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修篆:讓自閉症群體看到那道光

2021-01-09 瀟湘晨報

郭修篆:讓自閉症群體看到那道光

本報記者 袁雲兒

患有自閉症的哥哥個性敏感,不善與人交際,與他相依為命的弟弟一直設法幫哥哥找工作,希望他有一天能獨立生活。然而,哥哥一次次搞砸面試,闖禍不斷,讓弟弟氣憤又無奈。直到有一天,弟弟聽到哥哥房間傳來的音樂聲,才意識到哥哥身上默默閃耀著的音樂天賦……這部自閉症題材的馬來西亞電影《光》正在國內上映,以清新溫暖的風格贏得了好口碑,片中動人的兄弟親情,更是打動了不少觀眾。影片改編自馬來西亞導演郭修篆與其哥哥的真實經歷,郭修篆說,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自閉症群體看到那道光。

談初衷

給哥哥拍一部溫情的電影

《光》的片尾彩蛋播放了一段紀錄片,導演郭修篆生活中的親哥哥出現在鏡頭中,觀眾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影片所講述的故事,居然真的來自郭修篆與其哥哥的真實經歷。哥哥和電影中一樣患有自閉症,但他同時在音樂和數學上表現出過人天賦,不僅彈得一手好鋼琴,還是數學博士,現在在大學任教。

郭修篆最早以廣告導演的身份入行,為了向客戶證明自己的拍片能力,他必須得有代表作。在構思時,郭修篆想,與其做一個很酷的內容,比如科幻,不如拍一部比較靠近自己內心的作品,「哥哥和我一起長大這麼多年,他就是我人生中最有趣的角色。」於是,2011年,短片《光》問世。現在的院線電影《光》,就是在當年那部短片的基礎上創作的。「哥哥這麼多年受了很多委屈,拍一部這樣的電影,好像也能幫他出一口氣。」郭修篆笑言。

這類講述弱勢群體的作品,往往走苦情路線,拍得又悲又慘,但《光》卻給人一種輕盈溫暖的感覺:「不按常理出牌」的哥哥舉手投足都是那麼天真爛漫,還常常弄出很多笑點;一直在身邊的弟弟對哥哥不離不棄,努力讓哥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則讓人看到親情的溫暖。郭修篆坦言,他一開始就不想把電影拍成一部悲劇。「如果拍成紀錄片,可能從頭慘到尾,因為自閉症確實很不幸,但跟哥哥一起成長,也有開心的地方,我覺得我們專注在這些開心的地方,人生可能會好過一點。而且片中的兄弟情才是最重要的主題。」

郭修篆說,片中八成情節來自真實經歷,比如哥哥房間嚴格按照大小擺放整齊的物品,比如那條名為「安吉拉」、被哥哥認為是他女朋友的毯子,還有哥哥曾經離家出走的經歷。「小時候哥哥一受到挫折就會離家出走,那時候沒有手機,要找他真的好麻煩。他最遠跑去了另外一個縣,但很幸運在巴士上碰到了幾位好心人,給他買了回來的票,最後我們在巴士上找到了他。」片中幫助哥哥的善良女孩素恩,就來自這個經歷。

「不可否認,有些自閉症患者不像電影裡這麼『彩虹』,他們需要家人一輩子的照顧,但我在創作這部電影時,希望傳遞一個比較正能量的觀點,希望每位自閉症患者最後都能在社會上找到他們的位置,讓他們看得到那一道彩虹、那一道光。」郭修篆說。

談拍攝

用特殊鏡頭展現自閉症群體

可能是得益於郭修篆此前大量拍攝廣告的經驗,《光》在視聽語言上設計精巧,成熟得完全不像一部處女作,尤其是片中許多展現哥哥眼中世界的主觀鏡頭,拍得夢幻而有想像力。

「我跟攝影師一直在思考,用什麼鏡頭可以把一個自閉症群體的世界拍出來,所以我們用了一些比較特殊的鏡頭,甚至有時候不把鏡頭接到攝影機上,只是用手拿住攝影機,這樣拍的時候就會有很多閃光進來,而且對焦會虛掉,但就會有一種很奇妙的效果,對這部影片來說恰恰非常適合。」郭修篆說。

片中,哥哥一直痴迷於收集各種大小不一的玻璃杯,最後利用玻璃杯、自行車、魚缸氧氣管等物品發明了一架「水鋼琴」。當哥哥彈奏起「水鋼琴」時,他的音樂才華終於顯現,弟弟也第一次真正理解哥哥,全片情感在此刻達到高潮。郭修篆透露,「水鋼琴」的靈感也來自於哥哥不同階段的經歷。

「小時候哥哥用酒杯彈出一個音,還有一次我進他房間,發現他在彈一個沒聲音的二手鋼琴鍵盤,我說沒聲音有什麼意思,但他說那是因為你聽不見。」郭修篆認為,在影片最後的高潮階段,必須有一個特別漂亮的東西來展現哥哥獨特的才華,不能只是把一排酒杯放在地上,讓哥哥彈一首歌,因此他設計了這款獨一無二的「水鋼琴」。

談演員

兩位主演提前做了很多功課

片中飽滿真摯的兄弟情感動了不少觀眾。飾演哥哥的莊仲維,將自閉症患者演繹得憨態可掬;飾演弟弟的張順源,把弟弟對哥哥的牽掛、擔憂、無奈等情緒表現得富有層次感。

郭修篆介紹,兩位主演為影片做了很多功課。莊仲維提前接觸了不少自閉症患者,還和郭修篆的哥哥相處了好幾天,「哥哥斷斷續續說話的方式,也是他特意根據身邊一位患有自閉症的親人設計出來的。」對張順源而言,飾演弟弟的挑戰也很大,因為雖然弟弟無微不至地照顧哥哥,但他並不是拯救地球的英雄,只是生活中的一個普通人,要把握好表演時的分寸。

片中,哥哥在發明「水鋼琴」的過程中偷了一個造價不菲的水晶杯,被失主找上門,兄弟二人爆發了片中最激烈的一場爭吵。開拍前,兩位演員都保留了一些情緒,打算在正式拍攝時釋放。到了片場,郭修篆說,不如一鏡到底,真實呈現出兄弟倆的情緒起伏,讓整場戲一氣呵成。20分鐘的拍攝時間裡,兩位演員使出全力來拍,爆發力十足。「拍完後整個片場都很沉默,好多人還哭了,都知道這是特別好的一場戲。」

哥哥離家出走多日後自己回到家的這場戲,被郭修篆處理得自然而克制:哥哥仿佛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在家翻箱倒櫃研究他的發明,等弟弟回來後,他第一句話就是問弟弟要魚缸軟管,絲毫沒發現弟弟正處於「哥哥回來了」的巨大情緒變化中;如釋重負的弟弟癱坐在沙發上,顫抖著點燃一根煙……郭修篆坦言,這也是他全片最喜歡的一個段落。

「弟弟和哥哥注重的東西不一樣:哥哥離家出走了,弟弟覺得少了一個家人,他特別傷心;但哥哥回來時,他放在第一的東西是他的『水鋼琴』。這就是正常人和自閉症群體的對比,也是我覺得我跟我哥哥距離最遙遠的時候。」郭修篆說,自閉症群體心思單純善良,需要我們對他們多多包涵。「這部電影中,哥哥需要弟弟在生活中照顧他,但弟弟也離不開哥哥,如果沒有哥哥,弟弟覺得家就不完整。」

【編輯:田博群】

【來源:中新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改編自導演真實經歷,自閉症題材電影《光》兄弟親情真摯感人
    影片改編自馬來西亞導演郭修篆與其哥哥的真實經歷,郭修篆說,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自閉症群體看到那道光。《光》中的弟弟要照顧患自閉症的哥哥,兄弟的一場爭吵戲真實感人。這類講述弱勢群體的作品,往往走苦情路線,拍得又悲又慘,但《光》卻給人一種輕盈溫暖的感覺:「不按常理出牌」的哥哥舉手投足都是那麼天真爛漫,還常常弄出很多笑點;一直在身邊的弟弟對哥哥不離不棄,努力讓哥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則讓人看到親情的溫暖。郭修篆坦言,他一開始就不想把電影拍成一部悲劇。
  • 郭修篆導演處女作《光》,家人陪伴的溫暖,與自閉症無關
    #好電影推薦#電影《光》,一個馬來西亞導演講述兄弟親情的故事,改編自導演郭修篆與他大哥郭修鍇的真實經歷「你好,我名叫文光,我很友善、平易近人、樂於助人,有時候我看起來可能會有點奇怪,可是希望你可以諒解,我有自閉症。」
  • 他獨自照顧自閉症哥哥,從無助抗拒到理解包容,將經歷拍成電影
    11月6日,自閉症題材電影《光》在國內上映。《光》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多個獎項的提名。這部電影,是根據導演郭修篆和他的自閉症哥哥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對於也渴望寵愛的他來說,只能看到媽媽把心思放在哥哥身上,爸爸則疼愛著小妹妹。處在中間的郭修篆,處境尷尬。而因為哥哥的特殊性,家人對哥哥的照顧和教育也處在摸索階段。父母的爭吵、哥哥時而難以控制的情緒爆發,這一切都讓郭修篆想要逃避。他學會了抽菸、喝酒,甚至不回家。
  • 《光》講述自閉症者的夢想和追求
    昨天,講述自閉症者親情和夢想的暖心治癒電影《光》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溫馨動人的故事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光》由馬來西亞導演郭修篆執導電影《光》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導演郭修篆的親身經歷,是他與自閉症哥哥郭修鍇之間的真實故事。
  • 拍攝自閉症群體7年,他希望還原一個真實的孤獨世界
    從2010年第一次接觸到自閉症群體開始,7年來鄭敏拍攝了30多位「星兒」及家庭,十萬多張照片,試圖呈現這一群體的真實樣貌,增進社會對自閉症群體的理解和支持。2017年4月2日至4月5日,鄭敏攝影圖片展「走進孤獨世界」在上海證大喜馬拉雅中心舉行,展出了80餘幅攝影作品,展現星兒們「自我與他人、精神和肉體」的矛盾衝撞。
  • 國內首部關注自閉症群體的電影海洋天堂上映十周年
    」——關注自閉症群體公益倡導活動。電影中呈現的自閉症群體困境,真實反映了自閉症群體在生活中面臨的最大難題。電影由薛曉路編劇並執導,安樂影片總裁江志強等人擔任製片人出品。海昌海洋公園從2015年開始確定每年4月為「海昌海洋公園孤獨症兒童月」,並在2019年加入到壹基金海洋天堂藍色行動中,通過組織園區內「星空跑」,同時向全球自閉症兒童及家庭免費開放等方式,希望讓更多社會人士了解和關注自閉症群體、促進社會接納融合。 一個普通人是通過走向社會、在工作中持續學習和進步的,對自閉症群體來講也是。一份工作,一份薪水,更意味著他可獨立生活。
  • 「自閉症患者究竟是不是白痴?」這部電影給了我們殘酷的答案
    據了解,《光》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導演郭修篆的親身經歷,是他與自閉症哥哥郭修鍇之間的真實故事。導演就是想通過這部電影,鼓勵每一個人尤其是自閉症為主的特殊群體,能正視自己的「不一樣」,相信自己的熱愛。這也是自閉症電影窘境所折射的自閉症群體和家庭的現實窘境。
  • 網紅博主放棄收養三年中國自閉兒:當自閉症群體的羊毛被薅淨後
    當媒體報導的自閉症等特需兒童越來越多的時候,自閉兒康復訓練機構卻並沒有隨之越來越多,加之康復訓練的高昂和長期的收費,於是,兩者之間的不匹配和矛盾就愈演愈烈,也在康復訓練暴力的催生下,一部分康復機構和別有用心之人就打起了自閉症兒童和自閉症家庭的主意,一次又一次地把他們當成搖錢樹和發財的工具而不斷地薅羊毛。
  • 導演親歷故事改編,一段堅守18年的兄弟情:自閉症題材電影《光》催淚上映
    雖然題材是關於自閉症家庭,但穿插各種笑點、淚點,來聽聽觀影者的感受:家長A:本來想著自己會哭得稀裡譁啦的,但沒想到看到自閉症哥哥和弟弟相處的趣事,自己會咔咔大笑出來,也許我們怎麼看待我們的孩子,決定了我們將以怎樣的心情和情緒去面對教養的事情。確實是一部非常溫暖的電影。
  • 酷狗上線《繁星與少年》公益專輯 用音樂關愛自閉症特殊群體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愛日,自2017年起,每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都會為自閉症特殊群體發行音樂關愛鋼琴公益專輯。今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聯合新華社「聲在中國」欄目特別企劃全新關愛專輯《繁星與少年》上線酷狗音樂。
  • 酷狗上線《繁星與少年》公益專輯 用音樂持續關愛自閉症特殊群體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愛日,自2017年起,每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都會為自閉症特殊群體發行音樂關愛鋼琴公益專輯。今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聯合新華社「聲在中國」欄目特別企劃全新關愛專輯《繁星與少年》上線酷狗音樂。
  • 馬來西亞治癒系電影《光》定檔11月6日,講述導演與自閉症哥哥之間...
    《光》的靈感來源於導演的自身經歷《光》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導演郭修篆的親身經歷,是他與自閉症哥哥郭修鍇之間的真實故事。也有觀眾表示,這部影片「不販賣苦情,只有默默溫存的情感,關注的自閉症群體也很溫暖,其實他們是一群星星的孩子,需要更多人的呵護與愛」。在11月6日立冬之際上映,片方表示希望電影《光》能帶來這個冬天獨一份的治癒時刻,淘票票作為首席營銷平臺邀請觀眾一起來影院體驗來自2020冬天的第一份溫暖。
  • 思圻國際融合教育:用科技與愛溫暖自閉症等發育障礙兒童群體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自閉症兒童已超1400萬人次,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佔250萬之多,並且數據還在呈現遞增趨勢,一個個數字背後是無數個不幸的家庭。最近,一篇名為《辭職幹預12年,自閉症兒子終於不再闖禍,媽媽重返職場!》的文章經過一系列自媒體發酵,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的確,自閉症,或稱孤獨症等特殊兒童群體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細心呵護。
  • 融合教育領軍品牌思圻國際用專業治癒自閉症群體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孤獨症、自閉症、腦癱、生活適應障礙的兒童群體規模十分龐大,為了讓這類特殊的兒童群體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長久以來,融合教育領軍品牌思圻國際通過建立思圻國際公益基金會、開設課程等多種方式,致力於幫助這群特殊的群體。他們用專業治癒特殊兒童,用愛溫暖無數家庭。
  • 自閉症群體需要社會關愛,思圻國際以融合教育引領行業探索
    關愛自閉症(孤獨症)群體是目前全世界關注的熱門話題。在前不久舉辦的2020中國(廣東)國際自閉症學術高峰論壇上,除了線下專家學者展開高層對話之外,論壇的線上直播平臺也吸引數萬人關注和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