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由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團隊出品
近日上映的迪斯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引起熱議,港臺記者利君雅16日在《視點31》節目一出場就披甲執銳,扮上了花木蘭。之後再卸甲入正題,先是引述分析《木蘭辭》,指花木蘭可能並非「漢人」之後,又指電影扯上政治議題、《花木蘭》主演劉亦菲去年曾發表撐警言論,再將焦點轉移至因非法越境被內地警方依法逮捕的「十二瞞逃」。
利君雅最後總結,花木蘭是否由外族的女戰士變成漢人仍沒有定論,但「十二瞞逃」的身份始終都是香港人,港府是不是應該為他們提供更適切的協助呢?原來利君雅大費周章上演行為藝術的目的,是撐「十二瞞逃」。
筆者必須要說,這期節目的編排邏輯未免過於生硬和牽強,差評。
亂港分子黎智英旗下的「毒蘋果」聞風而動,迅速炮製了一篇新聞,所謂 「黃絲」網民稱讚利君雅造型好過劉亦菲云云。
就這?就這?「毒蘋果」睜眼說瞎話的本事「已臻化境」,再次差評!
那麼這位被「港獨」媒體吹到天上去的利君雅是何許人也?
想必讀者朋友們第一眼看到利君雅的照片會感到好奇,其面孔膚色顯然不像中國人,到底是哪國人?
事實上,利君雅雖然為巴基斯坦裔,卻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因為自小在主流學校讀書,能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中文書寫熟練。綜合過往有關她的報導,利君雅的父母廣東話水平很一般,但她每天跟著電視節目學習中文,經過反覆的練習,終於講出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其後於香港浸會大學主修廣播電視新聞。畢業後,她成為香港首位非華裔中文新聞記者,曾經任職TVB新聞部,開始廣為香港人熟悉。後來轉職往《明報》擔任文字記者,輾轉投身香港電臺,現為香港電臺助理節目主任及香港電臺節目《視點31》主持。
客觀來說,她的成長故事還是比較加分的,少數族裔憑藉自身努力躋身香港主流社會,具有逆流而上的正面影響力。然而,自去年「修例風波」以來,她偏頗的政治立場讓人詬病,有「仇警反政府」之嫌,多次被市民投訴。
對了,她所供職的香港電臺也在「修例風波」中遭致一片惡評,被香港市民斥為「拿著公帑造反」的「傷港電臺」。
利君雅真正「火起來」是在去年7月地鐵元朗站發生暴力衝突第二天的特首記者會上。她在沒有真憑實據下預設立場地追問特首林鄭月娥,在反對派眼中的元朗地鐵站「721事件」是不是「官、警、黑合演的大龍鳳」,又促林鄭月娥「講人話」,言語間極盡侮辱,並粗暴打斷特首和時任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的發言。
利君雅以她的無禮,毫無新聞專業主義的預設立場提問,被「攬炒派」媒體封為「新聞女神」。
這可能是「女神」二字近期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通過無禮提問將官員問住,並不能顯出你的高明
其後則是香港警方於2019年11月8日交代科大男生周梓樂墜樓死亡事件中,利君雅連番追問警方「有市民認為警方忽然關心是貓哭老鼠假慈悲,如果警方重視案件,為何不是高層出來?高層是否要和你們割席?」 、「周同學的死,是否半點與警方行動無關?警方是否丁點責任都沒有?」、「警隊現在有殺人嫌疑,警方自行調查案件,與六七十年代查自己人貪汙有何區別?警方如何開脫自己嫌疑,讓公眾信服?」。
利君雅的採訪似是「逼供」,囂張態度令人側目。其後,在警方欲回答她的提問期間,三番四次率先打斷警方發言,並盛氣凌人地指出:「你沒有答我的問題。」有市民在網上留言質疑,利君雅發問帶著明顯的個人政見和攻擊性,完全不專業,是侮辱記者這個職業。另有網民譏諷:「恐怕人家早就唔系真心採訪,早就志不在記者,而是想藉機博上位,他日做煽暴派大家姐呢。」
周梓樂不慎失足摔死一事,《直新聞》去年已經用大篇幅進行過分析,事後香港警方也公布了現場閉路電視,證明這位參與暴力遊行,為同夥「站崗放哨」的年輕人,完全是自己失足墜落。
這口鍋,警方可不背哦。
利君雅(左前)在警方記者會上先入為主指責警方「有殺人嫌疑」
不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香港人蠻吃利君雅這一套的,所謂記者是「無冕之王」,監督公權力。作為新聞工作者,提問尖銳不是錯,但必須要客觀和尊重基本事實。香港是法治社會,行的是「無罪推定」原則。先入為主地指稱警察「有殺人嫌疑」,這是對警察實行「有罪推定」,根本是未審先判。
利君雅豈止不專業,簡直是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典型反面教材。
利君雅自詡客觀中立,但其主持的多期節目將她個人的政治立場展露無遺,常常拉偏架。此前,前自由黨青年團主席、前深水埗區議員的李梓敬在一場直播中曝光了他早前參加香港電臺《視點31》節目後的一段視頻,質疑利君雅公器私用。
視頻內容顯示,利君雅像是早已抑制不住胸中怒火一般,坐在位子上嗆問李梓敬,「在我這個平臺表達立場先,你在影響我的專業,很多人覺得(怎麼樣)是他們的事,我一直在中立的位置做好我的工作,你可以去解釋的,但現在沒有人相信你」。
在這場直播之前的5月25日,《視點31》節目邀請了前自由黨青年團主席、前深水埗區議員李梓敬與今年4月從美國返港的「港獨」頭目羅冠聰就港區國安法的議題進行辯論。經過統計,不到半個小時的對談,利君雅一共向李梓敬拋出了13個問題,卻只向羅冠聰象徵性地拋出了1個問題。
質問李梓敬的問題包括有:怎樣的批評才有可能令執法者相信、放心你是一個忠實的建制派,不影響到政權;為什麼每次都要舉美國做例子呢?提問羅冠聰的問題卻是:為什麼你覺得需要去外國遊說,是否是真的想找外國來幹涉香港事務?
好一個「不偏不倚」的利君雅。
2020年1月,利君雅邀演員黃秋生與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辯論。黃秋生接受《明報》電話訪問,稱這場跟何君堯的對話自己無必要發火、爆粗或拍檯,但若主持不是利君雅,他會轉身走!孰料當晚直播開始後,黃秋生卻遲遲未現身。港臺記者隨後在一家醫院門口採訪到黃秋生,他透露當天嶽父病重去世,自己又切傷手指,所以未能到現場。不過何君堯、黃秋生還是隔空就「修例風波」來一些受關注的社會議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期間,何君堯多次遭利君雅打斷,被要求解釋7.21元朗衝突。該期節目同樣被蘋果日報等媒體大做文章,說是何君堯被利君雅KO云云。
不管利君雅如何標榜自己的專業、中立,她出位的言行已經讓「攬炒派」引為同道。所謂「上得山多終遇虎」,以利君雅博過於明顯的偏頗政治立場和博出位的習慣,遲早會有翻車的那一天。香港電臺及利君雅被人早已屢被市民投訴,香港國安法下,所謂編輯自主、言論自由絕不是擋箭牌牌。港臺《頭條新聞》被停播就是前車之鑑。
對了,別裝扮成花木蘭了,你,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