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完了央視版《三國演義》。
巧了,今天就有央視版《西遊記》的信息可以和大家分享了。
首先還是要再次向大家推薦央視版《西遊記》導演楊潔的先生、也是本劇的攝像師王崇秋老師的微信公眾號@西遊記攝像師王崇秋,裡面有大量的關於當年本劇拍攝臺前幕後的趣聞軼事,非常有意義。另外,王老師最近還出了關於當年拍攝本劇的回憶錄,歡迎大家惠購。
長話短說,下面是所裡發來的最新研究成果,歡迎大家熱議。
+++++++++++
原創: 提比里西印刷所 提比里西地下印刷所 今天
大型電視系列片《西遊記》是楊潔導演和她才華卓絕的劇組為世人留下的璀璨瑰寶。自1982年中央電視臺試播一集以來,歷經83、84和85年選播四集,及至1986年首度播出前十一集,又到1988年播出全部二十五集,乃告成片。《西遊記》在80年代的播出安排有限並且集中(基本在各年春節期間),拍攝過程卻艱辛漫長,綿延六年,坎坷不絕其間。
早年《西遊記》的試播集因為電視尚屬罕物,觀者寥寥,原貌鮮為人知。其後歷年的選播也是短瞬一現,但收視情況隨電視逐漸普及有所增多,尤其84、85年的三集,至今能被一些觀眾記得星星點點。86年經改頭換面的《西遊記》連續播出十一集,反響熱烈,1981年前出生的觀眾大都記得這一盛況。1988年《西遊記》播出完整二十五集(劇組原計劃拍攝二十八集,最終實際完成二十五集),電視系列片《西遊記》的形態由此基本確定,隨後幾年又有若干細微修改(例如破爛流丟一口鐘),並不影響其主體。許多觀眾對86年版殘留的印象隨即被88年版刷新、混淆。
《西遊記》1982年試播集
《西遊記》1985年選播集
《西遊記》邊播出邊拍攝
自此,《西遊記》開始以88年播出版為基準形態經電視臺廣泛、頻繁播出,並製成錄像帶、影碟發行海內外。時至今日,所有流傳的《西遊記》電視播放、音像製品、網絡影像,無論形態何等紛亂,均基本不脫離88年版這一底本。
時光不僅消磨人的面貌,有時也能消磨一部劇的本色。央視常年對《西遊記》不加吝惜地剪切、刪改、混接,致使衍生版本叢生蕪雜,人們對於1988年播出時的印象早已變得模糊了。在《西遊記》播出版本的範疇內,「央視版西遊記」這一概念恐怕不再適用,其刀筆下不知還將派生多少難以捉摸的版本,因此欲廓清播出版的初始面目,毋寧說「楊潔版西遊記」更為貼切。
近年來,廣大西遊劇迷越發不滿於電視臺播映版本的支離破碎,試圖還原《西遊記》的最初面目,因為缺乏影像依據,只能憑藉各自殘留的記憶並結合劇照連環畫和存世的工作照進行推測。三十年前的記憶尚且恍惚飄搖,於細節處更加迷離,推測時不免摻入這樣那樣的因素,一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集體的臆想經過發酵,幻生許多並不存在的情節,執者言之鑿鑿,煞有介事。
限於影像資料匱乏,《西遊記》版本爭論已趨向玄學,近來有所謂「一刀未減」版本的概念湧現。早年試播、選播與86年首播形態差異甚大,而86年這十一集在88年播出時又有較大變動,所以離開諸年的播出版來炮製單一的未刪減概念實不可取。換言之,欲還原未刪減的《西遊記》,必然涉及六年間各播出版的原始形態。(註:篇末有各版首播時間總覽)
幸而早年的影像正被努力發掘,真正《西遊記》原始播出版有望陸續重現。
一起來看看楊潔版西遊記第4集《困囚五行山》1986年首播時與現傳版本有哪些差異。
回到1986年2月12日19點30分,最初的一刻。
正值大年初四,新聞聯播結束後預報次日天氣,北京地區氣溫-4 ~ 4攝氏度,多雲轉晴。
裂石金瞳美猴王,序曲奏響。
片頭字幕可見,片尾曲演唱者為張暴默。
悟空被壓五行山下,渴飲溶銅捱歲月,飢餐鐵彈度時光。此處安排了一首插曲《他多想是棵小草》,伴有手寫楷體歌詞,演唱者王淑芳。在後來88年的播出版裡,這首插曲換成了鬱鈞劍演唱的《五百年桑田滄海》。86年播出採用的《他多想是棵小草》從此消失於螢屏。
1988年底,中國錄音錄像公司出版發行的「西遊記系列歌曲」磁帶中,收錄了由丁小青重新演繹的「他多想是棵小草」,曲名被改作《被貶五行山》。這一版本從未被電視採用。
插曲唱到「為什麼偏有這樣的安排」時,有牧童騎牛自遠而來。目前流傳的版本中,牧童吹笛的雙肘張開,身體後仰著,水牛一路向右走去。而1986年首次播出時,牧童則是併攏雙肘吹笛,端坐牛背,水牛向左踱行。
待唐僧辭別唐王,獨自漫漫西行,為表現路途艱辛勞頓,這裡又安排一首插曲。1986年首次播出時,插曲是純粹的配樂,並無人聲演唱。而現今流傳的版本裡,全部是周立夫演唱的《走啊走》。
1986年首播時的無演唱配樂
片尾字幕顯示,首播十一集是趕在春節前的一月份錄製完成。
全集片長:48分58秒。
當天的《西遊記》播送完後,是一則東芝電冰箱廣告。
獲取本片可諮微信:30811187;
歡迎指正,可向提比里西地下印刷所公眾號發送消息反饋交流。
楊潔版《西遊記》歷年播出情形
--
【1982年試播第13集】
除妖烏雞國(82試播).10月1日播出
片頭曲《雲蕩蕩海茫茫》(張福全作曲、耿其昌演唱).片尾曲待考
【1983年選播第9集】
偷吃人參果(83選播).2月14日(正月初二)播出
片頭曲待考.片尾曲待考
【1984年選播第7、10集】
計收豬八戒(84選播).2月3日播出(正月初二)
三打白骨精(84選播).2月3日播出(正月初二)
片頭曲《百曲千折顯精誠》(王立平作曲、吳雁澤演唱).片尾曲名待考(張福全作曲、楊潔演唱)
【1985年選播第6集】
禍起觀音院(85選播).2月21日(正月初二)播出
片前有西遊記宣傳短片.片頭曲《百曲千折顯精誠》.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許鏡清作曲、張暴默演唱)
【1986年首播前11集】
1.猴王初問世(86首播).2月9日(正月初一)播出
2.官封弼馬溫(86首播).2月10日播出
3.大聖鬧天宮(86首播).2月11日播出
4.困囚五行山(86首播).2月12日播出
5.猴王保唐僧(86首播).2月16日播出
6.禍起觀音院(86首播).2月20日播出
7.計收豬八戒(86首播).2月21日播出
8.坎途逢三難(86首播).3月1日播出
9.偷吃人參果(86首播).3月1日播出
10.三打白骨精(86首播).3月2日播出
11.智激美猴王(86首播).3月2日播出
片頭曲《西遊記序曲》(許鏡清作曲).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張暴默演唱)
【1987年春節晚會】
西遊記齊天樂迎春晚會.1月29日(正月初一)播出
晚會中有《趣經女兒國》和《誤入小雷音》兩集的片段首播
【1988年正播全25集】
1.猴王初問世(88正播).2月1日(臘月十四)播出
2.官封弼馬溫(88正播).2月1日播出
3.大聖鬧天宮(88正播).2月3日播出
4.困囚五行山(88正播).2月4日播出
5.猴王保唐僧(88正播).2月4日播出
6.禍起觀音院(88正播).2月6日播出
7.計收豬八戒(88正播).2月8日播出
8.坎途逢三難(88正播).2月9日播出
9.偷吃人參果(88正播).2月9日播出
10.三打白骨精(88正播).2月10日播出
11.智激美猴王(88正播).2月11日播出
12.奪寶蓮花洞(88正播).2月13日播出
13.除妖烏雞國(88正播).2月15日播出
14.大戰紅孩兒(88正播).2月17日(正月初一凌晨)播出.片前有約二十分鐘西遊花絮
15.鬥法降三怪(88正播).2月20日播出
16.趣經女兒國(88正播).2月27日播出
17.三調芭蕉扇(88正播).3月5日播出
18.掃塔辨奇冤(88正播).3月12日播出
19.誤入小雷音(88正播).3月19日播出
20.孫猴巧行醫(88正播).3月26日播出
21.錯墜盤絲洞(88正播).4月2日播出
22.四探無底洞(88正播).4月9日播出
23.傳藝玉華洲(88正播).4月16日播出
24.天竺收玉兔(88正播).4月23日播出
25.波生極樂天(88正播).4月30日播出
片頭曲《西遊記序曲》.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蔣大為演唱)
楊潔版《西遊記》分集版本情形
--
1.猴王初問世(86首播、88正播)
2.官封弼馬溫(86首播、88正播)
3.大聖鬧天宮(86首播、88正播)
4.困囚五行山(86首播、88正播)
5.猴王保唐僧(86首播、88正播)
6.禍起觀音院(85選播集、86首播、88正播)
7.計收豬八戒(84選播集、86首播、88正播)
8.坎途逢三難(86首播、88正播)
9.偷吃人參果(83選播集、86首播、88正播)
10.三打白骨精(84選播集、86首播、88正播)
11.智激美猴王(86首播、88正播)
12.奪寶蓮花洞(88正播)
13.除妖烏雞國(82試播集、88正播)
14.大戰紅孩兒(88正播)
15.鬥法降三怪(88正播)
16.趣經女兒國(88正播)
17.三調芭蕉扇(88正播)
18.掃塔辨奇冤(88正播)
19.誤入小雷音(88正播)
20.孫猴巧行醫(88正播)
21.錯墜盤絲洞(88正播)
22.四探無底洞(88正播)
23.傳藝玉華洲(88正播)
24.天竺收玉兔(88正播)
25.波生極樂天(88正播)
========
《希瑞希曼經典動畫之旅全紀錄》目前正在摩點網眾籌中,歡迎大家點擊 閱讀原文 ,前往摩點網參與眾籌,或者轉發擴散,謝謝你們!
感謝您的關注!
【童話往事:中國譯製動畫片(1979-1992)叢書介紹】
「童話往事」創作團隊花費8年多的時間,採訪了130餘位當年的電視工作者和配音藝術家,期間還前往中國國家音像資料館、上海音像資料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廣東電視臺,以及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廣東省圖書館等全國十多家圖書館,調閱和查看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以及珍貴視頻。書中對1979年至1992年間中央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熱播過的主要外國動畫電影和電視動畫片進行梳理與回顧。內容包括這些動畫片在原出品國的製作播出情況,以及引進中國後的譯製、播出情況和社會反響、觀眾回憶等。叢書涉及作品粗略統計約150部。以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各省市兩級電視臺首播的時間順序為序,每篇介紹一部片子,兩卷總計約67萬字、500餘幅圖表。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中國大陸引進播出外國動畫片的時間路線圖。
1、對全書回顧的約150部外國動畫片當年的引進人、譯製者、配音員等歷史親歷者,在每一篇撰文時均以不同方式進行了相應的採訪,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生動鮮活的採訪內容定會令讀者感觸良多,讓我們更好的了解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風貌。
2、在梳理和回顧每部外國動畫片之餘,做適當的延伸,通過大量的圖表、注釋、附章等形式,以及章節概述等,對當時與作品製作、引進、播出相關的歷史、文化、社會事件、政策法規加以盤點介紹。信息豐富,史料翔實,是從業人員及研究學者理想的參考資料;
3、早年引進的一些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經典之作,由於部分作品較為冷門,作品情況及所屬公司情況曾長期為國人或動畫業界所忽視,國內鮮有介紹,此次,叢書就其製作發展史、作品特色、品牌營銷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均屬國內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