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妙手結花絲——記花絲鑲嵌大師白靜宜

2021-01-15 何雪梅

千年傳承 瑰麗人生

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越過漫漫絲綢之路的那頭,歐洲各國正企圖回到古羅馬、古希臘時期的藝術巔峰,而此時一項流傳了千百年的工藝正在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悄無聲息地發展至鼎盛。精美繁複的工藝、無以倫比的造型,深深地隱沒在琉璃瓦的那端,這種當時的老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曾聽聞的宮廷聖品便是花絲鑲嵌。



白靜宜大師,1942年生於北京,1961年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金屬工藝美術專業。在5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持有嚴謹的藝術態度和敏銳的審美感官,以紮實的功底和鮮明的個性進行創作,作品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脫俗,色彩高雅富麗,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和比賽,並多次獲獎。熟練掌握生產製作技藝,又不斷地研製新品種和新技藝,如花絲的編織,立體造型的堆疊等等。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工藝」代表性傳承人。1989年,被北京市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2010年,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授予「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大師」榮譽稱號。



2008年,中國十大新興奢侈品牌之一的昭儀翠屋達成了與白靜宜大師的合作,2009年初成立了以花絲鑲嵌技藝為核心技術,集研發、展示、設計加工、文化傳播與市場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傳承基地——「白靜宜大師工作室」。



珍奇再現 舉世無雙

所謂花絲鑲嵌,是我國傳統金銀器的製作技藝,又稱細金工藝。始於春秋,在明清達到巔峰。以花絲與鑲嵌兩種主要工藝為代表,花絲為骨,鑲嵌作飾。其中,花絲工藝是將金、銀、銅等貴金屬抽絲,採用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技法製作出工藝品;鑲嵌則是以挫、鎪、捶、悶、打、崩、擠、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託兒和爪形凹槽,再鑲以各種寶石。由於其工藝繁複,用料珍貴,自古以來就為皇室貴族所青睞,更是被列為京城皇家宮廷藝術——「燕京八絕」之首。


說到這裡,有兩件不得不提的珍寶,一是仿製的明朝點翠六龍三鳳冠,二是同樣仿製明朝的金絲編織「金翼善冠」。這是工作室成立以來,白靜宜大師為恢復傳統技藝,大量查閱歷史資料,反覆參觀博物館珍藏,由她的工作室同仁共同完成,是歷史文明的完美再現。


仿製的明朝點翠六龍三鳳冠在2012年獲評「北京工藝美術珍品」。能得此讚譽的珍品不僅需要極其嚴格的標準審核,並且還需要經過層層的篩選,選拔過程異常嚴苛。

該件鳳冠的原物為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鳳冠,正面頂部正中有一條花絲編織而成的龍,水滴狀的素麵寶石從龍口傾出,兩側各有一鑲嵌了寶石的花絲如意形雲,雲頭上再各飾一飛龍,珍珠墜飾配以花絲鑲寶從龍口垂墜至底,好不奢華貴氣;頭冠中部主體以點翠為主,再飾以小珍珠環繞鑲著的明豔寶石,龍鳳珠花及博鬢均左右對稱而設,而龍鳳又姿態生動,珠寶金翠色澤豔麗,光彩照人,使得鳳冠端莊而不板滯,絢麗而又和諧,母儀天下的氣勢彰顯無疑。


同樣仿製明朝的金絲編織「金翼善冠」原物則是明代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常服冠戴,與鳳冠相比多了些花絲鑲嵌純粹的技藝。那些被拉伸得極細的金絲線,在手工藝人的手中靈活地連綿纏繞,勾曲延展,精巧無比的細絲堆疊焊接,竟然找不到一絲接頭的痕跡。並且常服制式中冠的三個組成部分前屋、後山、角均為金絲連綴,同樣看不到一絲接合的縫隙,宛若天成一體。



後山嵌二龍戲珠,龍身兩外側以粗金絲為骨,採用傳統的掐絲、累絲、碼絲的方法進行焊接,形成鏤孔鱗狀,呈高浮雕式。龍首、爪、鰭為打制鏨刻製成,火焰系填絲製成。二龍昂首相對,中間嵌一火珠。龍身曲屈盤繞在後山上,尾部上翹帖在二折角上,四足有曲有伸,大有凌空之勢。




除此之外,白靜宜大師工作室還仿製還原了清代皇后朝冠,以及漢、唐、宋、元、明、清的六朝花絲鑲嵌的首飾藝術精品60餘件。這些精美絕倫的花絲鑲嵌作品,是歷朝歷代皇家宮廷生活的再現。

貂皮嵌珠皇后朝冠


鳳仙花指甲套


瀛洲學士圖金掩鬢


花絲嵌寶石珍珠項鍊


唐代鏤空飛鳥葡萄紋金香囊


鏤空心型金香薰


銀鍍金累絲提梁壺


累絲銀鍍金花瓶


花絲宮燈金耳墜


花絲鏤空金鐲



中西合璧 傲視群雄

《中庸》第二十二章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白靜宜大師對待花絲鑲嵌的「至誠」的態度源自對於這一傳統工藝的無比熱愛,不光是歷史的還原、工藝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對花絲鑲嵌的技藝與造型的革新。花絲工藝與翡翠、彩寶相結合,在保持傳統工藝的精巧與細膩之外附加以現代的元素與氣息。2015年巴塞爾鐘錶珠寶展上的火爆場面足以證明這一舉措的成功。如今,花絲鑲嵌高級定製已成為一種風尚。


「花海蝶舞」花絲珠寶套件


「烈馬」花絲吊墜


「龍之魄」花絲珠寶套件


「午馬」花絲珠寶吊墜


「皇室經典·叢雲瀲灩」花絲珠寶套件


「星空」花絲珠寶項鍊


「花燈滿城」花絲珠寶戒指


溯本追源 傳道授業

值得一提的是,白靜宜大師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也頗有淵源,早在珠寶學院還未開設珠寶首飾設計專業的時候,她便被聘為首飾設計與鑲嵌課程的老師,帶領著學生參觀花絲鑲嵌工廠,並且手把手教導學生關於花絲鑲嵌技藝工序流程,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創建成立珠寶首飾設計專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1994年白靜宜大師(第一排中)與何雪梅老師(第二排中)等珠寶學院師生參觀故宮博物院



白靜宜大師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講座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已過去二十餘載的光陰,而白靜宜大師也已年逾七旬,這樣的一位老人在她的臉上卻看不到歲月的痕跡,在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的講臺上依舊能看到她與同學們分享關於花絲鑲嵌的點點滴滴。從她年輕時的做工趣事,到參加國際比賽的心路歷程,再到對花絲鑲嵌這一類中國古老手工技藝的思考與態度,這位風趣幽默的老人永遠有著用不完的熱情與說不完的話題。

白靜宜大師(右五)與何雪梅老師(右三)參加2014年國際珠寶鑽石高峰論壇


白靜宜大師與何雪梅老師


「花絲鑲嵌我已經幹了50年,之前我將之視為事業與愛好;但如今,我更多的是感覺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重任,如果我不能將這項傳統工藝傳承下去,自己就是千古罪人了。」提到這項古老技藝的傳承與發展,白靜宜大師沒有止步於現在的成就,而是思索接下去應該如何把這項經過幾千年流傳的技藝發揚光大。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她總是不遺餘力地把所學所用傳授給願意靜下心來沉住氣做花絲鑲嵌的年輕人。這是一批花絲鑲嵌工藝的新生力量,其中不乏各個高校珠寶專業的畢業生,他們不僅對花絲鑲嵌工藝情有獨鍾,更為白靜宜大師的為人與才情所折服,紛紛前來拜師學藝。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白靜宜大師的帶領下,這批新生力量會對花絲鑲嵌工藝的未來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讓我們也期待白靜宜大師工作室所帶來的更多更精美絕倫的花絲鑲嵌工藝的視覺盛宴吧!


白靜宜大師與何雪梅工作室成員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歐洲的文藝復興早已成為教科書中的一章,想要覓其蹤跡也只能從繪畫雕塑中體味,而同一時期的中國花絲鑲嵌竟然還能夠被繼承並發揚光大。「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首飾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還有歷朝歷代的傳統珠寶首飾,這些作品現在看來依然很時尚,造型簡練,很有文化內涵。民族首飾和歷代首飾,是我們設計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設計源泉。」白靜宜大師對於花絲鑲嵌的未來充滿了信心,這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將其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在了這一傳統工藝繼承與發揚的事業上,著實令人欽佩。

(部分圖片源於昭儀翠屋官方網站)

【拓展閱讀】

→關注公眾號

→回復感興趣的[寶石品種]

例如:碧璽/海藍寶石/紅寶石/石榴石/坦桑石/葡萄石/月光石/珊瑚/青金石

→自動接收相關寶石[珠寶大課堂]內容

:)

如果您想:

深入學習珠寶知識

接收地大免費講座通知

珠寶玉石礦區實地考察學習

專業團隊免費為您答疑解惑

請聯繫:

何雪梅工作室

聯繫電話:13261874978

【弘揚珠寶文化 解讀珠寶消費誤區 發布珠寶前沿資訊 傳遞珠寶正能量】

何雪梅工作室原創出品,如需借用記得註明出處喔!

謝謝大家的肯定!


相關焦點

  • 【名家名作】——花絲鑲嵌大師白靜宜
    精美繁複的工藝、無以倫比的造型,深深地隱沒在琉璃瓦的那端,這種當時的老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曾聽聞的宮廷聖品便是花絲鑲嵌。     白靜宜大師,1942年生於北京,1961年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金屬工藝美術專業。
  • 「名家名作」——花絲鑲嵌大師白靜宜
    結緣花絲鑲嵌 傳承中華文化昭儀新天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傳承基地白靜宜大師工作室總工藝師至今,已近70高齡的白靜宜大師從事珠寶首飾及案頭藝術品設計已近五十年,為當今我國工藝設計界碩果僅存的老一輩設計大師,多年來在"花絲鑲嵌"工藝技術的傳承和創作設計上成績顯著
  • 白靜宜 花絲鑲嵌工藝的傳播使者
    說到花絲鑲嵌,我們不由自主地都會想到一個人,她就是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花絲鑲嵌」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白靜宜大師。至今,已73歲高齡的白靜宜大師從事珠寶首飾及案頭藝術品設計已五十餘年,多年來在「花絲鑲嵌」工藝技術的傳承和創作設計上成績顯著。
  • 【名家名作】追憶似水流年——白靜宜花絲作品賞析(一)
    而花絲鑲嵌的工藝卻沒有在這漫長的潮起潮落中消沉殆盡,超越了政治的興亡、社會的變遷。這項古老的技藝發展到今日沒有受到時空的局限,依舊燦爛經典。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白靜宜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於這項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揚,她的工作室與昭儀翠屋合作,聯手把傳世的花絲鑲嵌珍寶仿造再制,讓那些原本已被時光消磨到褪去光芒的
  • 【大師會客廳】299期 成就顯赫白靜宜
    白靜宜1942年生於北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花絲鑲嵌技藝
  • 雲遊規劃館非遺篇|花絲鑲嵌
    花絲鑲嵌又被稱之為細金工藝,是我國最傳統最經典的金屬手工製作技藝,作為中國獨有的金銀鑲嵌藝術,一直作為皇家御用的藝術瑰寶,是中國傳統金銀加工藝術的最高代表,更是「燕京八絕」之首。故宮珠寶館花絲鑲嵌鴉片戰爭以後,大量金銀外流,許多貴重工藝品被掠奪出國。金銀工藝因而停滯不前,使花絲鑲嵌行業處在岌岌可危的境況中。
  • 首飾工藝|花絲 FILIGREE
    由於用料珍奇,工藝繁複,花絲鑲嵌歷史上一向只是皇家御用之物,其工藝在我國曆朝代的宮廷飾品和禮器中均有呈現,也是我國傳統奢侈品的工藝特色之一。由一根根花絲到成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壘、編、織、掐、填、攢、焊,八大工藝,而每種工藝細分起來又是千變萬化。製作花絲鑲嵌飾品,要經過制胎造型、花絲成型、燒焊、咬酸(酸洗)等程序後方成半成品,再燒藍或鍍金銀,提亮。
  • 花絲鑲嵌:華美至極的皇家工藝
    花絲鑲嵌,作為一門涉及材料眾多、工藝繁複的傳統金屬技藝,舊時以「細金工藝」為名。 其中,花絲工藝是將金、銀細素絲搓製成各種紋路,再通過特有的掐、填、攢、焊、堆、壘、織、編等技法製作出玲瓏、精密的花絲物件,成為花絲鑲嵌中最獨特和最具魅力的所在。
  • 非遺花絲工藝引領國潮!萃華工匠大師受邀央視
    萃華珠寶工匠大師李玉昆先生受邀央視CCTV1、CCTV3,攜手新生代竹笛傳承人祝芝浩為現場觀眾展示萃華珍藏的中國傳承千年的非遺花絲臻品,為國人講解非遺花絲技藝的歷史、傳承與創新,講述幾代萃華花絲繼承人的故事,也將大國工匠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在今天第8個「文化遺產日」上,北京市文化局啟動了「名家傳藝」工程,旨在通過拜師學藝,逐漸完成北京非遺產人才隊伍建設上的薪火相傳,逐步建立起一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水準較高的非遺傳承保護隊伍。  94歲高齡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武生泰鬥王金璐一身灰白色西服,身材清瘦、表情莊重。他在眾人攙扶下走上舞臺時,場內一片寂靜。
  • 非遺背後的90後手藝郎,把花絲鑲嵌做成漢服配飾界的「LV」
    一方面,他算得上是個挺時髦的人,最早用電商的方式去推廣花絲鑲嵌這門技術,也是第一個想到跨界,將花絲鑲嵌與漢服進行結合的手藝人。另一方面,每天早上7點開始做工,軋銀條,給銀絲銼尖頭,劉超十年如一日的守護著花絲鑲嵌這門傳統技藝。嫻於一技,就可以被稱為手藝郎。
  • 鎏金、花絲鑲嵌、錘鍱、錯金銀鑑賞
    中國古代八大制金工藝:鎏金、花絲鑲嵌、錘鍱、金銀錯、掐絲、炸珠、鏨花、累絲,就是最好的明證。近代稱「火鍍金」。系將金熔於水銀之中,形成金泥,塗於銅或銀器表面,加溫,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於器表,謂之鎏金。
  • 寶姐:花絲,編織女人夢!秒殺奢侈品的中國工藝!
    花絲鑲嵌被譽為皇室貴族的「高級定製」首飾工藝品,「燕京八絕」之一,併名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如今,BOJEM(寶姐)珠寶以獨特的視角和精湛的工藝用心的將寶石與花絲鑲嵌相結合,締造出花絲鑲嵌珠寶首飾!寶姐說:女人都應該有一件花絲鑲嵌作品,你,知道為什麼嗎?花絲鑲嵌的工藝,極依賴手工技巧和經驗,培養一名師傅的時間短則三五年長則數十年。如今,能夠完整掌握花絲鑲嵌整套秘技者,全國不足10人。有一定水平的花絲鑲嵌工藝從業者不超過50人。因此,能擁有一件花絲首飾,是無數女人的願望!
  • 《行板如歌·秋思》朗誦音樂會名家名作排定 濮存昕將「情系...
    《行板如歌·秋思》朗誦音樂會名家名作排定 濮存昕將「情系」契訶夫 2017-08-11 19:26:5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閃閃閃 , 近百件大師黃金工藝品就在你眼前!
    9月9日,「文化黃金傳承創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技藝專題活動」在瀋陽舉行,本次活動還特邀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進行了主題講座。近百件花絲鑲嵌黃金工藝品「這些黃金工藝品太美了,這就是藝術品!」這是很多市民參觀後的感想。
  • 收藏丨漫畫收藏:堅守名家名作,就沒有太大問題
    金城認為,與其他收藏項目相比,動漫作品收藏的門檻不高,安全性較大,「通常來說,你堅守名家名作,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動漫收藏只是「小打小鬧」嗎?其中,海派書畫大師程十髮的《列寧的故事連環畫》原稿以40.25萬元成交;連環畫家趙宏本所繪1947年出版的《戚繼光》手稿、海派名家董天野所繪1956年出版的彩色連環畫《孫悟空大鬧天宮》手稿分別以26.45萬元和25.3萬元成交;豐子愷所繪《幸有我來松未孤》及豐一吟《行書七言聯》以31.05萬元成交;連環畫大師賀友直的《中國古代笑話插圖原稿(全)》以25.3萬元成交。
  • 首屆路遙文學獎面臨難產 許多名家名作"不夠資格"
    原標題:首屆路遙文學獎面臨難產 許多名家名作"不夠資格"   本報訊(記者陳夢溪)今天是著名作家路遙逝世22周年紀念日,以路遙名字命名的民間文學獎「路遙文學獎」將於下月3日路遙生日時公布最終結果,但北京晚報記者了解到,這一文學獎初評並不順利,對於許多名家名作給出的結果竟然是「不夠資格」,路遙文學獎秘書長蕭夏林給出的解釋是今年「缺少像樣的好作品」,路獎首次評獎就將面臨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