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代書家如何師法顏魯公,又如何化古出新,可借鑑!

2020-12-24 跟顏真卿學書法

清朝自建立到滅亡,前後共有二百七十多年的時間,雖中經康乾盛世,終因整個封建制度已經是強弩之末,氣數已盡,到嘉道以後清政府的統治就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了。從中國書法發展的全過程來看,伴隨著政治經濟的衰落,以二王為正宗,在整個書法發展史上統治了近一千年的帖學派書法也似乎要走向窮途末路,書壇有識之士開始把目光瞄準了唐代碑刻,梁巘所言「學書須臨唐碑,到極勁健時,然後歸入晉人,則神韻中自具骨氣。否則一派圓軟,便寫成軟弱字矣。」幾乎成了當時所有書家的共識。於是,一股復興唐碑的風氣在帖學籠罩下的書壇上迅速形成,通過研究,大多數書法家已清楚地認識到唐碑淵源篆分,可以改變書壇由趙孟、董其昌書風流行帶來的萎靡之風氣。作為唐代書壇重鎮、中國書法發展史豐碑式人物的顏真卿,因為其書法富含「篆隸筆意」,客觀上又「兼有帖學碑學之長」,被有識之士視為診治帖學病症的金玉良方,又為碑學書家接受,成為大多數書法家師法的對象,不僅在帖學向碑學的渡中起到橋梁作用,而且成就了一批熔鑄碑帖於一爐的大師。

清朝書法家師法顏真卿且最能得其神髓者有劉墉、錢灃、伊秉綬、何紹基、張廷濟、趙之謙、翁同和、譚延闓等人,依據他們對顏真卿書法的觀點、立場、書法藝術觀以及對顏真卿書法的理解、繼承和發揚,可大致分成三派。

一、帖學傳承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劉墉、張廷濟、翁同和。他們站在帖學的立場上,取法顏真卿主要是醫治帖學書法的萎靡和流滑,大多取顏書的雄健寬博意趣。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日觀峰道人,山東諸城人。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享年八十六歲,諡文清。因作書喜用濃墨,故世有「濃墨宰相」之譽。劉墉書法初學董其昌、趙孟,中年以後師法蘇東坡,大字宗顏真卿,深得顏書壯博寬厚神韻,貌豐骨健,味厚意足,加上分行布白爽朗疏宕,整體氣氛和婉通靈、雍容恬靜,如聞黃鐘大呂,似睹朝廟明堂。劉石庵位高權重且享高壽,使他在,嘉年間書壇盛名有加,康有為在其所著《廣藝舟雙楫》中譽為清帖學集大成者。

張廷濟,字叔未,浙江嘉興人,著名金石學家。其書法取法較廣,沙孟海認為其最得力處在顏真卿。其楷書取法顏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東方朔畫贊》,全面地承繼了顏真卿楷書的篆籀用筆方法和結字的外密中疏,老辣蒼勁、寬博雄強。清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包世臣以為字與字之間「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張廷濟可謂深諳此理,為此他行書宗《裴將軍詩》、《蔡明遠帖》,化出了自己的風格,一行之中,字形忽大忽小、筆畫忽粗忽細,大小粗細的比可達一比二、一比三,「成此面目,常人無此大力」。

翁同和,字叔平,號松禪,又號瓶廬居士,江蘇常熟人。其書法由錢灃借徑、由錢入顏恪守一生。翁同和在同治、光緒年間兩為帝師,授業同治光緒二帝,官至內閣大學士,再加上於顏真卿之外亦碑帖兼取,對王羲之、王獻之的精美流暢也多有涉獵,其書法端嚴不呆板、凝重不滯塞,雍容大度寬博流麗,有莊嚴廟堂之象和典雅宏闊之氣,貌似顏真卿而匠心獨運,在晚清書壇上享有充分的話語權,為張揚顏真卿書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受翁同和的影響,北京和其家鄉常熟形成了學習顏真卿書法的風氣。江蘇南通人張謇,光緒甲午年狀元,書法由翁入顏,書以人傳而頗得溢美之辭。以篆書而享盛譽的常熟蕭蛻,其行書的寬博凝重與翁同和有「血緣」關係。趙古泥更是與翁同和如出一手。他們幾人雖然在書風上繼翁同和餘緒,傳承了顏真卿,但較翁同和來說,則更為樸拙,更具金石味。

二、碑學派

代表人物有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他們早年均取法顏真卿,精研其用筆結字,深得三味後,逆流直上,轉而漢隸和魏碑,遺形取神。伊秉綬、何紹基隸形顏神,趙之謙顏底魏貌,都熔碑鑄帖,以碑學大師而永炳書史。

伊秉綬,字祖似,號墨卿,福建寧化人。基於「方正、奇肆、姿縱、更易、減少、虛實、肥瘦,毫端變化,出於腕下:應和、疑神、造意、莫不妄拙」的意識和追求,「用顏真卿的楷法寫隸字,但同時,他也用隸字的方法來寫顏字。用隸的方法寫顏字,真是師顏之所師,『此秘待我發』,他可以自豪了」。伊秉綬隸書以中鋒行筆,筆畫粗細大致均等,橫平豎直,撇捺內蓄而不外拓,結字方正對稱工穩,線條凝重圓潤率直,氣厚韻深,大巧若拙,與顏真卿晚年所作楷書殊途同歸、異曲同工。康有為稱其為清朝集分書之大成實不為過。伊秉綬其它各體也是一落筆就和別人分出仙凡境界來,特別是行書專學顏真卿《劉中使帖》,雜參以篆隸筆法,點畫瘦細緊結剛勁硬朗富有彈性,體勢疏朗流動而含峻峭,奇崛樸拙氣高韻古。

何紹基,字子貞,號蝯叟、東州,湖南道州人。楊翰《息柯雜著》說:「貞老書專從顏清臣問津,積數十年功力,探源篆隸,入神化境。」何紹基自己也說:「平生於顏書手鉤忠義堂全部,又收藏《祭伯父文》、《祭侄文》、《大字麻姑仙壇記》、《李玄靖碑》。」(《跋重刻李北海書法華寺碑》)「餘少年亦習摹勒,彼時習平原書,所鉤勒者即盡與平原近」(《跋張薦山藏賈秋壑刻閣帖初拓本》)。何紹基行書以顏真卿稿帖為基礎,雜揉北碑篆隸,以回腕執筆書寫,變顏真卿點畫圓渾、氣韻內斂為筋骨縱肆,筆勢開張,線條空靈不乏凝重,渴澀而灑脫,極富金石氣息。何紹基對顏真卿書法的學習與張揚在清朝後期的書壇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澤被民國以至當代。其兄弟何紹業、何紹祺、何紹京均以學顏為主,長孫何維樸書承家學,所作酷似其祖。除本家以外,另有吳雲、沈葆禎、齊白石等與何紹基書法有淵源關係。

趙之謙,字扌為叔,號益甫、悲庵、無悶、冷君等,浙江會稽人。趙之謙書法初從顏真卿入,後博涉魏造像秦篆漢隸,兼採眾長,遂自成一格。其楷書以顏書為底,取《賈思伯》、《張猛龍碑》,化陽剛為陰柔,委婉通達,突破了時尚與流俗,別樹一幟,不同凡響。趙之謙行書早年以顏體面世,中歲之後呈現北魏碑板的特徵,在章法上,借鑑漢碑字距大、行距小的特點,隱去行距,相互交錯,頗具新意。對趙之謙行書,當時有「魏七顏三」之說。縱觀趙之謙行書,形質雖為魏碑,然神採流便暢貫,可知其深通顏真卿行書的奧旨。

三、專師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錢灃、譚延闓。他們恪守顏真卿家法,形神兼取,雖不脫顏書面目,卻光大弘揚了顏真卿書法,也將永遠被寫入書法史而光照千秋。

錢灃,字東注,號南園,雲南昆明人,官至監察御史。為人剛強磊落,曾兩次冒生命危險彈劾權相和珅,對顏真卿的忠義貫日月的操行、寧折不彎的人格、正大端嚴的書法均推崇備至。其書法主要學顏真卿,吸取了顏書的端嚴大方、茂密雄強,並度以己意形成了樸實深厚、莊嚴雍容的個性特徵。對此錢灃深得時譽:「自雲學前賢書,未有不變其貌而能成家者,獨有南園學顏真卿,形神皆至。」(楊守敬《學書邇言》)「初學告身以得筆法,後於魯公諸碑,靡不畢究,晚年更參以褚法,非宋以來學魯公者所可及,能以陽剛學魯公,千古一人而已。」(李瑞清《跋錢南園大楷冊》)「尋常學顏字,只知聚,不知散,只知含,不知拓,他(錢灃)可是能散能拓了」。

譚延闓,字組庵,湖南茶陵人,民國初年曾任湖南省督軍兼省長,國民政府主席及行政院長之職。其政治活動雖主要集中在民國,但其前大半生都生活在清朝。譚延闓於書法極為推崇顏真卿,同時在筆法上收取錢南園、何紹基、翁同和等學顏大家的意趣,從而形成了天骨開張、氣象闊大、軒昂磊落的譚氏風格。譚延闓書法楷書似錢南園,行書意在何紹基、翁同和之間。譚氏兩代在湖南位居要津,聲名極隆,今人吳萬谷先生在《譚組庵先生書法》中寫道:但他在世之日,湘人效法他的字體,可以說風靡一時,一般中上人家,沒有不以掛上一幅組庵先生的字為榮的。他的聲光幾乎並駕道州何紹基先生……由此可見其對湖南影響之巨。其弟譚澤闓書風與其相近,亦有名與當世;其女譚淑、其子譚伯羽和其秘書朱玖瑩均能傳其家法,以善書名世。

在清代師法顏體的書法家中,無論是帖學傳承派、碑學師法派還是專師派,雖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於歷史和書法自身發展規律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帖學派和專師派所取得的成就遠不及碑學派。劉墉、翁同和、錢灃、譚延闓雖不失為一代名家,但他們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始終無法與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相比。伊、何、趙三家客觀上順應了書法發展的歷史脈絡,師筆不師跡,師顏真卿之所師,終於自開新境,成為一代宗主。

相關焦點

  • 看完這些圖,教你秒懂「師法造化」!
    ▲叢林式專家大師常常告誡我們,學盆景要「師法造化」。何謂「師法造化」?如何「師法造化」?盆景是大自然景觀的縮影,創作盆景的第一步,就是要熟悉自然界樹木的生長習性,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師法造化」。在師法造化的基礎上,還須對表現對象進行分析、研究,抓住景物特點,「繁中求簡」,使作品更加集中和典型。——趙慶泉
  • 古村落如何做到「修舊如故」?
    作為天然島嶼,因為長期與世隔絕,一直未受到較大的人為幹擾,島上保留著大量清代遺存,真實記錄並保持著江南鄉土的生活特色,有著巨大的歷史和人文價值。然而時至今日,荒蕪一片。幾條山路貫穿,路邊雜草叢生。散落在地面上的一些石碑,上面的文字多已模糊不清。傾斜的清代老房子,大門緊鎖,裡面不時傳出雞鴨的聲音。一些年老原住民不肯閒著,利用空閒的老屋子養起了家禽,還種了點蔬菜。
  • 美術研究丨蘇軾「深諱」師法徐浩的隱情
    所以,在其書法是否師法徐浩的問題上,他沒有必要隱諱、也不可能刻意迴避這一問題,因而,他明確強調自己的書法沒有師法徐浩是可信的,我們應該相信這一點。」[4]這是難以讓人信服的結論。因為蘇軾並沒有直接否認自己學過徐浩,只是不願世人認為其書法與徐浩相似,否認蘇軾師法徐浩的是其子蘇過。
  • 【設計師】陳國珍 現代感的「師法自然」
    【設計師】陳國珍 | 現代感的「師法自然」———————————————————————————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鄭板橋(1693—1766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作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以其詩、書、畫「三絕」而蜚聲於世。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國民初戀」裴秀智的顏該如何定義?可鹽可甜可豔
    「國民初戀」裴秀智的顏該如何定義?可鹽可甜可豔在我們中國的演藝圈中有這一類人,因為性格太好,或者是模樣太過於突出,因此把他們稱作國民閨女,國民老公之類的人設,但是在韓國居然也有著這樣的人說,今天要提到的就是被稱作國民初戀的裴秀智,她是以愛豆身份出道的,但是因為模樣太過於出眾,因此又參加了影視作品的拍攝之後的人氣就更加高了,到現在為止裴秀智在韓國達到的一些巔峰是其他的女藝人,基本上不可能再次達到的了。
  • 芒種時節、梅雨來襲,如何祛溼化濁?清代名醫雷少逸有辦法
    雷氏芳香化濁法,很多人乍一聽,以為這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遣方用藥的思路,的確,芳香化濁、化溼是中醫十分常用的治療方法,許多需要「化溼」的治療都會以它為指導。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雷氏芳香化濁法」不僅僅是一種治法、思路,更是一首具體的方劑,它的命名為何如此與眾不同呢?
  • 周杰倫演唱會被粉絲話語感動,看周杰倫的人品怎麼樣
    伴隨著「碑派」書法理論建構逐漸清晰化、系統化,「碑派」書法技法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出新。然而,在學「碑」過程中的探索與實踐,卻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從「碑」的生成手段來說,漢魏碑碣是先書丹後刻石,所以刻工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碑」的風格面貌。但由於刻工的技術良莠不齊,並不是所有刻工都能保持原碑面目。更有甚者,將筆畫線條刻得僵硬、刻板,稜角畢現,已非手書所能表現。
  • 清代著名書法家張照,行書用筆正側藏露、體態萬千,氣韻不俗好字
    清代戲曲書法家張照 楷書其實在歷代的書法家裡,有不少的書家既善書畫,又精音律。比如課代表今天要介紹的清人張照,就是乾隆時期著名的音樂戲曲家、書法家。清代戲曲書法家張照 行書清代戲曲書法家張照,行書《易經冊》欣賞張照(1691~1745),號涇南、天瓶居士。
  • 如何給張姓起名,避免重複率,可借鑑這3點!
    一、借鑑意境優美的古詩詞起名解析: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內涵非常豐富。無論是較早的詩經楚辭,還是詩歌最繁榮時期的唐詩宋詞,都有許多瑰麗的詩篇。因此,從這些詩篇中借鑑一些字詞來給姓張新生嬰兒起名,會有非常不錯的寓意內涵和詩意美感。舉例:張花溪出自《桃花溪》中「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一句。這是寫景詩,非常美,也很有意境。
  • 咪咕圈圈直播探秘:清代皇家都是如何過新年的?
    任副院長主要從事清代政治制度與禮俗研究,尤其對具有集大成特點的清代宮廷禮制與習俗有比較深入的思考,採用文獻、檔案、文物三重證據法,不斷探討其淵源與流變。近年特別重視歷史圖像學研究,通過歷史圖像印證、解析、補充清代文獻、檔案之著錄。
  • 拯救遠去的古宅 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的古建築萬盛記
    這是一幢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的古建築,其為一家店鋪,名曰萬盛記。萬盛記的前進院是三間帶兩廂的店堂,後進院為兩個單幢三間帶樓廊的四合屋,一面高大的門牆將店堂與四合屋隔開,構成了前店後宅的功能布局。如此布局既方便經營店鋪,又反映出了房主內斂的性格。
  • 從金農到趙之謙——上博藏楹聯裡的清代書法演變之跡
    楹聯為何在清代異軍突起並成為眾多書家表現的媒介?楹聯的興起對當時書壇具有什麼影響? 償若歷史地看,代代相傳的藝術創作,必然也會產生不同時期的代表書家,此猶如唐有顏、柳、懷、張,宋有蘇、黃、米、蔡,元有趙孟頫、鮮于樞、楊維楨,明有文徵明、王寵、董其昌等等,此中人物,真可謂好手迭出不勝枚舉。 在帖學書法創作領域,身處清代前期書壇的張照(1691—1745),不能不說是一位繼往開來引領時風的前驅人物。
  • 「板橋體」是如何創造的
    我們看看這種「板橋體」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一是採用「雜交」技術。鄭板橋主要用漢隸摻入行楷,有時雜以草、篆,間用畫蘭筆法,從而創造出一種非隸非楷、非行非草,不可名狀的奇妙的新書體。這種在行書的體勢上隸楷「雜交」出來的書體,有著沉厚的隸味。不過,它雖含有隸書的基因,但卻與八分書(隸書)完全不同,因而鄭板橋戲稱為「六分半書」。
  • 古顏草本面膜:分肌調理,以匠心草本還原健康肌膚
    古顏草本面膜的出現打破了國人眼中的不可能,一膚一配方,以自然力量煥發肌膚生機,人人均可享受「量膚定製」,直擊肌膚問題。比如減淡斑點,一些產品只作用於肌膚表面,無法從根源解決問題,但古顏草本面膜能夠從內在出發,輔助人體提升代謝能力,將多餘的黑色素、毒素排出體外,告別黯啞,淨白肌膚,讓肌膚重新煥發生機;再比如去痘,一些化學成分的面膜在使用後易損傷肌膚,可短暫性停止長痘,但後期又會繼續。
  • 住建部秦虹:我如何看城市更新
    「這個月初,我去倫敦,站在倫敦橋望眼看泰晤士河的北岸,我親自數了一下,能看到的腳手架,大概一二十個之多。泰晤士河的北岸是發展非常成熟,發展了上百年的老城區。在老城區有如此之多的腳手架,代表了什麼?代表著它在對那些老城區做更新改造,它不可能是新建新增土地的建設。」倫敦的城市更新案例讓秦虹印象深刻。
  • 走近巨匠|沙孟海晚年,如何復歸平正「化境」?
    比如書家之間,書體之間,朝代之間,書家的理論學說與實踐創作之間,書法本體與詩、畫、印學科體系之間等。宋人看到前代碑版不多,只見其雄渾剛健、大氣磅礴,非初唐書家所有,所以這樣說。事實上各種文藝風格的形成,各有成因。唐人講究「字樣學」,顏氏是齊魯舊族,接連幾代專研古文字學與書法,看顏真卿晚年書勢,很明顯出自漢隸。在北齊碑、隋碑中間一直有這一體系,如《泰山金剛經》、《文殊般若碑》、《曹植廟碑》,皆與顏字有密切關係。顏真卿書法是綜合五百年來雄渾剛建一派之大成,所以獨步一時,絕不是空中掉下來的。
  • 清代的吏部是如何任用官員的?具體來說,分為六種情況
    近日有讀者詢問清代考中進士,或是通過恩蔭,或是通過捐納獲得入仕資格後,如何才能授予實職?本來是想在評論區直接回復的,但覺得這個問題較為複雜,一兩句話說不清楚,所以還是以發文的形式來說一下相關的制度。要回答這一問題,就必須要了解清代的官員「任用」制度。
  • 如何以「遊戲化」方式做好產品運營工作?
    但殊不知,遊戲自身也存在著積極意義,而且對於產品人可以起到借鑑作用。那麼,我們在做產品運營的時候,如何把玩遊戲時和產品運營聯繫起來呢?生活中,你是否常見過以下場景:弟弟沉迷於遊戲開黑,到飯點家人怎麼叫也叫不動,媽媽爺爺奶奶輪念叨:「玩遊戲無益的,遊戲真是害人不淺。」小孩子沉迷於遊戲,不願意寫作業,成績一落千丈,家長生氣的責罵:「不準玩遊戲,給我回房間學習。」
  • 怪化貓:讓人最看不懂的一集《無顏怪》,看懂的都覺得是寫自己
    因為《怪ayakashi》在最後一篇的《化貓》播出後廣受好評,所以在《怪ayakashi》完結後製作《化貓》的工作人員製作了12集《怪化貓》,講述了賣藥郎四處遊歷解決物怪的故事,《怪化貓》由五個五怪故事構成,他們分別是《座敷童子》《海坊主》《無顏怪》《鵺》《化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