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為什麼喊出要跟臺灣「建交」?

2021-01-20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範凌志】20日,來自加州的共和黨籍美國眾議員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在國會提出議案,呼籲美國「開始與臺灣恢復外交關係的程序」,要求摒棄美國歷屆政府執行了幾十年的一個中國政策,改為採用「一中一臺」政策,承認臺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羅拉巴克的言論引起了臺灣媒體的極大關注,也讓一些親綠網民興奮不已。羅拉巴克是何許人也?為何他會提出這樣一個天方夜譚的議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表示:「對議員來說,有人給了他支持和好處,他就要作出自己的姿態,這主要是出於政治動機,即使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通過。」

老牌反華政客羅拉巴克

在20日的提案中,羅拉巴克表示「一個中國」政策有瑕疵,應改為「一中一臺」,並承認臺灣是一個主權國家。提案還要求美國政府大力支持臺灣「全面參與聯合國」及任何必須以國家身份參與的組織。

「他是老牌的反華政客。」在採訪中,袁徵一聽到羅拉巴克這個名字,就立刻給出這樣的評價。羅拉巴克是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資深成員,他曾對美國之音說,他有兩大人生愛好:衝浪和反共。

在查閱羅拉巴克資料時,《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對他報導最積極的並非正規媒體,反而是境外某邪教團體的所謂「媒體」,這些「媒體」的曝光量約佔羅巴拉克總曝光量的一半以上。袁徵表示,「羅拉巴克的立場從來都是極端反華,有點像美國政壇上代表極端保守勢力的參議員傑西·赫爾姆斯,這跟他的個人經歷和選區有關。」

繞不開的「臺灣連線」

羅巴拉克還有一個身份,美國國會「臺灣連線」的發起人,所謂「連線」,是美國國會常見的一種組織形態,研究美國國會的學者蘇珊·哈蒙德(Susan Webb Hammond) 在專著《國家政策制定中的國會連線》中提到:「連線的出現是20世紀後期國會的一個特點。它們是由議員自願結成的有組織的協會, 雖在議會規則中得不到承認,也不在國會機構的編列預算之中,但仍力圖在國策中發揮作用。」國內學者張光、刁大明在研究報告《美國國會「臺灣連線」成員分布 決定因素實證分析》中說,眾議員成立連線的手續簡單,只要向會務委員會(House Committee) 申請,說明連線的名稱、目的、人員組成等基本情況, 就可成立自己感興趣議題的連線。

「『臺灣連線』,就是美國國會內部的一些議員,他們出於某種政治、經濟利益支持臺當局立場而形成一個分散性的結盟,這是共和、民主兩黨都有參與的一個陣線,他們是所謂『臺灣的朋友』」。袁徵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長期以來,臺灣不斷邀請這些議員去訪問,在旅途中給他們一些方便和好處,同時進行遊說。另外,在美國選舉裡,有一些跟臺灣相關的企業或投資曾給他們站臺,對臺軍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以他們起碼會從形式上對臺灣當局的立場給予支持。」

「要把大象放冰箱,需要分幾步?」

羅拉巴克的議案隨即引來了臺當局的積極回應,臺「外交部」21日稱:「感謝所有友臺友人,將持續推動『臺美關係』發展。」此外,羅拉巴克的言論也吸引了臺灣媒體的大量關注,有親綠網民歡呼「美國不知幫了多少次臺灣了」、「合乎國際潮流」。

但也有網友對羅拉巴克的做法表示不屑:「美國利益就是讓臺灣這個驢背著的釣竿線上綁著紅蘿蔔,驢永遠以為吃得到紅蘿蔔,卻不知道是幫美國馱著軍火利益。」

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臺灣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張亞中表示:羅拉巴克是一名議員,不是決策者,講話不用負責任,他的話只是為了讓大家「爽一下」而已。同樣,臺灣媒體和一些網民之所以很興奮,是因為一般臺灣老百姓對國際關係的認知不會很深刻,他們只有很簡單的邏輯「美國能跟臺灣『建交』有什麼不好?」這種非常直接的反應。「他們不會想到,美國真的推動這個事情,會對兩岸關係乃至中美關係產生多麼巨大的震撼,沒人去想什麼後果和可行性,他們也是『看著很爽』就好了。」

張亞中還表示,臺灣媒體和網民的反應也透露出一種焦慮感,民進黨可能會抓住機會炒作一下,但對一般稍有常識的人來說,都沒有興趣理會這種言論,就好像一個國會議員說應該「每個公民都發一百萬」,這很可笑,沒人會真把他當回事的。

「美國跟臺當局『建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袁徵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每年,美國國會裡都會出現很多千奇百怪的議案,每個議員都會出於不同的政治、經濟目的提出議案,這些議案卻往往連討論議程都排不上就被丟到一邊,胎死腹中,只有真正有可行性和影響力的議案才會被規則委員會加入到討論議程,由專門的委員會討論,之後才會交給國會來投票,提出議案只是第一步。

袁徵提到,自己剛剛去了美國,與美國國務院臺灣事務協調處官員溝通過,「對方把美國基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一個中國政策原原本本複述了一遍,用來表示美國的立場沒有任何改變。美國怎麼可能跟臺當局建立『外交關係』呢?這就意味著要跟大陸斷交,臺灣能跟大陸相提並論嗎,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既然沒有可能,為何羅拉巴克還要提出議案呢?對此,袁徵說,這種非常荒唐的議案,羅拉巴克本人也知道不可能通過,這只是為了討好選民或金主作出的姿態,完全是出於政治動機。

議員只管放話,不考慮可行性和後果,這很容易讓人想到一個笑話:「要把大象放冰箱,總共需要幾步?」對此,袁徵表示,確實很類似。

相關焦點

  • 美議員將提案鼓吹"軍事協防臺灣" 被斥:省省吧
    海外網7月20日電 還記得那個用韓語問候蔡英文的「友臺」美議員遊賀(Ted Yoho, R-FL)嗎?他又要在涉臺問題上搞么蛾子了。據臺媒報導,他17日揚言,將在下周提出所謂「防止臺灣遭入侵法案」,授權美國政府於中國大陸「攻打臺灣」時,可動用武力協防臺灣。
  • 臺灣與索馬利蘭「建交」?臺灣不是國家,索馬利蘭也不是!
    編輯:酒叟臺灣地區一直在致力於搞外事的建設,但是縱觀最近幾十年的歷史,臺灣地區在外事上幾乎毫無建樹。最近,民進黨宣布,臺灣地區同索馬利蘭同意互設「代表處」,同時,臺灣地區願意在當前疫情較為嚴重的時期向索馬利蘭捐贈大量物資,並且對索馬利蘭地區的蝗災進行大量資助。但需要一說的是,就像臺灣地區一般,位於非洲的索馬利蘭並不是一個真正獨立的國家,並且索馬利蘭地區的經濟發展很不可觀,通貨膨脹嚴重。
  • 臺灣又少一「邦交國」!中巴建交,看巴拿馬總統的「交情」!
    今天上午9點,就在小夥伴們冒著雨剛剛到公司開始上班的時候,手機上就傳來了N多條關於中巴建交的消息,巴拿馬是哪兒?
  • 美議員問為啥封川普兒子帳號 扎克伯格:你說的推特 我是臉書
    來源:海外網原標題:美議員問為啥封川普兒子帳號 扎克伯格:你說的推特,我是臉書圖源:路透社海外網7月30日電 當地時間29日,蘋果、亞馬遜、谷歌和臉書四大科技巨頭的執行長(CEO)通過視頻方式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聽證會
  • 中美關係惡化,美國人想跟臺灣「建交」?蔡英文其實很焦慮
    美國對臺政策也出現質變,不再強調一法三公報的現狀,愈來愈多美國人主張和臺灣「建交」,美軍介入臺海防衛。美國越支持臺灣,大陸對臺灣就越緊縮,「一個中國政策」緊箍咒愈來愈緊,讓臺灣更不舒服。民進黨當局卻無能為力,最多內宣痛罵大陸一頓,徒增臺灣人對大陸的仇恨感,又有何用?
  • 為什麼法國是第一個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說來話長,涉及越南
    很多朋友都知道,法國是西方發達國家中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早在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即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係。
  • 兩個國家名字一樣,放棄臺灣和大陸建交,一個被臺灣索賠46億臺幣
    兩個剛果以河流為界,在上世紀獨立後,起初都拿了臺灣的好處,與其建立過「外交關係」。剛果(布)在1964年拋棄了臺灣,與中國大陸建交。剛果金的情況要複雜一些。1960年6月,剛果(金)獨立,同年10月,第一任總統卡薩武布宣布與臺灣「建交」,中國大陸則不承認卡薩武布政府。
  • 吐槽 • 臺灣現在和22個國家以及一家超市建交了(手動微笑)
    觀察者網/文 梁福龍臺灣和一超市「建交」了?
  • 美國與臺灣地區關係大好?臺學者鐵口絕不可能建交
    針對美國與臺灣地區關係,前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27日在論壇上舉兩個例子闡明美國到底是口惠,或實作?邵宗海說,美國至今在臺灣要參與WHA(世界衛生大會)都沒有任何承諾,美國國務院近期說明臺灣要「不希望臺灣以主權國家的身份」進入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由此可見。
  • 川普馬上要宣布「大事發生」,綠媒搶猜——「臺美建交」
    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在27日發表「重要聲明」內容,綠媒「三立新聞網」借島內網友的一篇帖子炒作稱「網瘋猜臺美建交」。這種拿胡話新聞的報導一經發布,就被其他島內網友譏諷:「想太多」「到底能有多蠢?」美國白宮發言人霍根·吉德利(Hogan Gidley)10月26日稱,川普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27日上午9時(北京時間27日晚上21時)在白宮發表「重要聲明」。
  • 臺美建交,臺W獨立,可能嗎
    她在美國代表臺灣,實際工作跟各國使館沒什麼不同」。她還聲稱,「ambassador」不但是對她現有工作的形容詞,事實上也已經成為許多美方各界友人稱呼她的方式。蕭美琴的做法,還真的不是像有人說的那樣是「自嗨」。早在今年8月12日,蔡英文以錄播方式在美國智庫視頻會議上演講,以「自由民主」的名義,宣稱將加強「臺美關係」。
  • 「臺美不建交論」在島內發酵,民進黨當局擔心觸紅線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29日也稱,這幾年美國對臺灣助力很多,「我們要一步一步有效跟美國加強關係,這是要奮鬥的目標」。等於是在呼應吳釗燮的說法,也沒有提到所謂「臺美建交」。遭諷「小三地位比較高」藍營一片驚愕。
  • 【解局】再這樣下去,臺灣要「亡」在蔡英文手裡
    巴拿馬是臺灣之在中南美洲最重要的「邦交國」,臺巴據說有107年「邦誼」。失去巴拿馬後,臺灣一共只剩20個「邦交國」,其中11個在中南美洲。臺當局最怕的,是後續的骨牌效應。「邦交國」為什麼重要?有位臺灣朋友曾對島叔說:「如果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認同你,那麼你是誰?」在島內政客看來,「邦交國」消失,意味著他們所謂的「國家」也將消失。所以呂秀蓮會說,臺灣要「亡」在蔡英文手裡。
  • 吳釗燮說臺灣不想和美國「建交」,陳玉珍:像男人說不想追林志玲
    臺當局涉外部門負責人吳釗燮20日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臺專訪時宣稱,臺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而該探索強化雙邊關係之道。中國國民黨「立委」陳玉珍直言,這番話就像男生明明追不到林志玲卻說自己不想追。
  • 那邊臺灣節目嘲諷大陸連獅子都吃不飽 這邊索羅門群島跑來建交了……
    那邊臺灣媒體還在刷新著下線,這邊又有國家和我們建交了。索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左)16日,索羅門群島總理梅納西·索加瓦雷召開內閣會議,決定中斷與臺灣的關係,與中國(大陸)建交。目前臺灣僅剩16個「邦交國」。2016年5月以來,先後「斷交」的國家包括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布吉納法索與薩爾瓦多。
  • 美國下一步突襲南海、建交臺灣?德媒:中美急需談判
    白宮官員隔海喊話要求中國不要進行「以牙還牙的報復」,但既然這屆美國政府執意要把激化與中國的戰略和意識形態對抗作為其政治遺產,中國恐怕只能奉陪到底。失控的疫情、危急的選情,使得麥卡錫主義順利在美國借屍還魂。而令媒體最焦慮的問題莫過於,對華政策愈來愈歇斯底裡的華盛頓,下一張牌又會是什麼——把中國在美國的5個領館都關完?突襲南海島礁?訪問臺灣甚至跟臺灣「建交」?
  • 島內政客不斷炒作「美臺建交」,臺媒:街頭採訪狠狠戳破民進黨大頭夢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灣島內一些政客近期不斷炒作「美臺建交」。據臺灣中時新聞網9月24日報導,針對美臺有無「建交」的可能?民進黨內對此樂觀看待,認為很有可能有實質進展,但有媒體街訪島內民眾看法,許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報導稱,「狠狠截破民進黨的大頭夢」。
  • 以阿建交後,下一個跟以色列建交的中東阿拉伯國家會是誰?_澎湃新聞...
    X 以阿建交後,下一個跟以色列建交的中東阿拉伯國家會是誰?
  • 「臺獨」政客又鼓吹「美臺建交」?不過是美國給的空頭支票
    (圖片來源:臺媒)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剛剛當選臺「立法院長」的遊錫堃13日與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等人見面。遊錫堃在會後稱,他在會面時談到希望美國支持臺灣加入WHO,並建議儘快促成臺美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同時建議美國可以考慮「臺美建交」。遊錫堃同時也轉述稱,針對籤訂FTA,酈英傑提到可能牽涉開放臺灣進口美國牛肉、豬肉議題。
  • 蔡英文期待與美國「建交」?袁鶴齡:不可能
    臺灣在「外交」政策上選擇走親美路線,無非是想加強臺灣與美國的關係,從而獲得美國更大的「庇佑」。在中美兩國關係下滑的時間節點,臺灣企圖與美籤訂「FTA」,雖然美方部分政客認為這樣可以打中國一個措手不及。但其貿易代表表示,臺灣有著貿易保護主義,這樣做不會給美方帶來更大的利益,因此這個提議被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