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引世界關注,西非貝寧主流媒體整版譯載長江日報「鋼鐵俠...

2021-01-08 湘湘帶你看社會

長江網12月30日訊13個國家的留學生組建「鋼鐵俠」志願隊留漢戰疫的故事,經《長江日報》報導,被《長江周刊》翻譯成英文版後,吸引了國外媒體的關注。

12月30日,西非國家貝寧的國家級主流媒體、法語報紙《La Perche du Nord》(中文譯為《北方快報》)和《Daabaaru》(中文譯為《新聞》)整版譯載了《長江周刊》對「鋼鐵俠」的英文報導,主要講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鋼鐵俠」國際志願服務隊發起者大明和來自13個國家的留學生共同戰疫的故事。

法語報紙《La Perche du Nord》(《北方快報》)一版,左下角對「鋼鐵俠」報導導讀。

貝寧國家級主流媒體、法語報紙《La Perche du Nord》於2020年12月30日第二版,用整版篇幅譯載了中國英文版《長江周刊》(《ChangJiang Weekly》)的報導。

貝寧國家級主流媒體、法語報紙《Daabaaru》於2020年12月30日第四版,用大篇幅譯載了中國英文版《長江周刊》(《ChangJiang Weekly》)的報導。上圖為該報一版,在右下角為「鋼鐵俠」報導進行導讀。

貝寧國家級主流媒體、法語報紙《Daabaaru》的新媒體關於「鋼鐵俠」的報導截圖。

2家國家級主流媒體一版導讀、整版譯載

12月30日,貝寧國家級主流媒體、法語報紙《La Perche du Nord》(《北方快報》)在第一版左下角處顯著位置對「鋼鐵俠」的報導進行了導讀。二版以整版篇幅譯載了《長江周刊》的報導《『Iron Man』 team helps fight COVID-19 on Wuhan campus》(《「鋼鐵俠」志願隊助力在武漢校園助力抗擊疫情》),該報導法文標題為《Covid-19 en Chine,un an Après》(《看疫情後時代的中國》)。

同日,貝寧國家級主流媒體、法語報紙《Daabaaru》(《新聞》)也在一版右下角對「鋼鐵俠」報導進行了導讀,並在四版整版譯載了《長江周刊》對「鋼鐵俠」的英文報導,主要講述「鋼鐵俠」國際志願服務隊是如何成立起來的以及該國際志願團隊在疫情防控期間所做的主要工作。此篇報導的法文標題為《COVID 19 EN CHINE:Damien Tiando un jeune béninois au premier rang de la lutte》(《貝寧籍小夥兒大明在中國抗擊疫情》)。

在《La Perche du Nord》(《北方快報》)中,當地媒體對家鄉小夥大明在武漢疫情防控時的表現評價道:為他的勇敢、努力、優秀而自豪。

貝寧小夥在漢組建「鋼鐵俠」志願隊

當地媒體報導的主人公,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在讀博士生,來自西非國家貝寧的小夥子大明。

看到自己的故事被國家媒體報導,大明略帶羞澀地表示:「很感動,很高興自己『傳遞』了中非友誼,向世界講述武漢疫情防控時的真實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大明選擇留在武漢,主動發起成立了一支由孟加拉國、奈及利亞、坦尚尼亞等13個國家的23位留學生組成的「鋼鐵俠」志願隊,協助老師為全校400多名在校留學生送菜、送飯、送物資等。

回想起那段日子,大明說,最令他難忘的是打包蔬菜時的氣喘籲籲,是每天將物資分發到學生宿舍門口的成就感,是老師為他豎大拇指的幸福感。

他記得,1月26日,他作為「鋼鐵俠」工作的第一天,主要任務是按照人數打包捐來的土豆、洋蔥等物資。「一個上午,我們沒有停歇,打包了300多份物資。下午,我們又一一敲門,為同學們送蔬菜。直到下午6點,才分發完所有物資。」大明說,「那時每天真的很累,但我們覺得特別有意義。」

《長江日報》《長江周刊》曾相繼報導

早在12月7日,《長江日報》和《武漢晚報》刊登報導「鋼鐵俠」大明的故事,在這背後,還有一段淵源。

5月17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羅金剛老師與大明一起訪問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餘熙國際文化交流工作室,拜訪長江日報高級記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特聘教授餘熙。在交談中,餘熙得知23名留學生成立「鋼鐵俠」志願者服務隊投入戰疫的故事,他被深深觸動,「一群外國人不懼危險,成為服務他人的志願者,太令人感動!」

5月17日,大明前來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餘熙國際文化交流工作室,拜訪中國地質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知名公共外交活動家、長江日報高級記者餘熙。

得知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主辦、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承辦的「平凡中的偉大」徵文比賽消息後,餘熙便向國際教育學院徵集關於「鋼鐵俠」的通訊稿件。12月7日,「鋼鐵俠」的故事刊登在《長江日報》和《武漢晚報》顯著版面,網友們紛紛為來自這群留學生點讚。

「12月25日,在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創辦的全英文報紙《長江周刊》(《Changjiang Weekly》)上,大明與小夥伴們的故事被翻譯成英文稿件,發表後,餘熙將這篇英文稿件轉交給大明,請他向非洲人民講述中國人民、武漢人民的抗疫故事,大明隨即將英文稿件轉給家鄉親友,吸引了海外媒體的關注。當地多家媒體看到報導後非常意外,爭相把稿件再譯成法文版稿件。」(記者李杏 劉晨瑋 鄭曉安)

【編輯:張玲】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西非漫談——抗擊疫情專稿貝寧」抗擊新冠狀疫情鬥爭:貝寧的視角...
    這更是加強了人們對武漢隔離的共識:它為中國和世界贏得了準備的時間。重要的是,這一時間差使得公共衛生機構能夠設計和分發診斷測試,醫院可以利用這種測試來識別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三)全球中國全球中國的概念說明全球化的中國在流行疾病時期也表現出正面的內涵。
  • 《長江日報》5年14次跟蹤探訪並推出70多個整版報導
    這是《長江日報》第14次跟蹤探訪這10戶家庭。從2015年10月第一次進村入戶探訪,5年來,該報共推出70多個整版的特別主題報導,全程見證、記錄武漢「精準扶貧不落一人」攻堅戰的恢宏畫卷。  10餘部門成立特別報導組  故事要從2015年說起。
  • 貝寧「抗疫鋼鐵俠」大明:中國從沒讓我失望
    「鋼鐵俠」志願隊成員合影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來自非洲國家貝寧的小夥子大明,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在讀博士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一直留在武漢的校園裡,發起成立了一支由13個國家的留學生共同組成的名為「鋼鐵俠」的志願者團隊,配合學校保障320名在校留學生的日常生活。身在武漢的大明認為,中國是一個安全的、非常負責任的國家。在他看來,中國就像一位好媽媽,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這首《武漢不孤單》是由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鋼鐵俠」志願者團隊的成員自編並共同演唱的。
  • 號外|琥珀四重奏英文專訪整版登陸《中國日報》
    CHINA DAILY "Music of the heart"Chen Nan2020年1月18日,琥珀四重奏英文專訪以整版登陸《中國日報》CHINA《中國日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創辦的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的全國英文日報,日發行量超過30萬份。中國日報作為"中國的聲音"和"認識中國的窗口",被國內外譽為中國最具權威性的英文媒體之一,也是目前我國被境外媒體輿論轉載最高的媒體。
  • 非洲貝寧一邪教5名信徒迎接末日窒息死亡
    核心提示:據路透社2017年1月30日報導,近期非洲國家貝寧一些邪教信徒受到蠱惑,在密閉的禱告室中燃燒木炭等候世界末日降臨,從而引發群體傷亡事件,其中有5名信徒因窒息死亡。
  • 【媒體關注】今日浙報整版關注「海天佛國」普陀山
    自唐代在此開創觀音道場以來,至今已逾千年之久,普陀山也日漸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聞名的佛教名山。近日,我們跟隨舟山海洋文化學者孫和軍的腳步,一起探尋這座被譽為「海天佛國」的島嶼。說起這塊石刻,也有一則故事:「據傳當年侯繼高駐山抗倭,佯裝上佛頂山禮佛,鳴鑼開道,引寇入山,一舉而全殲倭寇,此崖刻即在這時題書。」南天門是普陀山的摩崖石刻集中區之一,有「山海奇觀」「砥柱南天」「海岸孤絕處」「得月最先」「別一洞天」等摩崖石刻。西天門下方有塊刻有一高5米、寬7米左右的「心」字石,僅「心」中那一點,即可站七至八人,全字可容百人駐足。
  • 對話《中國日報》彭譯萱:主流媒體的Vlog之路 | 臉書
    自從《中國日報》的兩會Vlog受到廣泛的傳播和關注後,這個用英語向用戶介紹所見所聞的小姐姐就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在中國日報的消息推送裡,彭譯萱總是被親切地稱作「小彭」,而那個專屬於她的欄目,則叫「小彭的Vlog」。
  • 掀起「高質量發展」熱潮 超威集團再獲權威媒體關注
    11月,包括新華社、央廣網、新京報、人民網、浙江日報等在內的各大主流、權威媒體紛紛對超威集團的高質量發展展開採訪報導,再度掀起輿論熱潮。11月5日新京報率先發文,用一整版內容頗為詳細的描述了超威集團的高質量發展成就。
  • 長江日報謝謝你們!年度十佳通訊員暨通訊員年度好新聞揭曉了
    這些精彩報導中,「走進廉政教育基地系列報導」在黨員幹部中產生廣泛共鳴,受到讀者和網友熱烈好評;「武漢首次召集新任市管幹部家屬座談家風報導」引發全國關注,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澎湃新聞網站轉載,座談當晚長江日報官方微信發布,閱讀量迅速超10萬;品牌專欄《見微思紀》引起新華社、《中國紀檢監察報》等媒體關注,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雜誌進行專題報導,黨員幹部點評「每讀一期『見微思紀』,就是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 邯鄲創作的紀錄片《長江支隊》登陸央視!全國120餘家媒體聚焦推介
    邯鄲創作的紀錄片《長江支隊》登陸央視! 由邯鄲廣播電視臺聯合省市有關部門創作的四集文獻紀錄片《長江支隊:從太行到八閩》6月28日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正式播出,連日來,國家、省、市120多家媒體紛紛推介,讓邯鄲這座城市又一次引發廣泛關注,進一步提升了邯鄲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 西方主流媒體眼中的手遊形象
    2015年,《我的世界》作為一款遊戲竟成為了《紐約客》的封面主角。這不禁讓我想看看,在近一年多來,遊戲——特別是手遊,其形象在大眾心目中到底是如何呈現的呢? 我們考慮從《紐約時報》到《經濟學人》這樣的主流西方媒體來看看他們報導手遊的角度和觀點(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科技媒體被我排除在外)——我覺得這些主流媒體的聲音能和社會的主流聲音產生較大的重合。
  • [Super Junior] 印尼主要報刊整版報導Super Junior 2018亞運會閉幕式舞臺
    印度尼西亞主流媒體競相報導Super Junior「2018雅加達巨港亞運會」閉幕式舞臺。 今天(3號)上午印度尼西亞大型媒體集團Kompas Gramedia旗下綜合刊物《Tribun Jambi》、成立約70年之久的印度尼西亞最大日報《Jawa Pos》、知名日報《KORAN JAKARTA》《SURYA》等,對Super Junior「2018雅加達巨港亞運會」閉幕式舞臺進行了整版報導,尤其以首都雅加達為根據地的主流媒體WARTA KOTA表示「Super
  • 貝寧: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的貧窮國度
    貝寧全稱貝南共和國,面積為11.26萬平方公裡,人口截止2019年1120萬,人口密度為96.4人每平方公裡,2018年全國的GDP總收入為103.59億美元,換算為人均GDP為902美元,是世界最不發達地區之一,首都為波多諾伏。
  • 王雨主演《喋血長江》開播 一人分飾兩角引關注
    11月12日起,由王雨主演的民國商戰大戲《喋血長江》正式登陸黑龍江衛視黃金檔。該劇以長江水道上向、莫兩大家族爭奪航運經營權開篇,講述了民國義商實業報國英勇抗戰的感人故事。  再次亮相衛視平臺的《喋血長江》,前期收視成績不俗。在安徽衛視播出時,一度躋身csm52城衛視黃金劇場收視排行榜前三位。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劇情內容的精彩與演員演技的精湛。
  • 長江日報記者用鏡頭告訴你!
    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  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比利時王國國王菲利普於6月20日至2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日晚11時59分,國王及王后瑪蒂爾德一行抵達武漢,武漢是比利時國王此次訪華的首站。  21日,比利時國王菲利普一行去都去了武漢的哪些地方呢?讓長江日報記者用鏡頭告訴你。
  • 貝寧(BENX)國家數字貨幣交易所於12月15日正式上線開放交易
    據官方消息,貝寧(BENX)國家數字貨幣交易所於2020年12月15日10:00正式上線開放交易。貝寧(www.benx.io)是貝寧國家政府成立的一家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獲得貝寧國家的政策支持以及發展和規劃。貝寧當局表示,期望通過貝寧數字貨幣交易所帶動貝寧國家金融行業的創新發展,未來實現彎道超車。
  • 《奮進的旋律》獲主流媒體持續報導主旋律小生李東學憑實力攬口碑
    該劇雖已完結而熱度卻依舊未減,在網絡熱議不斷的同時也持續獲得國內外各領域主流媒體的爭相報導。近日,「澳洲大洋報」就以「央視熱播的《奮進的旋律》給當下帶來的三大意義」為標題,大篇幅點讚該劇展現的新時代中國人文風貌和中國創造力;「中國自然資源報「則以近整版報導深度解析了劇情內容,同時也給予了該劇極高的評價。
  • 【關注】思想文化魅力綻放在數字雲端 ——直擊服貿會光明日報媒體融合成果展示
    王蒙、孫家棟、屠呦呦、袁隆平、鍾南山……30位與光明日報筆墨情緣頗深的思想文化名人的肖像照片排列在一起。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媒體融合展區光明日報展位旁,很多參觀者在這面名人牆下駐足凝視、拍照留影。他們中有小朋友,有年輕人,也有白髮老人。「在媒體融合的進程中,優質內容是主流媒體發展的核心力量所在。
  • 境內外媒體廣泛關注央視元宵晚會
    境內外媒體廣泛關注央視元宵晚會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19日 15:24 A-A+ 眾多境內外媒體和網站轉發。  2月18日至19日,《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錢江晚報》《成都商報》等,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新聞網、光明網、南方網,歐聯華文網、《北歐時報》網站、華人PT門戶網站、華人頭條APP、《葡新報》APP(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非洲時報》網站、西非在線網站、日本華商網、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網站等多家境內外媒體廣泛轉發
  • 《湖北日報》整版聚焦潛江,都寫了啥…
    厲害了《湖北日報》整版報導咱潛江 槓槓的~潛江北依漢水,南臨長江,被譽為水鄉園林、中國小龍蝦之鄉。潛江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就發生在潛江龍灣的章華臺。曾有作家創作長篇歷史小說,詳實演繹這一千古流傳的故事。」宋帆介紹。每年5月至10月,到潛江吃龍蝦的食客絡繹不絕。來自潛江龍蝦城的數據,去年他們共接待食蝦客150萬人次。如此之多的食蝦客,過去沒有充分轉化為遊客。有些外地人來到潛江,吃完蝦後轉身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