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多地林業部門紮實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2020-12-22 騰訊網

古樹名木是林木資源中的瑰寶,具有重要的人文與科學價值,據統計,目前湖南省約有23.9萬株古樹名木。近期,全省多地林業部門積極組織、迅速行動、多措並舉,紮實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省林業局

近日,省林業局綠委辦、產業辦相關負責人一行組成調研組,來到新化縣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和林業產業工作調研。

調研組一行相繼對新化大熊山千年銀杏與古樹名木保護情況進行了察看,對國家森林鄉村榮華鄉共田村、榮華芳溪村伯依佛青岡櫟古樹名木主題公園建設、奉家鎮上團村風水界水絲梨古樹群搶救復壯進行了現場指導,對奉家鎮秦人社區千年紫薇與水車鎮樓下村千年古樟保護情況提出了指導意見。在聽取縣綠委辦和縣林業局古樹名木保護及三年行動計劃情況匯報後,就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調研組指出,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對弘揚生態文化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林業主管部門要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建立養護責任制。對瀕臨死亡的古樹木,要做好搶救性救治工作。要加大珍貴樹種的培育力度,使保護古樹、珍愛綠色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張家界市

近日,張家界市人大、市林業局相關負責同志組成調研組,來到慈利縣溪口鎮開展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立法調研。調研組首先深入溪口鎮樟樹村、天湖村實地查看古樟樹和古銀杏樹的生長情況,詳細了解古樹的歷史傳說和目前的保護工作開展情況。緊接著調研組在溪口鎮政府召開座談會,就古樹名木保護立法工作聽取了當地鎮政府及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此次調研工作旨在解決古樹名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保護不夠、資金不足、宣傳不夠以及社會對古樹名木價值認識欠缺等問題,為立法工作奠定基礎。

祁陽縣

近日,應祁陽縣林業局邀請,湖南省林業科學院、湖南晨瑞古樹名木保護有限公司等一行,來到該縣黎家坪鎮官塘村,為被譽為「湖南樟樹王」的千年古樟搶救保護進行技術指導。

近年來,由於當地村民缺乏古樹保護科學常識等原因造成該樹南向枝幹枯死,營養條件和長勢差,部分樹幹嚴重心腐、部分枝幹木質部外露、白蟻危害嚴重。針對「樟樹王」目前的現狀,專家給出了保護復壯方案:挖掘滲水井,控制土壤含水量;噴灑農藥防治害蟲,清除腐爛的枯枝,對樹洞進行消毒防蟻防蟲處理,消除安全隱患;採用條形輻射狀沿根鏟土鬆土,設置通氣溝,保證土壤透氣透水;拆除影響古樹生長的民房,並對道路進行改造,確保道路相距古樹超過25米。祁陽縣林業局也將與黎家坪鎮官塘村建立長期的管護機制,落實責任主體,將該村納入為責任管護單位,根據相關規定保護好該株古樟樹。

道縣

近日,在祥霖鋪鎮祥霖鋪、兩河口等村,道縣林業局工作人員為古樹名木掛牌,並現場宣傳古樹名木保護知識。近年來,道縣林業部門完成了新一輪普查,共普查登記古樹5229株,其中一級古樹141株,二級古樹556株,三級古樹4532株。共分47個科104個屬125種,其中單株古樹3697株,古樹名木群落55個,株數1532株。主要樹種為樟樹、楓香、木荷、甜櫧和柏木等。為加強古樹名木資源保護,道縣人民政府頒布了《道縣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和《道縣溼地資源管理辦法》,並對全縣5229棵古樹名木全部分步實現掛牌保護。

文/圖:湘林快報

編輯:王天宏

相關焦點

  • 林業專家張用憲:古樹名木的守護者
    張用憲說:「林業專家的使命就是保護綠色,我做這些事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救治古樹名木讓千年老樹返老還童項王故裡景區裡有一棵項王手植槐,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江蘇省最長壽的樹。為了更好地保護項王手植槐,從2010年起,張用憲開始培育子代項王槐,經過不懈努力,在2016年成功培育出6株「項王手植槐」子樹。在淮安周恩來故居有一棵省級二級保護古樹、樹齡逾百年的觀音柳。退休後,張用憲到淮安參觀周恩來故居時,發現觀音柳歪斜內腐嚴重。回到宿遷後,他立即著手撰寫關於搶救修復觀音柳的建議方案,轉交給淮安市有關部門。
  • 新換二維碼「身份證」 安慶古樹名木保護在行動
    「掃一掃牌子上的二維碼,就能一目了然地獲取該古樹的信息,包括樹齡、位置、樹高、生活習性、歷史人文等,實在是太方便了!」12月8日,安慶遊客劉珏在天柱山風景區內對新更換的古樹名木保護牌讚不絕口。新的保護牌以貓頭鷹形狀為背景,表達了動植物和諧共生的主題。牌子上除了基本信息外,還增設了二維碼即新版「身份證」,這一創新舉措能讓更多遊客在遊覽過程中了解到古樹的基本情況和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提高市民主動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
  • 永州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實錄
    相關報導:永州: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紅網時刻永州12月9日訊(記者 周純)12月9日上午,永州市舉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永州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振平致發布詞,專題介紹了全市古樹名木資源概況、主要工作及成效等方面等情況。
  • 「林中之城」郴州,讓古樹名木和天然林保護「走出深閨」
    動新聞—湖南省政協赴郴州開展「加強古樹名木和天然林保護」調研「林中之城」郴州,讓古樹名木和天然林保護「走出深閨」9月7日至10日,湖南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戴道晉帶隊赴郴州開展「加強古樹名木和天然林保護」調研。
  • 道縣古樹名木將換發「身份證」
    道縣古樹名木將換發「身份證」華聲在線3月2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蔣茜 通訊員 黃潛)3月24日,道縣林業局組織5個工作小組,來到祥霖鋪鎮兩河口村,對該村古樹名木的「身份證」進行更換。縣林業局森保站主任吳槐明介紹,新更換的「身份證」材質為不鏽鋼板,不但標註了古樹的編號、樹名、保護等級等,還特別印製了二維碼,市民只要用手機掃一掃,便可了解古樹的詳細信息和保護狀況。道縣林業部門於2016年啟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建檔工作。對百年以上古樹名木逐一進行編號,錄入樹齡、樹高、監督單位、照片等信息,並製作二維碼保護牌。
  • 實地查訪178棵古樹後檢察官心疼了!古樹名木也要「老有所養」
    近期,永康市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為世界保護好一株樹」專項調查和保護行動,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讓古樹名木「老有所養」。「專項行動中,我們組織幹警赴轄區內16個鎮街區,依法對部分古樹名木損害情況進行現場取證。」
  • 湖南近22萬棵古樹名木有了「電子身份證」
    據悉,為提高全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水平和公眾參與古樹名木保護意識,湖南省綠化委員會、湖南省林業局開發設計了湖南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目前已有近22萬棵古樹名木的數據被整理進庫。 市民可通過該平臺,使用古樹位置查詢、路線導航、建檔維護、統計分析、認養認護、視頻監控、樹種鑑定、生成二維碼和申請專家會診等功能,還可以通過實時4G視頻監控和溫溼度感知,觀察古樹名木實時影像,欣賞古樹名木風姿。 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地圖還採用了遙感影像、天地圖影像、天地圖政區、湖南影像、湖南政區等五種影像地圖,用戶在瀏覽時可自由對比選擇,極大地提高了用戶使用感受。
  • 北京農學院舉行國家古樹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論證會
    12月17日,北京農學院組織專家對牽頭申報的《國家古樹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建設方案》進行論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前司長趙良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古樹名木和竹藤花卉管理處處長潘兵,中國林業科學院森環森保所所長江澤平,北京園林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叢日晨,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義務植樹處處長楊志華,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沈應柏作為專家出席論證會。北京農學院副校長段留生主持會議並介紹專家和會議背景。校長周劍平歡迎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
  • 新化縣林業局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
    林業局在協調開展聯村建綠工作的同時,督促指導相關部門開展河流岸線、公路鐵路兩側、機關庭院、校園、礦區綠化,全方位、高標準推進全縣林業重點工程造林和社會面上造林。全年全縣全民義務植樹參與人數達61.2萬,共栽植苗木268.5萬株,適齡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3.29%,共新建義務植樹基地28個,基地面積1520畝。
  • 定遠24棵古樹成為旅遊新景點
    本報訊 通訊員陳自華報導 安徽省定遠縣把古樹名木保護作為推進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建設的載體,對全縣24株重點保護古樹進行精心修復和管護,為該縣鄉村旅遊增添新景點,為定遠傳承具有科學、文化和經濟價值的「綠色文物」。
  • 我市古樹名木有了新版「身份證」
    古樹名木是珍貴的自然資源,具有重要的文化、科研等價值,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和社會意義。近期,市自然資源局組織對全市311株古樹名木進行調查掛牌,進一步加強對古樹資源的保護力度。新製作的標牌上清晰記錄著古樹的樹名、學名、科屬、樹齡、保護等級、管護責任單位(人)等信息,實現一樹一牌,讓古樹名木有了統一的「身份證」。市古樹名木主要有國槐、側柏、圓柏、皂莢、棗樹、柿樹、銀杏等樹種,共311株,古樹群落3個90株。在本次調查中對古樹名木樹種、樹齡、胸徑、冠幅、生長勢、生長環境、歷史典故、傳說等資料進行了補充完善。
  • 河南魯山縣土門古樹名木成了鄉村遊的一道風景線
    在河南省魯山縣土門辦事處,古樹名木資源豐富,經林業部門掛牌保護的就有200餘棵,形態各異、枝繁葉茂的古樹成了辦事處發展鄉村遊的一道風景線。土門辦事處地處偏遠,幾乎溝溝有古樹、村村有名木。焦山村生長著一棵樹齡800多年的黃楝樹和1000多年的皂角樹,成了遊人爭相拍照留念的「網紅」;構樹莊村有一個柞櫟樹與黃楝樹的樹幹長在了一起,當地人稱之為「情侶樹」;廟莊村的一棵古樹上長著一個疙瘩,看上去就像爬著一隻青蛙;侯家莊村有10餘棵古樹連片分布,成了村民們夏季乘涼的好地方;辦事處稅務所和公安派出所院內都有一棵樹齡超過200年的桂花樹,花開時節香味能飄到30米外的學校。
  • 「迎客松是假樹」系謠言,古樹保護更須你離遠點
    南京林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學院副教授許曉崗曾參與起草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古樹名木鑑定規範》,他告訴《中國科學報》,只要認真留意迎客松在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下的樣貌及生長形態,「松樹是假的」的謠言很容易不攻自破。   許曉崗還表示,用塑料模型充當真松樹的做法,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可行。
  • 青島平度市古樹名木有了新版「身份證」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璐 青島報導近日,青島平度市自然資源局組織技術骨幹對全市古樹名木進行調查掛牌,進一步加強對古樹資源的保護力度。新製作的標牌上清晰記錄著古樹的樹名、學名、科屬、樹齡、保護等級、管護責任單位(人)等信息,實現一樹一牌,讓古樹名木有了統一的「身份證」。平度市古樹名木主要有國槐、側柏、圓柏、皂莢、棗樹、柿樹、銀杏等樹種,共300餘棵,古樹群落3個,共90餘株。在本次調查中對古樹名木樹種、樹齡、胸徑、冠幅、生長勢、生長環境、歷史典故等資料進行了補充完善。
  • 南譙區林業局實地驗收古樹名木保護項目
    12月22日,南譙區林業局組織技術人員到施集鎮實地驗收2020年一級古樹名木保護修復建設情況。區林業局聯合有關鎮成立驗收工作小組,到施集鎮花山村和龍蟠村,對兩棵樹齡300年以上圓柏保護實施情況進行現場驗收。
  • 合肥一棵古樹「獨佔」一條車道
    這兩年,淮南北路北延開建,由長豐縣重點局負責修建的6.3公裡的市政主幹道今年正式通車,與五湖大道相連,所以開車的經過的人多了,關注的人也多了。而五湖大道以北,由長豐縣交通局負責的淮南北路北延(又叫沛雙路)長達30多公裡,至此從合肥北二環前往長豐下塘、杜集等鄉鎮,可以從淮南北路抵達。這棵古樹如今怎麼樣?記者找到了古樹的管理人蒯先生。
  • 藍山縣為古樹名木換發「二代身份證」
    近日 , 藍山縣綠化委員會工作人員頂著烈日到藍山縣政府大院、塔下寺及其他鄉鎮為古樹名木換發「二代身份證」,有了「二代身份證」古樹名木只要大家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 , 就能輕鬆知曉該樹的科屬、胸徑、樹高、經緯度位置以及生物學特性等。
  • 新馬橋鎮林長制工作實施方案
    結合區域和林情特點,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分類保護、科學管理,解決好林業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全面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服務功能。——堅持嚴格考核、跟蹤問效。依法治林管林,建立健全造林綠化、森林管護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林長制落地生根,形成全社會關心和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