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日報》彭譯萱:主流媒體的Vlog之路 | 臉書

2021-02-18 新聞周報

彭譯萱,《中國日報》新生代雙語記者。2019年3月推出的兩會系列Vlog《小姐姐兩會初體驗》深受人們喜愛。參與製作的「一帶一路」專題,「新青年 新力量」專題等系列Vlog在各大網絡平臺累計總播放量破億。微博話題#小彭Vlog#閱讀量已超過2300萬。

「Hello! It’s me, Peng.」

簡單輕快的打招呼方式,可愛的娃娃短髮,發音清晰的口語和時不時發出的爽朗笑聲,都是記者彭譯萱的招牌特色。自從《中國日報》的兩會Vlog受到廣泛的傳播和關注後,這個用英語向用戶介紹所見所聞的小姐姐就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

在中國日報的消息推送裡,彭譯萱總是被親切地稱作「小彭」,而那個專屬於她的欄目,則叫「小彭的Vlog」。

無論是報導兩會這樣嚴肅的大事件,還是探索高山海島海軍兵營的日常、採訪時薪20萬的快手網紅許華升,小彭總是能以一種輕鬆活潑的風格,將自己的經歷和他人的故事相結合呈現出來。

作為一個新媒體記者,彭譯萱有自己報導新聞事件的方法。和傳統的政治報導不同,她的兩會系列Vlog展示了一個小記者的工作日常,包括採訪前苦惱「第一次參加兩會報導,怎麼穿才正式又得體?」她用Vlog形式記錄下為了找到採訪對象而苦練跑步、研究地圖的過程,以及成功採訪之後的喜悅和興奮。觀眾就這樣跟著小彭一起,一步一步從一個記者的視角了解了兩會的故事。

通過有趣的形式,讓年輕人關注和了解現在的政治生活,這是彭譯萱製作Vlog的初衷。雖然相比專題片,Vlog包含的信息量比較少,並沒有詳細的闡述,但是小彭感覺它就像一張地圖,它不會讓你看見具體的風景,但能讓你知道那裡或許會有什麼。「如果對Vlog中講的東西有興趣,可以繼續做深入的了解。我只是給他們提供一個路牌。」小彭這樣說道。

隨著「小彭Vlog」的持續推出,彭譯萱也不斷思考著自己在Vlog中的身份——「小彭」這個角色是什麼?她是帶我們去體驗嗎?帶我們去認識人嗎?還是她就是主角?在不同的Vlog中,彭譯萱的角色也在不斷地變化著。「像大興機場這種體驗性質的Vlog,主角就是小彭這個人,以她的整個體驗為主線進行下去,但是在建國70周年專題中,『小彭』這種人物類型的角色就不太適合了。」

對於彭譯萱自己而言,做Vlog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摸索、試錯的過程。她始終記得兩會期間採訪的湖南電視臺現任臺長呂煥斌的話:「怎樣能夠持續地做出爆款,就是你要不斷地否定自己。」她也養成了時刻提醒和反問自己的習慣,每做一個系列的時候,都會不停地想是不是需要否定自己,怎樣做才是最好的。

雖然Vlog裡的內容讓觀眾看起來輕鬆又愉快,但小彭也一樣會陷入記者中普遍存在的焦慮,那就是下一個選題該怎麼做。「剛做完上一個選題,下一個選題又開始焦慮。」 好在中國日報新媒體中心的工作氛圍非常好,給記者編輯創作的空間寬鬆、開放,「做起事情來沒有那麼多顧慮。」

彭譯萱第一次做Vlog的時候,沒有預料到它會這麼火。那時她感覺Vlog的時效性不強,在新聞產品當中競爭力沒有那麼高。而她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作品「有人看」,是在她第一個Vlog發出大概三十分鐘後,當時小彭的研究生導師問她:「你現在這個東西傳播量是多少?」

小彭心想,才剛發30分鐘,傳播量不會有多少。但是當她點開一看,卻發現傳播量已經有約100萬了。導師又讓小彭第二天再給她一個數字。「我當時發覺我的導師在關注這件事,然後我就覺得,(這個Vlog)好像還行哦。」

又過了幾天之後,開始有媒體來找小彭採訪。她漸漸發現自己製作的Vlog在網上有很多人點讚和轉發,還有一些業內人士進行了點評,「當時覺得,噢,好像火了。」

在彭譯萱做了兩會Vlog之後,有越來越多的記者在兩會期間做Vlog,#兩會Vlog#微博話題的閱讀量達到1.5億。按照她的理解,一個東西火了的表現,是有人做了一個東西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最後水漲船高。「時尚的潮流不是你一個人能帶動的,而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去打造這個東西,去參與這個東西,才是一個真正的『爆款』。」

當然,創新報導形式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因為使用手機拍攝顯得不太嚴肅,彭譯萱也曾遭到被採訪者的拒絕。在手頭的拍攝設備只有手機的情況下,她就在手機底下加了幾個三腳架,並給手機加了一個套子,讓拍攝的設備看起來更專業一些。受訪者最終同意了拍攝,而最後推出的視頻也得到了受訪者的認可。

這件事讓小彭覺得,有時候自己認為很難的那些事,等到作品出來,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別人也會很快地接納。「你如果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你自己得先踏出第一步。比如剛入行的時候,你可能想改變世界,後來卻發現改變世界挺難的。但是有一天你會發現,當你自己做出一些改變的時候,世界也真的就是改變了。」

雖然現在自己的Vlog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彭譯萱卻不時想著Vlog什麼時候會消失,思考它生命力的極限。「我覺得大家都在力捧一個東西的時候,它的生命力就快結束了。她覺得,Vlog記錄的終究是個人的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是有高度重複性的,這會讓觀眾產生疲勞感。她在工作中最擔心的就是領導說:「你的這個我看過了。」

但是新的東西的出現,並不意味著舊的東西會馬上消失。不同的報導形式會受到不同人群的喜歡,這跟每個平臺觀眾的調性也有關係。小彭表示,她們接下來的工作方向會針對不同平臺,按照平臺的觀眾的接受方式進行改變。

小彭的每一個Vlog視頻都會有相關的推文,有些視頻中無法呈現出來的事實,文章可以進行補充。記者之間的相互協作讓新媒體作品融合了更多形式,更加完整和立體地呈現故事。

在製作一期有關高山海島海軍的Vlog過程中,小彭和中國日報的文字記者一起去島上採訪。兩人的採訪套路有所區別:小彭使用的是新媒體套路,會問一些切入點很小、貼近生活的問題;另一位記者則會問一些更深刻、抵達人心深處的複雜問題。結果是,兩個人採訪到了不一樣的故事。當傳統文章和Vlog相結合,觀眾就能了解到那些視頻以外的東西。

除了和其他記者的相互協作,小彭在Vlog之路上也得到過很多老記者的幫助。比如在拍軍事主題的時候,有國內負責軍事方面的記者告訴小彭一些建議。採訪姚明的時候,負責體育報導的同事也會告訴小彭一些有用的經驗。前輩們將經驗傳給新人,給了小彭很大的幫助和啟發。

在受他人影響的同時,彭譯萱也在影響著別人。2019年5月,小彭在「向上的力量——新青年」大型主題演講盛典上發表了自己的演講《一個記者的自白書》,在這次演講中她說:「每影響一個人,都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微博上有很多人給小彭發私信,表示小彭給了他們動力,讓他們想當記者、想學好英語,還有一些人感謝小彭讓他們看到更寬闊的世界。對此,小彭說:「其實我覺得那些給我發私信的人,他們才是我的動力,是他們在給我動力和認可,讓我繼續走下去。要放棄一件事情真的很容易,但是因為有一兩個人覺得挺好的,我就真的有那個動力繼續做下去。」

小彭的Vlog不僅改變著觀看的人,也改變著彭譯萱自己。在開始製作Vlog之後,有越來越多主持晚會一類需要上臺的工作找到她,她也變得越來越從容。她過去從不自拍,現在卻能熟練使用美顏軟體。小彭說,她現在「真的能更坦然地面對自己,特別是有的時候遇到很丟臉的事情,還會覺得還挺好笑的,做人的包袱越來越輕。」

「現在其實每個人都是傳播者,每個人都可以發布各種各樣的東西,那你的價值就是你講的故事的價值。我的理解就是,一個人的價值是對別人的價值,是給別人提供看待世界的方式、提供未來更好生活的tips。」在小彭眼裡,做一個有價值的新媒體記者恰恰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在接受新媒體的消息以外,更要用傳統的方式閱讀,真正深入地了解一些事情。

小彭Vlog的火爆,是主流媒體積極尋求轉型的一個縮影,也是像彭譯萱這樣不斷探索的記者記錄時代的產物,就像小彭曾經說的那樣:「Vlog形式也許在時代的長軸下,只是曇花一現,但只要我們對創新有永無止境的追求和動力,我們就一定會變成更好的新聞人,做大做強更好的新聞傳播事業。」

採訪:申屠泥

採訪整理:樊慧寧 陳嘉文 李萌 王蕾 

國靜文 劉汝成 高雨曦 馮中華 鄭欣蔚

文字:汪慧敏 陳卓睿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楊鬱然

相關焦點

  • ...故事引世界關注,西非貝寧主流媒體整版譯載長江日報「鋼鐵俠...
    12月30日,西非國家貝寧的國家級主流媒體、法語報紙《La Perche du Nord》(中文譯為《北方快報》)和《Daabaaru》(中文譯為《新聞》)整版譯載了《長江周刊》對「鋼鐵俠」的英文報導,主要講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鋼鐵俠」國際志願服務隊發起者大明和來自13個國家的留學生共同戰疫的故事。
  • 又一條動態消失,肖戰對話登上《央華時報》,受到主流媒體的認可
    在7月31日時,肖戰曾參加過「紀念曹禺110周年的活動」,與曹禺的女兒萬方在活動現場討論「真誠」和「真實」的對話,引發了諸多網友的熱議,紛紛留言表示肖戰能夠有這個機會和優秀的前輩進行探討戲劇哲理,是肖戰一輩子的人生財富和活動方對肖戰演技上的認可。
  • 安徽網等全國主流媒體與今日頭條、抖音共同發起「我的復工日記...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我的復工日記」話題活動開始啦!拿起你的手機,來記錄你的復工日常瞬間吧!活動由安徽網等全國主流媒體與今日頭條、抖音共同發起,歡迎分享復工中的暖心故事、有趣見聞、防疫攻略等內容!
  • 2015年中國全媒體高峰論壇高峰對話(鑽石宮4號廳版)
    2015年中國全媒體高峰論壇4月25日14:00開始的三場高峰對話在黃龍飯店流霞廳和鑽石宮4、鑽石宮5分別召開!本公號今天一、二、三、四條推送內容分別對應不同的地點和主題,請大家自行關注和查看!鑽石廳4第一場:高峰對話——移動時代的主流價值傳播創新
  • 西方主流媒體眼中的手遊形象
    我們考慮從《紐約時報》到《經濟學人》這樣的主流西方媒體來看看他們報導手遊的角度和觀點(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科技媒體被我排除在外)——我覺得這些主流媒體的聲音能和社會的主流聲音產生較大的重合。當然,事實上這些媒體已經漸漸不再是「信息傳播意義上的真正主流」,但作為擁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媒體,它們的報導仍然能夠引導社會的主流認知。
  • 臉書直播給媒體圈帶來了什麼 看國外媒體如何玩轉
    據說直播(Live)在臉書內部已經是優先級最高的項目之一了,升級之後,它增加了更多新的功能,如發送表情、進行彈幕評論、對直播點讚以及邀請朋友觀看直播等。  視頻直播功能對於臉書最直接的意義在於,有效地讓用戶在應用及平臺上多「呆」一會兒,而這意味著更多的廣告收益。  那麼,臉書直播給媒體圈帶來了什麼?
  • 臉書CEO在國會為Libra辯護:若遭阻止,中國將先發制人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 為了儘快推出花大力氣醞釀的虛擬貨幣「天秤幣(Libra)」,臉書CEO再次把中國立成了靶子,在昨天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提醒議員,如果美國阻止這一項目,那麼中國將先發制人。但他也承認,自己也不知道Libra能不能成功。
  • 主流媒體毫不吝嗇貢獻爆款「秘籍」
    六位媒體大咖也通過圓桌論壇的形式展開對話,在思想碰撞中推動媒體深度融合、聚焦重大主題報導,為2021年COP15主題報導提供「他山之石」。創新+機遇=爆款誕生之路「我們通過採訪作者曹火星的女兒和各界群眾,選取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冬奧會籌辦、脫貧攻堅等重大歷史任務的精美鏡頭,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中華兒女耳熟能詳的歌曲通過新媒體再次流行!」
  • 國際銳評三連發 直指莫裡森「神經錯亂」全球多國主流媒體積極轉載轉引
    一邊吃著中國的飯、一邊想砸中國的鍋,這樣的事,中國人民絕不允許!莫裡森們,別做美夢了!國際銳評三連發20多個國家40多家主流媒體積極轉載轉引報導引發境外主流媒體高度關注。俄羅斯、日本、印度、印尼、土耳其、保加利亞、菲律賓、伊朗、哈薩克斯坦、尼泊爾、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40多家主流媒體紛紛轉載轉引。此外,北美、歐洲、亞洲和非洲的華文媒體也進行了轉載。
  • 中國大使專程探望韓國前總統 在韓國主流媒體刷了屏
    來源:海外網《中央日報》刊發有關報導後,韓國其他主流媒體大量轉載。邢海明同盧泰愚前總統一家親切交談海外網8月21日電據中國駐大韓民國大使館網站消息,中韓建交28周年前夕,邢海明大使前往探望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向盧泰愚致以親切問候,讚賞他在任總統期間為中韓關系所作積極貢獻。8月19日,邢海明來到盧泰愚前總統府邸,向盧泰愚送上花籃和象徵健康長壽的龜鶴青銅工藝品,並同盧泰愚一家祖孫三代親切交談。
  • 主流文化的短視頻傳播,Vlog會是下一個風口?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抓住了「95後」「00後」等年輕一代的內容偏好,Vlog也成為傳統媒體的新寵。4月23日,中國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在青島舉行。此前,為更好地展示海軍精神及海軍文化,人民網人民視頻曾聯合「金臺點兵」工作室共同發起「我的海軍Fun」系列Vlog徵集活動。這不是主流文化與主流媒體面向Vlog受眾的第一次滲透。
  • 中央省州單位和媒體發來賀信!熱烈祝賀紅河日報復刊40周年
    衷心希望紅河日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州委的堅強領導下,守正創新、砥礪前行,不斷鞏固提升主流輿論陣地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建設新時代團結進步美麗紅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打壓中國?臉書栽了!
    編輯:一水流殤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美國州和聯邦調查人員正在計劃對臉書收購兩家公司Instagram和WhatsApp的交易提起反壟斷訴訟。美國媒體聲稱,這將會是臉書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嚴峻的監管挑戰。的確,臉書自成立以來,一直在美國廣受歡迎,一路走得順風順水,始終穩坐美國社交媒體的第一把交椅。突然之間,面臨反壟斷訴訟,難免有些措手不及。此前,中國公司字節調動的TikTok在美國風靡一時,對臉書的地位產生了威脅。
  • 「赫敏」艾瑪·沃森臉書悼念艾倫·瑞克曼
    艾瑪發文悼念網易娛樂1月15日報導 據國外媒體報導,曾飾演過《哈利·波特》系列中斯內普教授的英國著名影星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因癌症去世,享年69歲。曾在《哈利·波特》中飾演赫敏的演員艾瑪·沃森隨後發臉書悼念艾倫·瑞克曼,她寫道:「今天聽到艾倫的消息非常傷心,曾與如此特別的演員合作讓我感到非常幸運,我會十分想念我們之間的對話,RIP(安息),艾倫,我們愛你。」
  • 湖北日報融媒體中心獲選2020中國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小燕)12月12日,2020中國應用新聞傳播論壇暨中國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頒獎大會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辦。湖北日報融媒體中心獲選2020中國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
  • 獨家|中韓媒體高層對話,這些內容不容錯過!
    △ 9月25日,第十二屆中韓媒體高層對話以線上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辦。9月25日,北京時間上午9點,首爾時間上午10點。第十二屆中韓媒體高層對話,以線上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辦,跨越了兩個國家之間一個小時時差的距離。「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韓兩國新聞媒體機制化交流不會因此被阻斷。」
  • B站:vlog視頻成為主流,把UP主當成明星真的可行嗎?
    以前以acg視頻為主,現在卻是各種短視頻當道,其中就以生活vlog視頻居多。vlog就是視頻博客的意思,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不過,目前B站真正記錄生活的沒多少,反而是各種擺拍作秀的視頻大行其道。最近這段視頻,B站的視頻播放量排行榜上,大多數都是vlog,而真正的高質量視頻已經非常少了。以前的B站,UP主都是用愛發電,不求任何回報的。
  • Vlog中國發展現狀與前景淺析
    本文通過介紹vlog的特點及其自身的優劣勢,分析如何在政府、平臺、個人三方的合力下,推動vlog在2019年更好地提高市場份額,從而使其在短視頻行業佔有更多關注度。 關鍵詞:短視頻行業;vlog;內容生產 在中國,如果說2016年是「直播元年」,2017年是「短視頻元年」,那麼2018年可叫做「vlog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