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探月計劃快趕上咱們了。德網友:咱啥時候登過月球?

2020-12-23 網正資訊

嫦娥5號順利返航,德國媒體激動之餘開始吹噓自己。

中國嫦娥5號飛行器攜帶月壤成功返航,就在第一時間,德國明鏡周刊馬上刊登了嫦娥5號的新聞。在一系列常規報導時,就出了問題。

比如嫦娥5號降落的地方,德國媒體寫成了「蒙古國。」不過可能是德國人不清楚中國的地理,中國這邊是有內蒙古地區的。

又比如,德媒說嫦娥5號攜帶的樣本是月球「巖石。」但其實是月球土壤。隨後的報導中,德媒寫道「中國2020年才追上美蘇60年代的水平,說明他們依舊在起步階段,其航空技術仍舊有很大進步空間,但我們相信中國的步伐會越來越快。」

隨後德國媒體開始「邀功」並且吹捧自己。

德國媒體稱:「很高興看到,我們每年數億歐元的援助,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航空落後的面貌,總有一天中國人的航空技術會達到甚至超越德國!」

吹噓自己的行為被德國網友瘋狂打臉。

針對上面那一條報導,一位德國網友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中國從2010年起,就沒有再接受過德國一分錢的援助了。」

「你們在眼紅什麼?人家整個計劃都是自己在出錢出力。」

「什麼?技術馬上趕上德國?咱們什麼時候發射火箭登錄月球了?我長這麼大怎麼從未聽說過?是不是我錯過了什麼?」

還有細心的德國網友在不停的糾正德國媒體的錯誤。

針對嫦娥5號降落蒙古國這一錯誤,一位網友說:「你的地理老師看到這篇文章一定非常難過,他可能沒有教會你,中國北部是分內蒙古和外蒙古的。外蒙古才是蒙古國,而這次嫦娥5號降落的地方是中國境內的內蒙古。」

針對月球攜帶「巖石」樣本,網友又懟:「希望月球巖石沒有掉出來,因為周圍環境會讓你(德國媒體)分不清,什麼是月球的石頭,什麼是地球的石頭。」

隨後這位德國網友獻上了自己對中國航空計劃的祝福:「恭喜中國,這些行動已經證明,中國航空技術絕不是簡單的抄襲別人能夠做到的。即使現在比50年前更先進,但要把它造出來,從起飛到降落,全程管理不出問題,是相當不容易的!」

隨後德國網友開始了對於自身的深重反思。

一位德國網友表示「百分之99.9的中國人,都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喜歡在那裡生活。中國人與我們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對德國等國是尊重的,不會隨便批評我們。」

「怎麼可能?一個13億螞蟻的國家,是沒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的。或者說,我們要慢慢拋開過去的偏見了。我是在說諷刺的話(開頭第一句)」

「偏見是,中國人做任何事情都是錯誤的,人類應該攜手共同探索太空。」

當然,最後德國網友也不忘記吐槽一下美國航空:「為什麼美國人幾十年都不再去月球了?是怕計劃失敗被嘲笑還是說當年登月壓根就是一場騙局?」

免責聲明: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

相關焦點

  • 德媒稱中國又有「大膽太空計劃」要在月球建發電站
    【環球時報報導 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中國又有了大膽太空計劃!」德國中德電視臺3日在科技欄目中報導稱,長時間以來,各國一直存在從太空收集能源並源源不斷地向地球輸送的想法。「如今中國希望從2030年開啟第一個從太空帶來太陽能和光的項目」。報導稱,自從2007年中國探月工程開啟後,已完成多個科研任務,「但這只是中國太空戰略的一部分」。
  • 娥五號回來了,中國探月下一步計劃去月球南極!
    娥五號已經回來了,中國探月工程未來的方向在哪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表示:我們未來將立足於全月面到達。我們將在月球南極研製建設一個科研站。在月球南極南緯89度,可能存在連續180多天的光照。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作者 郭超凱 中國將在2020年實施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也讓外界對未來中國探月計劃倍加期待。
  • 中美俄探月計劃終止?中美或不再重返月球,俄方無力登陸月球
    01中美俄探月計劃終止?中美或不再重返月球,俄方無力登陸月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國對於探索宇宙更加的具有信心,從二戰結束後就已經有了探月計劃的出現,而美俄兩國更是為了實現此目標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之所以會從探月開始,主要就在於這顆星球是圍繞著地球旋轉的,自然是會對其好奇更大一些,從而希望可以通過對這顆星球的探索,從而找到更多適合於人類的資源。
  • 中國探月工程再獲突破,美國開始緊張起來,阿波羅計劃被傳造假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探月工程的成功,將會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從月球帶回土壤的國家。但同時他們也表示,對於我國的這次探月工程,希望我國可以進行數據共享。為此美國方面還表示,他們之前也曾為了登月計劃也曾做出過巨大努力,而且在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後,他們也曾將相關數據和世界各國進行共享。
  • 華國旗月面展示,德媒這樣報導!
    12月3日,五星紅旗成功進行首次月表動態展示,38萬公裡外亮出「中國紅」。德媒NTV電視臺本周評論稱,中國正在發展成為頭部航天國家。並且與美國的「競爭品」不同,中國這面科技含量極高的國旗應該能在月球上堅持更長時間。NTV報導全文現編譯如下:
  • 俄國科學家率先表態:希望獲得中國月壤!俄媒:中國尚未做出決定
    嫦娥五號取樣德媒報導稱,全世界都想獲得中國的月壤,美國也想要。到目前為止,全球是俄羅斯科學家率先公開表態希望獲得。因此不少國家的科學家,研究太空的機構都希望中國能夠分享一些月壤。俄羅斯科學家率先公開表態,希望能夠獲得中國從月球帶回的月壤。
  • 中國公布"玉兔"所拍月球圖像 英媒:迄今為止最高清
    參考消息網2月3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一系列到現在為止最高清的月球表面圖像。據英國《獨立報》2月1日報導,這些圖像由「玉兔」月球車拍攝。作為「嫦娥三號」探月任務的一部分,「玉兔」於2013年12月在月球著陸。
  •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文昌:中國探月新母港
    這一天,站在這片古老又年輕的土地上,凝望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直刺蒼穹的壯美航跡,傾聽著不同測控點位傳來的一聲聲「正常」,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滿懷豪情地說:「以後,我們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中國航天的未來是宏偉的!」
  • 中國經濟再發力,德媒嗅到不尋常的信號:中國才是大贏家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各國經濟都有不同幅度的衰退或者停滯,但是中國經濟卻異軍突起,成了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再度發力,以爆發式的增長呈現在各國面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讓德國媒體嗅到了非同尋常的信號,德媒表示在這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風潮中,中國成了大贏家。
  • 德媒:誰還敢質疑中國,中國城市在世界排名中能一年暴升30名
    短短幾十年時間裡,中國已然成為了超一線國家,令許多外國友人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伴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提升,我國得到了眾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持,德媒更是評價我國說:誰還敢質疑中國,中國城市在在世界排名中能一年暴升30名。
  • 玉兔從嫦娥五號身旁跑過,中國必將在月球上留下屬於中國人的腳印
    文 | 何 川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中國探月工程再次實現一個「小目標」,中國航天事業又向前邁進一步。我們已不再局限於「舉頭望明月」,中國航天人砥礪篤行,終將在月球上留下中國人的腳印。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小場景,是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順利返回。在返回器落地的瞬間,出現了一個奇特的鏡頭,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旁跑過,一時間大家都在猜測這是什麼動物。現場負責搜索的人員透露,這正是一隻小白兔子。
  • 國新辦發布會解讀中國探月熱點問題
    隨之而來的,還有公眾一個又一個的疑問:嫦娥五號任務究竟有何意義,從月球帶回的樣品長什麼樣,公眾能否看到,中國是否會與世界共享,此次任務之後,中國什麼時候開展載人登月計劃?國新辦今天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解答有關問題。
  • 嫦娥5號順利回家,全國人民歡欣雀躍,探月工程師透露一秘密計劃
    嫦娥5號順利回家,全國人民歡欣雀躍,探月工程師透露一秘密計劃嫦娥5號順利回家,全國人民歡欣雀躍2020年12月17日,中國登月返回器嫦娥5號,帶著2kg的月球樣本,成功降落在預定地點探月工程師透露一秘密計劃其實,並非如此。如果對嫦娥5號計劃十分關注的網友,可能就會知道,嫦娥5號除了月球採樣之外,還在執行一個十分秘密的任務,那就是為載人登月做準備了。眾所周知,美國在50多年前,就實現了登月壯舉,而且美國人還曾不止一次登上過月球!
  • 德媒說了句大實話,西方此前揚言要脫離中國市場,如今卻身不由己
    剛看到德媒發出感慨,稱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德國車企的「救命稻草」。不僅如此,今年1至8月份,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超過600億歐元,中國也因此超過法國,成為德國出口最大的市場。德國電信網還在10月20日發表過一篇題為《中國如何成為世界的救世主》的文章,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 探月工程16年,嫦娥終於滿載而歸,月壤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登月夢想的開始,來源於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然而夢想開始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參與核試驗的地質學者。在參與地下核試驗的選址和探索期間,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衛星,這也預示著人類即將進入太空時代,這件事情對他觸動很大,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他的夢想。
  • 墜毀的飛船、三眼女屍和月球城市,當年美國探月到底發現了什麼?
    墜毀的飛船、三眼女屍和月球城市,當年美國探月到底發現了什麼?說起月球,長久以來,人們就對這顆星球有著極強的探索欲。在古人心目中,月球一直是一顆極具神秘色彩的星球。當然,在古代,人們的科技水平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大家對於月球也就是充滿著一些幻想而已。而進入現代,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月球上越來越多的事,也進入了我們的腦海中。世界上最先登月的國家,肯定就是美國了。當年的阿波羅計劃,從1969年開始啟動,一直到1972年結束,美國先後進行了7次載人登月,其中還有一次失敗了。也就是說,美國太空人一共有6次登上過月球。
  • 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圖/人民視覺我國探月三期工程,憑啥挖土是收官之作?2020年9月的中國航天大會上,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宣布:「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這也是我國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月球採樣,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仔細一想,不就是在月球拿塊石頭嗎,很難嗎?
  • 2020中國探月x麥當勞MISSION MOON探月系列正式發布
    )工程攜手全球知名餐飲品牌麥當勞,聯合發布「中國探月x麥當勞MISSION MOON探月系列」。該系列特別邀請中國獨立設計師CHEN PENG設計,於今日在麥當勞官方微信小程序「i麥當勞」正式發售。點亮童真夢想,飛得更遠更高探月,是人類浪漫的夢想。2004年,中國探月(CLEP)工程項目正式開啟,從「嫦娥一號」第一次月球探測到「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人對月球的探索從未止步,從繞月、落月到採樣返回,中國探月事業穩步向前。
  •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收官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預定方案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這是人類探月歷史60年來由中國人書寫的又一壯舉,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戰取得圓滿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