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整版關注!面對疫情,橫店影視行業「危中尋機」

2021-03-03 東陽發布

4月20日,《浙江日報》整版刊發《影視行業危中尋機》一文,深度介紹了面對疫情,橫店影視人如何挺過「倒春寒」。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影視行業按下了暫停鍵。業內人形容,原本期待的「小陽春」反而變成了「倒春寒」。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對於影視行業來說,當下既是危局又是變局,關鍵是看如何破局。

隨著疫情形勢轉好,相關企業逐步復工復產。3月底,記者來到浙江省乃至全國影視產業鏈最完整的橫店,通過走訪產業園、影視基地、製作公司、影院等地,一探行業步向春天的路徑。

劇組是否開工?拍攝基地是否冷清?這些都是衡量影視行業是否恢復的信號。

3月29日午後,橫店影視城明清宮苑一角人來人往。廡房被改造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北京胡同模樣。一邊,演員正在四合院裡拍攝;另一邊,工作人員在房外檢查報刊欄的張貼情況。

這是電視劇《媽媽在等你》正式開機第二天的工作場景。此前,劇組原定3月7日開機。2月中旬起,橫店影視城有序復工。該劇也是自1月27日橫店影視城宣布暫停劇組拍攝活動以來,第一個開機的新劇組。

「這時候還能拍戲,真是太好了!」休息時分,演員方芳感嘆。製片人孫雁南也珍惜復工的來之不易。「多虧橫店有足夠完善和系統的服務,拍攝效率雖然不比以前,但比預估好太多。在外地的劇組朋友都羨慕我們這麼順利。」

孫雁南介紹,所有劇組人員3月14日抵達橫店後,在影視城安排下,全組人都做了核酸檢測、拍了CT,在指定酒店隔離14天後就獲批覆工了。現在每個人都有專屬二維碼,可以查行動軌跡和人員信息。

此外,劇組自購了大量消毒液、耳溫槍、口罩等防疫物資,並每日3次消毒拍攝場地;為減少交叉感染機會,劇組不食外賣,自帶廚師,並要求所有人員自帶飯盒;為保證全組200多人間隔用餐,劇組自購桌椅,並安排人員分時段用餐。「現在每個人都變成了『潔癖』。」孫雁南調侃道。

確實,劇組最怕的就是停工,一旦停工,「每天損失幾十萬到上百萬」。《媽媽在等你》疫情前尚未開拍,儘管要「多花錢請雙倍的工人置景搶時間」,但損失和開工一半又停下來的劇組相比,算是小巫見大巫。

作為全國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急人所急,想了不少方法幫劇組一起扛起這座成本的「大山」。

疫情期間,攝影基地和攝影棚費用全免、酒店住宿費減半、為「橫漂」發放每人500元補貼、聯合49家相關配套服務公司以市場最低價提供租賃……連日來,多項幫扶措施先後實施。橫店影視城董事長桑小慶預計,「為劇組減免費用超過4000萬元。」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管委會、東陽市財政局、東陽市金融辦也聯合發布了10條幫扶措施,涉及貸款、減稅、減租、法援等多個方面。

網劇《夜凜神探》,就是拍攝到半途突遇疫情,現在也已經恢復拍攝多日。製片人程子瑞說,在意外獲得大力度補助後,劇組尚有餘力,他們還從遼寧自購10噸大米捐贈湖北。

疫情期間,滯留在橫店的劇組多達30多個,不算「橫漂」,僅劇組成員就有五六千人。目前,當初沒有就地解散的劇組已全部開工,共計20多個,還有40多個在籌備中;橫店影視城旗下所有20多個高標準攝影棚今年的拍攝檔期均已約完。

不過,橫店影視城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永清認為,疫情還是會給橫店帶來不小的損失,預計「全年入駐劇組總量會減少5%到10%」。

尤其是,影視劇拍攝人員進進出出,流動量很大,不利於疫情控制。大部分劇組表示,考慮安全因素和成本控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儘可能減少跨區域的轉場拍攝和工作對接。

「但是危和機是共存的。」趙永清給記者展示了「雲看景」系統。酒樓、劇院、會館、街道……屏幕上,年代戲基地內的十多個區域,手指輕點,一覽無餘。這個2019年就投用的系統,在疫情期間大顯身手。劇組前期可以省掉許多來回奔波的辛苦和安全隱患。

「滿足遠程勘景需求的數字景庫只是眾多服務之一。這裡的全產業鏈布局和一系列配套服務,對影視製作來說,高效又划算。因為明星集中,還帶動這幾天的廣告拍攝量猛漲。」

趙永清透露,「甚至有劇組告訴我,別的影視基地說 『只要橫店復工,我們就復工』。」

挑戰中方顯真章。從某種程度上,經此一役,橫店的行業標杆位置反而更加凸顯。

橫店能穩住影視產業的巨輪,不易。

製作公司看似只要有設備就能在辦公室開工,這次也沒能獨善其身。「甲方沒有劇,我們乙方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登陸「新三板」的紅點影視總裁丁善軍難免發愁。公司2月24日復工至今,產能不足去年同期一半。

紅點影視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雲計算機機房、三維動效製作區、特效製作中心、後期合成中心、影視後期技術研發中心、聲效混錄棚、特效攝影棚等先進設施。

由於「承接的電視劇、網劇,數量上還是大於電影不少」,丁善軍時有「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感:「我們有媲美好萊塢影視技術水平的4K-3D影視生產線,但電視機甚至手機並不需要這麼高質的畫面。」

不過,透過「黑天鵝」,不少業內人士看到了站在門口的「灰犀牛」。

「相比電視劇製作,電影以往是浙江的短板。但疫情將是加速電影工業化標準體系建設的催化劑。」結合全省打造全國影視產業副中心的進程,省影視產業調研專家組專家郝昕著重提醒。

他介紹說,去年,《流浪地球》名聲大噪,連帶拍攝此片的青島東方影都也紅了起來。橫店影視城與之可謂對手,也在相互學習。郝昕曾一度擔心橫店「尾大不掉」。「青島靠近北京,有一定的地緣優勢。而且東方影都在此之前是一張白紙,推進電影工業化體系布局確有優勢。單說電影製作,橫店想要對標東方影都,一定要下狠心走出舒適圈。」

居高觀遠。橫店從2016年起就開始了電影產業布局。2018年6月動工的橫店影視產業園項目,設有29個國際標準高科技攝影棚,包括一座全球面積最大的攝影棚。

進度顯示,今年5月底即將完工兩個棚,10月底完工14個棚,全部項目計劃2022年完工。「前兩年,劇組選擇橫店往往是為了這裡豐富的實景,將來,可能就是為了橫店的攝影棚而來。」趙永清透露,王家衛導演的《繁花》的電視劇版和電影版工作組預約了橫店6個高標準攝影棚,5月即將入駐。

他說:「實景拍攝的開放程度高,人群流動性、聚集度也高,受外因幹擾自然大。電影大多在數字影棚裡拍,大門一關,人員好管理,也不擔心內容洩密。」

不僅是影棚和器材等硬體基礎,技術埠的軟體也在加速跟上。

「製片人管理系統」是紅點影視自主研發的線上視頻剪輯系統。幾天前,紅點影視董事長施雄廣剛和中國移動測試了5G技術下的文件傳輸情況。「導演、剪輯師、編劇們不用碰面,在手機上就能看到電影畫質,並且同步完成交流和製作。」

相較軟硬體設備,人才是令人擔憂的地方。「電影專業人才不是缺,是奇缺。」施雄廣直截了當,「我們現在所謂的『人才』不過是流水線作業工,光會擰螺絲,不會做機器。」

「工業體系講究每個環節都要有標準。我們的電影生產整體上依然是小作坊化、經驗化。拍什麼角度都要導演手把手教,溝通成本太大。」 施雄廣原本從事智慧城市相關工作,因為在影視行業發現虛擬實境專業的應用場景才轉了行。幾年過去,他發現行業技術的進步更加暴露了人才的缺乏。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管理辦公室綜合部部長、財政金融部部長陳遠京介紹說,橫店已經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要盡力為全國影視文化產業提供高端人才支撐。

記者了解到,除了現有的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列入浙江省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規劃的橫店電影學院正在籌建中。「學校為本科制、中外合作辦學,現已和上海戲劇學院完成籤約,近1000畝土地也已落地,今後將在電影創意、電影製作、藝術設計、影視文化產業等方面培養高素質應用人才。」同時,橫店的編劇村、製片人村、導演村「三村」項目也箭在弦上。

這座「吃盡」電視劇拍攝紅利的小鎮,也在進一步加速電影產業的未來布局。

影院是連結消費端和生產端的樞紐,是整條電影產業鏈中的最後一環。全國公共文化場所停業、影片撤檔……疫情究竟是「絆腳石」還是「試金石」?

上市公司橫店影視的主營業務就是院線發行、電影放映等,截至2019年末,共擁有451家已開業影院,銀幕2780塊。其旗下古民居橫店電影城是橫店兩家影院之一,共設有6個放映廳,846個座位,算是一個中型規模的影城。

記者3月29日走進影院時,大廳熄著燈,空空蕩蕩。「完全零收入,甚至要倒貼。」資金是擺在經理馬金輝面前最直接的難題,「不管放不放電影,我們都要支付機器定時維護、員工工資、消殺開支、房租等費用。」

橫店電影城是如今浙江各地電影院的一個縮影。浙江是電影消費大省。1月23日起,全省754家電影院停營至今。據估算,與去年同期相比,1月23日到4月30日的全省影院損失約為10億元,涵蓋票房、賣品、廣告、固定資產投入等。

但各家影城沒有坐以待斃,想方設法開啟「止損」模式。「影院原本購置了大量食品準備春節期間銷售。現在,我們把不易過期的零食以成本價消化,也呼籲員工做『微商』在朋友圈賣。容易過期的爆米花原料和賣家協商退貨。」馬金輝說。

同時,橫店影視3月起開始預售包含了許多優惠的看電影福利包。這顯示出影院已經開始未雨綢繆。

政府也在協助影院過難關。浙江近日印發了《關於積極應對疫情推動文化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安排1000萬元對因受疫情影響停業的電影院、線予以適當補貼」。同時,省人力社保廳等也聯合下發通知,階段性減免企業單位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補貼,只補得了一時。疫情過後,影院的恢復期多長?新片源何時有?觀眾何時願意消費?有多少同行會就此退場?對於這些問題,就長遠發展來看,受訪中的業內人士仍然保持樂觀:疫情撇掉了早年無序進場的資本,能熬過來的都有硬本事。

在影院從業者中,一個熱門話題依然是春節檔電影《囧媽》,它從院線大銀幕突然轉投網絡免費放映。郝昕也指出,熬過來的影院在疫情後的自我升級革新是當務之急。「家裡買個投影設備也能成為『私人影院』。要想方設法讓觀眾願意進電影院才行。畢竟網上資源也很多。」他在認同網絡不可取代影院具備的社交性和觀影體驗的同時,提醒技術給傳統行業帶來的挑戰。

橫店院線總經理張義兵同意這個觀點:「線上播放的紅利是短暫的。今後最大的對手,一定是影院自己。」

張義兵對影院的未來並不悲觀,他覺得線上線下各有優勢。到電影院來就是要觀眾體會到線上無法感受到的體驗。2020年,橫店院線仍計劃加大對「橫影巨幕」、杜比全景聲、全雷射放映設備等的投入,增加特色廳、主題廳、點播廳等的建設。

他認為,更重要的是,未來影院還應該要和觀眾建立深層次的聯繫,比如打通線上線下平臺,對影院的場景重新定位,讓影院不僅僅是大家坐在一起看完電影就走的地方。當然,這需要影院在設備投入之外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浙江省電影放映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葉鋒同樣相信,文化消費的向好趨勢不會變。在此前提下,疫情後的電影產業或會有一場上下貫通的變革。他回想起2003年上半年,「非典」給影視行業一記重拳。下半年,國家連發3個新規定——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等環節,基本向社會開放;大大放寬中外合拍影片的限制;進一步放寬審查,降低拍攝立項的審批條件,同時下放了放映審查權限——為中國電影產業的開放和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

春暖花開終有時。影視產業鏈上各個成員,若能攜手共同跨過眼前這道坎,整個行業會煥發出新的生機。

相關焦點

  • 浙江日報:橫店是「圓心」和「支點」!解密金華影視文化產業全域生長
    號外浙江日報12月17日 8版12月17日《浙江日報》8版整版刊發《多點布局、更廣覆蓋、密集聯動,金華影視文化產業—— 造夢工廠全域生長》一文,其中用大篇幅報導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突出了橫店在金華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圓心」和「支點」作用。
  • 浙江: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立
    原標題:為建設「重要窗口」增添影視文化的絢麗色彩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立6月21日下午,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立大會暨授牌儀式在東陽舉行。橫店是浙江改革的一張閃亮名片,是文化浙江建設的一塊金字招牌。20多年來,從原本籍籍無名的浙中小鎮,到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成為引領全國影視改革發展的「風向標」,橫店故事、橫店經驗、橫店傳奇持續上演。此次授牌,標誌著浙江文化改革發展又一項新的重大突破。
  • 從一場節展,看影視行業新動向 | 2020橫店影視節側記
    日前,2020橫店影視節在浙江橫店舉行在經歷疫情衝擊後,如何重振行業信心、恢復行業生機,成為期間著重探討的話題,同時,從節展上討論的課題,也可以一窺行業發展的趨勢。 在橫店,這種氛圍更為濃厚。據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東陽市委書記傅顯明介紹,眼下有121個劇組、14500多人在橫店拍攝,疫情之後的橫店,劇組和劇組人員的數量甚至高於去年同期。
  • 浙江日報整版!造夢工廠 全域生長!聚焦金華影視文化產業→
    以橫店為龍頭的金華影視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全省萬億級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龍頭引領有力。橫店已建成30餘個大型實景基地和100餘座專業攝影棚,是全球規模最大、國內配套服務完善和產業鏈完整的龍頭影視基地。全國每年大約有70%的劇組來橫店拍戲,四分之一的電影、三分之一的電視劇出自橫店。累計已接待劇組2500多個、拍攝影視劇6萬餘部(集)、接待遊客超過1.6億人次。
  • 橫店影視城繁榮,影視行業虛胖
    今年初,疫情來襲,橫店受影響不得不停擺,在這期間,大小劇組也相繼停工,影視業陷入停滯狀態。而疫情過後,橫店也成為全國復工復產最早的城市。從3月份開始,就有春節前因為疫情滯留在橫店的劇組零星進入影城拍戲。但即便是在疫情已經大大好轉的今天,橫店影視城內的劇組依然不像從前那樣「盛世」。
  • 疫情重創中國影視,上百橫店臨時演員改送外賣
    在近2個月以來,著名的浙江橫店影視基地,有上百名臨時演員因為面臨劇組停工、無戲可演的窘境,最後紛紛轉做外賣騎手。(網絡圖片)其實2019年,中國的影視產業就已經步入寒冬,而爆發疫情之後,更是為中國影視產業帶來的重創與挑戰仍在持續中。
  • 疫情是否會導致影視業寒冬?橫店影視市發布了一項重要公告
    這個時候,影視行業也是如此。在7部電影宣布退出後,許多綜藝節目停播、延期,整個影視行業變得平靜多了。不僅如此,準備開拍的劇組成員也表示願意停止拍攝。第一個停止工作的是《大江大河2》,他之前正在寧波中拍攝。該劇由《正午的太陽》製作,由王鍇、楊朔和董子健主演。
  • 橫店影視節 | 行業權威遇上人間煙火,最具期待的影視節來啦
    影視改變生活,橫店見證夢想。經過20多年發展,橫店已真正成為中國「規模最宏大、要素最集聚、技術最先進、成本最低廉」的一座影視名城,不僅是浙江改革的一張閃亮名片,更是文化浙江建設的一塊金字招牌。2020年的影視行業,在疫情的衝擊下,曾一度被按下了「暫停鍵」。如何重振行業信心,恢復行業生機,成為當下中國影視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 ...故事引世界關注,西非貝寧主流媒體整版譯載長江日報「鋼鐵俠...
    長江網12月30日訊13個國家的留學生組建「鋼鐵俠」志願隊留漢戰疫的故事,經《長江日報》報導,被《長江周刊》翻譯成英文版後,吸引了國外媒體的關注。二版以整版篇幅譯載了《長江周刊》的報導《『Iron Man』 team helps fight COVID-19 on Wuhan campus》(《「鋼鐵俠」志願隊助力在武漢校園助力抗擊疫情》),該報導法文標題為《Covid-19 en Chine,un an Après》(《看疫情後時代的中國》)。
  • 影視行業自救!橫店群眾演員轉做外賣騎手,薪水翻5倍
    每經編輯 趙雲     新冠疫情給影視行業帶來的重創與挑戰,還在持續。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僅影視劇行業大約60個劇組停拍、100個項目延遲,一季度全國6600多家影視文化機構註銷。而此前,影視業自下而上的自救行動就已展開。餓了麼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浙江橫店當地最近新註冊外賣騎手人數創造了歷史新高,其中超七成來自群演隊伍。
  • 影視行業春天要來了?橫店100多個劇組開工!群眾演員需求大增,薪酬...
    7月20日,全國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陸續有序開放,久別銀幕的觀眾,對影視行業的復甦充滿了期待。作為影視行業的生產基地,影視拍攝基地裡的各大劇組,也陸續開機了。在橫店有一個特殊的人群,也隨著行業的興衰不斷流動,他們習慣稱自己為「橫漂」,他們就是橫店的群眾演員。影視行業遭遇了疫情,目前「橫漂」的生存狀態如何?梁愛蘋是一位常駐橫店的群眾演員,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拍攝現場聽導演講戲。
  • 橫店影視城牽手浙江音樂學院
    橫店影視城牽手浙江音樂學院
  • 浙江衛視正式回應!1884家公司關停!影視行業資本退潮:演員改行做直播 ,橫店「餐館10年最冷清」!
    採訪中,面對「浙江衛視為何沒有再度發聲」的疑問,浙江衛視總監林湧表示:12月2日,在家人和經紀團隊的護送下,以翔已經回到家鄉。意外發生至今,我們一直沉浸在悲痛和自責之中。我們深感對不起以翔,對不起高爸爸高媽媽,對不起所有愛以翔的人。事發當天,在徵得家人和經紀團隊的同意後,我們發了兩則聲明,公布了以翔去世的消息,表達了悲傷和愧疚之情,並承諾承擔相應責任。
  • 橫店:中國影視行業起伏跌宕的縮影
    一時間劇組比遊客還多,出門吃個飯,隔座聊的都是這個月上了幾部戲,再互相交換一下手頭的導演信息——後疫情時代項目扎堆,影視人才也變得緊俏起來,大橫國的群演、特約已經不夠用了,原本千八百就能拍一天的,如今有的張口就要價三五千。 價格的飆升難免讓製片人們肉疼。但相比因疫情而拍不了戲的恐慌,這終究是幸福的痛苦罷了。
  • 在橫店 聽見影視產業復甦的腳步聲
    近幾年,在政策和市場的變化下,國內影視產業的發展並不順暢。作為國內最重要的影視拍攝基地,橫店也深刻感知到了行業的冷暖。   今年的情況更為特殊,疫情下橫店影視城是全國最先停工的影視基地,面對滯留的劇組和群眾演員,橫店影視
  • 在橫店,聽見影視產業復甦的腳步聲
    橫店集團與影視產業的淵源始於1996年,當年為了支持《鴉片戰爭》拍攝,橫店投資建設了第一個景區廣州街·香港街,此後又相繼建成了秦王宮、清明上河圖、明清宮苑等20多個影視拍攝基地。如今,影視產業雖然只是橫店集團龐大業務體系中的一部分,但影視文旅卻成了橫店最知名的標籤,這正是文化產業的獨特魅力。
  • 橫店影視擴展上下遊產業鏈搶奪行業「話語權」
    日前,橫店影視以現金方式收購橫店影視製作有限公司100%股權及浙江橫店影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影視製作及橫店影業成為其全資子公司,實現「內容+渠道」全方位發展。據了解,本次收購前,橫店影視主要從事院線電影發行、影院電影放映及相關衍生業務,其主營業務集中於影視產業鏈下遊,已在全國建有400多家
  • 觀察 | 90餘天,影視行業從「暫停」到有序復工
    針對這個命題,記者也連線了深耕影視文化領域多年的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曉璐,針對影視行業復工後將面臨的問題,陳曉璐也指出了兩個注意事項:一個是用工和薪酬方面的糾紛,有關欠薪和解聘的爭議將會是影視行業需要面對的主要糾紛類型;另一個是影視項目的整體把控,停工停拍的劇組如何控制成本來彌補前期的損失,後續藝人的檔期發生衝突如何調整。
  • 影視拍攝回暖:橫店新註冊演員破萬 有補貼有退稅
    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劇組推遲開機,影視業一度陷入停滯,但下半年隨著疫情緩解,劇組集中開工,影視業回暖跡象明顯。國內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浙江橫店影視城有上百個劇組開工。影視拍攝回暖 橫店影視城劇組雲集記者來到橫店影視城的一個拍攝基地——春秋唐園,有導演表示,由於疫情,許多劇組推遲開機時間,橫店影視城現在劇組扎堆,多達上百個,這種劇組雲集橫店的現象應該是前所未有的;拍攝場景都要提前預定排期,緊張的時候甚至發生過搶景現象。
  • 橫店影視產業正走進蓬勃發展的春天裡
    在橫店夢外灘拍攝基地,一個年代戲劇組正在拍攝。「疫情雖然緩和,但還沒到真正放鬆的時候,我們的防疫措施持續在做。」該劇組執行製片人林桂枝說,劇組每一位演員和工作人員配備了一張二維碼,可以詳細查詢人員的信息和軌跡,確保疫情防控和有序拍攝兩不誤。  受疫情影響,橫店影視行業如同按下「暫停鍵」,突然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