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晨瑋
「《閩寧鎮》的播出日期還沒確定,不過《大江大河2》會在年前開播。」
「就在前幾天,《尚食》劇組已經在這裡開機,另一部《大唐兒女行》馬上就能播出了。」
……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展館裡,人頭攢動。來自正午陽光、歡娛影視等展位的負責人員提到,行業復工復產後一些重點項目也在加速推進中,希望能夠儘快與觀眾見面。
日前,2020橫店影視節在浙江橫店舉行。在經歷疫情衝擊後,如何重振行業信心、恢復行業生機,成為期間著重探討的話題,同時,從節展上討論的課題,也可以一窺行業發展的趨勢。
現狀:行業暖了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上,SMG、浙江影視集團、華誼兄弟、博納影業、正午陽光等二十餘家國內影視製作機構展出了自己的項目。
浙江影視集團展出了正在浙江衛視播出的《瞄準》,以及即將定檔,由張黎執導,陳坤、辛芷蕾主演的《輸贏》;正午陽光除了《大江大河2》《閩寧鎮》外,《落花時節》《喬家的兒女》也都在其將推出的片單中;天意影視展出了姜文暌違螢屏20餘年執導的《曹操》,以及《冬與獅》《鋼鐵洪流》等軍事題材作品;歡娛影視也在《大唐兒女行》《尚食》外展出了《傳家》《玉樓春》《當家主母》等新項目;華誼兄弟則展出了2020-2021年的「H計劃」第七季片單,其中包括馮小剛的《春天一歲》、陸川的《749局》、周星馳的《美人魚2》、常遠的《溫暖的抱抱》、賈樟柯的《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等……
林林總總的影視項目,似乎在象徵著行業的「厚積」,以圖「薄發」。
在橫店,這種氛圍更為濃厚。據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東陽市委書記傅顯明介紹,眼下有121個劇組、14500多人在橫店拍攝,疫情之後的橫店,劇組和劇組人員的數量甚至高於去年同期。
創作:源頭和資金如何跟上?
在創作層面,IP開發是一個重要內容源。
博覽會設置了一場以「探討IP如何賦能影視內容全產業鏈」為主題的新文創IP授權合作大會。涵蓋對接洽談、路演分享等環節,意在促進和加強動漫內容與影視作品的聯動。
「動漫的粉絲粘度很高,同時有更大的挖掘空間,其衍生品的優勢更為明顯,而由動漫IP改編的真人影視劇可以通過漫畫原有的市場基礎獲得更高的價值」,杭州友諾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說。而該公司擁有動漫IP《烏龍院》的大陸獨家全版權代理,在進行IP推介、渠道推介、案例分享三方面主題路演後,也引起了現場不少人關注。
在IP之外,資金也是創作涉及的另一個重要議題。
「中國影視的發展從疫情後整個數據來看,潛力仍然巨大,空間仍然非常廣闊」,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邢洪旺說。「新時代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會·國際影視金融峰會」上,泛歐交易所Euronext亞太地區CEO李豫燕也通過數據分析指出,品質上行、數量下行,已經成為影視行業一個趨勢;回溯A股IPO紀錄,影視概念公司全國一共68家,她認為,還可以關注海外等多元資本市場。
風向:數位化、國際化
行業復甦、創作加速,但行業要贏得長足發展,還需要更為清晰的指導和規劃。
10月31日,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在「新時代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會•橫店峰會」發表了題為《「十四五」期間中國影視產業的發展趨勢》的演講,其中提到未來的發展核心要解決幾件事情:建立適應5G發展趨勢的網際網路化的工業生產體系;建立有規模可操作的行業組織、行業平臺、行業標準;建立產—教—學—用緊密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國際化的投融資、製片、發行、版權交易的跨國企業;建立若干產業鏈完整、跨媒介、跨市場、跨行業的領導型企業;建立人才孵化、項目孵化、科技孵化、企業孵化、產業孵化的政策和金融體系等。
當下,國內影視行業也正通過信息技術重塑產業鏈條,以數位化思維推進產業鏈協同發展,並著力推動國際化的探索。
《在一起》之後,SMG正在著力推進一個面向世界的音視頻產業集聚區項目——東方智媒城。
另一方面,此次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上也有來自亞斯文女性國際電影節、英國先鋒影業有限公司、西班牙馬洛卡國際電影節等海外影展參與其中,巴西還組成了聯合組團參展。
10月30日,「新時代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會·國際分享匯」論壇舉行,不少海內外嘉賓在探討影視內容國際合作的趨勢時認為,隨著劇集、電影在覆蓋全球市場的流媒體平臺上進行全球發行的模式日益成熟,打破了傳統發行市場的區域壁壘,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這進一步加劇了內容創新的緊迫性,也進一步使得製作者需集全球優秀資源去完成精品內容,包括在全球範圍內以更優的成本控制、生產效率完成製片、發行。
行業:幕後工作被更多人看到
11月1日,第七屆「文榮獎」頒獎典禮落幕,王凱和趙露思分別獲得最佳男女主角。
除此之外,此次「文榮獎」還有一些獎項引人關注。
作為影視內容的幕後推手,「製片人」是行業鏈條上一個關鍵角色,今年,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歡瑞世紀董事長鍾君豔分別獲得該兩獎項;另外,為鼓勵影視行業的新生力量,本屆「文榮獎」也頒發了「優秀群眾演員」「未來之星」「優秀電視劇劇本獎」「優秀電影劇本獎」等獎項,既關注「橫漂」一族,也體現了當下行業對劇本質量的追求。
讓幕後工作被大眾了解、理解,並建構專業化的生產鏈條,是推動中國影視工業化進程的重要議題。
此次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便在影視作品展示外,集中展示了影視製作設備、影視製作技術、置景、電影院設備、服裝、道具、化妝等全產業鏈資源。
中國電影美術設計展區裡,「色彩·蒙太奇——電影美術新媒體裝置藝術展」提取電影場景的視覺信息,展示了《英雄》《影》《妖貓傳》《八佰》等影視作品的美術、道具、造型方面的工作,讓人看到了「幕後工作」對於一部影視作品的重要性;「影視先進設備和成果」展區展示了影視劇拍攝基礎的先進設備——大疆新發布的穩定器,RED新上線的攝影機KOMODO 6K,SRH-3和SRH-360三軸全穩定式遙控雲臺系統……
在10月31日舉行的「中國電影美術學會高峰論壇」上,導演張建亞提到,「現在我們工業樣貌的形成,已經越來越好」。但進步的同時亦當反思,在工業化程度愈發加快的過程中,還有什麼方面亟需完善?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汪海林也認為,對於影視作品來說,劇作內容依然是核心,「如果劇作上的問題沒有解決,光靠場面不會把真正的情緒高潮推上去,這方面是將來,特別是下一個五年,更關鍵的問題。」
不論是創作還是謀發展,人才是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籌碼。
節展期間還舉辦了一場中國(橫店)影視人才交流大會,活動中,正午陽光、騰訊影業、貓眼影業、華錄百納、歡瑞世紀、歡娛影視等73家影視企業提供了1000個就業崗位,涵蓋影視創作、影視製作、影視後期製作、服務配套等產業鏈的多種崗位,近1500名求職者參與其中。現場,歡娛影視招聘負責人介紹,「公司這次提供了7個職位,對求職者的專業要求較高,喜歡有能力、上進心的人才,目前收到的簡歷中有進一步洽談的人選。」
對於影視行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當下正經歷著一場「頭腦風暴」——如何化變量為增量,值得去深入思考,也有必要去大膽實踐。
編輯 | 饒文淵 朱曉樂