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音樂劇的坑,然後呢?

2021-02-28 好戲

大家好,繼上次的入門音樂劇推薦之後,我們又來做音樂劇科(an)普(li)了!

如需回顧上一篇,請戳這裡。

釣過來吃安利~

今天討論的話題比起之前那篇,稍微有些進階。

你已經知道了很多的音樂劇,比如《音樂之聲》、《歌劇魅影》、《悲慘世界》、《漢密爾頓》等等。

你知道它們得過無數大獎,也知道它們是很好的音樂劇,你能夠說出來好些條喜歡的理由,但好像還是不夠有條理。

因此你需要知道從哪些方面來欣賞一部音樂劇,同時還能夠理性客觀地對身邊朋友講出來它好在哪裡。

接下來你很可能需要這篇指南——除非你能夠一言不合就把朋友們拖進劇場。

一起去看劇吧,求你啦

如果你入坑已久,請直接看下面這個指引,不妨將一部音樂劇拆成幾個元素,給朋友安利的時候投其所好。

太長不看版

音樂劇審美可以從5個角度來衡量

劇本、歌詞、(音樂、舞蹈、舞美下次講)

 

劇本

能否講好一個故事

能否用歌舞配合好故事

 

歌詞

能否與音樂配合好

能否很好地刻畫人物形象

如果你現在還不太能掌握,歡迎跟隨我們一起探討,文中的例子,你都可以用到。

如何(用正確的姿勢)欣賞一部音樂劇?這個話題也許根本就不存在。

通常來說,音樂劇還是比較好懂的。

一方面,音樂會佔用全劇的大部分時間,使得臺詞很難被細化和深化;但另一方面,歌詞本來就比對話更難聽清,如果歌詞過於晦澀難懂,整個劇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音樂劇是一項很感性的活動,開心就好。僅僅是純粹的感官體驗,又不是高考語文閱讀理解,這份愉悅從何而來,其實也不一定需要深究。

就像小C在《真愛不死》中唱的一樣,用心去感受~

作為觀眾,你大可直接買票坐進劇場,在幾個小時之內逃離塵世的紛擾,專心沉醉於音樂劇帶給你的非常私人化的美的體驗。

用~心~看!

當然了,你也可以對這種隨性的欣賞方法感到不滿足,或者是希望建立起自己的審美標準而不是僅僅被專業人士指導,好戲也非常歡迎大家都能講出自己的看法。

從感官上的「好聽好看」,走向能分析出它們為何「好聽好看」,其實是一個理解逐漸加深的過程。

初聽的時候往往只能形成一個模糊的概念,可能需要反覆聽反覆看同一部劇,才能具體說出它好在哪裡。

看音樂劇時在臺下扭動的你↑

感受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東西,它和個人審美經驗、價值傾向等息息相關。

而戲劇恰恰是一種需要充分調動人感官的產品,不同的觀眾對同一部劇的感受可能是有天壤之別的。

在這一點上,沒有一個人能被稱得上是「完全客觀」的。致力於追求客觀是不必要也是不現實的,不摻雜個人情感的劇評往往更難被稱之為好的劇評。

在家自己唱音樂劇時的你↑

然而,在這些不同之處上又有一些相同點。

你可以說我不喜歡這部劇,因為故事情節過於老套,或者是某幾處的燈光讓人感覺非常刺眼。

你也可以說我超愛這部劇,因為某一首歌真的非常鼓舞人心,或者某一個演員的人設真的是正對胃口,哪怕是僅僅三個字:歌好聽!

這些 「喜歡」和「不喜歡」的原因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評價標準。

儘管審美的體驗不盡相同,但審美的標準總的來說主要考慮5個層面:劇本、歌詞、音樂、舞蹈、舞美。

由於篇幅關係,我們在這次先來聊聊劇本和歌詞。

劇本

「劇本」這個詞最早來源於義大利語中的libretto,因此劇作家也被稱為librettist。通俗的講,就是一部音樂劇的故事情節。

總的來說,好的劇本應該具備以下兩個主要特徵:

首先,要講好一個故事。

啊這個劇本不就好棒棒!

音樂劇的歌曲、舞蹈、表演等都是依託在劇情發展的基礎上展開的,如果沒有好的故事,即使有非常好聽的音樂,也沒法達到打動人心的效果。

《劇院魅影》的續集《真愛不死(Love never dies)》其實也不乏優秀的音樂作品,但是大家普遍評價不高,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劇本上:

很多人感覺故事線生硬,強行製造戲劇轉折,並且和上一部人設不符。帶著這樣的想法來欣賞這部劇,往往沒法很好的沉浸其中,演員在臺上富有感情的連演帶唱,觀眾卻坐在臺下默默沉浸在劇情的槽點之中。

拉麵Ramin Karimloo和人魚姐Sierra Boggess 2010年3月在倫敦阿代爾費劇場(Adelphi Theatre)的《真愛不死》劇照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話劇通常希望把劇情儘可能地複雜化、衝突化,儘可能的使主題變異,從而能比較好的激發觀眾的情感。

而音樂劇卻往往致力於是將故事情節儘可能地簡約化、概念化,很大程度上放棄了「臺詞朗誦」的表現方式,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將複雜的劇情、角色情感以及戲劇的衝突,都交給音樂和歌舞。

留給劇情展開的時間本來就不多,所以如果主線不清晰簡潔的話,真的讓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如果是多重主題的劇目,也得每一條主線都很清晰明確。不能這也想講,那也想講,最後都沒講清楚。

《歌劇魅影》25周年紀念版劇照,同樣的作曲家,同樣的演員,正傳比續傳受歡迎的多

桑德海姆音樂劇《拜訪森林(In to the woods)》在這一點上就很值得誇一誇。

大多數音樂劇只能講一個故事,還不一定能講好。

《拜訪森林》卻一口氣講了不止四個故事——它把我們童年耳熟能詳的童話「傑克與魔豆」、「灰姑娘」、「小紅帽」、「長髮公主」串聯在一起,每個童話都有擁獨立的故事線,卻又能互相影響、互相交織,組成全新的劇情。

不說別的,就單說能把這麼多情節安排在一起,而不顯得臃腫凌亂,劇本作者深厚的功力就可見一斑了。

棒的要命我跟你嗦~

《拜訪森林》究竟有多受歡迎呢?

從1988年的託尼獎獲獎情況就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來。

面對《劇院魅影》這樣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拜訪森林》仍然異軍突起,獲得最佳曲譜、最佳音樂劇編劇和最佳音樂劇女主角獎( Bernadette Peters,也就是我們上面那張動圖中的巫師小姐姐)。 

1987年百老匯首演版《拜訪森林》

其次,要用歌舞配合好故事。

音樂劇的本質是戲劇,所以並不是用故事串起音樂就夠了。我們的側重點是講故事,而不是唱歌。

側重點不是唱歌不說明音樂劇演員的唱功不好,而是相對於劇本來說,歌曲是第二順位的。一首歌或者一支舞,即使是非常出色,但是如果它影響了全劇的完整性,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比如說,為了全劇敘事更為清晰簡潔,《西貢小姐》就曾經刪除過一首金曲《Too much for one heart》(後收錄在Kim的第一代扮演者Lea Salonga的專輯《The journey so far》裡)。

在這首歌裡,Kim娓娓傾訴著她對兒子的愛,對Chris的思念,和這些年來獨自承受的苦痛。全曲非常哀婉優美,歌詞也尤為動人。

Lea Salonga飾演的Kim和兒子Tam在一起,非常溫馨的畫面~

《Too much for one heart》甚至被一些人認為是超越原劇其他歌曲的存在,但是它和《I'd give my life for you》的主題有重合之處,訴說的情感也有類似;

另外,它還和《Please》的旋律部分重合。綜上種種,再把這首歌放在劇中就顯得有些累贅了。為了全劇的整體效果,只能忍痛割愛。

順便說一句,2014年西區/百老匯版的《西貢小姐》也有一首叫做《Too much for one heart》的歌,但是這首歌和1989年原版中的《Please》才是同一首歌,是Kim和John的對唱,只不過改了歌名;而被原版刪除的那首《Too much for one heart》則是Kim的獨唱曲目。

(這是2014版《Too much for one heart》,前面分享過的則是原版刪除的《Too much for one heart》)

2014年《西貢小姐》25周年紀念演出

總結起來就是:歌舞必須和故事「有機」結合。

音樂劇歌舞的呈現,必須是有戲劇理由的,必須能自然地揉進劇情。

需要用舞蹈來推動劇情的地方,才能讓演員「旋轉跳躍」起來,需要有歌曲來刻畫人物性格的地方,才能讓演員歌唱起來。

生硬的加入歌舞,對音樂劇的影響是致命的,就會像部分觀眾吐槽的那樣,一言不合就「尬舞」、「尬唱」。

歌詞

歌詞(lyric)和我們前面提到的劇本也有密切的聯繫,兩者共同構成了全部的戲劇文本。劇本的側重點是全劇的情節刻畫,而歌詞則主要是用來配合歌曲本身。

在劇作界,歌詞和劇本一般情況下是由不同的作者分別完成的。

所以說,音樂劇的創作大師不僅包括劇作家(librettist),也包括了歌詞作者(lyricists)。

年輕時的韋伯(左)和蒂姆·萊斯(右),有沒有很瀟灑!

當然,像小哈姆斯坦(Oscar Hammerstein II)和林聚聚(Lin-Manuel Miranda)這樣的天才,也能一人身兼劇本和歌詞創作的雙重任務。

一般來說,好的歌詞得滿足以下幾個要素:

首先,歌詞要與劇中的音樂配合好。

作為作曲家最親密的創作夥伴,歌詞作者必須要全面了解音樂創作的基本原理和流程,還要對作曲家本人的創作特點有足夠的把握。

在此基礎之上,還要結合劇情,對作曲家作出的曲子配上合適的歌詞。

由於歌詞創作所要求的複雜性與細緻性,作曲家與歌詞作者往往會形成固定的創作搭檔,建立很多年合作關係,像理察·羅傑斯和小哈姆斯坦、韋伯和蒂姆·萊斯、約瑟夫·斯泰恩和謝爾登·哈尼克等的合作就是眾人稱讚的典範。

羅傑斯(左)和小哈姆斯坦(右)

在小哈姆斯坦罹患胃癌的養病期間,羅傑斯告訴他要加寫一首民謠風味的歌曲,讓男主角馮·特拉普上校在民俗音樂節時對全場觀眾獻唱。

小哈姆斯坦依循慣例,開始在紙片上塗塗抹抹尋找靈感,他寫下「edelweiss, edelweiss,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幾句歌詞,給全曲鋪下了柔美清新而又帶著淡淡憂傷的基調。

最終,他創作出了《雪絨花》,這首經典作品也成為小哈姆斯坦的絕筆之作。

1960年,《音樂之聲》音樂劇首演後數月,奧斯卡·小哈姆斯坦與世長辭,倫敦西區和百老匯劇院特區特別為他熄燈致敬,紀念這一位畢生致力音樂劇場藝術改革與創新的偉大藝術家。

1965年電影《音樂之聲》劇照

音樂劇的歌詞對韻律有著嚴格的要求,獨特新穎的韻腳是成就經典歌詞的關鍵。

在這方面,科爾·波特有著足夠的說服力。

身兼作曲和作詞的確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創作的歌曲想要傾訴的感情,所以也能夠找到最巧妙的歌詞來迎合旋律的要求。

《Anything goes》2011百老匯復排版劇照

以那首著名的《萬事成空》(Anything Goes)為例:

 

The world has gone mad today,

And good's bad today,

And black's white today,

And day's night today,

When most guys today,

That women prize today.

  

這段歌詞之所以絕妙,並不僅僅在於它劇中有「mad」、「bad」、「night」、「gent」等詞押韻,而連續六行又以「today」結尾,使得歌曲能夠擁有一個固定的韻而不顯突兀;

更令人稱奇的是,正是在韻腳之處,音樂發生著細微的變化,每一次都會提高半度,直至歌聲響徹劇院。

歌詞和曲調相得益彰,非常富有感染力,美妙動聽、明亮歡快而又蘊含著奇妙的創作技巧。

其次,歌詞要能更好的刻畫人物形象。

單從唱法來看,音樂劇歌曲和流行歌曲並不一定有多麼大的差別。但是在歌詞創作中,音樂劇的歌詞要考慮更多的因素,比如說劇中角色的身份、性格,所處的環境等等,而不是單單抒發一時的感情。

我們可以通過音樂劇《窈窕淑女》領會歌詞作者化平凡為神奇的功力。

這部勒納和洛維的代表作講述了保守的英國語言學教授希金斯教授和出身低下的賣花姑娘伊莉莎之間的愛情故事。

芝加哥歌劇院版《窈窕淑女》

希金斯固執地認為,精英和一般人的區別在於精英能夠熟練地使用最高雅、最複雜的語言。

他與朋友皮克林上校打賭可以將出身貧寒、語言粗俗的伊莉莎調教成一位舉止高雅的淑女。於是他全力訓練伊莉莎,提高她朗誦方面的技巧。

在遇見希金斯之前,伊莉莎的唱詞是倫敦下層社會的土話,帶有濃濃的口音,並有吞音、連音、重音錯誤等等問題,歌詞所採用的詞彙也比較簡單。

《Wound't it be lovely》是一首伊莉莎歌唱嚮往中的生活的曲子,只要能夠吃飽穿暖有人照顧,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了:

Lots of chocolate for me to eat

Lots of coal makin' lots of heat
Warm face, warm hands, warm feet
Oh, wouldn't it be lovely?

Oh so lovely sittin' abso-bloomin'-lutely still
I would never budge till Spring crept over the window sill

  


芝加哥歌劇院版《窈窕淑女》

經過夜以繼日的苦練,終於,在一個深夜,伊莉莎突然開竅,學會了上流社會優雅的口音。

當她慢慢地說出「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the plain」(這是一句押韻的話)時,希金斯和皮克林開始並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等他們反應過來時,三人興奮地跳起了令人目眩的探戈,最後氣喘籲籲的躺倒在沙發上。


2016年《窈窕淑女》中國巡演劇照

這段精彩的表演成為最令觀眾興奮的場景之一。

而《Rain in Spain》的歌詞別具匠心,伊莉莎清晰的唱出了一系列容易混淆的單詞,語法標準,語調優美,一切都恰到好處。

Henry: In Hartford, Hereford, and Hampshire...? 

Eliza: Hurricanes hardly happen. 
How kind of you to let me come! 

Henry: Now once again, where does it rain?
Eliza: On the plain! On the plain! 

Henry: And where's that blasted plain? 
Eliza: In Spain! In Spain! 

The three: 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 
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

  

電影版《窈窕淑女》,赫本的配音演員其實是Marni Nixon

一曲《Rain in Spain》,讓我們在短短的三分鐘內充分感受到了伊莉莎語言學習的進步,她已經突破瓶頸,達到了「頓悟」的境界。

僅用一首歌,詞作者勒納就成功地完成了戲劇焦點的轉變,而精心排布的歌詞成為了轉變的樞紐。

給看到這裡的你鼓鼓掌吧~

關於劇本和歌詞,能講的還有很多,由於篇幅關係,我們在這裡先拋個磚,其他的就要靠大家慢慢體會了,也歡迎補充。

如果你有什麼其他想法,或者有什麼希望我們講一講的話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

希望你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對於如何欣賞音樂劇,迸發出一點自己的理解。

我們會在下一次繼續聊聊下半部分,也就是音樂劇的音樂、舞蹈和舞美。啊,感覺又是一個大坑呢!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書目:

《音樂劇的文碩視野》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年

推薦內容:點擊以下圖片即可閱讀

如何掉進音樂劇這個大「坑」?

相關焦點

  • 菜鳥版音樂劇入坑指南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作為一枚入坑僅數月就踩雷無數的菜鳥,我目前最大的心願是:現身說法令大家免步後塵。因此,這是一篇由菜鳥總結的、音樂劇入坑及避雷不完全指南。常識篇指南之前先得指北,講一講什麼才是「音樂劇」。總的來說,比起高格調的歌劇,音樂劇真的是用心在走群眾路線,算得上雅俗共賞、老少鹹宜。像我一樣對高雅藝術心懷恐懼的同學,大可以放下包袱輕鬆上陣,開啟人生第一場音樂劇之旅。 入坑篇那麼,究竟如何順利地入坑音樂劇呢?第一步,找坑。
  • 剛剛入坑音樂劇,有什麼值得推薦的音樂劇?
    我也剛入坑啊?為啥邀請我?這種問題好像一搜一大把誒,那我蹲個評論好了。太經典的就不說啦,說兩個我比較喜歡的,我看的第一個音樂劇是《理髮師陶德》,因為喜歡蒂姆波頓的電影風格,也喜歡德普,還有教授,蟲尾巴,青年格林德沃,貝姨等等哈利波特下崗再就業人員(不是……手動狗頭),就看了這個音樂劇,我喜歡01音樂會版的,演勒夫太太的演員是我的女神了!
  • 科普帖 | 音樂劇「入坑」必看的10個問題!
    其實,你早就看過音樂劇了 雖然音樂劇是在劇院裡面演出,卻沒有高大上的欣賞門檻,因為音樂劇早就以各種形式到處出現!音樂劇有劇情,有對白,當然更多的是歌曲,它們串連起來完整的表達了劇情的發展,以及為角色抒發情感。電影藝術中的「歌舞片」其實就是音樂劇的變體。
  • 「宅家也文藝」音樂劇非專業入坑指南
    高中音樂課第一次接觸音樂劇,可能一上來就聽了四大音樂劇之一的《悲慘世界》,頓時入坑了音樂劇。然後就網上各種搜索音樂劇的資源,前前後後看過十幾部音樂劇,所以寫來分享給大家,也算是我自己看音樂劇的心路歷程。
  • 日本人氣IP+中文版音樂劇 | 踩雷or入坑?
    2012年,由亞洲聯創所製作的中文版音樂劇《貓》可以說是開啟了中文版音樂劇製作大門,原版音樂劇《貓》導演韋伯的助陣,原版主創團隊的執掌,全中國演員的演繹,在音樂劇這種戲劇形式還不是被廣泛接受的2012年中國,可謂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先不論對於音樂劇最終呈現是否被大家接受,對於中國音樂劇演員培育還是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
  • 音樂劇入坑指南(英語劇)
    簡稱:春醒06年的百老匯音樂劇,採用了搖滾和流行的曲風。如今,搖滾音樂劇可能已經屢見不鮮,然而在那個傳統音樂劇大行其道的時代,《春醒》從題材到曲風都大掀波瀾。該劇腳本源於德國劇作家Frank Wedekind發表於1891年的同名劇本,二十世紀初曾在德國美國相繼上演,然而題材的敏感性使其頻頻遭禁。
  • 劇院小科普 | 音樂劇「不完全」入坑指南
    關於音樂劇,你是否有很多誤解?一群人在臺上唱唱跳跳就是音樂劇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音樂劇死忠粉?能推薦一些經典劇目嗎?」今天這篇 科普帖 為你解答!其實,你早就看過音樂劇了 雖然音樂劇是在劇院裡面演出,卻沒有高大上的欣賞門檻,因為音樂劇早就以各種形式到處出現!音樂劇有劇情,有對白,當然更多的是歌曲,它們串連起來完整的表達了劇情的發展,以及為角色抒發情感。電影藝術中的「歌舞片」其實就是音樂劇的變體。
  • 入坑一時爽,全家火葬場
    朋友給安利的新劇,嘴上說不是我的菜,悄悄點開一集就根本停不下來所以人類的本質還是雙標、真香啊,那遊戲入坑前後又有什麼令人尷尬的變化呢 王者入坑前:我就隨便玩玩 不氪 。入坑後:這個好看,買 ,這個也好看,買。
  • 劇院小科普 | 音樂劇「入坑」必看的10個問題!
    關於音樂劇,你是否有很多誤解?一群人在臺上唱唱跳跳就是音樂劇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音樂劇死忠粉?能推薦一些經典劇目嗎?今天這篇 科普帖 為你解答! 其實,你早就看過音樂劇了 雖然音樂劇是在劇院裡面演出,卻沒有高大上的欣賞門檻,因為音樂劇早就以各種形式到處出現!音樂劇有劇情,有對白,當然更多的是歌曲,它們串連起來完整的表達了劇情的發展,以及為角色抒發情感。
  • 自從入坑音樂劇,看美劇總能挖到驚喜!
    美劇《Glee》對於音樂劇曲目的選擇和重新演繹亦不在少數,《悲慘世界》《音樂之聲》《西區故事》《魔法壞女巫》《滑稽女郎》《芝加哥》《歌舞線上》《吉屋出租》……基本上百老匯受歡迎的音樂劇都可以在這部電視劇裡找到影子。
  • 《Muse Dash》喵斯快跑小白入坑要點 新手入坑要注意什麼
    導 讀 Muse Dash新手入坑要注意什麼?
  • 【經典音樂劇推薦】
    大悲的特性它都具備,歌曲好聽到爆,而且曲風不再是傳統音樂劇的音樂,加入了很多HipHop和Rap,對於不愛聽美聲/通俗的人簡直是入坑神器。歌詞中的梗還非常多,有一些英文第一次聽沒有注意到,所以聽了一個月之後還能夠不斷發現新的萌點。同樣這部劇的腦內小劇場也很豐富,第一首歌就能切換出7個人格同臺表演。(如果可以我真的想在三個單子都推薦一遍Hami)
  • 想進音樂劇的坑?先從這十五部電影開始吧!
    入音樂劇的坑竟然要從看電影開始?你會不會覺得……WHAT?
  • 東莞產音樂劇《蝶》「飛」入百老匯
    在「九藝節」首次推出「中國優秀舞臺藝術演出交易會」上,莞產音樂劇《蝶》受到海內外藝術「買手」的青睞。昨天(11日)上午,中國(廣州)優秀舞臺藝術演出交易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同時舉行了國際項目籤約儀式。《蝶》與百老匯音樂劇公司籤下歐洲巡演項目大單。這意味著從明年(2011年)起,《蝶》將飛到歐洲巡迴演出。
  • 「古裝」《白髮》入坑指南 20200816
    本來打算隨便找個古裝劇看看呢,結果看著看著就入坑了,因為真的很好看啊。雖然說是從劇情中間看的,但是幾位主演的顏值是真的吸引了我呀,所以優先說下顏值吧。然後呢,說完了靚女們,後面就說小帥哥咯。其實這個我看都一樣,都是很帥的小鮮肉咯,反正不差,而且也經過其他女生的評判,顏值也是不錯的哈。所以綜合評定一定,顏值這一塊,吸引指數四顆星。
  • 入坑必看韓劇,你的入坑韓劇是?
    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自己認為的入坑必看劇集,不知道你是因為哪部劇而入的坑呢? 1. 不知道你的入坑韓劇是哪部呢?
  • 電視劇《遇見王瀝川》真的是一個「坑」你也入「坑」了嗎?
    電視劇《遇見王瀝川》真的就是一個「坑」,一入此「坑」,真的就不容易出「坑」了。如果你是「瀝秋粉」,那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的朋友吧,當初你拼命向他們安利這部劇,可惜對方看了幾集就棄劇了,然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對方又突然發現了這部劇的好,然後你們就一起成為了「坑」友,對方還會因為入「坑」晚了而懊惱。
  • 喜歡看韓劇的朋友,這幾部高分韓劇值得一看,入坑不虧
    喜歡看韓劇的朋友,這幾部高分韓劇值得一看,入坑不虧身邊還是有比較喜歡看韓劇的小夥伴的,有的時候大家總是在群裡互相推薦一下自己覺得比較好看的韓劇,
  • 應援,讓我有入坑的衝動
    想學,想入坑      從沒想過讓我對愛豆產生入坑念頭的會是應援,因為歌,因為舞,因為顏,這才是正常操作(對,是曾經的我)。想想才發現其實之前聽過挺多賽文婷的歌,知道人多,舞齊,但是沒想要深入了解,不要哭出來的時候覺得這歌當手機鈴很適合,後來每次聽到這歌,就覺得手機鈴響了,不愧為當時的圈飯曲。
  • 還記得你的入坑韓劇嗎?這幾部是否是你的入坑之作
    都說「看了韓劇想戀愛」,很多人都是被韓劇高甜戀愛劇情走向,高顏值男女主,以及劇裡面時尚穿搭所吸引,紛紛入坑。看韓劇看得一發不可收拾,包括小編也是。也不知道你們的入坑之作是哪部,我呢,就盤點幾部你們可能入坑的韓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