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新聞】一位前線記者的心聲 為爭取報導出街淚灑有誰知?

2021-02-11 香港時政轉載

反修訂《逃犯條例》社運風波牽連甚廣,無線新聞亦成眾矢之的。示威者批評TVB報導偏頗、戲稱為「CCTVB」,近日多場示威中,TVB記者及採訪車更屢遭騷擾。

 

TVB前線記者阿美(化名)直言身心俱疲,不諱言「TVB新聞光環早已墜落,淪為過街老鼠」,禍根來自高層重重壓迫。她慨嘆,在這場社運中,不但是市民在抗議社會不公,其一眾前線記者同樣在機構體制中,努力爭取最大的空間,「當人人唾罵我們新聞偏頗,有誰願意知道,我們為一單新聞順利播出而灑淚冒險?」

 

有前線記者在公司內據理力爭,在街上成為示威者「出氣袋」,最令他們氣憤是公司漠視前線人員的人身安全,「大部分前線記者均未獲發足夠的保護裝備,就連頭盔、豬嘴(防毒面罩)都要同事之間輪流用」。她坦言,公司士氣低落,有記者日前請辭。

 

「無線新聞隨隨便便」、「做X都好過做TVB」、「罷看TVB」,一連串反TVB新聞報導的聲音在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浪潮中,成為焦點之一。示威者不滿無線新聞偏頗,繼包圍記者和採訪車外,更於早前沙田遊行中將行動升級,無線電視有攝影師及記者採訪遊行時受襲,兩部新聞車夜間遭人破壞;另發起包圍TVB總部及其活動的行動,導致部分宣傳活動被迫取消,亦有人要求廣告商抽起該電視臺廣告。

 

「TVB新聞光環早已墜落」

「事實上,TVB新聞光環早已墜落,淪為過街老鼠。」不便露面的TVB前線記者阿美(化名)近來飽受社會的種種唾罵,最令她難過是社會無人願意了解前線苦況,更無人願意聆聽他們一直在「高壓統治的機構」中據理力爭,盡力作全面平衡報導,又不違言:「我贊成抽起公司廣告,我會很開心。」語畢,她娓娓道來近日工作。

TVB新聞部過去多次就記者採訪時受阻發表聲明,包括就沙田反修例示威中記者受襲事件表示,「嚴厲譴責暴徒襲擊本臺正進行採訪的攝影師及記者」,批評對方「粗暴幹預採訪自由」,已要求警方「緝拿暴徒歸案」。至於新聞部的士氣低落,記者曾致電有關主管了解,截稿前未獲回應。

 

九龍灣「連儂牆」義工被一名中年男子連打13拳。(網上影片截圖)

 

阿美說,最震動整個新聞部事件之一,要數到7月11日發生的九龍灣連儂牆跆拳道黑帶義工被連打13拳。她說,當時該義工受襲片段,被主管高層以「不能使用得網片、當中欠前文後理」為由拒絕使用。及後,多名記者在社交群組向高層「極力」爭取,強調「既然公司立場要譴責暴力,不但要譴責反修例示威者的暴力,都要譴責向示威者施暴的人」。

 

「大家都想盡辦法,很多東西不是我們可以控制」

她透露,記者為爭取播出機會,不但向PPRB(警察公共關系科)查詢,亦向當事人取片了解情況。據悉,兩位採主級中層,向新聞部主管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新聞及信息)袁志偉(「花哥」)爭取播出義工受襲片段,及後淚灑新聞部。「當時午間和1830新聞時間只可讓播出『懷疑有義工被打』,Footage(片段)要用連儂牆畫面,直至晚上11時的新聞時段才成功爭取播出義工被連打13拳的片段」。她無奈說:「大家都想盡辦法,很多東西不是我們可以控制」。

 

「當大家都罷看無線,就更少人知道前線記者曾幾經努力,施盡方法播出全面報導」

                                            一名TVB前線記者

示威者聲音 大臺Main Cast被河蟹

過去網上瘋傳截圖,質疑TVB新聞偏頗,包括6月底金鐘示威阻塞龍和道的報導,被指刪去的士司機支持示威者的言論。阿美稱,當時原本報導將的士司機的受訪內容全面如實呈現,包括「支持示威者」的聲音,「但往往是24小時新聞臺有播,只是到晚上大臺(翡翠臺)的Main Cast整合了,那單新聞最後只變成RVO(即主播簡述事件),真是莫名其妙」。她解釋,Main Cast是主管和新聞總監主場,當中新聞由「他們親自監督,說了算」,「當大家都罷看無線,就更少人知道前線記者曾幾經努力,施盡方法播出全面報導」。

 

7月1日示威者衝擊立法會當日,無線新聞播出示威者標示「勿動圖書館或文物」的畫面。(無線新聞截圖)

 

阿美憶想起,7月開始示威者衝擊立法會當日,同事拍攝到示威者取飲品時付款,以及標記「勿動圖書館或文物」的畫面,但上司最終以「覺得不重要」而拒絕播出,但同事仍未有放棄,找來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經他口講述,才成功播出畫面。她又說,立法會議員鄭松泰被「冤枉」親自帶隊衝擊立法會,「是因為某位高層主導,那天只因對方一句『2樓有狗』就行動」,還叫一位前線同事VO(旁白),或令人誤會是那名記者所為」。

 

早前沙田反修例示威中,有TVB記者跟隨遊行隊伍走至沙田鄉事會路斜波位置,拍攝期間遭遊行人士高舉標語,並跳高以標語遮擋鏡頭。(資料圖片/洪嘉徽攝)

 

「因公信力已失卻,不相信就是不相信」

                                            一位TVB前線記者

「公信力已失卻,不相信就是不相信」

對於公司立場傾「藍」,阿美坦言無容置疑,「撐警要撐到底以及要強烈譴責示威者暴力」。她對此甚惑不解,又稱有在示威者衝突發生後,播出警察工會聲明譴責暴力是「例牌」,「不過有部分採主,為迎合花哥口味,要求盡出幾個警察工會聲明譴責,加重示威施暴場面」。

 

不過,她說與同事都盡其所能呈現平衡報導,「如警察協會一定會加民主派,平衡兩邊聲音」。她又舉例說,在沙田反修例示威中,儘量呈現所有拍攝到畫面,「包括我們都有播放示威者被多名警方按壓在地上,衣物被扯至赤身露體」。她明白或有人質疑「為何警方最暴力的畫面無播出?」她坦言當時兵荒馬亂,人手能力所限,有些畫面未有拍攝到,「但要達到大家心目中的『公義』,總會都有難度」,又嘆說:「因公信力已失卻,不相信就是不相信」。

 

無線新聞車在採訪沙田反修例示威期間遭破壞。(無線新聞截圖)

 

「豬嘴」都要同事之間輪流用

更令名阿美氣憤是公司漠視前線人員的人身安全,「我們因為公司的立場變成被出氣、圍剿對象,在衝突現場採訪,但過去由於高層判斷失當,錯估運動發展形勢,大部分前線記者均未獲發足夠的保護裝備,就連頭盔、豬嘴(防毒面罩)都要同事之間輪流用」。直至昨訪問當日,她才接獲通知,部份記者會獲發一頂頭盔及背心一件,但頭盔只有12個。

 

有網民發現TVB記者在採訪沙田反修例示威時無咪牌,身穿HKAAA反光衣。(無線新聞截圖)

 

近日網民熱議無線記者採訪時無「咪牌」和公司標誌,又嘲笑記者蘆儀身穿HKAAA(香港業餘田徑總會)反光背心出外採訪沙田示威。阿美解釋,HKAAA背心是幾乎是行家必備,「不少記者都會穿著,主要作用是方便記認記者位置,並非有心隱瞞」。據了解,蘆儀當時因裝備不足,攝影師取出該件背心給她穿上,亦由於急於上場,沒有太多考慮,又嘆言「我們知道自己過街老鼠,一出去採訪會可能被打,但我們不可以就此放棄示威者聲音,為免採訪遭受騷擾,這是無奈的決定」。

 

「既然要支持新聞自由,襲擊新聞工作者是否可取?」

她認同早前無線前記者呂秉權接受傳媒訪問的分析,港人對TVB的不滿是日積月累,由XX事件的「冷處理」、XX運動「七警事件」以至今次反修例運動。不過,在今次示威浪潮中,社會開始積存一股仇恨,「既然警察打人無人性,為何會為示威者圍打警察而鼓掌?既然要支持新聞自由,襲擊新聞工作者是否可取?」她亦擔心,「TVB是原罪」,「某機構才是記者」的想法會扼殺本港多元聲音,形成「惡性循環」,「市民不受TVB訪問,變相令一單新聞少左一把不同聲音」。

無線新聞部攝影師在6月27日在禮賓府外採訪示威者時遭示威者阻撓,該名示威者事後道歉。( 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發放危險工作額外津貼「算到盡」

「有哪個記者希望淪落至此?」阿美嘆說新聞部士氣低落,不少同事受情緒困擾,惟公司高層就只似警察般,辦「打氣大氣大會」和送生果籃,而非開會了解前線困境作出檢討。她不恥公司對前線員工「算到盡」,「聲稱為顧及前線工作安全,發放危險工作額外津貼,但分核心範圍內外(分別1000元和500元)。以金鐘示威為例,龍和道屬核心內,但在天橋就屬核心外。」

 

加薪不忘提示:大家要更乖乖的配合採主的調動及指示

近日,高層為稱為重振士氣,考慮8月加薪,5年年資以下加薪一成,5年年資以上按表現加薪,「但只限記者,攝影部和採主級都無份。還要強調『大家要更乖乖的配合採主的調動及指示』」。她續力斥公司的做法反如設下陷阱,令操控「變本加厲」,而社會的指罵呼聲亦會更高,「他們只會更憤怒,好像警察過份施暴反而有工資加,我們受辱罵都是工資範圍內」。

 

「XX事件」報導中,高層被批刪除「拳打腳踢」字眼,引起記者聯署抗議。(無線新聞截圖)

 

「有骨氣的人大部子都走了,老臣子又不出聲,只有幾位稍有資歷的人守著」

                                            一位TVB前線記者

不少人會問,為何TVB新聞部不再如XX運動般發起聯署抗議和總辭?阿美坦言「有骨氣的人大部子都走了,老臣子又不出聲,只有幾位稍有資歷的人守著」。對比當年花哥親自命令刪改「七警的拳打腳踢」,但今次高層的手段更高明,「不再直接無刪內容,而是事前指定方向,加多些撐警元素和比重,又利用24小時新聞臺就美其名讓記者的新聞播出」。

 

資深記者臨別贈言:市民才是新聞的主角 

阿美稱其實與部分同事早已萌生去意,惟現實生活問題,暫拿不出離開的勇氣,加上公司在行內聲譽逐漸下滑,「過去一個月寄出的幾封求職信,無一封有回音」。她又指出,記者要找到相應年資和類型的工作不易,「本身香港新聞機構少,職位少,工資低,可以選擇根本不多」。

 

她最後談及,在無線工作11年的兼任中英臺記者龍惠榆日前辭職,離忘她在離別電郵中提及「新聞總不能只有這些人的聲音,總不能在咪兜等幾小時,讓他們施捨幾個Bite就出一條。在不同議題上,市民肯定有很多想法,他們才是主角」,寄語公司「希望繼續聽到他們的聲音」。

 

TVB新聞部曾就記者受襲事件發表譴責聲明。(資料圖片)

 

「嚴厲譴責暴徒襲擊本臺正進行採訪的攝影師及記者」

                                       TVB新聞部過去發出的聲明

TVB新聞部過去多次就記者採訪時受阻發表聲明,包括就沙田反修例示威中記者受襲事件表示,「嚴厲譴責暴徒襲擊本臺正進行採訪的攝影師及記者」,批評對方「粗暴幹預採訪自由」,已要求警方「緝拿暴徒歸案」,又稱過去已曾多次被示威者阻止拍攝,強調會「一如以往無畏無懼,客觀中立報導新聞,並且繼續提供多角度的現場直播。」至於新聞部的士氣低落,記者曾致電有關主管了解,截稿前未獲回應。

相關焦點

  • 無線記者報導「醉雞」氣溫!幕後笑聲同步播出!
    12月27日無線晚間新聞,記者楊家駿在尖沙咀海旁交待未來數日天氣狀況。
  • 他是第一個報導七七事變的記者,兩個月後神秘失蹤
    事變爆發後不久,一位年輕人出現在戰雲密布的盧溝橋畔,他用手中的相機和筆記錄下中國歷史上這一重大時刻,並且預言:「偉大的盧溝橋也許將成為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發祥地!」他就是第一個報導盧溝橋事變的記者方大曾。1912年7月13日,方大曾出生於北京東城區的協和胡同。他的父親畢業於京師譯學館法文專業,曾在民國外交部工作,家境相對殷實。
  • 電視臺記者如何做好電視新聞調查報導
    因此,電視臺記者在新聞調查報導的過程中務必要具備極強的責任心和調查勇氣,在面對種種困難時要不要退縮,從而強化新聞調查報導效果,為電視臺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前提保障。二、新聞記者需要學會靈活的運用新媒體工具    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各種信息傳播速度較快,並且群眾當下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也逐步增多。
  • 他是第一個現場報導盧溝橋事變的記者,卻神秘失蹤83年……
    然而,我們和他其實隔著80多年的時光,他如果還活著,已經是一位百歲老人了。回憶起和「方大曾」猝不及防的相遇,馮雪松坦言那其實是一個偶然事件。「有一天在辦公室突然看到有一個傳真,是中國攝影出版社傳過來的,說他們想做一本書叫《方大曾的故事》,說這個人失蹤了,留下了837張底片在他妹妹手裡邊,他是一個抗戰初期的一個戰地記者。
  • 中國記者節|讓我一起欣賞來自通化日報社4名記者的心聲
    前兩天我們陸續報導了 一名老記者與「通化通」小編的心聲 今天讓我們再來聽一聽 四名記者的心聲
  • TVB《六點半新聞報導》延長至一小時 加插方東昇節目後大受歡迎
    TVB早前撤銷播放港臺節目,並將「六點半新聞報導」由半小時延長至一小時,重新推出原本由馮兆寧主持的資訊節目《世界觀》,改由人氣主播方東昇主持。有網民指即使不看無線新聞,也特意開電視看這個新環節撐方東昇,因為方東昇此前節目即幽默又能學習知識。
  • 從娛樂新聞報導探討新聞從業者的職業道德!
    1 娛樂新聞報導的突出問題(1)真真假假,虛實難辨。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記者的每一次報導都應遵循此理,在技術發展的今天,照片可以 PS,聲音可以 Copy,虛假新聞也甚囂塵上。僅回顧 2014 年至今,隨便列舉就有:文章出軌、黃奕出軌、姚晨不忠、陳赫劈腿、奶茶妹妹與劉強東之忘年交、起底汪章等以明星愛恨情仇為主線的新聞,還有各種裸照各種罵戰,無不在娛樂世界掀起狂風巨浪。內容粗俗,娛樂新聞的標題也常常聳人聽聞,怎麼有噱頭怎麼來,對於細節刻畫也是相當露骨。
  • 戰「疫」有我 詩歌抒寫老黨員心聲
    「……武漢疫情肆虐,病毒無情人有情。庚子年的春節,註定會刻印在我們的歷史記憶中。」一首名為《我的心聲,我的期盼》的詩歌,在一群老黨員之間引發了共鳴,今天,記者輾轉聯繫到這位詩歌作者。2月8日一早,記者撥通了淄博市退休幹部趙剛的電話。
  • 《焦點訪談》改版 將加強突發性新聞深度報導
    《新聞聯播》加大民生報導  從發布「尋人啟事」,幫桂林四兄弟千裡尋母,到推廣汽車上如何系好安全帶的便民小貼士,從在頭條位置連續推出小女孩照顧弟弟的「新聞連續劇」,到推出主題策劃《你幸福嗎》真實還原普通百姓心聲……最近以來,《新聞聯播》推出一系列接地氣、有人氣的報導,引起了各方關注。
  • 一個不名「無線」記者的碎碎念
    進了新聞中心,我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人家,我是做新聞的了。但尷尬癌,並沒有離我而去,因為會有更多的人問我:「你跑哪條線?」無數次尷尬過後,我終於找到一個自己頗為滿意的答案:「我是無線電視記者。」 是,託TVB的福,我才有這個自我解嘲的梗。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電視民生新聞民工,在職業生涯早期,我曾一個月做了三四單爆屎渠。
  • 李鍾碩經典韓劇《匹諾曹》,詮釋何為新聞的價值,何為真正的記者
    那麼就是什麼是有意義的新聞,什麼是真正的新聞記者,今天介紹的這部劇韓劇或許對於大家有一定的啟發。匹諾曹對於國內觀眾來說,或多或少都有聽說過。在電視劇中被形象化成一旦說假話就會打嗝的症狀,這也導致「匹諾曹患者」很難在公開場合說假話。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電視劇就是開端於匹諾曹病症患者的故事。
  • 「我支持香港警察」,我們也支持中國記者!
    倫敦恐怖襲擊中,丈夫和孩子的不幸遇難,讓夏楠立志成為了一名調查記者。面對恐怖分子的生命威脅,她仍然不顧危險,隻身深入戰場調查真相。如夏楠這樣的戰地記者,正是在用生命踐行著這句話背後屬於新聞人的那份使命。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第一線,只是為了離真相近一點,再近一點。兼具智慧、勇氣、責任和擔當,夏楠代表了一批有血有肉的「戰地玫瑰」形象,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不僅是在硝煙瀰漫的戰場,重大災害和突發事件發生時,記者也總是衝在最前線的那批人之一。
  • 沒想到你們《黃河新聞》的記者竟然是這樣的記者……
    《黃河新聞》的記者劉佳佳自己孩子病了顧不上看一眼卻第一時間跑到燒傷的孩子小宏燕這裡關注孩子被燒傷的情況關注孩子爸爸沒錢醫治抹著淚做現場報導最後通過自己的報導終於集結社會的力量幫助小宏燕順利就醫出院出了鏡頭沒想到她卻是如此幽(dou)默(bi)風(qing)趣(nian)!
  • 俄羅斯士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記者承諾照顧其妻兒,現狀如何?
    盧宇光原本是一名海軍軍官,卻因為喜歡寫作,轉業時成了一位記者,最終成為了鳳凰衛視駐莫斯科首席記者。在很多人眼中,記者無非就是報導報導新聞,沒有什麼危險。事實上,記者也是「逆行者」。當災難事故、戰爭等事件發生的時候,為了能讓公眾第一時間知道消息,記者必須趕往前線。所以,記者這個職業的風險很高。
  • 回顧1999年香港娛樂圈十大新聞,你對哪一條報導印象最深刻
    隨即該新聞立即成為頭版頭條,也成了1999年度娛樂圈最為爆炸性的新聞。剛開始成龍還是打死不認帳的,隨後記者把他從香港追到臺灣,從臺灣追到了新加坡,從新加坡追到了美國。到了11月,四面楚歌的成龍才不得不回到香港召開記者招待會承認此事。那句「我犯了全世界好多男人都會犯的錯誤」甚至把全世界男人都拉下來為他墊背。我想事件如果換做今日,任憑成龍有三頭六臂也逃不出億萬網民的天羅地網。
  • 為爭取拉美裔選民,拜登在競選活動上放西班牙神曲《Despacito》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當地時間9月15日,在佛羅裡達州基西米市的競選活動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走上講臺後掏出了手機,並將手機對準麥克風。隨後,西班牙神曲《Despacito》響徹了整個會場。據美國福克斯新聞報導,當天的活動是為了紀念拉美裔傳統月,而拜登是這場活動的最後一位演講嘉賓。在福克斯看來,拜登此舉是為了爭取美國拉美裔選民的支持。(福克斯新聞:拜登因在拉美裔傳統月紀念活動中播放《Despacito》而遭到批評)當天,拜登上臺後摘下了口罩,並從口袋裡拿出了手機。
  • "青記"成立80周年:新聞工作者的"精神家園"
    淞滬抗戰中,青年記者以筆作槍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他們挺身而出,冒著炮火奔赴戰場,向世人報導最慘烈的抗擊日寇的戰鬥。同時,上海一批愛國進步記者,如袁殊、陸詒、惲逸群等經常在一起聚會,討論抗日救亡問題,「記者座談」為「青記」成立奠定了初步基礎。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號召全民族團結抗戰,周恩來非常關心「青記」的工作,多次給予具體明確指示,倡導組織一個全國新聞記者的愛國統一戰線機構。
  • 回顧1999年香港娛樂圈十大新聞,你對哪一條報導印象最深刻
    隨即該新聞立即成為頭版頭條,也成了1999年度娛樂圈最為爆炸性的新聞。剛開始成龍還是打死不認帳的,隨後記者把他從香港追到臺灣,從臺灣追到了新加坡,從新加坡追到了美國。到了11月,四面楚歌的成龍才不得不回到香港召開記者招待會承認此事。那句「我犯了全世界好多男人都會犯的錯誤」甚至把全世界男人都拉下來為他墊背。我想事件如果換做今日,任憑成龍有三頭六臂也逃不出億萬網民的天羅地網。
  • 這一回,港警向假記者出重拳了!
    7月1日:警方在百德新街近怡和街的示威現場中,發現一名穿著黃色背心並寫上「PRESS 記者」背心的女子。她當時沒有進行採訪工作,之後涉嫌非法集結被捕。1月27日:警方在旺角截查期間,有兩人穿著印有「記者」的黃色背心,未能出示任何記者證明文件,其中一人因藏有避彈衣及鐳射槍被捕。
  • 今天全世界都知道張衛健為什麼長不出頭髮!
    《娛樂前線》在廣東新聞頻道21:18分首播!《娛樂前線》在廣東新聞頻道21:18分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