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卻在四川泛濫成災,一胎能生七八隻,捉一隻補貼10塊錢

2020-12-27 八品巡府

巡遊天下,探索旅行足跡,發現山河之美。歡迎大家關注【八品巡府】,為你帶來世間奇妙之事。

本文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直以來,外來物種入侵都是世界各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物種泛濫不僅能夠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性,摧毀生物多樣性,也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與物種泛濫相對應的是瀕危物種,有很多的物種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走向了瀕危這一條道路,需要被我們好好保護起來。

然而,在中國四川地區,卻有這樣的一物種,明明是瀕危動物卻泛濫成災了起來,並損壞當地無數林木,令當地人十分頭疼。

四川林區赤腹松鼠泛濫成災

在四川省境內的德陽、成都、眉山、樂山、雅安等盆地西緣的柳杉、杉木、銀杏成片人工林中,這幾年來經常遭受到赤腹松鼠的嚴重危害。由於林區中的赤腹松鼠數量逐年攀升,致使當地的林木被大量損壞。

赤腹松鼠

腹松鼠也稱紅腹松鼠,是一種嚙齒類動物,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中。

目前赤腹松鼠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包括中國、印度、不丹,以及泰國等一眾東南亞地區國家。

赤腹松鼠具有分布廣,適應性強,生育能力也強的特點,一年能生兩胎,一胎最多能生七八隻。它們的食性也很雜,柳杉、杉木的樹皮、種子,各類漿果,還有一些小動物都可以當作食物。

2013年時,赤腹松鼠被列入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易危物種,屬於國家「三有」動物,既有益、有經濟、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動物。

然而,這種瀕危的「三有動物」卻在四川境內泛濫成災了。

四川地區由於森林資源豐富,生存條件優越,赤腹松鼠在這裡生活無憂無慮,於是就開始大量繁殖,導致赤腹松鼠的數量越來越多,給當地環境還有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

赤腹松鼠泛濫成災給當地林區的影響

赤腹松鼠喜歡吃幼年柳杉樹皮,吃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連撕帶咬,將一大塊樹皮直接給扒了下來,嚴重影響了樹木的生長,更是有不少樹木因此而死亡。

尤其是在四川省的洪雅林區,赤腹松鼠泛濫極其嚴重。從1999年開始,當地的赤腹松鼠突然就多了起來,不停啃食這裡的柳杉、杉木和銀杏等樹林,前前後後給林區造成了30%的木材損失。

在寶興縣靈關鎮、大溪鄉,這裡是全縣柳杉人工純林的集中分布區,當地鼠害面積佔全縣90%。

由於赤腹松鼠的剝食樹皮,導致林木業經濟損失慘重,挫傷了當地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赤腹松鼠也被認定為寶興縣林業主要有害生物之一。

全民參與「捕鼠行動」,捉一隻補貼10塊錢

泛濫成災的赤腹松鼠讓當地林區的管理人員和人民都焦頭爛額。於是當地便開啟了一場全民捕鼠的行動。

林區鼓勵附近居民一起合力滅鼠,並且捕捉到赤腹松鼠還可以享受政府給予的補貼支持,每捕殺一隻赤腹松鼠補助10元錢。

當然,這場捕鼠行動並不意味著要消滅完當地的赤腹松鼠,而是將這個群體的數量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以內,達到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而已,雖然有害但不至於成災。畢竟,赤腹松鼠還是國家的保護動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更多旅遊資訊請關注我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下你的看法,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珠海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通訊員 林蔭圖/陳什旺 張福慶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12月14日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 保護瀕危物種,我們邀你一路同行!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上的物種消亡速度也在加速。一個物種的滅絕,會產生連鎖反應,導致另外10—30個物種的滅絕。所有的生物都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一樣。生物多樣性,是地球長存的基礎。
  • 【百科之友】趙川 ▍萌點•大熊貓 ▍「瀕危與消失的物種」【總第18期】
    不是我們去看熊貓而是熊貓在療愈我們心理醫生是不是可以直接處方:去看大熊貓如果當地沒有可去四川成都熊貓基地數月一次?實在沒有看熊貓照片? 大熊貓是瀕危動物呀!畢竟院士在揭新景 漸漸一點一點明白一些方才能領略一絲數百萬年的凌冽「跨物種學習」我們可能回顧體味到太古氣候大變之際大熊貓的大韜晦? 我們能把他送到未來嗎?兩個物種能相伴多久?
  • 四川男子捕14隻鷹隼獲刑14年 玩死10隻馴出1隻
    用鳥做餌,撒網後,端著弩弓匍匐一旁,靜等鷹、隼等猛禽上鉤……這是電影《無人區》中的盜獵者,也是現實中的易某。 成都走訪市面上未現影蹤 多種渠道證實,鷹隼等猛禽往往會在線上交易。11日,記者走訪了成都市多家鳥市,均未發現鷹的蹤影。「鷹都是保護動物,咋個可能公開拿出來賣。」做了10多年鳥類生意的袁女士透露,市面上的確有一些玩鷹族,不過這種購買都是「私人定製」。另一賣家李先生則稱,去年他曾玩過幾個月的老鷹。
  • 中醫:被吃到瀕危的禾花雀 真的沒有「壯陽」功效
    鯉魚、牛蛙、小龍蝦、大閘蟹……這些被稱為入侵物種的生物,在其他國家泛濫成災,在中國靠「吃」就能解決,甚至有些被吃到需要靠人工養殖,才能繼續生存。中國人能吃、愛吃、會吃的特點可謂眾人皆知。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都能變成碗裡的食物。因為傳說有壯陽的功效,禾花雀,這種曾經非常普遍的鳥類就遭此厄運。
  • 為啥有人說雞生七蛋,狗育八崽?
    聽到鄉下的老人說,明年是「羊羔出欄,雞生七蛋,狗生八崽」,那意味著什麼?新年伊始,2021年的正月初五是乙未日,因此明年就是羔羊年。以前,羊在農村是很普遍的,雖然羊屬於牲畜,但它不能像牛、馬等其他牲畜那樣幫助農民耕種,但農民喜歡養羊。原因在於,雖然不能耕種,但產羊的羔羊除了能賣錢貼補家用外,還是那個食物匱乏的時代的重要營養物質。羊羔每次產羔數不多,一般每胎1-4隻羊羔。
  • 國際愛鳥日:從八種瀕危的鳥兒開始
    攝影/曹壘 種種危機之下,我國已有183種鳥類宣告瀕危,佔全球瀕危鳥類總數的15.5%。對它們的保護,已經是迫在眉睫。 每一種鳥類都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在諸多瀕危鳥類中,以下八種尤為珍貴,也急需人類的保護。
  • 紐西蘭泛濫成災的動物,隨處可見一隻500,為何當地人卻熟視無睹
    紐西蘭泛濫成災的動物,隨處可見一隻500元,為何當地人卻熟視無睹世界很奇妙,有人覺得好的東西,放在另一個人那裡,就顯得遜色許多。蜜糖或者砒霜,有的時候真的沒有絕對的定義。就好像外國人不吃的小龍蝦,放到我國,就是全國人民最愛的美味小吃。
  • 河源紫金髮現兩個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日前發現了兩種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相關成果以《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中國蘭科兩新種》為題,於日前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
  •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文:花木君蕨類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高等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是熱帶和亞熱帶最為豐富。我國分布一種,就是松葉蕨,產我國秦嶺以南廣大地區,在江蘇、安徽、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多有分布。據百科資料和媒體報導,不少地方發現松葉蕨,並且將之列為珍稀瀕危植物,這有點不嚴謹。
  • 注意,瀕危動物交易不得!
    一名青年男子,在網上出售一隻價值萬元的非洲灰鸚鵡,獲利800元。日前,南充市嘉陵區人民法院以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莫某拘役5個月,緩刑10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嘉陵男子莫某,意外獲得一隻灰鸚鵡後,2019年11月,通過百度貼吧,尋找願意購買該鸚鵡的人。後來,他聯繫上發帖求購灰鸚鵡的肖某(另案處理),莫某將自己持有的這隻灰鸚鵡以現金800元的價格出售給肖某。
  • 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
    人民日報北京1月5日電(記者寇江澤)記者近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本報北京電  (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雞澤發現瀕危物種黑水雞
    1月11日,在雞澤縣各方救助下,一隻迷途黑水雞順利放歸大自然。據了解,黑水雞擅長遊泳和潛水,經常出現在水草邊或比較開闊的深水面上;飛行速度比較緩慢,會貼著水面飛行;生性怕人,一看到人便會躲起來。2000年,黑水雞被國家林業局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當日下午,雞澤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接到邯鄲市冀牧源飼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建勇打來的電話稱,「公司廠房內發現一隻本地很少見的黑鳥,請求專業人員幫忙鑑定」。該局主管副局長劉敬學立即帶領林業相關人員前往現場查看。
  • 瀕危物種黑喉歌鴝現身六盤山
    6月16日,記者從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獲悉,近日,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拍攝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黑喉歌鴝的珍貴照片。黑喉歌鴝是鶲科、歌鴝屬鳥類。雄鳥上體暗石板灰色,尾上覆羽亮黑色。
  • 瀕危物種|去普陀山拜觀音,順便一睹「佛光樹」——舟山新木姜子
    瀕危物種|去普陀山拜觀音,順便一睹「佛光樹」——舟山新木姜子文:花木君浙江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和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傳說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到處古木參天,鳥語花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佛頂山普濟寺西側的「普陀鵝耳櫪」,是我國特有樹種,成株僅僅有此一株,樹齡250餘年,被列為國家Ⅰ級珍稀瀕危物種,受到特殊保護。不過,普陀鵝耳櫪雖然珍稀,卻不是舟山的市樹。
  • 採摘瀕危物種還甩鍋,《極挑》闖禍了
    有的綜藝能幫明星圈粉,有的綜藝會讓明星掉粉,想知道明星碰上無腦節目組有多糟心?看看劉宇寧就知道。最近劉宇寧因為採摘瀕危植物水母雪兔子被罵上熱搜了。起因是,劉宇寧最近去參加了《極限挑戰》,這期節目裡有個環節是要求嘉賓們找到雪蓮花。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感謝中國的努力,大熊貓不再是瀕危物種了
    聽說已經不是瀕危物種了,大吃三驚!我們已經不是瀕危物種了!「一系列大範圍國家調查顯示,此前的下滑趨勢被遏制了,(大熊貓)數量開始增加,」IUCN在報告中稱,「(大熊貓生存狀況的)改善證實,中國政府保護這種物種的努力是富有成效的。」按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劃分,大熊貓從「瀕危(endangered)」名單轉移到了「易危(vulnerable)」名單下。
  • 一套有溫度的動物大百科,12000物種的生命博物館,建議收藏!
    觀眾在觀看北方犀牛,目前在地球只僅存有2頭了。而在2018年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已經去世。首部系統清晰講述珍稀動物生命狀態的書籍從滅絕、瀕危到近危,本書按照瀕危程度來展開,由重到輕,講述了珍稀動物的生命狀態,並指出了造成這些瀕危物種的各種原因:獵捕、餓死、病死、誤殺、販賣、棲息地喪失、乾旱、人類開發的爭奪、全球變暖,等等
  • 2018年10大新發現物種,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奇妙!
    自2008年以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學院(ESF)每年都會公布新發現的10個物種。最近,該學院從前一年發現的物種中評選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但壞消息是,發現的這一新物種的數量不到800隻,而且它們的生存正受到各種威脅。「有袋」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