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拍劇集、網絡電影,電影人的自救與堅守

2021-02-15 綜藝報

最近熱播的懸疑網絡劇《隱秘的角落》,讓電影人韓三平的名字再一次被觀眾提起,更有網友留言感謝他為《隱秘的角落》保駕護航。從《無證之罪》到《隱秘的角落》,韓三平——這位中影集團前董事長、電影業資深製片人,被不少網友稱讚為「網絡劇品質的保障」。

今年上半年,不少精品網絡影視作品中出現了電影人的身影:管虎監製的「鬼吹燈」系列新作《龍嶺迷窟》豆瓣評分8.3,騰訊視頻專輯播放量超23億;陳思誠監製的網絡劇《唐人街探案》口碑熱度雙豐收;魏君子製片的網絡電影《奇門遁甲》,分帳票房超5500萬元,打破網絡電影分帳票房紀錄。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網絡劇、網絡電影,基本是一兩年前甚至更早開始籌備的項目。疫情期間,電影業被按下暫停鍵,《綜藝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的電影人開始轉拍不受觀影場地限制的網絡劇、網絡電影;部分幸運兒繼續創作原有項目;還有的人選擇自我修煉,等待機會。

「據我觀察,行業由於現金流緊張,對院線電影劇本的需求量略有下降。」電影《我不是藥神》編劇韓家女表示,自己正在撰寫一部抗疫題材的網絡劇劇本,她身邊也不乏同行投身網絡劇創作。在韓家女看來,疫情期間,為了保持良好的寫作狀態、創作不間斷,同時保障收入,「轉行」自救是正常現象。

《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認為,電影人自救的辦法不是「轉行」拍劇集,而是創作更好的電影作品,以支持影院重啟後,市場的恢復,「因為電影人與影院是命運共同體」。龔格爾身邊也有電影人轉拍劇集,但據他觀察,「長期投身電影投資製作的公司,還是選擇堅守院線電影領域,非常有魄力和恆心。」隨著疫情在國內逐步得到控制,不少項目都陸續開機,6月11日,韓延導演的抗癌勵志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開機;7月1日,黃建新、鄭大聖聯合執導的慶祝建黨百年之作《1921》開機。

曾與李少紅合作執導《解放·終局營救》的常曉陽導演,原本有兩部電影計劃今年開機,目前項目暫停。疫情期間,影視城為防止人員聚集,設置劇組人數上限。而具有一定體量的電影項目,劇組規模動輒500人甚至上千人。這段時間,常曉陽一邊拉片(反覆觀看影片,總結並記錄所思所想)提升自身創作素養,一邊研討新項目劇本,他表示,「如果手頭沒有項目,也可能會為了生存接拍網絡劇、網絡電影,我身邊有不少導演、演員幹起了直播。」 

導演王冉和宋鵬飛算是幸運兒。曾執導青春音樂題材電影《閃光少女》的王冉,去年一整年都在做劇版《閃光少女》的後期剪輯。2019年年底,在完成全部後期工作後,他計劃「2020年要休養生息」。「本來我也計劃在家養多肉、看電影、練調酒、學琴、畫畫、帶小孩,剛好趕上疫情,半年來一直宅在家。」

宋鵬飛繼2018年推出《米花之味》後,新作《又見奈良》於去年年底殺青。目前,他與中方監製賈樟柯和日方監製河瀨直美,主要通過視頻連線,溝通後期製作細節。雖然幸運地趕在疫情暴發前完成拍攝,但他表示,後期工作進度仍有所耽誤,「以往導演和剪輯師坐在一起,面對面討論細節調整,溝通順暢,速度也快。但開視頻會,隔著屏幕交流,效果大打折扣,對方不能很快領悟我的想法。」

宋鵬飛表示,「電影人其實都很固執,有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想拍的故事,如果硬讓電影人轉拍其他類型作品,會比較難。」在龔格爾看來,堅守院線電影的電影人不是固執,而是有一顆簡單的心,「我們的前輩們什麼苦日子都堅持過來了,我們也能。因為我們心裡有觀眾,觀眾心裡有電影。」

疫情期間,移動觀影不受場地限制,網絡劇、網絡電影熱度高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一些電影從業者,走出此前僅從事院線電影的設定,開始嘗試在網絡劇、網絡電影中尋找新的機會。

韓家女觀察到,一些優秀網劇接近電影的品質,包括視聽語言的運用、敘事的節奏都趨向電影化。她認為,「真正靠譜的電影人,創作網絡劇不會存在障礙,他們在電影和劇集兩個領域,都能產出優質作品。」龔格爾也對電影人的創作水平有信心,並希望探索有別於院線電影的敘事節奏和角色雕琢方法,「電影工作者在思想與作品融合、保證較高藝術水準、精細化製作工藝等方面,確實有優勢。」

從公司運營角度,拓展劇集業務能幫助公司更好抵禦風險。製片人沈暘還準備藉機挖掘並儲備製作團隊人才,「借國產劇集『質和量』高速發展期,使團隊既有側重作者表達和類型片製作的電影人,也有能創作現實題材精品劇集的人才。」

宋鵬飛認為「轉行」並沒有想像中美好,「雖然都是創作長視頻內容,不算隔行,但也隔著山。」近期,宋鵬飛接到網絡劇、網絡電影的拍攝邀請。在院線電影開機量減少的日子,有拍攝機會當然不錯,但他冷靜一想,「轉行」拍其他作品,自己不一定有優勢。「因為院線電影創作更偏重作者表達,哪怕是商業片,而網絡劇、網絡電影更強調貼合視頻網站的用戶數據。」

6月,由陳凱歌監製、《趙氏孤兒》攝影指導楊述導演的網絡劇《民初奇人傳》,在開播半月後豆瓣才開分,評分6.5;2月,趙薇監製的網絡劇《誰都渴望遇見你》,豆瓣評分6.1;4月,由成龍監製的《成化十四年》,豆瓣評分甚至不及格,評分5.7。

龔格爾表示,「電影人轉拍其他類型作品,要尊重此類作品創作的客觀規律,尊重此類作品的觀眾習慣。即便是同一個人,在電影院和在手機前,觀影心理特徵都有不小區別。」觀影渠道不同,創作差異較大,包括受眾定位、題材選擇、敘事節奏等。

無論是網絡劇,還是網絡電影,電影人「轉行」均面臨挑戰。移動觀影在一定程度上會分散觀眾注意力,如果拿創作電影作品的敘事節奏去創作網絡作品,網友能否滿意?將一個電影故事放到劇集項目中,內容總時長變長,拍攝周期卻和2小時院線電影大致相似,拍攝進度能否適應?每分鐘內容製作費減少,能否拍出令人驚豔的作品?這些都是電影人在接拍此類項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沈暘認為,疫情期間,網絡劇和網絡電影熱播,階段性地彌補了電影市場的缺位;對於導演、編劇、攝影個人來說,「轉行」創作劇集、網絡電影,或許是解決生存問題的自救辦法;但對於電影業而言,沒有結構性、關鍵性的提升,更非本質上的自救方法。

疫情暴發以來,沈暘在北美為《南方車站的聚會》國際發行忙碌奔波。從一開始影片發行受挫到逆勢上揚的經歷,令她深有感觸,「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疫情期間堅守電影行業,並非全然沒有機會。」

《南方車站的聚會》原定3月在北美35家影院先期發行,不料北美疫情此時大範圍暴發,與影片上映時間正面碰撞。「當時我正在紐約和多倫多兩地協調發行事宜,去多倫多電影節官方合作影院考察那天,那家影院閉館了。我開始焦慮,接下去的發行怎麼辦?」沈暘講述道,美國發行團隊迅速開拓了一個線上線下合作的發行模式:美國觀眾可以通過當地影院的購票系統,連結到北美發行公司Film Movement(簡稱FM,一家同時擁有會員制視頻點播系統的發行公司)後臺,在家享受「虛擬影院」待遇。「截至目前,本片發行影院數量比原計劃增加了200多家。」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有創意、有職業素養的人。沈暘開始思考影院重啟後,創作者如何提高競爭力,「這幾年電影工業化進程加快,製作水準快速提高,票房天花板抬升,營銷手段不斷創新,這些或多或少掩蓋了業內劇本創作能力普遍不足的問題。」宋鵬飛也在思考,青年導演未來該如何抓住機遇,「好好打磨劇本,沉下心來,思考自己要走怎樣的路,待市場回暖,交出真正的好作品。」龔格爾強調,「電影人的自救應集中在創作更好的電影作品,以待重新建立觀眾與電影的聯繫。」


相關焦點

  • 焦慮的電影人 主動出擊才是自救啊
    以前多是走內部渠道交流、溝通的劇本交易,通過網上銷售,有了「競拍」的性質,且不論效果如何,這一行為給編劇們提供了一條自救之道,寫好的劇本能賣出去,總比壓在抽屜裡強。過於依賴院線的電影公司,在暫時失去電影院這個終端之後,採取的自救辦法是拍電視,光線傳媒前幾天就一口氣發布了14部劇集片單,「劇集光線,春暖花開」的宣傳語,幾乎明示要把電視劇由副業升級成主業了。
  • 魏君子:拍網絡電影是一種自救,但急需捅破總票房的天花板
    來源:網絡電影奇門遁甲官微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影院線停擺至今,對於傳統電影人來說,這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但對於知名電影策劃、製片人魏君子來說,這個時期剛好可以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到網絡電影上來,並且接連收穫了豐碩的成果,備受業界矚目。三部網絡電影票房接連豐收1月份,由劉文普執導的網絡電影《挑燈斬蛇錄》線上開播,這部網絡電影上線僅僅34小時播放量就突破2000萬次,而該片的監製就是魏君子。
  • 5328家影企註銷,電影《我們永不言棄》轉網播後「網絡選片人」職業是否成真?
    亮點影評|5328家影視企業註銷,電影《我們永不言棄》也已定檔網播,學者預測的的「網絡選片人」職業是否成為現實?這次疫情讓大部分企業受創,於此同時,又有多少人開啟了真正的自救?在這5328家註銷的影視企業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原因?是真的只因為疫情而影響重大還是順勢而為?
  • 他們科班出身,他們拍網絡電影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4年,王巖川拍了他的第一部網絡電影,那是行業肆意生長的2015年,少有導演能通過一部網絡電影被記住。如今已嘗試執導了多種類型影片,王巖川心中仍葆有電影夢想。他說,有片子拍是幸福的,能讓團隊賺點錢也是幸福的。
  • 影視行業自救!橫店群眾演員轉做外賣騎手,薪水翻5倍
    影視行業自救!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僅影視劇行業大約60個劇組停拍、100個項目延遲,一季度全國6600多家影視文化機構註銷。而此前,影視業自下而上的自救行動就已展開。餓了麼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浙江橫店當地最近新註冊外賣騎手人數創造了歷史新高,其中超七成來自群演隊伍。
  • 2020年上半年院線轉網絡首播的10部電影,你都看了那幾部?
    避險與自救,無疑是2020年中國乃至全球電影市場的顯性關鍵詞。「轉網」成為疫情之下電影市場的一次艱難自救。因此院線轉網播者不是擁抱新玩法也不是與院線的資源搶奪,更多的是邏輯清晰、目的簡單的自救行為。那麼今年都有哪些院線轉網絡的電影啦?
  • 連王家衛都拍起了電視劇,電影導演「降維」拍劇的背後
    內地影院還在有條不紊地復工中,但市場上的優質電影作品卻面臨供給不足的情況,這其中除了與片方檔期制定策略有關外,另一個原因或許在於——電影導演都去拍電視劇了。實際上早在劇版《繁花》官宣之前,王家衛就已在籌備電影版《繁花》,並有意與《花樣年華》《2046》組成三部曲,但出於種種原因遲遲未能開拍,而上半年的新冠疫情更讓包括《繁花》在內的所有電影項目陷於停滯,如今以劇集版《繁花》重回觀眾視野,或許也是王家衛的某種「自救」手段,與電影拍攝相比,劇集往往擁有周期短
  • 「晶」典再現:電影人謝晶晶主持第四屆中國企業領袖讀享盛典論壇
    當你自救的時候,你一定要自信,要有自己的堅守和非常堅定的信心,才能對自己施與自救。」金盾影視中心主任、《人民的名義》總監製、總發行人李學政先生談到:「我覺得自救精神內涵很強大!現在我們影視人那麼困難,靠啥?目前肯定還是靠自己,求別人很慢 求自己快。求自己快什麼?
  • 《美女與野獸》真人版電影將拍前傳劇集 艾瑪或客串
    《美女與野獸》真人版電影將拍前傳劇集 艾瑪或客串  據外國媒體報導,迪士尼真人電影《美女與野獸》將拍攝前傳劇集,講述加斯頓和樂福之間的故事。電影中的兩位演員盧克·伊萬斯、喬什·蓋德將回歸主演。該劇為音樂劇性質,共6集,時間線在電影版之前。
  • 去電影院拍婚紗照背後,電影院的自救與被救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院線經理人」(ID:yxjlrvip),作者:1674,36氪經授權發布。 疫情風霜不消,也總聽不到啥好消息,為了活下去,電影院經營者們又出新招了。 這兩天,去電影院裡拍婚紗照的廣告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傳開了。乍一看,覺得這事雖然新鮮好玩但真的能搞成嗎?
  • 經典劇集《霹靂遊俠》將拍電影版 溫子仁執導
    經典劇集《霹靂遊俠》將拍電影版 溫子仁執導 大衛·哈塞爾霍夫主演的《霹靂遊俠》是美國80年代的經典劇集
  • 去電影院拍婚紗照,兩個行業的自救與被救
    這兩天,去電影院裡拍婚紗照的廣告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傳開了。乍一看,覺得這事雖然新鮮好玩但真的能搞成嗎?再細細一想,這事背後其實也透著影院經營者們的無奈和為了生存的掙扎。「拍攝電影風格的婚紗」「XX影城開啟場景拍攝模式」「想怎麼拍都行!」這兩天,許多影院工作人員開始在朋友圈裡發出場景出租廣告,表示可以將影院內場、影廳等場地進行出租,供消費者拍攝婚紗寫真等。
  • 《雞皮疙瘩》系列將拍真人劇集 或聯動電影雞皮疙瘩2
    《雞皮疙瘩》系列將拍真人劇集 或聯動電影雞皮疙瘩2  「膽大的翻開,膽小的走開!」還記得這句經典的臺詞嗎?它就出自大名鼎鼎的圖書《雞皮疙瘩》系列,這套經典的兒童恐怖歷險小說,是不是你的童年陰影?
  • 《信條》堅守暑期檔,國內又一新片院轉網,影院今後的路要怎麼走
    這是繼《囧媽》《肥龍過江》《大贏家》《我們永不言棄》《春潮》後,再一次院線電影轉網播。2020年上半年網絡電影票房表現亮眼,有人提出院線影片轉網絡播放會是一個風口。而泰久信息認為,短時間內對於一些體量不大的院線劇情片或喜劇片來說,轉網絡播放可能會是能夠及時止損、快速收回成本的一種方式,但對於一些大製作的動作片或科幻片而言,無論是從
  • 耐飛慄坤:堅守內容初心,探索網絡電影類型革新
    網絡電影進階,內容是根基,也是突破口。10月14日,三聲在四川成都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辦網絡電影生態發展論壇,主題為「傳承與突破,探路網絡電影的新增長」。耐飛創始人、CEO慄坤發表了《堅守內容初心,探索網絡電影類型革新》主題演講,分享了耐飛旗下青年廠牌兔子洞文化在網絡電影題材和營銷上的最新探索。
  • 趙文卓徐冬冬陳浩民「拍了拍」網絡電影,誰才是網絡頂流?
    ,近兩年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越來越多的明星參與到了網絡電影行業中來。從目前來看,能夠經受住市場考驗獲得持續影響力,並成為網絡電影頂流的明星,僅有陳浩民、徐冬冬、趙文卓、謝苗等寥寥數人而已。有些明星擔心「折戟」網絡電影行業,稍有不慎,反掉身價,所以只試水拍一兩部,成績不好便退出市場,有些明星即便試水,也顯得小心翼翼,一旦一部作品未取得明顯成功,或未獲得明顯優勢,就習慣性地趕緊撤退。
  • 專訪興寧電影《生死堅守》導演,姚蘭兒:要拍一部對得起這段歷史的電影
    《生死堅守》在梅州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奮戰,完成了在梅州部分戲份的拍攝,目前全片已完成了超過三分之二的拍攝任務,劇組正在橫店影視城抓緊拍攝剩餘戲份。(陳潮華 攝)「這是拍得最辛苦的一部電影」記者在拍攝現場看到,劇組百多號人個個都黑不溜湫的,工作人員說,這都是在梅州一個多月曬的。從5月25日開機以來,梅州的天氣要不就是下大雨,太陽一出來就是悶熱難當的桑拿天,讓劇組拍戲吃足了苦頭。導演姚蘭兒說,拍電影四十多年,這是她拍得最辛苦的一部戲。頭一天有兩位副導演,三個場記中暑病倒了。
  • 影視行業自救:復工不會拍大場面 積壓劇紅利很難說
    陳益韜也認為,現在的小規模復工基本上可以做到充分隔離,「復工之後我們也不會拍大場面,還得再觀望觀望。」劇組復工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行業窘境,但橫店之外的劇組什麼時候能復工還沒有消息。一家影視公司告訴界面文娛,公司1月份在福建開拍的劇集在2月份停拍了,預計要到3、4月份才能復工。由於之前拍攝的劇集和網絡電影數量較多,這些項目的發行時間已經準備提前。
  • 從眾還是堅守底線 從《分裂1》看網絡電影的破局
    「2013年,正式誕生,2014年,緩慢發展,2015年,井噴爆發,2016年……」發達的網絡提供給電影人更為廣闊自由的創作可能,但急速的成長也讓網絡電影市場變得躁動不安。「6分鐘的宿命——談網絡電影的不迎合」,參與這一討論的業界各方分別從三大核心困局出發,共同探討了網絡電影破局的命門。
  • 明星們「拍了拍」網絡電影
    張浩靠《四平青年》《二龍湖浩哥》進入網絡電影行業,如今在網絡電影、網劇、綜藝、短視頻各領域全面開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此後的錢小豪,《天師歸來》《新殭屍先生2》《四目先生》《至尊先生》等作品不斷,且成績傲人。這也無形中帶動了香港藝人加盟網絡電影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