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走進劇院看一場音樂劇或舞臺劇已經成為現代城市年輕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近幾年各大製作公司為了培育戲劇市場大大小小小原版引進或本土化製作了諸多音樂劇與舞臺劇。除了原版音樂劇和舞臺劇之外,筆者也發現海外IP+中文化本土製作也已經悄然成為一種趨勢。
2012年,由亞洲聯創所製作的中文版音樂劇《貓》可以說是開啟了中文版音樂劇製作大門,原版音樂劇《貓》導演韋伯的助陣,原版主創團隊的執掌,全中國演員的演繹,在音樂劇這種戲劇形式還不是被廣泛接受的2012年中國,可謂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先不論對於音樂劇最終呈現是否被大家接受,對於中國音樂劇演員培育還是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現在音樂劇舞臺上能夠看到的中流砥柱們基本都是從中文版音樂劇《貓》走出來的,要知道對於很多音樂劇系的學生來說,能被音樂劇《貓》劇組選上擔任角色,是對自己作為一名音樂劇演員生涯的至高肯定,大量的高難度舞蹈動作,對於一個音樂劇系科班出身的演員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當時中文版音樂劇《貓》在全國長達半年的巡演也是取得比較大的成功,相信這部劇也是現在很多音樂劇粉絲的入坑之作。
△中文版音樂劇《變身怪醫》劇照
去年的中文版音樂劇《變身怪醫》應該是繼中文版音樂劇《貓》之後此類大型正統音樂劇中文化的又一次嘗試,由華人CJ出品與製作。野角的這部百老匯音樂劇有別於一般以唱跳為主的百老匯音樂劇,而是在音樂的旋律、乃至整個劇目的風格,更接近亞洲觀眾的審美取向。在中文化方面,沒有過於用力過猛的痕跡。對於整個2017年的音樂劇市場來說,除卻原版引進的音樂劇,這部音樂劇可謂年度最佳。
本身就是作為舶來品的音樂劇,音樂劇在表現形式也好、劇情內容也好更多還是依照著歐美觀眾所偏好的審美、文化等元素來創作。在中文化的進程中勢必會遇到文化差異上的壁壘,某些橋段由亞洲人來演繹也許真的是會令觀眾感受到些許違和。
也許製作方也是考慮到這一點,近兩年,除了倫敦西區、百老匯的經典作品之外。隨著IP價值在國內的迅速升溫,日本的一些IP的舞臺劇化也正走進中文版製作的領域。筆者記得去年一部舞臺劇《黎明之街》(錦輝出品)應該是正式開啟了日本IP+中文版製作的首次合作。
雖然也被改編過電影,《黎明之街》確實比起東野圭吾的其他作品,在中國的知名度顯然是不夠的。中年男性婚內出軌+塵封多年的懸案真相,以此為主線的設定說實話是有些老套。也許是受制於版權方的限制,臺詞的太過日式中文以及演員們刻意接近日本人的說話習慣,令整部作品違和感稍重,可能之前根本沒有接觸過原作或電影的觀眾有點摸不著頭腦。舞臺設計、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甚至是宣傳等方面都沒有達到這樣的規模的IP改編舞臺劇應有的配置。就觀眾期待度而言,對於東野圭吾第一部在中國上演的中文版舞臺劇來說顯然是有差距的。
今年10月初,東野圭吾的另一部作品《信》(《手紙》)也被音樂劇中文化搬上了舞臺。與舞臺劇《黎明之街》不同的是,這部作品是以日版音樂劇為基礎而進行的中文版音樂劇製作,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是有著日版音樂劇,腳本與歌詞則是由日本知名腳本家高橋知伽江擔當。最近正在日本公演的黑澤明電影改編的音樂劇《生きる》也是由高橋老師擔任腳本與作詞,2017年在日本公演的時候由柳下大與太田基裕雙卡司擔當主演,好評度甚高。
筆者有幸去看了中文版音樂劇首演,可惜在完成度上還是令人失望了。這部劇的故事背景與發生有著很濃的日本社會性特色,海外觀眾對於此類題材的接受度只能說一般,全劇的唱段沒有像百老匯或倫敦西區音樂劇式的歌舞大場面,對於看慣這些熱鬧音樂劇唱段的觀眾來說不免有些平淡與無感。當然如果是對日本舞臺劇有所涉獵的觀眾應該會覺得不錯。作為一部本身在日本就是小劇場公演的音樂劇,此類作品對於海外觀眾的接受度還是需要再作細緻考量。加之演員與角色契合度的水土不服,這類內心戲比較多的音樂劇如果演員與角色本身氣質相距太遠也無法在舞臺上全身心投入演繹中。
當然這部作品,在中日兩國之間音樂劇團隊開展合作的層面上還是有很深刻的意義所在,日方團隊對於中文版的製作給到了非常多的支持與建議,對於這部作品的海外版公演也寄予了厚望,筆者相信在接下去的巡演中,中文版音樂劇的質感也一定會有所升級與改善。
又一部披著美食外衣但是直擊心靈的暖心IP《深夜食堂》音樂劇版也被中文化了!
與前幾部作品不同,這部音樂劇《深夜食堂》是音樂劇中日韓三版同期連發,三個版本的中國、日本、韓國公演幾乎是在同時進行。讓喜歡《深夜食堂》的粉絲們即使身處不同國度都能同一時間體驗到音樂劇版的魅力,這樣的形式確實也是史無前例。
也許美食真的是可以聯結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筆者看過公演之後,可以說這部作品在之前中國公演的日本IP舞臺中文化相對完成度是最高的。在布景上極盡還原了深夜食堂中的場景,也許是中文臺本並不是照著日文臺本翻譯緣故,在臺詞上並沒有出現非常用力過猛的日式中文,演員們也沒有很刻意在接近日本人的說話方式。在場景氛圍的營造上,為了還原真實,製作方真的在舞臺上開了灶臺,老闆真的有在做菜!演員真的有在吃!菜進入油鍋的呲呲聲、切菜時的案板聲,這些細節都有了,有感受到製作組在這方面的走心。這也是筆者看到現在為數不多在細節上會推敲反覆的國內音樂劇劇組。
在音樂方面,除了貫穿全劇暖心的悠揚主題旋律外,各個人物故事的主題唱段也很精彩。旋律朗朗上口,有治癒有歡笑。無論是茶泡飯三姐妹友誼,還是小壽壽與龍之間的互動、脫衣舞娘瑪麗琳的歌舞表演,在短短的2個小時候裡,觀眾可以領略到角色們的不同人生。
△中文版音樂劇《深夜食堂》劇照
中文版音樂劇《深夜食堂》目前也在上海蘭心大戲院上演,公演將會持續到月底。
如果想看更原汁原味的音樂劇《深夜食堂》,也可以去日本看日文版。茶泡飯三姐妹中有兩位是前寶冢的TOP男役壯一帆和TOP娘役愛加ayu飾演,10月26日開啟日文版公演,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參考筆者下方的日文版海報信息哦!
在2018年餘下的2個多月裡,還有3部日本IP所改編的中文版音樂劇和舞臺劇會與中國觀眾見面。
從年初就開始官宣,強勢IP+超強卡司雲集的音樂劇《白夜行》。這部音樂劇是這部作品的首次音樂劇化。韓雪的加盟可以說讓這部本身就讓東野圭吾在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小說更添上意義重大的一筆,雖說目前韓雪的人氣從去年開始就直線飆升,但光韓雪本人從氣質上與角色的契合度而言,從目前國內女演員來看,的確是最接近原作雪穗的清冷人設。加上被業界飽受肯定的演技,韓雪的雪穗是本劇的一大看點。
早年出過國語專輯並翻唱過中島美嘉的成名作《雪の華》,韓雪在歌唱方面應該也不用令期待的粉絲們太過擔心,加之千住明老師的音樂創作,陳漫的掌鏡主視覺定妝,這部作品首先在製作陣容上就抓盡觀眾眼球。由於還沒有公演,筆者對於最終呈現內容無法評價,但是就從目前官宣來看,能夠感受到製作方想儘可能高完成度呈現這部作品的決心。加之有著豐富舞臺經驗的國內知名音樂劇演員劉令飛的男主演繹,筆者相信,2018年的冬天應該會是音樂劇《白夜行》的豐收季。
還有2部是日劇飯們比較熟悉的《新參者》的中文舞臺版化以及《孤獨的美食家》的中文舞臺版也將會進行公演,皆由錦輝出品。這兩個IP在日劇粉們的心中都有著不可撼動的特殊位置,在舞臺版的呈現上將會給到觀眾們哪些新感受呢?
加賀恭一郎所經歷的各種離奇案件以及五郎所品嘗的各種日本B級美食將如何抓取到觀眾們的視線和味蕾呢?
也讓我們在今年的秋冬拭目以待吧!
目前中國的音樂劇市場與歐美或是日韓相比,正處於一個初級階段但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加強與國外頂級團隊的合作,無論是原版引進也好,本土化製作也罷,都對中國自己的音樂劇市場有著較為良性的發展。舞臺製作、運營管理等方面可以通過與海外團隊不斷合作成長,但是對於一部作品來說,主創團隊的創作還是重中之重。行業還是應該給予創作者們更多正面的創作氛圍,讓創作者能真正靜下心來專注創作,讓觀眾看到更多真正的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懂得如何欣賞與分辨,遠離爛片爛劇爛演員。
文:木龍醬
來自:JPbeta日本文化資訊站
http://www.jpbeta.net/
iOS用戶讚賞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