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綜藝一向都相當敢拍,節目的內容和形式更是百無禁忌。
尤其是實景真人秀這個類型,這些年韓國各大電視臺可以說是鍾情依舊。
不過也逃不過觀眾就吃這套,借著韓流的影響,不少知名真人秀綜藝甚至紅到了東亞各國。
甚至一度成了我們某水果臺和各大網綜專注模仿和借鑑的對象。
圍繞男女情感關係展開的觀察類節目則是其中的一大熱門。
早年一檔明星模擬戀愛結婚的綜藝《我們結婚了》堪稱開山鼻祖。
反響熱烈後,《Heart Signal》、《同床異夢》、《戀愛捕手》等類似韓綜遍地開花、層出不窮。
這幾檔綜藝的形式雖有不同,但都逃不過拿情侶(或假想情侶)、互有好感的素人、新婚小兩口這樣成對的嘉賓來當主角。
看完之後觀眾們自然是被撒了一臉糖。
失戀的得到慰藉,單身的更嚮往愛情。
從這個角度來說戀愛綜藝還真是都市青年緩解現實壓力的良方。
只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韓綜編導們竟然還不知滿足。
就在不久前韓國推出了一檔光是名字就足夠讓人驚掉下巴的全新真人秀綜藝——《我們離婚了》。
《我們離婚了》是一檔記錄離婚後夫婦二人再次同框生活的觀察類真人秀節目。
在這個節目中,已經離婚了的夫妻二人將會重新嘗試在同一間房子內共同生活三天兩晚。
在這場特別安排的「重逢」中,兩人會試著解開過去的矛盾、心結或遺憾。
直觀地通過鏡頭說明婚姻生活的複雜性。
得知這檔綜藝竟然真的已經上線,我一度是震驚的。
前有《我們結婚了》,後就有《我們離婚了》。
不得不感嘆,韓國人是真敢拍!
實際看下來,《我們離婚了》還真有當年《我們結婚了》的影子。
一開場就是幾位嘉賓坐在觀察室的沙發上一邊興致勃勃地看男女嘉賓重逢時的尷尬一邊感慨嘮嗑。
主MC又是十幾年前的「黃金搭檔」申東燁和金媛熙,前十分鐘還真有當年看《我結》內味兒。
但接踵而來的觀感卻是大相逕庭。
如果說《我結》能夠讓人又相信愛情。
那麼《我離》則是用一期節目的時間就徹底擊碎了觀眾對愛情的幻想。
《我們離婚了》第一期邀請了兩對離婚夫婦來做嘉賓。
一對是曾有26年婚史的李英河和鮮于銀淑演員夫婦,另一對是曾有5年婚史的崔帆圭和劉紫蘇網紅夫婦。
李英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韓國家喻戶曉的人氣演員。
拿過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類和韓國電影大鐘獎的最佳男演員,是絕對影帝級重量的人物。
鮮于銀淑,韓國知名女影視演員。
年輕時妥妥的美女一個,堪稱無數韓國男人的「夢中情人」。
出演電視劇的常客,經常看韓劇的朋友一看見就會覺得熟悉。
可想而知,當年李英河和鮮于銀淑宣布結婚的消息在韓國本土有多轟動。
當時韓國大眾對他們的關注程度絕不亞於之前「雙宋CP」宋仲基和宋慧喬的世紀婚禮。
然而這對曾經的「郎才女貌」在經歷了26年的婚姻後,卻最終難逃分道揚鑣的結局。
此後兩人除了相逢於兒女都在場的家族聚會,再無私下單獨見面。
直到第一期《我們離婚了》開始錄製。
然而與網友們「既然答應了出演節目,肯定是有想複合意思」的猜測迥異,一開場兩人便是肉眼可見的距離感。
鮮于銀淑單方面向李英河傾訴著自己的所思所想,李英河全程卻只是有一搭沒一搭不走心地應和。
別說好好聊上一句了,李英河就連和前妻簡單的目光接觸都做不到,各種逃避視線。
後來通過節目對鮮于銀淑的採訪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場婚姻的失敗極大原因正是出在男方李英河身上。
「新婚當晚,他一個人跑出去和朋友喝酒,一直到凌晨四點鐘才回來。」
這一句描述坐實了李英河年輕時「朋友大於家庭」的觀念,也註定了後來婚姻的悲劇。
更讓人唏噓的是,這麼多年過去,李英河的老毛病完全沒改甚至變本加厲。
已經70歲高齡依舊不缺席任何一場「應酬」,每晚都有酒局,絲毫沒有悔改之意。
這期節目播出後,李英河自然是成為眾矢之的,被多數女觀眾稱為「渣男」。
可憐的是鮮于銀淑在這場婚姻中似乎始終是卑微的那一方。
在這檔《我離》中,明顯可以感受到她對李英河依舊抱有著一絲情意。
卻沒想到等來的卻仍是這樣殘酷的答案,下一期預告中可以看到鮮于銀淑似乎還被李英河的冷漠氣哭了。
除了這對之外,另外一對的崔帆圭和劉紫蘇也是不讓人省心。
這兩人的感情其實沒有問題,但是兩家父母間的矛盾就直接導致了婚姻的破碎。
尤其是男方八十歲高齡的父親堅決反對女方,對女方大加指責。
女方則一直為公公曾經當著眾人面給自己的母親難堪而耿耿於懷,至今沒能打開心結。
本來這種情況作為兒子和丈夫的男方應該居中調和,可崔帆圭卻一味地站在父親那一邊,結果導致這場婚姻只能走向終結。
《我們離婚了》用最現實最自然的鏡頭直直地捅破了那些曾被大眾自作主張粉飾加工的愛情故事和媒體鏡頭包裝下的婚姻形象。
第一期近兩個小時的時間看下來給觀眾的衝擊和感觸之大,真的不是一般的綜藝能比的。
有人說過:最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就是愛情,最高貴的也是最低賤的就是婚姻和家庭。
幻想通常都是美好高貴的,但現實卻不是。
拋下那些冠冕堂皇的粉飾之後,往往才能直面生活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