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朝陽溝》搬上舞臺、銀幕後,追劇《朝陽溝》電影,可謂比現在年輕人厲害。十裡八村每天晚上演電影《朝陽溝》,總是早吃晚飯跟著村莊年齡較大的人跑著去看,有時遇到颳風下雨也不間斷。
《朝陽溝》之所以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與其緊扣時代脈搏的主題密不可分。這部戲60多年屢唱不衰,就是因為它貼近生活,從人物內心出發,刻畫的是有性格、有靈魂的人,容易為觀眾接受。
劇中人物鮮明的個性,也為整部戲增色添彩,如銀環高中畢業後,在考演員和下鄉務農選擇上的猶豫不決;拴保同樣是高中畢業,卻是紮根農村的堅定派,其對女友銀環「明強暗求」的性格和舉動真實又感人;拴保娘這位最樸實的農家婦女,既想留住銀環,又怕說錯了話,在銀環面前總是小心謹慎,每次出場,都將其善良、包容的性格特徵展現得很充分。還有老支書的正義、老小孩的幽默、拴保爹的憨厚、二大娘的率直、巧珍的幼稚活潑、銀環媽的無奈親情等。銀環的選擇,也與拴保一家人的善良淳樸以及朝陽溝村民對她的愛的包圍有關。
這次為了追尋當年的歲月,牡丹旅遊群趙家班20人專門從菏澤來到河北邯鄲武安管陶鄉朝陽溝村,專門拜訪著名戲劇作家及導演楊蘭春老先生的故鄉。這裡是萬人空巷的戲劇《朝陽溝》故事創作原型地。
路上,導遊專門介紹銀幕中的原型銀環老家是菏澤人,說栓寶跟隨舅舅菏澤求學,和銀環高中同學,彼此產生感情相愛,同時相應「農村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號召,於是就有了他們在朝陽溝的故事。
查詢電腦百度,朝陽溝有三個版本,其中之一就是楊蘭春老家武安管陶鄉朝陽溝村,朝陽溝擁有獨特的人文景觀以及地質自然景觀,楊春蘭先生還特意為朝陽溝題詞:「人勤人誠人奮進,好山好水好地方。」楊蘭春被人們稱為「朝陽溝之父」。景區內保存了楊蘭春故居、栓寶銀環故居、李支書故居、二大娘故居、小牧童故居等。
這裡的環境確實不錯,朝陽溝雄、奇、險,風光無限美,朝陽溝風景區呈東西走向,三面環山,峰巒疊嶂懸崖絕壁,巨石嶙峋。秋天的朝陽溝,濃綠的松樹、累累的果實,滿山的紅葉,讓您流連忘返。
沿山間小道往裡行走,時而陡峭,時而蜿蜒。陣陣林濤在山風裡迴響,小溪潺潺的唱著輕歌。有一副橫幅上寫「知青園地」,這裡堅定了一代知識青年立志山區,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雄心壯志;一棵大樹掛有「栓保銀環舊居」牌匾的大門,精典別致富有山村特有風格,四合院式的石頭院落,室內陳列著一組朝陽溝劇照人物塑像,栓保銀環原形照片,清秀美麗,瀟灑倜儻。陳列的老織布機,靜心回味,似還聽到當年的機杼聲,睹物思景,不禁令人勾起對那個火紅年代的一絲遐想。整個院落結構緊湊精美,雕梁畫棟,酷似一座藝術的殿堂。
盡情的欣賞著這裡的一石一草一木,清一色的石頭以坡疊建,牆面上掛滿綠苔。一棵老核桃樹上掛著一口大鐘,石磨靜臥樹下,新修的石階路似一條玉帶,纏繞在山坡,沿著層層的臺階的屹立在涼亭上,一覽朝陽溝臥在三面環山的峽谷中,綠樹環抱,幽靜嫻雅,周圍群山峰巒疊嶂,懸崖絕壁巨石嶙峋。有一組遊客不由地唱出:「朝陽溝好地方名不虛傳,在這裡一輩子我也住不煩。」微風一吹,層林盡搖,加上百鳥爭鳴,綿綿小溪,恍若人間仙境。
朝陽溝以良好的環境和溫馨的笑容期待著……,唱著親切而又熟悉的腔調,我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這誕生美好愛情的綠水青山之地。
「朝陽溝,好地方,名不虛傳……」;「我走一步,退兩步,我不如不走」。
拍攝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