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會記住這個苦悶多雨的6月。
一夜之間,巴拿馬和臺灣「斷交」了,民進黨內競爭者喊出「『九二共識』不是問題」,抗議人群向她扔拖鞋,郭臺銘說「非必要不再回臺投資」,陳水扁批她「比馬英九還不如」,日本要參加「一帶一路」……所有精心遮掩的真相和矛盾一齊爆發,內外交困,四面楚歌。
當頭一棒
不久之前,蔡英文可能還覺得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兩岸維持現狀」還能騙下去,拒答「未完成的答卷」也沒什麼大不了,「聯美日抗中」是張長期飯票,大陸將繼續保持觀望,讓她有時間慢慢推行「去中國化」和「新南向」。然而,臺巴「斷交」猶如當頭一棒,打滅了所有幻像。
巴拿馬是臺灣之在中南美洲最重要的「邦交國」,臺巴據說有107年「邦誼」。失去巴拿馬後,臺灣一共只剩20個「邦交國」,其中11個在中南美洲。臺當局最怕的,是後續的骨牌效應。
「邦交國」為什麼重要?有位臺灣朋友曾對島叔說:「如果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認同你,那麼你是誰?」在島內政客看來,「邦交國」消失,意味著他們所謂的「國家」也將消失。所以呂秀蓮會說,臺灣要「亡」在蔡英文手裡。
最令綠營絕望的是,大陸根本沒有跟臺灣搶巴拿馬,只是不再拒絕而已。正如臺灣前「外交部長」歐鴻煉所說:「臺灣幾乎每一個邦交國都想跟大陸建交」。馬英九執政時期,巴拿馬就想和大陸建交,但大陸為了兩岸關係拒絕了。臺巴「斷交」揭示了兩個真相:一是蔡英文的兩岸模糊策略玩不轉了,二是兩岸實力的巨大落差已不容迴避。
此時此刻,除了蔡英文還在高喊「大陸打壓」「絕不屈服」,極端「獨」派還在夢囈「中華民國邦交國少了,臺灣邦交國就出現了」之外,更多人應該會想起那句格言——識時務者為俊傑。
內部一刀
臺當局依為靠山的美國和日本,剛剛示範了一把什麼叫「識時務」。美國和日本都派團參加了北京的「一帶一路」峰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事後公開表示願加入亞投行和「一帶一路」。
民進黨當局原先寄望加入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故意不甩「一帶一路」,但TPP如今已付諸流水。「一帶一路」峰會上,臺當局在東南亞最看重的越南,又和中國籤署了《聯合公報》。現在連美日都轉向,臺當局欲圖把經濟重心轉向東南亞的「新南向」政策已不攻自破。
世衛大會進不去,「一帶一路」袖手看,「斷交」潮隨時爆發,美日靠山靠不住,是蔡英文當局的「外困」。但是,來自內部的刀子可能更致命。臺南市長賴清德繼拋出「親中愛臺」後,18日在美國又說出了更勁爆的「廢除民進黨黨綱不是問題,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
這是赤裸裸的挑戰。當蔡英文支持率跌至三成,百衰俱至,內外矛盾一起爆發之時,民進黨「明日之星」出手了。
蔡英文與賴清德(右)
賴清德原話仍包含「臺獨」內容,此處無暇細評。關鍵在於,賴清德說出「『九二共識』不是問題」,對蔡英文來說就是山大的壓力。賴身為市長卻談兩岸,顯然志在大位。不承認「九二共識」是蔡英文兩岸政策的底線,而賴清德的判斷是,要往上走,就得嘗試突破這條底線。
賴清德的動作,凸顯出蔡英文兩岸政策的不識時務和不可持續,也透露出民進黨基本盤的某種觀念轉變,畢竟臺南漁民已上街燒了民進黨黨證,臺南工商界的民進黨幹部也揚言要率眾集體退出民進黨。蔡英文可以死扛「斷交」壓力,可以不在意臺灣整體利益,但絕對無法接受被支持者拋棄。
當賴清德拋出「親中愛臺」時,蔡英文還能用一句「一直以來看法一致」化解尷尬,但對賴在美國說的話,蔡英文發言系統20日只能弱弱地硬拗,「這不是賴市長的原意」。而國民黨文傳會20日上午舉行記者會,直指民進黨內明星兩岸政策「各自表述」,蔡英文已提前「跛腳」。
臺南漁民已上街燒了民進黨黨證。
禍福無門
蔡英文19日去宜蘭縣視察,遭到抗議年金改革的民眾丟拖鞋。從聲望如日中天至收到第一支飛鞋,用時之短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新紀錄。
執政13個月,蔡英文當局除了追殺國民黨十分凌厲高效,其他施政幾乎無一成功。年金改革剝奪軍工教和警察的權益,引發連綿不絕的抗議。疏遠大陸導致遊客大減,旅遊業者開著大巴包圍蔡英文辦公室。「一例一休」沒能讓勞工多賺錢多休息,更讓企業主叫苦連天,連美國商會都直言「不可理解」。「非核家園」當初高呼「我是人,我反核」,並且承諾臺灣絕不缺電,現在卻重啟老舊的核一核二電廠機組,是不是人都不顧了。「前瞻計劃」被譏為「錢沾計劃」,高雄輕軌已經在養蚊子,卻還要在全臺8縣市修輕軌,必要的防洪防澇反倒放在一邊。
因為當局行政效率過於低下,臺灣首富郭臺銘公開表示「如無必要不再回臺投資」。原先最支持民進黨的臺灣年輕人,現在對蔡英文的不滿意率超過六成,變成支持率最低的一族,因為他們發現工資沒漲,苦悶依舊。陳水扁也出來控訴蔡英文對他不好,「連馬英九都不如」,暗示不給特赦就搗亂……
「外事不決怨老共,內事不定罵英九」,這句臺灣網友的戲謔之言,說出民進黨多麼善於推卸責任。然而,蔡英文現在所面臨的亂箭穿心局面,能怨得誰來?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精心構造這個困局的人,正是蔡英文自己。
2001年,臺灣經濟總量約為大陸的1/4;201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22。蔡英文所面對的兩岸情勢,已經跟陳水扁時代完全不同。如果說陳水扁當時還可勉強跟大陸遊鬥周旋,蔡英文此時已絕無重走對抗老路的資本。但蔡英文當初下決心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拒交「未完成的答卷」,就已經把賭注壓在了「對抗」一邊。內政部分,民進黨同樣是把聰明才智用在對抗政敵上,而在建設方面表現得空心和短視。
如果蔡英文上臺之初,就說「『九二共識』不是問題」,兩岸關係就不會弄僵,臺灣就不必違背經濟規律捨近求遠搞「新南向」,就可以加入「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就不必對美日奉承巴結予取予求,就可以集中精力搞建設……可惜沒有如果。
擺在蔡英文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引鴆止渴,升高兩岸對抗態勢;二是改弦易轍,務實面對「九二共識」。要民進黨放棄經營多年的「臺獨」理念並非易事,但不放棄是死路一條,放棄了還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文/黑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