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自救:復工不會拍大場面 積壓劇紅利很難說

2020-11-18 網易財經

(原標題:【深度】影視行業開啟自救:復工不會拍大場面 積壓劇紅利很難說)

橫店復工模式難複製

「我們復工的話可能要到2月底了,返回橫店的離組員工還要隔離一段時間,反正已經停這麼久,也不差這兩天了。」在橫店影視城拍攝的《清落》製片人陳益韜告訴界面文娛。復工消息總算讓他舒了一口氣。

疫情「重災區」影視行業正醞釀著復工計劃。2月10日,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管理辦公室下發關於復工的指導意見,規定復工需經審批備案,復工時間原則上不得早於2月12日24時。此前,受疫情影響,橫店影視城發出劇組停拍通知,《大江大河2》《有翡》《傳家》等各大劇組紛紛停工。1月31日,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下發了《關於新冠疫情期間停止影視劇拍攝工作的通知》,至此影視行業全面停工。

《清落》劇組去年11月下旬開機,剛拍了三分之一,1月27日,劇組就在疫情影響下停工。製片人陳益韜一度為此心焦,停工之後,他在微博上感嘆,「只恨我剛有點錢可以投入到拍攝,又遇到一天虧五十萬。」

「很多小的影視公司是扛不住的,只要有復工的消息傳來,對影視界總是一個好消息。」慈文傳媒創始人馬中駿告訴界面文娛。慈文傳媒在籌備之中的項目有5、6個,開機之前正好趕上了新冠肺炎爆發,目前橫店的項目正在恢復籌備。「如果後續再有個別外來人員進入的話,還要等待通知,等到外來人員也可以復工時就可以開拍了。」

時間意味著金錢。陳益韜的另一重身份是影視公司華晨美創的創始人,對於很多類似的中小影視公司來說,儘早復工無疑能緩解資金壓力,但人們也擔心疫情尚未結束前復工是否會帶來風險。

「要求停工的時候,劇組中有大概20%的人員離組,80%的人待在橫店隔離,離組的人返工要先隔離14天。」陳益韜告訴界面文娛,復工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比如劇組是否有足夠口罩,還要考慮劇組的人數、有多少人員來自外地等。

圖片來源:橫店影視城官方微博

根據橫店影視城的《復工指導意見》,復工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復工從2月13日開始,影視企業(劇組)員工春節期間均在本地的,未到過疫情嚴重地區、未與疫情嚴重地區人員接觸過的,以及防控措施到位的重點影視企業(劇組),經審核通過後優先予以復工。第二階段復工時間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確定。第三階段復工時間定在疫情防控措施解除後,恢復正常拍攝。橫店影視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永清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目前橫店影視城內有31個劇組,開機的有20部,正在籌備的有11部,總人數大約在五千人,經初步估計能夠在一周內順利復工的最多只有一兩個。

在馬中駿看來,第一批覆工的劇組一直待在橫店,隔離14天之後,在沒有外來人員的基礎上進行部分劇組的復工,這種做法還是比較謹慎。陳益韜也認為,現在的小規模復工基本上可以做到充分隔離,「復工之後我們也不會拍大場面,還得再觀望觀望。」

劇組復工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行業窘境,但橫店之外的劇組什麼時候能復工還沒有消息。一家影視公司告訴界面文娛,公司1月份在福建開拍的劇集在2月份停拍了,預計要到3、4月份才能復工。由於之前拍攝的劇集和網絡電影數量較多,這些項目的發行時間已經準備提前。一位影視公司的藝人經紀也對界面文娛透露,公司籤約的演員都還在家中休息,那些在暫停拍攝劇組的演員也還沒有復工安排。

暫時來說,橫店模式很難複製到其他區域。馬中駿覺得,橫店影視城相對封閉,可以在一個區域裡設置進出限制,但對於那些在城市裡面籌備的劇組來說,復工還是有難度。「現在還是要看疫情的進展,如果疑似病例幾乎出盡,那拐點也就快到了。」

行業洗牌,市場信心受挫,積壓劇紅利?

疫情之下,受到衝擊最大的還是電影行業。

自1月24日起,上海電影旗下直營影院「SFC上影影城」 已全部暫停營業,聯和院線旗下加盟影院已基本全部暫停營業。2月7日,橫店影視也發布公告稱,公司旗下影院已於1月24日起全部暫停營業。

在影視金融服務從業者劉蕾看來,這次疫情會加速影院和院線行業的洗牌。「很多中小影院現金流已經斷了。給影院和院線做過融資的諸多金融機構發現,這些公司經營非常困難,所以也在考慮貸款展期和後續的資產管理問題。」

相較於頭部公司,中小企業的處境將更為艱難。根據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最近的調查,在2136家大中小微北京文化企業之中,78.9%的受訪企業處於完全停工狀態。開復工率和企業體量關聯度較大,近九成微型及初創企業完全停工。超四成受訪企業認為本次疫情的影響非常嚴重,事關企業生存。三成表示會導致企業生存困難,在很長時間內無法恢復。

圖片來源:首都文化智庫

在陳益韜眼中,在中國,影視公司創業簡直就是地獄模式。除了頭部百分之一的公司,下面的公司基本上都是農民工的待遇,製片公司的利潤是所有環節中最薄的,卻扛著最大的風險。

不過,他相信這次可以順利度過困境。他曾算過一筆帳,停工15天要損失850萬,這當中包括劇組員工的路費報銷、滯留在橫店員工住宿、吃飯等生活保障費用以及增設B組的費用。幸運的是,情況正在好轉。「包括橫店影視集團在內的所有乙方都給我們免掉了疫情期間的費用,出品方優酷也詢問了我們的預估損失,先支付了中期款。各方都幫我們分擔了一點,損失就可控了。」

陳益韜預估,目前的損失在100萬之內,「這部劇還是會有利潤,只是少賺一點」。最近,他還代表劇組買了6500個口罩捐到口罩告急的河南信陽。

一場影視行業的自救已經開啟。2月1日,橫店影視城宣布,為儘量減少各劇組和演員的損失,承諾在停拍期間,下屬所有拍攝基地、攝影棚費用全免,劇組在旗下各酒店的費用減半,並向在橫店的演員公會前景群演和普通群演每人提供一個月的300元租房補貼和200元生活補貼。與此同時,北京電影協會、貴州電影放映行業協會、福建省電影家協會等機構也發布聲明,呼籲物業減免電影院房屋租金。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像陳益韜一樣幸運。不能開工的中小影視公司首先面臨的就是資金壓力。特別是在目前的形勢之下,平臺的回款帳期越來越長,製作方的墊資壓力就越來越大。

在劉蕾看來,很多的影視公司本身就資金吃緊,現在能開機的已經算是資質不錯的公司了,一旦中途停拍一兩個月,如果放在行業資金充足的時候,可能還會撐得下去,但在目前的狀況下就會面臨生存危機。「給平臺做定製劇的情況還好一點,純做版權劇的沒有金主支持,還是比較困難,有可能頭部公司也會受影響。」

劇荒或許會在今年三、四季度來襲。「前段時間開機的大都是頭部劇,視頻平臺由於在線上播出還可以調節,但很多電視臺已經把檔期預留出來了,目前的情況會比較考驗電視臺的排播能力。」劉蕾判斷。不過,在她看來,疫情對劇集行業也有利好,特別是對於華策和歡瑞世紀這種庫存量較高的公司。

但在馬中駿看來,積壓劇迎來紅利期的說法依據性不強,「賣不動的項目還是賣不動」。「電視臺、視頻平臺都還是要播品質好的劇,這樣才會有收視率、流量和廣告。從理論上說是會帶來劇荒,但一線衛視也就這麼五家,今年播出的項目一般在去年會有儲備和規劃。三家視頻平臺大量播出的都是自製的項目,渴求的也還是一線的項目。」

馬中駿透露,限古令的影響還在持續,只要政策不放開,部分古裝劇還是會受到影響。目前,慈文傳媒沒有積壓劇臨近排播。

《青春有你2》因疫情暫停錄製

受到疫情衝擊的還有綜藝領域。據中信證券傳媒研究,2020年正月初一至初六,綜藝有效播放量下跌29.62%,這主要是由於疫情影響下電視綜藝《快樂大本營》《王牌對王牌》等暫停上線。

劉蕾認為,綜藝領域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市場信心。綜藝的商業模式是先找到冠名商,一方面,電視臺和視頻平臺前期已經和廣告商籤訂了合同,錢已經支付了,在疫情影響下,這部分金額需要跟廣告商重新核算,而從更長遠的角度看,疫情會影響到未來的市場信心。「這次疫情其實對快消、汽車一類的實體行業衝擊很大,當這些行業自己的現金流受到影響,也可能會砍掉一部分廣告投放預算。"

疫情讓寒冬中的影視行業雪上加霜,馬中駿希望政府能針對影視行業再出臺一些利好政策。一方面,他希望對題材的限制不那麼嚴控,這樣可以增加行業的可容性和活躍度,此外,在他看來,很多企業收不到應收帳款已經是行業的老大難問題,出臺針對影視行業的扶困政策將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積弊和機遇

面對可能出現的劇荒,陳益韜希望國家能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影視公司多立項。他也不認同現在行業內「去庫存」的說法,在他看來,庫存劇大都是賣不掉的劇。「讓品質差的公司活下來那不是危害影視行業嘛,資本催生了大量不專業的人湧入影視製作的各個環節,行業本來就產能過剩。」

影視寒冬、疫情之下影視公司的危機……種種困境也讓行業過往的積弊都浮現了出來。

陳益韜經歷了影視行業從人傻錢多轉為蕭條暗淡的周期。在成立華晨美創之前,他做的是IP生意,賣過《芸汐傳》《惡魔少爺別吻我》等爆款IP,當影視行業進入寒冬期,他突然發現賣IP不賺錢了。之前的生意不好做了,他就拿出儲備的優質IP進行改編,成立公司自己拍攝。兩年多時間裡,他從成本較低的甜寵劇切入,憑藉買賣IP積累下的對項目和市場的判斷力,《奈何boss要娶我》《一夜新娘》兩個項目都算得上細分領域的爆款。

「過去熱錢太多,大家對利潤率追求太高,這對於行業反而是一種傷害。一些單集投資兩百萬的劇賣到一千萬,這本身就不正常,這些公司一旦有一部劇被套牢就會陷入困境。」雖然三大平臺聯合發布了限薪令,但在陳益韜看來,目前劃定的5000萬片酬底線還是過高,影視生產製作其他環節賺到的錢還不到演員薪資的零頭。

圖片來源:《囧媽》官方劇照

但在危機之中也不乏影視新勢力帶來的機遇。春節檔影片集體撤檔催生了《囧媽》和字節跳動之間的合作,給視頻平臺主導的網絡院線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此後,甄子丹主演的院線新片《肥龍過江》也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首映,和《囧媽》的免費模式不同,後者旨在推廣電影的付費超前點映模式。

因疫情而推動的電影超前點映模式有可能在國內常態化嗎?在馬中駿看來,因《囧媽》網絡首播而引發的爭論幾年前就在好萊塢出現了,但他相信,新媒體播放是一個趨勢,未來相當多電影可以選擇在網絡首播,從而和院線放映形成「兩條腿」走路的態勢。

「字節跳動用《囧媽》來吸引人們關注它的長視頻業務,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肥龍過江》的付費點播反倒是能代表未來趨勢。奈飛開創了網絡平臺的收費模式,國內視頻網站收費模式的普及是早晚的事情。」

《肥龍過江》這樣的腰部影片之外,馬中駿覺得,頭部影片也可以在網絡院線上映。未來去電影院可能更多是看一些視覺、聽覺衝擊力較強的影片,《囧媽》這樣適合家庭觀看的影片既可以在院線看,也可以在網上看,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且隨著5G的普及,視頻更流暢,屏幕越大,視聽效果也會更好。「奈飛投資的《愛爾蘭人》主要播放渠道就是在網絡。導演、演員的分量這些其實不是決定因素,如果點擊量不輸院線,電影為什麼不能在網絡院線播出呢?現在主要影響因素還是收視習慣。」

圖片來源:中信證券傳媒研究

全民宅在家也給了人們更多在視頻網站消磨的閒暇。根據中信證券傳媒研究,從全平臺情況來看,2020年正月初一至初六,劇集有效播放量上漲11.71%。愛奇藝和芒果TV在劇集方面分別上漲36%和101%,從整體電影有效播放量來看,愛奇藝破4億,騰訊視頻破2億,西瓜視頻憑藉《囧媽》達到4300萬。

而隨著上遊內容生產還未大規模復工,未來一段時間各大平臺對於內容版權的爭奪將會加劇。在最近英國廣播公司BBC舉辦的Showcase 2020上,BBC Studios宣布與優酷達成英劇內容合作協議,多部口碑英劇將在之後幾個月陸續在優酷上線。協議內容包括延長《神探夏洛克》全四季的授權,以及總計超過80個小時的電視劇內容,包括《好兆頭》、《桑迪頓》、最新一季的《神秘博士》等。

在突然爆發的疫情之下,行業格局會發生微妙變化,但更多普通從業者能做的只是靜待行業回溫。編劇趙珣曾操刀過網劇《最好的我們》,她告訴界面文娛,影院會怎樣、積壓的片子會怎樣、資金鍊會怎樣、後續項目的檔期、人員安排會怎樣,這些肯定很多人都預估到了,但這些判斷現在都是基於邏輯得來,只要疫情拐點還沒來,就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

「那就先幹好手上的活兒等待吧。」趙珣說。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劉燕秋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影視製作成長計劃:解鎖影視行業復工背後
    影視行業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了頗大的衝擊:影片撤檔、劇組叫停、電影「院轉網」、5000多家影視公司註銷、票房損失逾300億元……很多影視企業迎來生死攸關的時刻,很多影視從業者無戲可拍。然而,也有逆流而上的新趨勢、打破常規的新嘗試。
  • 影視行業復工忙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進入到決戰階段,各行各業都漸漸復工,其中,被一度摁下暫停鍵的影視行業,也開始逐漸復甦。不論是春節檔的集體撤檔,還是目前逐漸恢復營業的院線,都讓人們嗅到了春天的味道。但對於剛剛進入「甦醒期」的影視行業而言,企業復工並不意味影視項目的重啟,影視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復工復產仍面臨重重考驗。影視行業不僅面臨資金壓力,而且要應對因不確定性帶來的創作進度拖延等多方面阻力。「目前復工的進度不會太快,像建組、搭景這樣需要很多人力的工作,是受到明顯影響的。一個200人的組,要確保每個人都已經隔離14天才行。」一位製片人如是說。
  • 在春天|金牌律師談影視復工:影視行業如何自愈
    1905電影網訊 《今日影評》特別節目《在春天》,聚焦解讀電影行業的「復工」和「自愈」,廣邀核心從業者「雲」展望行業未來。檔期相撞,「違約」或宜情理相商作為觀眾的你我,每日吃瓜關注的無非是明星影人們的復工動態。上周《在春天》演員篇播出後,很多小夥伴都發來私信詢問老編:我家愛豆連著排了好幾部戲約,復工之後會不會「撞檔」、會不會違約啊?
  • 影視行業現狀:疫情餘波未過,復工成影視行業最大難題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管理辦公室2月10日發布《關於確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影視企業(劇組)安全有序復工的指導意見》,主要內容包括有嚴格執行審批備案制、分階段穩步推進實施、影視企業(劇組)有序組織復工、落實復工防控主體責任、強化開展復工核查、真情幫扶企業發展。
  • 跨界自救抗疫情,影視行業如何度「寒冬」?
    疫情期間,為了扶持影視行業的發展,國家政策從免稅免證和貸款貼息等多個方面發力。3月26日,中國電影家協會針對「電影行業應對疫情影響」召開了專題網絡視頻會議,圍繞疫情影響下電影行業未來走向、行業自救、網際網路+電影、政策扶持等熱門話題展開了討論,探討應對方案。
  • 去電影院拍婚紗照,兩個行業的自救與被救
    在拍sir向一些攝影團隊詢問時,對方也表示這個事挺新鮮的——「影棚沒有這種景,一般也不會向客戶推薦這種拍攝,因為成本太高。」而當問到他們是否對影院目前推出的活動有興趣時,對方則說:「客戶基本在我們影棚就完成了,不願意再額外支出去影院拍攝的費用。」
  • 旅遊餐飲影視行業有序復工 「災後重建」期待實招
    受影響較大的行業紛紛呼籲社會各界來支持「災後重建」,決策部門拿出實招,相關公司也已多管齊下,開啟自救模式,而疫情導致的短暫停擺也為這些企業帶來了新的改變和思考。集體「停擺」在疫情的重創之下,原本火熱的餐飲旅遊影視業在春節前後按下了暫停鍵。首當其衝的是全國各大景區迎來歇業潮。
  • 疫情中的觀眾刷劇上癮,「積壓劇」迎來清倉良機?
    但目前的影視市場情況是,受疫情影響,全國劇組停拍也有一個月,雖然目前逐步進入復工階段,但2020年影視劇減產已成定居,在這種情況下,目前已經過審的庫存待播劇還有多少就顯得尤為重要。新劇搶著開播,你制定觀劇日曆了嗎?《安家》《完美關係》和《我在北京等你》是正在熱播的三部現代都市劇,隨著播出進度,它們也逐漸進入尾聲,誰來接替它們成了業內和觀眾關心的事。
  • 橫店復工後,無戲可拍群演過剩,副導演自救拍段子為生
    4月下旬起,浙江橫店影視城重啟復工,但由於籌拍劇組有限,很多群演無戲可拍選擇了逃離,留在橫店的大部分人也不得不面臨轉型,以多種方式開展自救。 其中,橫漂7年的「劇組副導演老桐」也放下身段,積極為團隊找出路。
  • 影視行業自救!橫店群眾演員轉做外賣騎手,薪水翻5倍
    影視行業自救!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僅影視劇行業大約60個劇組停拍、100個項目延遲,一季度全國6600多家影視文化機構註銷。而此前,影視業自下而上的自救行動就已展開。餓了麼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浙江橫店當地最近新註冊外賣騎手人數創造了歷史新高,其中超七成來自群演隊伍。
  • 影視行業逐漸復甦張藝謀新片開機 趙麗穎、劉詩詩等人新劇也陸續復工
    但對於剛剛進入「甦醒期」的影視行業而言,企業復工並不意味影視項目的重啟,影視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復工復產仍面臨重重考驗。影視行業不僅面臨資金壓力,而且要應對因不確定性帶來的創作進度拖延等多方面阻力。「目前復工的進度不會太快,像建組、搭景這樣需要很多人力的工作,是受到明顯影響的。一個200人的組,要確保每個人都已經隔離14天才行。」一位製片人如是說。
  • 觀察 | 90餘天,影視行業從「暫停」到有序復工
    2020年初,疫情突至,衝擊著各行各業,影視行業亦在其中。如今,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影視行業也開始復甦。自3月份以來,國內影視機構漸次重新投入生產。廣電時評(ID:GDSP360)記者從博地(寧波)現代影視基地處了解到,在基地復工的《大江大河2》劇組拍攝工作已基本完成。該劇的出品方正午陽光方面也表示,《大江大河2》於年底播出的計劃不會被打亂。
  • 《囧媽》引發蝴蝶效應,疫情下的影視行業無法自救
    《囧媽》引發蝴蝶效應,疫情下的影視行業無法自救 關注中金在線:
  • 去電影院拍婚紗照背後,電影院的自救與被救
    在拍sir向一些攝影團隊詢問時,對方也表示這個事挺新鮮的——「影棚沒有這種景,一般也不會向客戶推薦這種拍攝,因為成本太高。」 而當問到他們是否對影院目前推出的活動有興趣時,對方則說:「客戶基本在我們影棚就完成了,不願意再額外支出去影院拍攝的費用。」
  • 疫情之下,中國影視行業如何渡過「倒春寒」?四大舉措或可自救
    標題:4大措施護航,春必來之!標題:疫情之下,影視行業如何理性自救:老本墊底,降薪減壓摘要:2020年開年之際,被冠以「史上最強春節檔」呈現出的熱鬧盛況,一度讓在凜冬前行的影視企業及從業者看到春天的曙光,並指望藉此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反倒把影視行業打了個措手不及,令其百般期待的「春之盛宴」瞬間化為泡影。
  • 艱難復工的影院:全國日票房3.2萬,放老片、賣預售券自救
    投稿來源:三言財經受疫情影響,1月23日,《唐人街探案3》、《囧媽》、《奪冠》等熱門影片全部宣布撤檔,次日,全國多家影院宣布暫停營業,開業時間待定,就此,影院行業停擺近2個月。據媒體報導,某院線管理層表示,「院線沒有特別大損失,影院、影投公司損失會比較重。院線開業還要等影院恢復正常。」新片撤檔,影院面臨無片可放,熱門電影上線重映受疫情影響,影院觀影人數直線下降,多數影院即便復工也是「無客來訪」的狀態,再加上全球各大影片紛紛撤檔,影院面臨無片可放的境地。
  • 「影視寒冬」下的橫店:院線大電影開機量低,群演做直播自救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今年國內影視產業經歷了長達數月的停工。不過,在復工復產後,影視行業很快迎來了拍攝製作熱潮。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世界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復工後的橫店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 11份文娛政策措施,影視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 2月政策解讀
    對影視文娛行業來說,波及面之廣、影響力之深,也是最近幾年來前所未有的。春節檔、情人節檔期的所有院線電影捲入撤檔潮,兩個重要檔期票房流失慘重,各大影院損失無法估計,疫情對2020年電影市場整體造成毀滅性打擊。
  • 面對疫情,橫店影視行業「危中尋機」
    4月20日,《浙江日報》整版刊發《影視行業危中尋機》一文,深度介紹了面對疫情,橫店影視人如何挺過「倒春寒」。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影視行業按下了暫停鍵。業內人形容,原本期待的「小陽春」反而變成了「倒春寒」。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對於影視行業來說,當下既是危局又是變局,關鍵是看如何破局。隨著疫情形勢轉好,相關企業逐步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