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一日,leonard cohen去世了。
我本來想用個什麼有寫作技巧的開頭,但是人真的悲傷的時候是不會去照鏡子的,語無倫次,那就慢慢講吧。我第一次聽他的歌是聽IGGY POP 後期作品時因為聲音低沉而性感,有的樂評人說乍聽像leonar cohen。我當時就納悶這傢伙是誰。
後來看了一部電影叫低俗小說,是部很好的電影,但是這個電影跟他也沒啥關係,電影裡面有個配樂叫「女孩,你就要成為一個女人了」,我覺得還蠻好聽的,我就打開了這個歌單,裡面有LC的一首歌叫「我是你的男人」。哈哈,我覺得做這個歌單的人還挺幽默的,我聽一首歌好聽就喜歡聽聽這個歌手的其他的歌,錢鍾書好像說過,「你吃一個雞蛋好吃,你還非得去找下這個蛋的母雞麼」,我覺得是有必要的,我吃了這個蛋我還想回味這個好吃的味道,還想吃一樣好吃的蛋,我就是千裡尋母雞的那種變態,LC沒有讓我失望,他的每首歌都像是個故事,高中最中二的時候謄抄了他的那首著名的「你著名的藍雨衣」還自己翻譯了一遍,我特別喜歡翻譯他的東西,就是言簡意賅那種,單詞都認識,在進行一些藝術加工就行了,翻譯就是再創作,我覺得在那個過程中我應該能感受到一些他想傳達的。「這裡是紐約凌晨四點 十二月末 我寫信給你想問問你最近好些了嗎 紐約很冷 但是我喜歡這 柯林頓大街歡聲笑語 燈火通明」。那種低聲傾訴的語氣挺讓人動容的。
其實讓人感動的第一步就是感動自己,我相信他的每首歌都有自己的深情,上個世紀的一場演唱會,老爺子在耶路撒冷,唱到一半,老爺子已經淚流滿面,他說我唱不下去了,你們可以去後臺退票了。我相信當時觀眾的表情會很有趣,故事還沒完,他在後臺的琴盒裡發現了一些LSD,然後他服用了一些,結果居然又重拾演唱的勇氣,他回到前臺,觀眾掌聲雷動,我相信那不僅僅是他個人的輝煌,那是一個時代的輝煌。唱到情深處,老爺子又不可自制的流下淚水,他轉過頭去不想讓觀眾看見,結果發現身後的樂隊成員都和他一樣。,淚流滿面。我覺得這就是音樂帶給人的,偉大的感觸。
說這些都是給自己聽得,沒有人有這些經歷,老爺子的歌有點催眠效果,有不少夜晚都是在他聲音陪伴下入眠的,難免有些依賴感,雖然說他的歌聲不會隨肉體消亡,但是就是,怎麼說呢,可以說沒什麼盼頭了吧,我以後聽見的就是一些死人的聲音,就像科本一樣,我是那樣愛科本,我不希望別人知道他,有時候別人寫關於他的東西我很生氣,是因為我絕對不相信有人會理解那個心情,在生命的前十幾年,沒有漂泊異鄉,無依無靠,甚至連父母都敵對,科本和老爺子不一樣,科本面對上帝會說我去你媽的給你臉了還老子不活了,老爺子會笑著看著上帝說我這邊都挺好的你看著辦吧,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差別,這就是我的轉變。科本的一首歌叫「薄荷茶」裡有這麼一句歌詞「下輩子讓我當LEONARD COHEN吧,就這麼傷春感秋的過一輩子」我覺得那是一種羨慕,現在兩人可以在天堂會面了,希望他們可以聊得愉快。
我意淫過我要是成名了就給這幾個我服的人當狗腿子去,老爺子我是真的服,第一他長得帥,年輕的時候像阿爾帕西諾,演《教父》的那個。是真的像,第二他有那種我最想要的人生,就算不能經歷我也想聽聽故事,少年詩人,繼承遺產,四處流浪,處處留情。我一項也做不到,我是個俗人,我即使漂泊也有根在那,但是這些其實我並不想要,我想追求絕對的自由,可是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相對的自由,老爺子也好,其他PUNK樂隊也好,蘭波也好,垮掉的一代也好,我的精神偶像無一不自由,他們瘋瘋癲癲不知所云,卻總是若無其事的言說真理,有狂熱,有情懷。
想說的有很多,說不出來的有很多,這麼多名人死了,這是我第一次感到觸動,我生不逢時,但其實又恰好。有很多大山可以攀登。想起金斯堡《嚎叫》的開頭「我看見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頭腦毀於一旦」,如今我又看見了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雅痞消逝在所謂的那種時間長河裡,我覺得老爺子對我的真正的影響是告訴我不是說什麼是對的,而是說什麼是有魅力的,什麼是酷的。
前一陣BOB DYLON獲了個獎,諾文獎,正是他的得獎讓我感覺lenard cohen 或許也應該獲得這個榮譽。
現在是個跟風的時代,人們喜歡明星,喜歡歌星,他們喜歡的是歌曲麼?他們喜歡的是外表,我不能說我多深刻,我只能說我認真體會過,老爺子的歌從不迎合,有一說一,痛苦,我他媽就是真的痛苦,我唱歌也是為了這樣,愛你,我就是他媽的真的愛你,我唱歌也就是為了這樣。真誠,別無所求。
在老爺子和U2合作的一首歌《塔之歌》裡,老爺子說「我為了愛瘋狂,可是我不能繼續了」,穿過了情愛與死亡會面,遺憾嗎?遺憾。可是已經沒什麼後悔的了,我已經品嘗過世間的美好,我準備好了,我的主。
——悼念LeonardCo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