能夠接種新冠疫苗時,他卻表示說沒有確切的時間表。
  • 默克爾也沒有想到:一篇「肯定中國」的文章,在德引起軒然大波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遭受重大創傷,中國因立即作出了正確決策,不僅成為了最不受疫情困擾的國家,同時,也是第一個實現經濟復甦的國家。而在經濟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洞悉時局的有識之士,於是越來越多的海外企業與投資者看到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也紛紛開始朝中企下注。
  • 中國為俄羅斯投下反對票後,俄媒為中國怒斥了澳大利亞
    中國為俄羅斯在聯合國大會上投下反對票後,俄媒為中國怒斥了澳大利亞!12月7日的聯合國大會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把俄羅斯在黑海的軍事活動定義為非法軍事活動,並要求俄羅斯從克裡米亞撤軍,結束對克裡米亞的佔領時,中國、伊朗、白俄羅斯等國家紛紛為俄羅斯投下了反對票,不支持西方國家的無理要求。中國為俄羅斯投下反對票,是中俄友好的信號。俄媒為中國怒斥澳大利亞,也是中俄友好的信號。
  • 「德媒看中國」「我們不做獨立新聞,而是宣傳「
    出處: Spiegel Plus作者: Bartholomäus Grill時間: 2019.06.07譯者: 張琦此文由公益翻譯使者提供《德媒看中國版》可以採訪嗎?不公開的訪談也行。「我們沒興趣和你交流」,廖亮(音)通過電子郵件說。並且,抱歉,他位於奈洛比的電視臺也不開放參觀。
  • 一天內,兩個最糟糕消息傳來,世界同時嗅到不尋常信號,緊急行動
    正文: 當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一天內卻有兩個最糟糕的消息接連傳來,世界同時也嗅到了不尋常的信號,紛紛採取緊急行動。
  • 德媒:中國最令人震撼的,就是有國家竟然往鈔票上印「中國建造」
    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中國製造已經成為了全球數十億人都有所耳聞的一個詞了,基於中國的強大創造力,而且中國對科技方面的發展越來越看重,因此如今中國製造的產品不論是在價格上還是質量上都遠遠好於一些發達國家的產品。
  • 德媒:中國探月計劃快趕上咱們了。德網友:咱啥時候登過月球?
    中國嫦娥5號飛行器攜帶月壤成功返航,就在第一時間,德國明鏡周刊馬上刊登了嫦娥5號的新聞。在一系列常規報導時,就出了問題。比如嫦娥5號降落的地方,德國媒體寫成了「蒙古國。」不過可能是德國人不清楚中國的地理,中國這邊是有內蒙古地區的。
  • 德國政府一波撒錢,反倒讓德媒不開心:中國又成大贏家了!
    德國政府一波撒錢,反倒讓德媒不開心:中國又成大贏家了!
  • 西班牙經濟專家:進博會釋放中國支持全球化信號
    (記者楊萌欣、杜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進一步復甦,GDP同比增長4.9%,成為疫情衝擊下少數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之一。在全球疫情仍舊肆虐的背景下,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助力全球經濟復甦意義不凡。西班牙經濟專家阿爾貝託·勒布隆認為,本屆進博會將向世界釋放中國支持全球化的積極信號,對促進海外商品藉助電子商務平臺觸及中國消費者具有重要意義。
  • 疫情下中國經濟增長,德媒有話說
    導讀:今年,全球深受新冠病毒的危害,很多行業都遭到很大衝擊,造成經濟蕭條,許多國家的經濟負增長,只有中國和少數幾個國家實現了經濟正增長。對此,德國《每日鏡報》網站發表題目為《為何中國經濟只在一年時間內就重回增長路線》的文章,對疫情下中國經濟的增長發表了看法。中國經濟能迅速復甦得益於疫情的有效控制文章稱,新冠疫情暴發了很長時間,全球很多國家還在與新冠病毒作痛苦鬥爭的時候,中國早就已經控制住了疫情。
  • 德媒文章:中國正奪取世界經濟的王位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 德國《焦點》周刊網站12月21日發表題為《中國正奪取世界經濟的王位——歐洲和美國只能觀望》一文,作者為德國KSW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烏多·裡德。全文摘編如下:在中國的引領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正在亞太地區誕生。中國藉此朝著世界經濟之巔又邁出了一步。
  • 中國經濟3點發力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這次疫情全球大部分的國家經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GDP均有下滑跡象。但是中國卻在疫情的難關中,迅速調整狀態,盡最大的努力恢復到疫情前的數據。近日,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我國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