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的磁力片一般都是用來搭車庫,沒有什麼新花樣。之前我也立過flag說要玩出新花樣,抱歉了各位,這次不是抱歉來晚了,而是抱歉沒有什麼新新新花樣。由於磁力片搭車庫,玩多米骨次數太多以至於盒子開始對磁力片產生厭倦感,是時候就該老母親出手了,畢竟陪玩這個過程盒子注重的是陪,內容不重要。而我注重的是:喂!你至少把我「高價」購買的磁力片的價值玩回來吧。
複製磁力片 2.5+
準備工具:筆、紙、磁力片
這個遊戲在鍛鍊觀察力上太明顯了,其實本身我之前是想用兩個顏色的卡紙做來著,耐不住自己懶了一道兒,這才給了磁力片機會,讓它們閃亮登場。用磁力片以後,顏色就增加了,自然難度也會上去。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根據孩子的情況從基本雙色玩起。
畫一個四格棋盤兒,這樣子會給孩子在視覺上更容易擺位置。
當然根據情況也可以調整2格,3格,4格,6格…
玩法就是你擺一盤,孩子照著擺一盤。對於盒子現在所處在自我意識的升級中,我會讓他給我擺一盤,我擺好他檢查的互動。
視頻演示:
盒子也是第一次玩,按照他和我的日常陪玩來看,我對他的觀察力基本沒什麼要說的。但希望大家堅持看到他擺的第二組,很明顯第一組擺錯的糾正以後,第二組自己就有思路了,找到能讓自己精準的方式。
磁力片邏輯排序 2+
準備工具:紙、筆、磁力片
這是最最最普通的邏輯排序遊戲了,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可以做這個邏輯排序的遊戲,包括一些線上寶寶邏輯課,這個內容都是前兩節必備內容。我不過是給磁力片一些發揮作用的機會,不過磁力片玩這個還是很有優勢的。
首先它是帶形狀的,鞏固了形狀認知;其次它能吸到一起,玩起來手感更好。😂(我就是覺得這比我拿彩球去擺更舒服,可能是因為不亂跑吧!)
2歲左右的寶寶就可以玩起來了。
我依然畫了盤兒,這樣子他很明顯就知道自己的下一步。
視頻演示:
終於想起來還要對積木下手。
在積木這篇文章裡我提到了育腦塔那個桌遊,說明書我還沒找到,所以在我家一直都是閒置品,我懶得費腦子。上周盒子爸爸回家從角落裡翻出來弄了一整跟我說這也太難了…
結果盒子自己解鎖了,還是姥姥發現的,當然姥姥以為是聰明的我教的,我特別實誠的告訴我媽,:「我不看說明書真沒耐心,沒有成功過一次。」
錄視頻時我是抱著「你剛才是運氣好湊巧完成」的心態記錄一下,結果他piapia的打我臉。於是我又給他換了幾個顏色,我去洗澡的功夫我媽又錄了一版完成的。
當然盒子玩的基礎初階,會有兩個長的擺放進去降低難度。
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特別考驗觀察力和耐心的遊戲,你看盒子在放積木的時候,我不知道他第一次完成是耗費了多久。但他完成過的肯定在大腦裡是記憶的,所以你們看視頻裡他第二次去搭的時候,他優先記的顏色,其次是靠觀察再旋轉。
我和爸爸可以說我倆目的不純,目的不純是指,爭先恐後證明自己不蠢。我倆都是那種覺得so easy直接拿掉最長兩節的人,拿掉最長的以後什麼都能忘,心裡那種想證明自己不蠢想直達頂峰(6歲+小朋友智商)忘不了。這個時候,我的觀察力,空間感,耐心都大大打折。
盒子呢,他就只是玩玩,奔著我壘起來就行了。原先,我就是這麼告訴他的,壘起來就行,更完美的就是壘出沒有空隙的。
以下這一大段,都是我觀察盒子想感慨的,並非深度研究:
因為總有媽媽覺得盒子專注力很好,nonono,我始終覺得像盒子這麼大的孩子哪有什麼專注力不OK這一說,大多可能都是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一些誤區。
首先是不是沒有考慮孩子的年齡,我覺得在上小學前,孩子能專注,聚焦一件事的時間真的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絕對絕對不是隨著年齡越長就會專注越久。
年齡的增長不會讓專注時間久,而是讓他抓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舉個例子:兩歲的盒子能專注拼5分鐘拼拼圖,三歲的盒子並不是說能專注10分鐘拼拼圖,可能時間長了一丟丟,但在同樣的時間裡,他看到的吸收到的東西更多啊!他會告訴我許多他的發現,還會說我想了一個辦法…
所以,對專注力,做父母的我們不要再拿時間來判斷它的高低了。
其次為什麼玩手機,看電視的小朋友就那麼專注呢?還不是因為感興趣。盒子看汽車城的時候,仿佛置身於他的新世界,並且沒耳朵。 哈哈哈,然後是不是我們就會感慨,你咋這麼專注。看吧,他是能專注的,只是因為他沒有在讓你覺得有意義的事上做出自己的專注罷了。所以,專注力的背後更多的是缺乏興趣,而不是他專注力的問題。有關興趣的這個真的是我提的最多的,繪本推薦裡也寫,畫畫也寫,感興趣的翻吧!這才是要解決的點,而不是把原因直接說給專注力不行。
盒子去太爺爺家,姥爺的陪玩內容。我爸大概是被我公眾號洗腦了,給盒子玩的這是對對碰,邏輯思維,連連看?
盒子媽媽要去睡覺了,明再推文。再熬一會我可能就要寫一句:你們是否有見過凌晨四點的世紀大道。
不慫超酷 心在大氣層
樂於助人的中年婦女盒子媽媽
點擊上方小藍字關注微信公眾號
或者點個在看
可能真的會暴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