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正式錄音前才拿到樂譜《忠誠》,第一次戴著口罩和8位同事在錄音棚裡待了3個多小時。特殊時期也會害怕,可已經顧不上考慮太多,希望平安順利,加油。
1月31日至2月1日,拿到《抗疫戰歌》和《中國醫生》的譜子。儘快了解了歌曲創作背景、仔細處理好歌曲的細節,細心揣摩了內容情緒變化和音色處理的問題。祈禱所有的醫護人員平安。
2月2日,在家讓老媽幫忙錄視頻《抗疫戰歌》,眼前總是出現一幕幕戰「疫」畫面,淚目。
2月3日,錄製歌曲《中國醫生》,幾度哽咽……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頭,什麼都不說了,為你們歌唱!相信有一批又一批的「最美逆行者」,戰「疫」一定很快勝利。
……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陝西青年歌唱家、陝西省歌舞劇院副院長、陝西省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旅遊形象大使、全國三八紅旗手、陝西省勞動模範郝萌在筆記本上對自己每天工作的寥寥幾句簡單的記錄。而事實上,這段日子裡,郝萌的創作卻是在爭分奪秒。
2020年,疫情來襲,讓這一年開始得異常艱難,卻也因為一點一滴愛的匯聚變得格外溫暖。疫情發生後,郝萌積極響應省委宣傳部的號召,成為文化戰線上的「逆行者」。她每天忙碌於錄製一首首戰「疫」歌曲,用深情演繹的或暖心、或奮進、或溫情、或激昂的歌曲,傳遞人間大愛,凝聚戰「疫」力量。
「作為文藝工作者,這個時候我能做的太少了,只能當一次『不聽話』的市民,去錄音棚錄歌,用自己的歌聲為戰『疫』貢獻微薄之力。」談起疫情下的「逆行」經歷,郝萌平靜地說。
1月30日,錄製歌曲《忠誠》那天,郝萌戴好口罩、手套就出門了,看到曾經繁華熱鬧的城市如今一片靜寂,她淚如雨下。她在朋友圈裡寫下:「我們深愛的這座城市生病了,我心疼,心疼這座城市,心疼我的祖國。只想用文藝的力量告訴大家,春天會回來,我們一定會戰勝困難,因為有那麼多無私無畏的人正在為我們負重前行。請你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
在疫情嚴重的那段時期,郝萌每一次出門錄音都牽動著全家人的心。每次出門之前,郝萌總是跟父母和丈夫雲淡風輕地說一句:「沒事的,我做的防護措施特別嚴密,而且錄音棚每天都會消毒。」可是,在郝萌的心裡卻充滿各種糾結和擔憂。她每一次邁出家門的時候,步伐是那麼堅定,但她每一次推開家門的時候,內心卻百般不安。
疫情發生以來,郝萌共參與錄製了《忠誠》《中國醫生》《抗疫戰歌》《白衣紅梅》等7首歌曲。這些歌曲背後那一個個充滿人間大愛的故事、一個個「最美逆行者」動人的形象,讓郝萌既眼含淚水又充滿力量。
在錄製MV《白衣紅梅》的時候,郝萌了解到故事的主人公——76歲的兒科醫生路生梅主動請纓抗擊疫情,並在請願書中寫下「不要嫌我老,我願把生命留給患者……」的話語,成為一名勇敢的「戰士」。郝萌被深深地打動,她用自己飽含深情的歌聲唱出了這位「中國醫生」的偉大與精神。
「路生梅醫生就是中國醫生的典型代表,而且她還是一位紮根陝北的北京知青。她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錄製這首歌的時候,我眼前全是各種感人的畫面。她的精神鼓舞著我繼續前行。」郝萌回憶。
就像郝萌參與主唱的歌曲《火種》的歌詞寫的那樣:愛是火種,互相點亮,無邊寒冬會升起紅色暖陽,就算痛變得張狂,也不曾退讓,用緊握的雙拳趕走彷徨。
2020年,愛的接力賽仍在繼續,勝利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