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傳承 瑰麗人生
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越過漫漫絲綢之路的那頭,歐洲各國正企圖回到古羅馬、古希臘時期的藝術巔峰,而此時一項流傳了千百年的工藝正在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悄無聲息地發展至鼎盛。精美繁複的工藝、無以倫比的造型,深深地隱沒在琉璃瓦的那端,這種當時的老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曾聽聞的宮廷聖品便是花絲鑲嵌。
白靜宜大師,1942年生於北京,1961年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金屬工藝美術專業。在5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持有嚴謹的藝術態度和敏銳的審美感官,以紮實的功底和鮮明的個性進行創作,作品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脫俗,色彩高雅富麗,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和比賽,並多次獲獎。熟練掌握生產製作技藝,又不斷地研製新品種和新技藝,如花絲的編織,立體造型的堆疊等等。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工藝」代表性傳承人。1989年,被北京市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2010年,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授予「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大師」榮譽稱號。
2008年,中國十大新興奢侈品牌之一的昭儀翠屋達成了與白靜宜大師的合作,2009年初成立了以花絲鑲嵌技藝為核心技術,集研發、展示、設計加工、文化傳播與市場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傳承基地——「白靜宜大師工作室」。
珍奇再現 舉世無雙
所謂花絲鑲嵌,是我國傳統金銀器的製作技藝,又稱細金工藝。始於春秋,在明清達到巔峰。以花絲與鑲嵌兩種主要工藝為代表,花絲為骨,鑲嵌作飾。其中,花絲工藝是將金、銀、銅等貴金屬抽絲,採用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技法製作出工藝品;鑲嵌則是以挫、鎪、捶、悶、打、崩、擠、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託兒和爪形凹槽,再鑲以各種寶石。由於其工藝繁複,用料珍貴,自古以來就為皇室貴族所青睞,更是被列為京城皇家宮廷藝術——「燕京八絕」之首。
說到這裡,有兩件不得不提的珍寶,一是仿製的明朝點翠六龍三鳳冠,二是同樣仿製明朝的金絲編織「金翼善冠」。這是工作室成立以來,白靜宜大師為恢復傳統技藝,大量查閱歷史資料,反覆參觀博物館珍藏,由她的工作室同仁共同完成,是歷史文明的完美再現。
仿製的明朝點翠六龍三鳳冠在2012年獲評「北京工藝美術珍品」。能得此讚譽的珍品不僅需要極其嚴格的標準審核,並且還需要經過層層的篩選,選拔過程異常嚴苛。
該件鳳冠的原物為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鳳冠,正面頂部正中有一條花絲編織而成的龍,水滴狀的素麵寶石從龍口傾出,兩側各有一鑲嵌了寶石的花絲如意形雲,雲頭上再各飾一飛龍,珍珠墜飾配以花絲鑲寶從龍口垂墜至底,好不奢華貴氣;頭冠中部主體以點翠為主,再飾以小珍珠環繞鑲著的明豔寶石,龍鳳珠花及博鬢均左右對稱而設,而龍鳳又姿態生動,珠寶金翠色澤豔麗,光彩照人,使得鳳冠端莊而不板滯,絢麗而又和諧,母儀天下的氣勢彰顯無疑。
同樣仿製明朝的金絲編織「金翼善冠」原物則是明代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常服冠戴,與鳳冠相比多了些花絲鑲嵌純粹的技藝。那些被拉伸得極細的金絲線,在手工藝人的手中靈活地連綿纏繞,勾曲延展,精巧無比的細絲堆疊焊接,竟然找不到一絲接頭的痕跡。並且常服制式中冠的三個組成部分前屋、後山、角均為金絲連綴,同樣看不到一絲接合的縫隙,宛若天成一體。
後山嵌二龍戲珠,龍身兩外側以粗金絲為骨,採用傳統的掐絲、累絲、碼絲的方法進行焊接,形成鏤孔鱗狀,呈高浮雕式。龍首、爪、鰭為打制鏨刻製成,火焰系填絲製成。二龍昂首相對,中間嵌一火珠。龍身曲屈盤繞在後山上,尾部上翹帖在二折角上,四足有曲有伸,大有凌空之勢。
除此之外,白靜宜大師工作室還仿製還原了清代皇后朝冠,以及漢、唐、宋、元、明、清的六朝花絲鑲嵌的首飾藝術精品60餘件。這些精美絕倫的花絲鑲嵌作品,是歷朝歷代皇家宮廷生活的再現。
貂皮嵌珠皇后朝冠
鳳仙花指甲套
瀛洲學士圖金掩鬢
花絲嵌寶石珍珠項鍊
唐代鏤空飛鳥葡萄紋金香囊
鏤空心型金香薰
銀鍍金累絲提梁壺
累絲銀鍍金花瓶
花絲宮燈金耳墜
花絲鏤空金鐲
中西合璧 傲視群雄
《中庸》第二十二章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白靜宜大師對待花絲鑲嵌的「至誠」的態度源自對於這一傳統工藝的無比熱愛,不光是歷史的還原、工藝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對花絲鑲嵌的技藝與造型的革新。花絲工藝與翡翠、彩寶相結合,在保持傳統工藝的精巧與細膩之外附加以現代的元素與氣息。2015年巴塞爾鐘錶珠寶展上的火爆場面足以證明這一舉措的成功。如今,花絲鑲嵌高級定製已成為一種風尚。
「花海蝶舞」花絲珠寶套件
「烈馬」花絲吊墜
「龍之魄」花絲珠寶套件
「午馬」花絲珠寶吊墜
「皇室經典·叢雲瀲灩」花絲珠寶套件
「星空」花絲珠寶項鍊
「花燈滿城」花絲珠寶戒指
溯本追源 傳道授業
值得一提的是,白靜宜大師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也頗有淵源,早在珠寶學院還未開設珠寶首飾設計專業的時候,她便被聘為首飾設計與鑲嵌課程的老師,帶領著學生參觀花絲鑲嵌工廠,並且手把手教導學生關於花絲鑲嵌技藝工序流程,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創建成立珠寶首飾設計專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1994年白靜宜大師(第一排中)與何雪梅老師(第二排中)等珠寶學院師生參觀故宮博物院
白靜宜大師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講座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已過去二十餘載的光陰,而白靜宜大師也已年逾七旬,這樣的一位老人在她的臉上卻看不到歲月的痕跡,在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的講臺上依舊能看到她與同學們分享關於花絲鑲嵌的點點滴滴。從她年輕時的做工趣事,到參加國際比賽的心路歷程,再到對花絲鑲嵌這一類中國古老手工技藝的思考與態度,這位風趣幽默的老人永遠有著用不完的熱情與說不完的話題。
白靜宜大師(右五)與何雪梅老師(右三)參加2014年國際珠寶鑽石高峰論壇
白靜宜大師與何雪梅老師
「花絲鑲嵌我已經幹了50年,之前我將之視為事業與愛好;但如今,我更多的是感覺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重任,如果我不能將這項傳統工藝傳承下去,自己就是千古罪人了。」提到這項古老技藝的傳承與發展,白靜宜大師沒有止步於現在的成就,而是思索接下去應該如何把這項經過幾千年流傳的技藝發揚光大。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她總是不遺餘力地把所學所用傳授給願意靜下心來沉住氣做花絲鑲嵌的年輕人。這是一批花絲鑲嵌工藝的新生力量,其中不乏各個高校珠寶專業的畢業生,他們不僅對花絲鑲嵌工藝情有獨鍾,更為白靜宜大師的為人與才情所折服,紛紛前來拜師學藝。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白靜宜大師的帶領下,這批新生力量會對花絲鑲嵌工藝的未來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讓我們也期待白靜宜大師工作室所帶來的更多更精美絕倫的花絲鑲嵌工藝的視覺盛宴吧!
白靜宜大師與何雪梅工作室成員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歐洲的文藝復興早已成為教科書中的一章,想要覓其蹤跡也只能從繪畫雕塑中體味,而同一時期的中國花絲鑲嵌竟然還能夠被繼承並發揚光大。「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首飾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還有歷朝歷代的傳統珠寶首飾,這些作品現在看來依然很時尚,造型簡練,很有文化內涵。民族首飾和歷代首飾,是我們設計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設計源泉。」白靜宜大師對於花絲鑲嵌的未來充滿了信心,這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將其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在了這一傳統工藝繼承與發揚的事業上,著實令人欽佩。
(部分圖片源於昭儀翠屋官方網站)
【拓展閱讀】
→關注公眾號
→回復感興趣的[寶石品種]
例如:碧璽/海藍寶石/紅寶石/石榴石/坦桑石/葡萄石/月光石/珊瑚/青金石
→自動接收相關寶石[珠寶大課堂]內容
:)
如果您想:
深入學習珠寶知識
接收地大免費講座通知
珠寶玉石礦區實地考察學習
專業團隊免費為您答疑解惑
請聯繫:
何雪梅工作室
聯繫電話:13261874978
【弘揚珠寶文化 解讀珠寶消費誤區 發布珠寶前沿資訊 傳遞珠寶正能量】
何雪梅工作室原創出品,如需借用記得註明出處喔!
謝謝大家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