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偏頗的港臺記者是如何被吹成「新聞女神」的?| 直說

2021-02-13 直新聞

直新聞由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團隊出品

近日上映的迪斯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引起熱議,港臺記者利君雅16日在《視點31》節目一出場就披甲執銳,扮上了花木蘭。之後再卸甲入正題,先是引述分析《木蘭辭》,指花木蘭可能並非「漢人」之後,又指電影扯上政治議題、《花木蘭》主演劉亦菲去年曾發表撐警言論,再將焦點轉移至因非法越境被內地警方依法逮捕的「十二瞞逃」。

利君雅最後總結,花木蘭是否由外族的女戰士變成漢人仍沒有定論,但「十二瞞逃」的身份始終都是香港人,港府是不是應該為他們提供更適切的協助呢?原來利君雅大費周章上演行為藝術的目的,是撐「十二瞞逃」。

筆者必須要說,這期節目的編排邏輯未免過於生硬和牽強,差評。

亂港分子黎智英旗下的「毒蘋果」聞風而動,迅速炮製了一篇新聞,所謂 「黃絲」網民稱讚利君雅造型好過劉亦菲云云。

就這?就這?「毒蘋果」睜眼說瞎話的本事「已臻化境」,再次差評!

那麼這位被「港獨」媒體吹到天上去的利君雅是何許人也?

想必讀者朋友們第一眼看到利君雅的照片會感到好奇,其面孔膚色顯然不像中國人,到底是哪國人?

事實上,利君雅雖然為巴基斯坦裔,卻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因為自小在主流學校讀書,能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中文書寫熟練。綜合過往有關她的報導,利君雅的父母廣東話水平很一般,但她每天跟著電視節目學習中文,經過反覆的練習,終於講出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其後於香港浸會大學主修廣播電視新聞。畢業後,她成為香港首位非華裔中文新聞記者,曾經任職TVB新聞部,開始廣為香港人熟悉。後來轉職往《明報》擔任文字記者,輾轉投身香港電臺,現為香港電臺助理節目主任及香港電臺節目《視點31》主持。

客觀來說,她的成長故事還是比較加分的,少數族裔憑藉自身努力躋身香港主流社會,具有逆流而上的正面影響力。然而,自去年「修例風波」以來,她偏頗的政治立場讓人詬病,有「仇警反政府」之嫌,多次被市民投訴。

對了,她所供職的香港電臺也在「修例風波」中遭致一片惡評,被香港市民斥為「拿著公帑造反」的「傷港電臺」。

利君雅真正「火起來」是在去年7月地鐵元朗站發生暴力衝突第二天的特首記者會上。她在沒有真憑實據下預設立場地追問特首林鄭月娥,在反對派眼中的元朗地鐵站「721事件」是不是「官、警、黑合演的大龍鳳」,又促林鄭月娥「講人話」,言語間極盡侮辱,並粗暴打斷特首和時任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的發言。

利君雅以她的無禮,毫無新聞專業主義的預設立場提問,被「攬炒派」媒體封為「新聞女神」。

這可能是「女神」二字近期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通過無禮提問將官員問住,並不能顯出你的高明

其後則是香港警方於2019年11月8日交代科大男生周梓樂墜樓死亡事件中,利君雅連番追問警方「有市民認為警方忽然關心是貓哭老鼠假慈悲,如果警方重視案件,為何不是高層出來?高層是否要和你們割席?」 、「周同學的死,是否半點與警方行動無關?警方是否丁點責任都沒有?」、「警隊現在有殺人嫌疑,警方自行調查案件,與六七十年代查自己人貪汙有何區別?警方如何開脫自己嫌疑,讓公眾信服?」。

利君雅的採訪似是「逼供」,囂張態度令人側目。其後,在警方欲回答她的提問期間,三番四次率先打斷警方發言,並盛氣凌人地指出:「你沒有答我的問題。」有市民在網上留言質疑,利君雅發問帶著明顯的個人政見和攻擊性,完全不專業,是侮辱記者這個職業。另有網民譏諷:「恐怕人家早就唔系真心採訪,早就志不在記者,而是想藉機博上位,他日做煽暴派大家姐呢。」

周梓樂不慎失足摔死一事,《直新聞》去年已經用大篇幅進行過分析,事後香港警方也公布了現場閉路電視,證明這位參與暴力遊行,為同夥「站崗放哨」的年輕人,完全是自己失足墜落。

這口鍋,警方可不背哦。

利君雅(左前)在警方記者會上先入為主指責警方「有殺人嫌疑」

不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香港人蠻吃利君雅這一套的,所謂記者是「無冕之王」,監督公權力。作為新聞工作者,提問尖銳不是錯,但必須要客觀和尊重基本事實。香港是法治社會,行的是「無罪推定」原則。先入為主地指稱警察「有殺人嫌疑」,這是對警察實行「有罪推定」,根本是未審先判。


利君雅豈止不專業,簡直是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典型反面教材。

利君雅自詡客觀中立,但其主持的多期節目將她個人的政治立場展露無遺,常常拉偏架。此前,前自由黨青年團主席、前深水埗區議員的李梓敬在一場直播中曝光了他早前參加香港電臺《視點31》節目後的一段視頻,質疑利君雅公器私用。

視頻內容顯示,利君雅像是早已抑制不住胸中怒火一般,坐在位子上嗆問李梓敬,「在我這個平臺表達立場先,你在影響我的專業,很多人覺得(怎麼樣)是他們的事,我一直在中立的位置做好我的工作,你可以去解釋的,但現在沒有人相信你」。

在這場直播之前的5月25日,《視點31》節目邀請了前自由黨青年團主席、前深水埗區議員李梓敬與今年4月從美國返港的「港獨」頭目羅冠聰就港區國安法的議題進行辯論。經過統計,不到半個小時的對談,利君雅一共向李梓敬拋出了13個問題,卻只向羅冠聰象徵性地拋出了1個問題。

質問李梓敬的問題包括有:怎樣的批評才有可能令執法者相信、放心你是一個忠實的建制派,不影響到政權;為什麼每次都要舉美國做例子呢?提問羅冠聰的問題卻是:為什麼你覺得需要去外國遊說,是否是真的想找外國來幹涉香港事務?

好一個「不偏不倚」的利君雅。

2020年1月,利君雅邀演員黃秋生與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辯論。黃秋生接受《明報》電話訪問,稱這場跟何君堯的對話自己無必要發火、爆粗或拍檯,但若主持不是利君雅,他會轉身走!孰料當晚直播開始後,黃秋生卻遲遲未現身。港臺記者隨後在一家醫院門口採訪到黃秋生,他透露當天嶽父病重去世,自己又切傷手指,所以未能到現場。不過何君堯、黃秋生還是隔空就「修例風波」來一些受關注的社會議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期間,何君堯多次遭利君雅打斷,被要求解釋7.21元朗衝突。該期節目同樣被蘋果日報等媒體大做文章,說是何君堯被利君雅KO云云。

不管利君雅如何標榜自己的專業、中立,她出位的言行已經讓「攬炒派」引為同道。所謂「上得山多終遇虎」,以利君雅博過於明顯的偏頗政治立場和博出位的習慣,遲早會有翻車的那一天。香港電臺及利君雅被人早已屢被市民投訴,香港國安法下,所謂編輯自主、言論自由絕不是擋箭牌牌。港臺《頭條新聞》被停播就是前車之鑑。

對了,別裝扮成花木蘭了,你,不配。

相關焦點

  • 立場偏頗的港臺記者是如何被吹成「新聞女神」的?| 直說
    然而,自去年「修例風波」以來,她偏頗的政治立場讓人詬病,有「仇警反政府」之嫌,多次被市民投訴。對了,她所供職的香港電臺也在「修例風波」中遭致一片惡評,被香港市民斥為「拿著公帑造反」的「傷港電臺」。利君雅以她的無禮,毫無新聞專業主義的預設立場提問,被「攬炒派」媒體封為「新聞女神」。
  • 立場偏頗的港臺記者是如何被吹成「新聞女神」的?
    筆者必須要說,這期節目的編排邏輯未免過於生硬和牽強,差評。亂港分子黎智英旗下的「毒蘋果」聞風而動,迅速炮製了一篇新聞,所謂 「黃絲」網民稱讚利君雅造型好過劉亦菲云云。就這?就這?「毒蘋果」睜眼說瞎話的本事「已臻化境」,再次差評!那麼這位被「港獨」媒體吹到天上去的利君雅是何許人也?
  • 與亂港分子同流合汙的港臺記者續約了 | 香港一日
    港臺記者利君雅在「修例風波」中可謂出盡風頭,在政府記者會上對特首喝罵:「講人話呀!」又公然將「7.21事件」污衊成「官警黑合演的大龍鳳」種種「突出表現」令人側目。(直新聞曾刊登《立場偏頗的港臺記者是如何被吹成「新聞女神」的?》一文,對利君雅做過詳細介紹。)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曾對事件發表評論,指利君雅的表現有違基本禮貌,「如果是在英國或美國同類的記者招待會上發生,老早已經炒了」,連試用期都不會延長,又稱BBC等外國機構根本不會僱傭這樣的記者。
  • 唐若韞反中立場由來已久,香港市民要求港臺將其革職
    唐若韞持有明顯的反中立場,她在去年曾到訪及拍攝新疆等多個地方,事後製作抹黑內地的影片,更在去年的《脈搏》節目中一連三周播出相關紀錄片,而相關的紀錄片竟獲提名為威尼斯電視獎最佳新聞節目。就唐若韞對艾爾沃德的訪問引發廣泛爭議,大公報記者曾兩度向港臺查詢,就唐若韞是否為公務員及如何回應坊間批評唐若韞用政府資金提倡「臺獨」、破壞「一國兩制」。港臺以所謂涉及個人資料作擋戰牌,不願公開唐若韞是否為以政府支薪的公務員。港臺又不斷迴避問題,僅稱唐若韞的提問只是提及當今世界各地疫情及近期有關世衛工作的話題。世衛發表的聲明已就事件作出完整回應。
  • 防暴徒冒充記者 港警將修訂「傳媒代表」定義
    香港警方將修訂「傳媒代表」定義 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總警司郭嘉銓今日(22日)致函四個傳媒工會,包括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通知警方將修訂《警察通例》下「傳媒代表」定義。根據修改後的「傳媒代表」定義,如果僅僅持有記協和攝影記協所發出的會員證,不再符合相關定義。
  • 【無線新聞】一位前線記者的心聲 為爭取報導出街淚灑有誰知?
    示威者批評TVB報導偏頗、戲稱為「CCTVB」,近日多場示威中,TVB記者及採訪車更屢遭騷擾。 TVB前線記者阿美(化名)直言身心俱疲,不諱言「TVB新聞光環早已墜落,淪為過街老鼠」,禍根來自高層重重壓迫。
  • 電視臺記者如何做好電視新聞調查報導
    原標題:電視臺記者如何做好電視新聞調查報導   在
  • 香港通識教材漏洞容易讓別有用心者傳播及滲透偏頗資訊
    此外,一些實地採訪過新疆教培中心的外國媒體記者,紛紛發表報導文章,客觀介紹教培中心的真實情況,對新疆開展教培工作表示理解、肯定和支持。立論主觀美化違法內容偏頗事實錯誤以「80後的政治參與」為題,將政治活動美化成「作為社會一分子的付出」,被指角度單一,且有鼓吹年輕參與激進違法行為之嫌。另在2017年聖芳濟書院中四級通識試卷中,引用「七警案」期間警察會員特別大會的偏頗資料。該集會於私人地方舉行只限會員及代表參加,不屬於公眾集會,但試卷意有所指稱集會「沒有申請《不反對通知書》」,又誣衊指大會期間「有人展示侮辱法官字眼等標語」。
  • 香港電臺的成魔之路……
    香港呈現出今天這種亂象,某些港媒從中推波助瀾,可說是「功不可沒」。而處於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公營廣播機構——香港電臺(港臺)的表現尤為扎眼!港臺被人投訴、抗議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8月就有團體發起過「萬人包圍港臺還聲於民」行動,抗議其縱容暴力、報導偏頗,指該電臺電視部製作時事節目立場一面倒的反政府,作為社會「輿論公器」有違言論平衡的原則。
  • 「香港高考」通識科又玩「政治題」:考試材料極為偏頗 考生普遍...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今年的香港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考試被香港輿論批評為又玩「政治題」,內容涉及「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以及所謂「內地民企受打壓」等極富爭議的話題。據香港《星島日報》28日報導,27日結束的通識科考試是第一門核心科目,卷一的必答題第三題涉及「今日香港」單元,提供資料為「公眾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意見調查結果」。有香港記者發現,該資料引用的調查正是公信力全無的「記協」持續多年、抹黑香港新聞自由的「新聞自由指數」2013年至2018年的調查,進行調查的機構則是反對派鍾庭耀當年主導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 沙漠極限挑戰:3款空調防直吹測試,誰能做到「冷風不直吹」?
    「空調不要直吹」這個生活小常識,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空調直吹,出風氣流急,速度時高時低的硬風,很容易會讓人得「空調病」。比如經常冷風直吹的話,會引起頭疼,受涼,腹瀉等,嚴重的話會引起中風、面癱;另外就是熱風直吹,也會使人頭暈腦漲,皮膚乾燥,嘴唇乾裂等。
  • 「人超好」的港籍臺媒記者,也被暴徒毆打了
    11日晚間6時左右,香港媒體中立場最為偏向「暴徒」的《立場新聞》就在其社交帳號上報導稱,有一男子因在旺角潮流特區的示威現場拍照,遭人「私了」,右眼被打傷,眼鏡也被打爛——而且,根據《立場新聞》的描述,在該男子表示眼鏡是妻子贈送的禮物後,現場那些打他的人便向他「投擲硬幣」,說「賠償你」。
  • 臺灣人最討厭在新聞中看到啥?「大陸」不是第一
    「恐」「疑似」「大陸」「網友表示」這些常在新聞中看到的詞語,已經被臺灣網友深惡痛絕,原因很簡單,天天被刷屏……在他們眼中,媒體玩的都是「套路」,「男的都宅男。女的都正妹,出名就女神。」「事實真相如何? 恐怕只有當事人才知道。」「在美國,小學生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臺灣輸在起跑點? 民眾直呼:要提升教育質量!」
  • 「毒果」及亂港記者利君雅候選「年度人物」 ,香港政界強烈抗議
    「毒果」及亂港記者利君雅候選「年度人物」 ,香港政界強烈抗議
  • 香港記協這時候跑出來談新聞自由?
    接著,有媒體開始挑毛病了,當晚,香港電臺刊發報導,稱記者拿到的物資袋裡有5包即食麵、1袋通心粉、4罐罐頭及1盒粟米粒,卻沒有罐頭刀及煮食工具提供。文章配圖時,將所有的罐頭側放,無法看到罐頭開口處。南華早報也做出了類似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